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大学丨引导孩子的法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杠杆原理的介绍 父母大学丨引导孩子的法宝

父母大学丨引导孩子的法宝

2024-06-11 15: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前,“孩子不听话”是家长公认的难题。其中,多数人认为,孩子越大越不听话。部分家长找到我咨询问题时,亲子关系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一些家长为了不至于把亲子关系弄僵,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完全处于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状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一些人混淆孩子的年龄,在不同阶段仍采取同一种方法来教育孩子。

我曾提出“三个十年”的教育理念,第一个十年,就是孩子从出生到10岁,孩子的生活需要家长全程监护,孩子也需要家长的呵护,此时的孩子对家长多是无条件服从。第二个十年,是从11岁到20岁,孩子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若即若离,适当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教育此时的孩子如同放风筝,需有一定限度的活动自由。第三个十年,就是20岁到30岁,家长应该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成长。但我们很多家长,在“第二个十年”这个阶段,仍然采用第一个十年的管理办法来教育孩子,亲子关系自然会出现问题。

当孩子想玩沙子的时候,家长提醒:不能玩,把手弄脏了。当孩子想与同伴做游戏时,家长提醒:不能玩,该去学习了。当孩子正在认真做作业时,家长提醒:做错了,应该用这个公式……

输12

我们常常利用自己的权威及家长的权力对孩子进行管教,从而控制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去做家长认为“好的、对的”事情。这与家里训练狗、实验室里训练老鼠、马戏团里训练熊的方法有何区别呢?

输入

我认为,无论是针对亲子关系已经出现了问题的家庭,还是针对亲子关系正处于矛盾冲突的家庭,杠杆原理都应该是我们在处理亲子关系时首先要考虑的原理之一。杆杆原理,不仅可以用在国与国之间,也可以用在人与人之间。比如在处理党群、同事、师生、官兵、夫妻等关系时,都非常有用。经过我多年的研究实践,发现杠杆原理在处理亲子关系时同样有效。

我们用杠杆原理来分析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一般有三种状态,即交流状态、被动状态和主动状态。

空白

输入

亲子关系正常时,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双方通过交流和互动,互柞理解,互相支持,利益诉求是同一个方向。

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家长很被动,完全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比如,现在很多孩子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就问家长,家长就赶紧来帮忙。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就形成了依赖家长的坏习惯。那怎样才能让孩子跟着家长的正确引导走呢?

有一次,一位家长来咨询我。她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放学回来做作业,问她这个题怎么做,那个题怎么做。她跟我说:“齐教授,一年级的题很简单,我想帮孩子一次,但想了想,我有点发愁。如果我帮他,他要成瘾了、成习惯了,那可就麻烦了。现在家长帮孩子做作业的不在少数。我文化水平低,他爸的工作又忙,没时间陪他做作业。”

我听了之后,跟她详细解释:“要想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让孩子跟你走,需要理解杠杆原理。你不妨给孩子‘撤拐棍’,把支点靠近孩子,不要因为怕孩子做错题就帮他,要把握孩子利益的平衡点以及孩子情感上的心理状态……”

要想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撬动孩子的主动性,首先,家长需要准确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这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根据他长期的实验和观察,把人的需求从基本需求到高级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与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家长,要仔细分析自己孩子在情感需求方面哪一点最强烈,然后“对症下药”,获取他从“内心”的支持,必会收到 良好效果。小学年龄阶段的孩子则更关注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希望通过家长的帮助,能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家长可以给孩子分析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家长帮忙反映的不是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再提出我们的要求,一般都会事半功倍。

把支点靠近孩子,向孩子“示弱”,多鼓励孩子。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给孩子讲自己“成功”的过去,却很少讲自己挫折的经验。其实,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家长非常了不起,可是我什么都不行。”我们要有意识地向孩子“示弱”,比如:爸爸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作业只能做出3道题,宝贝已经做出5道了……打消孩子的心理距离,鼓励孩子自己主动完成作业,提高他成功的心理满足指数。

其次,家长要先编剧本后演戏,帮助孩子“撤拐棍”。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设定好剧本再演戏,给孩子设计“圈套”,让孩子往里“跳”。

后来这位家长就想了一招,告诉儿子怎么 做。她把孩子做对的题全给做错。做完后孩子特别高兴。可第二天孩子哭着回来了,说:“妈妈你怎么那么笨,我们班就我一个人得零蛋。”她说:“怎么会呢?做得都对呀。”孩子说:“都不对,得了零分,以后我不听你的了,我要自己做作业。”孩子经受一次羞辱后,自发产生的学习动力正是这位家长所要达到的目的。

让孩子跟你走的方法就是要移动支点,多关注孩子的诉求,让孩子跟着家长走。

那支点代表什么呢?支点代表着利益和情感。尽管是自家孩子,也要考虑利益平衡点的问题,这是人性的本质。如果只考虑情感,并不足以让孩子听你的。

现在这个孩子上三年级,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前几名,做作业从来都不找他妈妈,都是自己独立完成。这样把支点靠近孩子,解决了孩子做作业的问题,也是一次管一生的教育。

来源: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 齐大辉

编辑整理:壯壯

监制:大兴区关工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