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创造机场建设史和发展史上奇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机场跑道数量由什么决定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创造机场建设史和发展史上奇迹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创造机场建设史和发展史上奇迹

2024-07-09 17: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民用航空网通讯员张磊讯: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岛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特区之一。为了建设特区、发展经济,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受到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航空运输和机场建设对厦门特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80年厦门被批准为经济特区,同年11月厦门特区管委会第一次办公会议就做出修复高崎机场的决议,得到福建省委、政府的支持。1981年2月下旬,民航总局修建局夏伯渊局长与福建省副省长张遗同志商讨厦门机场建设问题,随后又勘察了厦门高崎机场。

1982年厦门机场开工

1981年3月,福建省政府和福州军区电报国务院请求批准利用外资修复启用厦门高崎机场。4月11日,国务院万里副总理视察厦门特区并召开会议,决定由民航总局提出方案后报国家计委。同年4月24日,国务院、总参和民航总局批准修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81年4月27日国办发(1981)42号文,民航总局指示所属机场设计研究所立即对厦门机场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研究报告。5月下旬,民航总局吕飞哲副局长视察厦门高崎机场,机场建设工程开始按基本建设程序展开。

为适应中国民航快速发展要求及大陆与台湾空中直航的潜在要求、促进厦门特区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厦门的投资环境、改善机场原有设施、规模,厦门机场先后于1988年、1993年进行了机场一期和二期扩建工程建设。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机场,也是我国运用外国贷款建设的第一个机场。厦门机场以前所未有的建设速度,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机场首期工程利用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提供的优惠贷款,首期贷款530万第纳尔(约合1,800万美元)。这也是中国运用科威特政府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功 的一个项目。

1987年,已经建成当时算是中等规模的厦门机场已经不能适应福建省、闽南经济开发区和厦门特区的发展,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扩建刻不容缓,可是,巨量资金从何而来?1987年厦门市计委专门打报告力陈机场扩建的紧迫性,厦门市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长习近平为组长的“厦门机场扩建工程科威特贷款领导小组”,把当时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习近平市副市长的对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当时关键性建设时期的前瞻性决策和强有力推进,为机场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而长久的基础,而厦门机场对于厦门特区经济的腾飞又无疑起了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副市长习近平极其重视机场安全运营生产。1987年6月17日,当时的厦门市副市长习近平在厦门民航站主持召开“厦门国际机场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从加强组织领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强化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各部门沟通协作、服从机场统一管理,增强内部团结等,作了细致、全面且针对性强的部署。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对于机场这样的民航企业,没有安全,则一切无从谈起。厦门机场通航35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记录,这才有了突飞猛进发展的前置条件,此时,不得不让人回忆起当时习近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和务实作风。

机场一期建设

1980年,国务院将厦门辟为经济特区,促使了厦门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适应和加快特区经济发展的需要,1981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于1982年1月10日,机场建设一期工程于在原高崎机场旧址上正式破土动工。厦门机场从动工兴建至正式通航,前后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用了不到国际或国内同规模机场整体建设时间的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跑道2150米,填海场道长280米,停机坪面积2.4万平方米,以及联络道、安全道、安装了夜航照明灯光,航向信标测距仪,各通信导航台站设备,场内地面有线通信,水电等配套设施、设备,等48项工程。厦门机场以前所未有的建设速度,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厦门机场是我国第一个由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机场,也是我国运用外国贷款建设的第一个机场。机场一期建设工程利用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提供的优惠贷款,首期贷款530万第纳尔(约合1,800万美元)。这也是中国运用科威特政府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项目。

建成后的厦门高崎机场为二级机场,跑道长度主要供三叉戟—2E、波音707和波音737等机型由厦门飞上海、广州、福州、汕头、香港等航线使用;跑道结构以B—707飞雅加达的重量设计;机场一期建设规划以1990年航空业务量预测作为根据。

1983年7月27日,伊尔14型飞机进行空中校飞,29日由民航上海管理局袁桃园局长率航行处处长张才恩兼任机长,驾驶三叉戟型286号客机进行机场试飞成功。1983年10月14日厦门机场建成,正式办理手续后移交民航厦门站管理使用。1983年10月22日正式开航。建成后的厦门机场候机楼,总建筑面积6327平方米,内有两座自动扶梯,旅客在二楼上下飞机。飞行指挥中心航管楼高36米、12层,建筑面积1027.6平方米,在顶层建有正八边形的指挥塔台。

