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贝聿铭:穿越两个世界的建筑天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名的建筑大师贝律铭怎么写作文 【人物素材】贝聿铭:穿越两个世界的建筑天才

【人物素材】贝聿铭:穿越两个世界的建筑天才

2024-07-17 1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素材菌对你说:在日常写作中,我们不时会遇到探讨文化交流、全球化等作文主题。这类主题棘手之处在于,往往很少有合适的人物素材可以使用。如果此时立意还没能琢磨出个所以然,整篇文章看上去就特别显得空洞乏味。所以今天,素材菌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素材。这位从截然不同的东西方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的建筑天才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一起来看!

 

※      人物档案

人物:贝聿铭

身份:美籍华人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成就: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影响: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      人物评价

贝聿铭为丰富中国新建筑发展道路方面做了重要贡献,为北京城市建设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工程院

 

贝聿铭和其他知名美籍华人发起成立了美国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推动华人全面参与美国社会生活,并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中国新闻网评

 

贝聿铭作为美籍华人,贝聿铭终身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驻美大使馆

 

年逾九十的贝聿铭,证明了一个人也许可以实现年轻时的梦想,而仍保有割舍不断的根。——建筑评论家卡特·怀斯曼

 

※      人物素材

身存两个世界,又为个世界所需

       贝聿铭身为华裔美国人,在他的建筑王国里跨文化的成就斐然。1964年击败名气大得多的路易·康,被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选为肯尼迪图书馆的建筑师,在杰奎琳眼里,贝聿铭看上去是一位贵族,更是一位有改革精神的年轻绅士。1978年,几乎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国家美术馆东馆建成,贝聿铭以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有力驳斥了现代主义运动已经衰落的论调,因此而被加冕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出人意料地邀请贝聿铭主持卢浮宫扩建工程,他的跨文化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帮了忙:一方面,他可以带来新世界的灵感和效率,却不会给人招摇过市的美国人的印象;另一方面,他的中国血统仿佛给他注射了预防针,使他得以抵御法国的排外主义。更具跨越意义的是,自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贝聿铭就作为中美关系的桥梁性人物,被屡屡邀请重返中国设计标志性建筑,1982年香港中银大厦、1985年北京中银大厦、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还有2009年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一定意义上完成了文化寻根和重建。而1996年的日本美秀美术馆,2009年的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则是在更大跨度上对人类文化精髓的探寻。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1982年建成的香山饭店。这是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他用简洁朴素而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      解读与活用

 

常规角度:学贯中西,见多才能识广。

贝聿铭在建筑领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跟他学贯中西,身存两个世界的文化有关。学贯中西,见多识广,自然就能在自己的领域里高瞻远瞩,居高临下,洞察一切,高人一筹。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天地里,用什么,学什么,鼠目寸光,难有大作为。

【活用示范】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特别精明,我们严格按照“有用”的标准行事,从来不做“无用”功。理科的学生不学历史,因为考试考不到,学了无用;文科的学生把理化扔在一边,因为即使理化学得再好,也不能为你在高考中增加分数。然而庄子告诉我们:“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意义上,无用就是有用。就说建筑大师贝聿铭吧,他早年生活在国内,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后来他定居美国,从师于西方建筑大师,那么他先前在国内所学还有用吗?须知,学贯中西,身存两个世界,着正是贝聿铭超人的地方。

见识,见识,有见才有识,登高望远,见多识广,居高才能临下。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学,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核心角度:兼收并蓄,在融合中创新

贝聿铭在人格风范上集绅士风度和改革精神于一身,建筑风格上融古今中外为一体,从人品到作品都体现了一种融合的理念。差异与融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差异反映生命的多态性,融合体现着世界的包容性,更有甚者,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就能创造出新事物。

【活用示范】

一阵风,一只小鸟,一个昆虫,它们把花粉从这里运到那里,于是长出了果实,出现了丰收;来自四面八方、南腔北调的陌生人汇聚到了一起,便形成了一个新的关系体;一种思想走进了截然不同的思想领地,经过了排拒碰撞,于是形成了新的思想,新的体系;不同的种族因为或强制或平和的种种途径走到了一起,摩擦越来越少,认同越来越多,于是一个新的邦国出现了;贝聿铭集绅士风度和改革精神于自身,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建筑风格为一体,终成世界建筑大师……这就是融合,这就是融合的力量。

融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融合,自然才会缤纷美丽,社会才会进步发展。矛盾、冲突是融合的初始,发展、和谐是融合的归宿。这里包含一个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碰撞激烈的,甚至是充满血腥的。但是,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走向。

 

创新角度:古为今用,促使传统新生

香山饭店以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简洁朴素而具有亲和力,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着是古为今用的典范。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我们要继承和保护这些传统,而最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就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传统新生。

【活用示范】

对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家园,否定传统文化,割断历史联系,就是数典忘祖。同时,传统文化不是炫耀的招聘,申遗成功不是终点站,传承和保护才是最重要的,而最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就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怎样让传统在生活里“活”起来?贝聿铭大师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贝氏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命力的传统,建筑的前庭、大堂和后院,分布在一条南北的轴线上,空间序列的连续性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深深的美学表现。建在大都市,为现代人服务,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以及中间“常春四合院”无不是传统建筑的精华。

历史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不能半空里建造新生活。有继承才能有发展,而继承不是抬着僵尸招摇过市,活态传承才是最好的继承。

部分素材内容源于网络,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