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万,实际到手7457元,企业实际付出多少?99%HR会算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月收入一万实际到手多少 月薪1万,实际到手7457元,企业实际付出多少?99%HR会算错!

月薪1万,实际到手7457元,企业实际付出多少?99%HR会算错!

2024-05-31 06: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里不想再吐槽社保及个税问题。只从财务角度探讨一下,企业招人真实的成本是怎样?假设某生产型企业,因经营需要增加雇佣一个月薪10000元的员工,向客户多报价14300元,是否可以保持盈利不变?答案是不能!

因为如果仅仅多报价14300元,按照现行增值税法,对适用增值税率为17%的一般纳税人,收到14300元分为不含税销售收入12222.22元(=14300÷1.17)和增值税销项税2077.78元(=12222.22×17%),同时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49.33元(=2077.78×12%),由于人力成本是没有进项税可以抵扣的,而增加销售收入则会带来增值税销项税及相应附加,虽然销售报价增加14300元,但经过一轮交税后(2077.78+249.33=2327.11元),还余下11972.89元,根本不够支付14300元。

那么一个月薪万元的员工,需要帮企业挣多少收入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答案是17079.42元(含税销售收入),相当于企业实际承担金额14300元的1.1944倍,这才是企业招聘员工的实际付出。

当然,有人可能质疑上述结果,认为上述增值税及税金附加等税费是销售带来的税费,不能算到人工成本里。从会计核算角度来说,上述税费确实不计入人力资源成本。但从经营来说,如果要增加一个月薪万元员工且不减少利润的话,企业除了要承担14300元直接人工支出以外,还至少要承担2,779.42 元税费(间接支出),对企业老板来说,相当于招人的实际支出为17079.42元。

换一个视角,假设现在有台机器可以替代人工,老板花17079.42元用于购置机器和招聘一个月薪万元的员工,企业盈利水平是一样的(假定企业是盈利的情况下),如果机器价格是15000元,则花钱购买机器会更换算,因为机器有进项税可以抵扣而人工支出没有。

还有观点可能认为增值税是价外税,转嫁给下游了,不算企业成本费用。但试想一下,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包括消费税、所得税费用)本质上都转嫁给下游,国家以税收方式拿走的越多,企业费用负担当然越大,只不过增值税在会计核算上通过“欺骗性”设计,绕过利润表,不在利润表直接体现而已,其本质还是企业承担的费用。企业决策时,不可不考虑增值税及相关税费负担。

当然,以上是假设企业增值税税率是17%得出的结果,出口企业享受免增值税待遇,对这类企业来说,雇佣一位月薪万元员工,实际支出14300元就可以,不需要承担2,779.42 元税费,报价增加14300元即可维持盈亏平衡。很多企业宁愿接出口单子,而不做内销,也有这方面因素,因为雇佣同样人员、生产同样产品,内销报价要大大高于外销(差不多要高19%),才能实现盈亏平衡。所以,很多中国制造产品,在国外售价有时反而便宜。

看到这里,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老板可能会明白,为什么日子感到很难过。因为企业雇佣员工,除了要承担五险一金的直接支出外,还要承担相关的流转税费(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等)。

经常有企业老板问我,为什么雇佣人工不能抵扣增值税,抱怨企业增值税税负很高。很遗憾,按照目前的税制,人工支出不能抵扣进项税,允许抵扣的话对企业固然有利,但将对财政收入形成较大冲击,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改革的可能性不大。

作为企业老板,需要了解税收政策,考虑增加人员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实际影响,做出更为科学的经营决策。

以上是以北京为例,假设企业增值税率是17%,员工月薪万元,则相当于实际支出17079.42元;如果增值税税率是6%,则为15267.93元;如果增值税税率3%。则为14782.22元。

其他地区企业或其他税率可参照计算。

附:北京、上海,月薪万元,五险一金及个税情况(2017年政策)。

马军生:资深财税专家、复旦大学会计学博士、上海证券交易所博士后、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CPA)、英国财务会计师(IFA)、国际注册内审师(CIA),主持过多项国家课题,《董事会》专栏作者,CCTV证券频道特约嘉宾。

— THE END —

延伸阅读:

员工月薪1万,实际到手7454元,老板实际付出却是这个数!

员工月薪1万,扣除五险一金个税实际到手7454元,但老板实际付出14410元

来源 : 21早新闻综合新华社、央视财经、 新浪 微博

很多人都抱怨,说自己的工作累,上班苦,工资还低,你知道吗,其实你拿到手的工资,可是经过了几道税的关卡才到你手上的。那这其中到底是经过了几层呢?