1983年厦门机场正式通航

1983年10月开航至今,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一直是民航改革的试点,更创造了多项国内民航先例。自从1988年成为全国第一家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的民航企业起,厦门机场便早早地开始了“少年当家”,同时这也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为机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全国机场中,第一个实行属地化管理,作为中国民航第一家下放地方政府管理的机场,实行企业化经营,比国内其他机场提早15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完全依靠企业自筹资金进行大规模扩建的机场;第一个发行民航股票,成功开展资本运作;第一个实现民航航权政策的开放,获得第五航权并开通美国越洋航线;第一个与台湾航空界合作,建成厦门航空港货站,成为海峡两岸民航界首个合资项目;第一个引进国际廉价航空公司,最早形成传统航空公司与廉价航空公司并飞的活力格局的机场;第一个成立民航机场业中外合作的专业培训机构——中新民航机场管理培训学院。从这一系列的“第一”不难看出,厦门机场在国内机场业中一直保持着超前的观念和领先的发展速度。

随着厦门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日趋缓和、外商以及港澳台胞来厦门投资和旅游探亲者日益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厦门民用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由1984年的10.13万人次猛增到1998年的349.56万人次,十五年内增长了34.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6.63%;货邮行吞吐量由1984年的1615.3吨猛增到1998年的96210.9吨,十五年内增长了59.5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1.32%。1983年机场通航时仅有5条航线,1998年发展到有28家航空公司在厦门机场经营60条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

机场二期建设

厦门高崎机场1983年10月22日开航时,运营航线仅五条,每周8个航班,旅客流量1.1万人次,时至1988年,航线发展到17条,每周75个航班,旅客流量达69.73万人次。1987年发生的高峰小时旅客流量达到500人次,使用的飞机机型由原来的三叉、波音737增加了波音767、T154、MD82、A310等。初建时按高峰小时旅客流量250人次修建的6300平方米的航站楼,至1988年已拥挤不堪,给进出机场的旅客带来诸多不便。航空运输业务这样高速发展,没有平行滑行道已影响跑道的通过能力。

1988年厦门机场下方地方

1986年厦门机场二期扩建办公室成立,开始筹建二期扩建。1987年6月17日,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厦门民航站主持召开“厦门国际机场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从加强组织领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强化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各部门沟通协作、服从机场统一管理,增强内部团结等,作了细致、全面且针对性强的部署。1988年,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后,向国家计委呈报可行性研究报告;1992年得到国家计委批准报告。

1992年厦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奠基

1992年7月市政府成立厦门机场二期扩建协调领导小组,由市人大主任李秀记任组长,副市长张宗绪任副组长。二期办设工程、行政、设备、计财四个处,主办日常一应事务。

1992年厦门机场与科威特签订机场扩建工程贷款

1993年12月国家计委原则批准了《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修正报告》,正式确定扩建规模。扩建内容为:

扩建后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 原2700米跑道进行柔性加盖; 延长跑道700米,填海扩大飞行区30万平方米; 新建3300米平行滑行道和5条联络道; 扩建17万平方米停机坪; 新建候机楼12.9万平方米; 新建一座三星级酒店; 新建停车场、货运、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工程。

1993年,科威特政府在首期贷款以后又追加给厦门机场第二期贷款,贷款额与首期相同为530万第纳尔,主要用于机场的二期扩建工程。

1993年厦门机场通航10周年庆典暨二期工程全面动工

1994年7月跑道基层灌浆工程开工,8月27日完成施工;同年11月,跑道柔性加盖工程启动,该工程在不停航的前提下,夜间20:00--7:00进行施工,整个施工过程未延误一个航班。跑道基层灌浆工程获得厦门市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1996年12月18日,新建的T3候机楼举行落成典礼,正值厦门经济特区创立15周年。新候机楼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主楼宽252米、进深108米、高46米;候机指廊长768米。新候机楼按客流量800万人次/年设计,具有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

 

1996年厦门机场T3候机楼落成

1998年厦门机场被中国民航总局授予“全国文明机场”称号

2000年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长3400米跑道经民航总局批准正式投入使用。该跑道符合4E级标准,能保证当时世界上最大型飞机波音747-400全载起降。 同年4月,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并在2009年正式批文通过国家环保部环保验收。

