杨振宁的西南联大往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杨振宁生平事迹50字 杨振宁的西南联大往事

杨振宁的西南联大往事

2023-07-20 23: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杨振宁先生

2013年秋,国际知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来到春城昆明,面对众多学子,这位令人敬仰的科学大师深情地说:“西南联大奠定我一切成就的基础。”

杨振宁教授为什么如此推崇西南联大呢?

西南联大旧址,位于如今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

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学府,存在仅有八年(1937年11月1日至1946年7月31日),却出了174名院士,人才济济,星光闪耀。当然杨振宁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2000年,《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只有20人上榜,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第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也是唯一的华人。

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学巨匠,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杨振宁先生在西南联大呆了7年(1938-1945年),亲历了西南联大的发展史。在西南联大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六年学习后,杨振宁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西南联大的学习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年轻时的杨振宁

牛校培养的学霸

1922年杨振宁生于安徽省合肥县 。杨振宁自小聪慧,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一年多的时间他学了3000个字。

1928年,杨振宁父亲杨武之自美国学成归来,之后赴厦门大学任教,翌年又应聘清华大学,杨振宁全家跟随父亲先到厦门又到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局势动荡,杨振宁随母携弟妹返回合肥。

而与此同时,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因为父亲随西南联大去了昆明,1938年,杨振宁与母亲以及弟妹经广州、香港、越南河内辗转抵昆明,终于与父亲团聚。

条件非常艰苦的西南联大校舍

虽然全家团聚了,但当时物质条件非常艰苦,虽然父亲杨武之是数学系主任,但全家都挤在一间小平房里,和在北京时的条件相去甚远。甚至时不时还有防空警报,还得担心日机来袭。

1938年秋天,杨振宁以高二学历参加统一招生考试,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他是那一届学生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6岁。

杨振宁刚入学时遵父命报的化学系,后改成物理系。

据他的同班同学许渊冲先生回忆,当年杨振宁虽然年龄小但是成绩很好,许渊冲的英文非常好,一次考试杨振宁的英文还比他多了一分,全班第一。

注:许渊冲老先生为中国翻译界泰斗,2021年6月百岁高龄仙逝。

1942年,杨振宁本科毕业,紧接着继续攻读研究生。

1944年,杨振宁以优异成绩在西南联大硕士毕业,并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得以赴美留学,开启他非凡的科研生涯。

杨振宁与夫人杜致礼

西南联大种下的情缘

在等待去美国留学的日子里,杨振宁在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教数学。

当时班上有个女学生,名叫杜致礼。杨振宁此时压根没想到,这个女学生日后竟然会成为自己的伴侣,携手走过半个世纪。

杜致礼出生名门,其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母亲是书香世家的大家闺秀。杜致礼是家中长女,喜爱文学和音乐。

1945年杨振宁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就在杨振宁埋头苦读时,他不知道的是,1947年年仅18岁的杜致礼也独自一人来到了美国求学。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1949年圣诞节前夕,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唯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偶遇,他乡遇故友,两人相谈甚欢。此时的杜致礼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也没有了师生关系的束缚,两人心中都情愫渐生。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于1950年在纽约结婚。

此后两人一直恩爱相守,直到2003年杜致礼因病去世。

杨振宁与邓稼先

千里共同途的友谊

在北京生活时,杨振宁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当时他的同学里有一个名叫邓稼先,两人关系甚好。

在1941年夏,邓稼先也考取了西南联大,现在杨振宁成了邓稼先的学长了。在学校,两人又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业、交流心得。邓稼先曾对其姐说,振宁兄是我的课外老师。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杨振宁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次年,邓稼先也考取了留美研究生。邓稼先还征求了杨振宁的意见,后来邓稼先顺利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

1950年8月,邓稼先历经艰难险阻回到新中国,从那以后,邓稼先便和在美国的杨振宁天各一方,长时间失去了联系。

1971年对杨振宁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杨振宁首次回到新中国,此时他的身份是国际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了。

到达上海之后,他写了一份要见的亲友名单,其中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而此时的邓稼先虽然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处境却岌岌可危。

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回忆,“四人帮”有个计划,要把搞核武器的人打掉。因为不能在北京搞,他们就把邓稼先调到青海的“221基地”去,组织了一批士兵和工人去斗他,理由是有两次核试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抓住科学测试的失误上纲上线,目的就是要把负责人邓稼先搞掉。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杨振宁要见他。周恩来下令邓稼先火速回京,侥幸逃过一劫。

许鹿希感叹道:“我对这件事情总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个安排,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一命!其实,无意之中他还救了一大批中国搞核武器的人。这样的巧合真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简直太绝妙了!我至今想不出该怎么表达,我为此非常感激他!”

杨振宁回国前一天,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信末邓稼先写了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当时杨振宁对这句话并不是十分理解。

1986年7月,邓稼先去世,而杨振宁一直在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和人才培养奔忙。

在刚刚过去的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上,杨振宁先生回忆起五十年前故友信中的期望,杨振宁先生说:“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