为什么工资其实不低拿到手的却很少?

月薪1万,你只能拿到7454.30元,而你老板要付出的是14410元。今天,小编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现实:你到手的工资,其实还不到工资总额的六成。

而且,更残酷的是,接下来,可能还要少下去。

虽然都是“心疼肉疼”的事儿,但还是觉得不吐不快。

1、说多了都是泪

月薪1万,你只能拿到7454.30元,而你老板要付出的是14410元。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也就是说,你拿到手的工资,还不到工资总额的六成。

那么,剩下四成多差额都去哪儿了?

税前月薪1万,五险一金、个税就要6955.70元。

税前月薪1万元,每月五险一金以及个税加一起就要6955.70元,这看起来,好像有问题,有些人可能会问,再加上交纳的个税,难道税后就拿不到3000元。这就是不了解五险一金除了个人缴纳的部分外,主要还要靠企业交纳。

(1)个人缴费-社保与公积金缴费明细:养老8%:800元;医疗2%:203(200+3)元;失业0.2%:20元;公积金12%:1200元。个人缴费合计:2223元。个税:应纳税额总计:4277元,缴纳个税:322.70元。

(2)单位缴费-社保与公积金缴费明细:养老20%:2000元;医疗10%:1000元;失业1%:100元;工伤0.3%:30元;生育0.8%:80元;公积金12%:1200元。单位缴费合计:4410元。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知道,到手收入:10000-2223-322.70=7454.3元;单位用工支出总计:10000+4410=14410.00元。

雇主每月付出了14410元,职工个人拿到了7454.30元。之间6955.70元的差额,究竟去了哪里?下面再以图表作出说明。

其中单位缴纳的五险3210元、个人缴纳的三险1023元,上缴了社保机构;单位缴纳、个人缴纳的公积金各1200元,上缴公积金管理机构;个人所得税322.70上缴税务机构。

你税前月薪为10000元时,实际拿到手的现金为7454元,占企业实际用工成本14410元的比例为51.73%,已经超过一半了。企业需要负担的金额,约为个人到手金额的两倍。该惊叹了吧,是不是也算得让我们心惊肉跳。

当然,你可以和我辩论说,那些“五险一金”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会回到我们手中的。我不管过几十年后还能不能拿回自己的养老金,就算能百分之百拿回,并且拿回的钱也已经早也贬值,那是毫无疑问的。

2、被扣得多,别流泪,你可是在“好”企业

在不同的企业中“社保”的体现也不尽相同。武汉市社会保障学会理事董登新在其认证微博中曾这样表示,从企业提供五险两金(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两金: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的待遇,可以区分中国劳工等次:

(1)至多只有五险的劳工,他们一定是在中小企业工作;

(2)拥有完整五险一金的劳工,他们一定是在大企业或上市公司工作,这类就业也称为正规就业,或称体面工作;

(3)拥有丰厚的五险两金的劳工,他们大多是在垄断或暴利行业工作。

3、一比较,又吓你一跳

我国社保缴费率世界排名第一,缴费基数是邻国的4.6倍。

据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测算,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我国的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的4.6倍。

4、泪啊,还是接着流

社保缴费上涨已成全国趋势。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公布,2015年天津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基数的最低和最高标准分别为2812元和14058元。按此测算,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上调282元,上限则上调了1278元,涨幅分别为11%和10%。这意味着,即便月工资不到2000元,企业和员工也得按照2812元的缴费基数下限缴纳社保。

我们梳理发现,除天津以外,福建、江西等地也上调了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和上限。广西、湖北等地社保部门介绍,近年来社保缴费基数年年都会上浮,一般会根据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确定。

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统称“五险”。按照《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社保缴费以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至300%为缴纳基数。

相关专家表示,这就意味着社会平均工资增加,缴费基数也会随之上浮,上涨是普遍现象。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为1869元,2014年已提高到2317元;浙江的缴费基数下限也从2012年的1908元提高到了2014年的2230元。

财政部发布的历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也呈连年上涨态势。

网友评论

@Samuel_Steve_Chan:

我就想问问失业保险在中国有个卵用?那么多的p证明,真正用到失业保险的比例有多高,有多少人?呼吁取消失业保险![怒]

@马靖昊说会计

目前中国法定的社保缴费之和已达工资的40%以上,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为北欧五国的3倍和G7国家的2.8倍,东亚邻国和地区的4.6倍。但如此高的缴费率却仍然可能导致未来退休者存在退休金支付的巨额缺口,与其这样,社保还不如改为个人保险。将钱交给它人去管理,要么管理人很聪明,要么管理人很爱你。

创业开家公司,多高的利润才能在税后有赚头?

