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与第一部回旋加速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文斯顿官网 劳伦斯与第一部回旋加速器

劳伦斯与第一部回旋加速器

2024-01-09 16: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劳伦斯与第一部回旋加速器

■萧如珀、 杨信男/译

■译自 APS News,2003 年6 月

■原标题:《1931年6月:劳伦斯与第一部回旋加速器》

20 世纪20 年代,美国转型成为一个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社会,而这也是个人成就辉煌的时代,在科学界,因一位27 岁加州伯克利大学物理教授的努力,开启了现代多领域国家实验室的世纪。

劳伦斯( Ernest Orlando Lawrence)于1901 年8 月出生在美国南达科塔州大草原的一个小镇,双亲都是挪威的移民。青少年时期的劳伦斯喜欢修理收音机,16 岁时进入明尼苏达州的圣欧拉夫大学( St. Olaf College)就读。1 年后,他转学至南达科他大学时,有一位电机教授说服他,认为他对于收音机的兴趣,会让他在物理比在医学方面有更好的发展。1922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就到明尼苏达大学跟随史旺(W. F. G. Swann)继续深造,随后又跟着史旺到芝加哥大学,再随他到耶鲁大学,而于1924 年在耶鲁完成他的博士学

位,论文研究光电效应。之后,他续留耶鲁当博士后研究员,继续光电学的研究,并开始研究气体中的原子受电子撞击后如何被游离化。

图1 劳伦斯(右)和李文斯顿(Milton Stanley Livingston 左),大约1933 年所摄

1928 年,劳伦斯获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职,还由同校的化学系合聘,让他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学生,这对于他能成为成功的研究员是很关键的因素,也成了他日后创立独特实验室的模式。

劳伦斯从挪威工程师威德洛(Rolf Wideroe)所发表的论文中得到了灵感,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圆形粒子加速器,即是有名的回旋加速器。威德洛的概念是要使用相同电位势两次,为了先推后拉离子,将正电位转换为负电位,即可产生双倍能量。劳伦斯认为威德洛的直线设计对于轻的原子粒子不实际,因为这样需要使用长达数公尺的真空管。但这也给了他灵感,研究是否能不只一次地重复多次使用相同的电位势。他想出了使用磁场将带电粒子弯曲成圆弧形轨道,然后让它们反复地通过相同的加速区域。但这需要许多复杂精密的科技才能达成:一个高真空室,里面有着以调频变动的电场,以及可以使粒子维持在同一个水平面的方法。最先建构好的装置是馅饼状的,由玻璃、封装用的蜡以及铜等东西凑成,为了操作方便里面还放有一个厨房椅子和一个由电线绕成的架子。这个原型证明了此概念是可行的。

展开全文

第一部回旋加速器的加速腔于1931 年夏天建造完成,它的直径为4.5 英寸,可以将氢离子加速至80000 电子伏特(译者注:electron volt,或eV,能量单位,指1 个电子经过1 伏特的电位差所获得的能量)的能量。他的助理接着建造了一个11 英寸的加速器,越过了1 百万电子伏特(MeV)的关卡,但劳伦斯早已梦想着要建造一个直径27 英寸加速腔的加速器,可以达到将近5MeV 的能量(图1)。由于需要更大的实验室空间,劳伦斯1931 年8 月时从伯克利大学获得了位于物理系附近一个闲置的建筑物, 他将其重新命名为“ 放射线实验室”

(Radiation Laboratory,简称Rad Lab)。

放射线实验室第一个加速器的27 英寸加速腔很快地就被37 英寸的加速腔所取代,能够加速的能量为重氢子8MeV,α粒子16MeV。至1936 年止已经可以使用这个机器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以及第一个人造元素锝(technetium)。劳伦斯还在这时邀他的医师兄弟约翰也加入实验室,探究放射性同位素于生物与医学研究上的用途,终于建造了克罗克实验室(Crocker Lab),加速腔直径高达60 英寸,于1939 年开始运转,同年劳伦斯也因他的革命性装置获颁诺贝尔物理奖。

劳伦斯下一个加速器的特点是有一个4000 吨重的磁铁,以及直径184 英寸大的加速腔,可以将原子粒子加速到超过100MeV 的能量。为了要放置这部机器以及所需的实验设备,他因此在附近的查德山丘(Charter Hill)上为放射线实验室建造了永久的场址,1946 年完工。

图2 桌上回旋加速器

劳伦斯回旋加速器的发展(图2)有助于改变我们对于自然的认知,从物质微观的结构到人体的新陈代谢,从光合作用的过程以至于包括103 元素铹(lawrencium)等新化学元素的创造。劳伦斯还创建了大科学实验室的模式,其中有两个以他的名字命名:一个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另一个是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劳伦斯的实验室成功地将跨领域的研究方式推进到诸如环境研究、替代能源、天文物理和分子生物等高成效的新领域中。劳伦斯于1958年8 月27 日因慢性结肠炎而过世,享年57 岁。

取材自http://www.aip.org/history/lawrence“The legacy of E. O. Lawrence”

(本文转载自2011 年6 月《物理双月刊》,网址:http://psroc.phys.ntu.edu.tw/bimonth/index.php; 萧如

珀,自由业;杨信男,台湾大学物理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来源:《现代物理知识》第23卷第3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