2001年厦门空港新航空货站合资项目签约仪式

2003年8月,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与台湾航勤(澳门)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新货站正式奠基。2003年9月,厦门国际航空港空运货站投入正式运营,这是两岸民航界的首个合作项目。

2003年厦门机场成为中国首度开放第五航权的试点机场

2006年4月消防救援中心工程启动,2007年1月完成。消防救援中心总建筑面积4806平方米,共2层;2007年1月,航空食品配餐大楼建设启动,大楼总建筑面积9196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该工程于2008年11月建设完成;2007年12月停机坪改扩建工程开工,于2011年3月完成一段扩建工程、2013年2月完成二段扩建工程。新建20万平方米站坪,包括地基处理、土方工程、场道、安装工程。

2006年海峡两岸春节包机首航仪式

2008年3月-8月,机场跑道进行了二次加盖。跑道延长段填海工程,采用在潮位以下用海砂湿填法,分三段向外推进。历经2年3个月完成30万平方米的填海工程。

2009年厦门机场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

2010年4月运行指挥中心业务楼建设启动,2012年4月建成后总层高7层,总建筑面积9324.71平方米。

2011年荷兰皇家航空港首航仪式

厦门机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完全依靠企业自筹资金23亿元进行了二期扩建工程(包括T3航站楼建设),随着厦门机场二期工程的圆满结束,特别是T3航站楼于1996年10月的投入使用,使厦门机场目前拥有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航站楼,旅客吞吐保障能力可达1000万人次,飞行等级为4E级,可以起降各种机型的客机,成为华东地区主要的航空枢纽之一。2012年厦门机场又投资35亿元进行包括T4航站楼在内的三期扩建。

2013年以“海西之窗”为构思立意,占地面积约60000㎡的3号候机楼园林广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1月25日,园林广场停车楼投入使用,共计设置1075个停车位,大大改善厦门机场交通状况及停车环境。

2014年厦门机场T4候机楼正式启用

2014年12月28日厦门机场T4候机楼正式投入运营。新候机楼总建筑面积约10.8万平方米,由此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开启了双楼运行的新时代:T3航站楼运营厦航、南航、河北航空及境外线班, T4航站楼运营山航、东航、海航、春秋航空、国等其他公司的内线。两座站楼旅客吞吐量相当,既提升了候机舒适度,也使相关流程更为顺畅,年旅客吞吐能力由原来的 1500 万人次上升至 2700 万,厦门空港保障能力和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2017年金砖会议保障_1

2017年金砖会议保障_2

从“小航站”到“大空港”,厦门机场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此时,更让人追根溯源,1987年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对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当时关键性建设时期的前瞻性决策和强有力推进,为机场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而长久的基础,而厦门机场对于厦门特区经济的腾飞又无疑起了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如今,位列全球机场百强之一的厦门机场已成为东南沿海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目前,厦门机场已形成覆盖中国大陆各主要城市及港、澳、台地区,连接东南亚、东北亚,通达欧、美、澳三大洲的航线网络,成为厦门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可起降B747-8等大型飞机,拥有1条3400米长跑道和2条平行滑行道及10条联络道。停机坪总面积77万平方米,拥有89个停机位。

自通航那一天起,厦门机场就秉承“追求卓越绩效,尽心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励精图治,在社会和航空业界赢得卓越声誉。此前厦门机场创造了11年内9次荣获国内“旅客话民航”第一名的记录。作为厦门机场的运营管理机构及国内民航第一家上市公司,厦门机场将“超越客户期望,创造最具人文关怀的客户体验”作为的新的发展目标,将T3和T4候机楼从楼体外观和内部装修装饰、色彩照明、服务设施、园林景观、造景小品等内部载体上,全方位对文化主题内涵进行诠释和体现,凸显人与环境的和谐互动。未来厦门机场将致力打造具有闽台海洋文化特色的人文机场,成为国内机场业引领体制机制变革,践行精益管理,独具品牌魅力的最佳机场运营商。

建设前的原高崎机场与候机楼旧貌

厦门机场原1号侯机楼旧貌

厦门机场原1号候机楼(左侧)2号候机楼(右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