目前在中国如果自己创业,开家公司,要多高的利润才能在纳税后,还有赚头呢?200万元销售收入的公司,房租、工资、办公、材料、设备合计成本160万元,毛利40万元。创业者一阵狂喜,赚了40万元,不错……但是,如果交完各种税费,结果到手只有2.14万元!你没看错是2.14万元(不是21.4万元),是不是欲哭无泪。具体收入、成本、税收清单如下,童叟无欺。

假设你开了家公司,用黏土烧制瓷器卖,一年下来,经营状况如下:

厂房是租的,占地面积2000平方,谈的是税前租金,相关税费由租户负责。厂房月租1万元(税前),年租金12万。

黏土是买回来的,花了10万元。

公司有两台车,一台载重5吨的货车用来送货,一台2.5升的轿车用来办公。每年汽油费4万元。

雇佣员工的支出(含工资、奖金、社保、代扣个人所得税等)共花了110万元。

水费、电费、煤气费、通讯费、办公费共花了15万元。

设备维护和折旧9万元。

今年卖了200万元产品(含税)。

我今年能挣多少钱呢?是不是挣了200-12-10-4-110-15-9 = 40(万)?

当然不是,要先交税。下面算一算要交多少税:

税项1:租厂房的税费

(a) 营业税: 12*5% = 0.6(万)

(b) 城建税: 0.6*7% = 0.042(万) (这是在城市的税率,镇的话低一点,5%)

(c) 教育费附加: 0.6*3% = 0.018(万)

(d) 房产税: 12*12% = 1.44(万)

(e) 土地使用税:

以广州为例,广州市工业用地税率分为五档:15元、12元、8元、5元、3元

按三级用地的标准,每年每平方米8元。

2000*8 = 1.6万

(f) 印花税: 12万*1‰ = 0.012万

以上(a)~(f),租厂房税费合计:0.6+0.042+0.018+1.44+1.6+0.012 = 3.71(万)

税项2:车船税

720+480 = 0.12万

税项3:印花税

购销合同(不含增值税价)的0.3‰:

200/(1+17%)*0.3‰ = 0.05(万)

税项4:增值税

(200-200/(1+17%))-(10-10/(1+17%)) = 27.61(万)

税项5:城建税——增值税的7%

16.15*7% = 1.93(万)

税项6:教育费附加——增值税的3%

16.15*3% = 0.83(万)

税项7: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值税的1%

16.15*1% = 0.28(万)

以上1~7项税费合计:

3.71 + 0.12 + 0.05 + 27.61 + 1.93 + 0.83 + 0.28 = 34.53(万)

下面计算税前利润,这是企业所得税的税基。计算所得税时,增值税不得抵扣成本。所以计算税前利润时,也不得用增值税抵扣成本。

税前利润 = 200/(1+17%)-12-10-4-110-15-9-3.71-0.12-0.05-1.93-0.83-0.28 = 4.02(万)

税项8:企业所得税,税率25%

税前利润*25% = 4.02*25% = 1.01(万)

下面计算企业税后利润: 4.02-1.01 = 3.01(万)

要把企业利润提出来,作为企业主的个人收入,就要分红。分红需缴个人所得税。

税项9:个人所得税,税率20%

3.01*20% = 0.6(万)

企业主最后到手的钱为:3.01-0.6 = 2.41万。如果摊分到12个月的话,月收入是2008元。以上还没计算企业主应给自己缴交的社保费用,如果按2016~2017年广州的标准,每个月至少要交一千多元的社保费。这样企业主可支配收入每个月只有几百元。你原以为全年有40万利润,事实上在这么薄的利润之下,全年基本白干。

在以上的计算过程中,企业主缴交的税费合共是:34.53+1.27+0.76 = 36.56(万)

这里至少还有一项税费还没算进去:汽油税。根据2016年3月92号汽油的油价和税率,每100元汽油含税50.36元。本案中年花费4万元油钱,其中包括油税:4*50.36% = 2.01(万)

这样,企业主全年缴税就是36.56+2.01 = 38.57(万)

还要说明的是,这38.57万的税费,只包括了企业和企业主所缴税费,尚未包括企业员工所缴的个人所得税。本案中,根据员工人数和工资的不同,所缴个人所得税总金额可能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目前在我国,照章纳税的话,微利行业难有生存空间。要做就要做暴利行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