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治理假新闻的举措及启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近的虚假新闻报道案例 国外治理假新闻的举措及启示

国外治理假新闻的举措及启示

2023-08-01 0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假新闻,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公害,中国有,国外也有,现在有,过去也有。

    什么是假新闻?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新闻,在中国,新闻的定义数以百计,而陆定一同志的“新闻定义”最为大家所接受,他说,“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根本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新闻的生命线。据《新华字典》解释,“假”是“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由此看来,假新闻,就是不真实的新闻。

    一、国外假新闻的特点

    国外假新闻有以下特点:

    1、不加核实,抢先发表。

    新闻媒体和记者都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取独家新闻,并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不加核实,抢发新闻是造成虚假新闻的一个重要因素。1944年,杜鲁门与杜威竞选美国总统。在选举的前一天,盖洛普民意测验结果是杜威的支持率为49.5%,而杜鲁门的支持者才37.1%。见此情况,很多媒体都预言杜威将会获胜。选举计票尚未结束,《芝加哥论坛报》就在头版以通栏标题抢先刊登消息,宣布“杜威击败杜鲁门”当选总统。结果最终统计结果显示,杜鲁门获胜。《芝加哥论坛报》这一假新闻成为笑柄。

    《洛杉矶时报》2005年3月29日刊登记者埃里克·斯莱特的报道说,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一位21岁的学生马修·卡林顿在兄弟会的恶作剧仪式上因为饮水过多而死亡。这篇报道刊发后引起广泛关注,但却引起了有关当事人的不满,指责这篇报道存在诸多严重错误。报纸随后进行的调查发现,这名学生只是入院接受治疗,并没有死亡。《洛杉矶时报》发表声明致歉,并将埃里克·斯莱特解雇。

    2004年9月8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60分钟》节目公布了4份备忘录文件,引起轩然大波。报道称,小布什上世纪70年代在空军国民警卫队飞行中队的上司杰里·B·基利安少校撰写的这些文件说,在服役期间,小布什由于违反命令未及时体检而被要求停飞,但基利安的上司强迫他“美化”小布什的服役记录。节目播出后,基利安的前秘书诺克斯说,她认为文件纯属伪造,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不得不承认这些文件可能是假冒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金牌主持人”丹·拉瑟生平第一次在“60分钟”节目作出道歉,承认对小布什“服役门”报道“有些问题”。至此,从事新闻事业50多年的丹·拉瑟,因为小布什“服役门”虚假报道而遗憾地结束了自己的新闻职业生涯。新闻制片人玛丽·梅普斯被解雇。

    2、道听途说,偏听偏信。

    道听途说,偏听偏信,是新闻记者的大忌。由于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导致的假新闻案例不胜枚举。韩国《朝鲜日报》1986年11月16日在头版头条刊登消息说:“据本报驻日本东京特派记者金润坤报道,金日成被杀一说在东京广为流传,还没有得到证实”。报纸出版后,韩国治安总部命令全部警察进入紧急戒备状态。11月17日早晨,韩国《韩国日报》号外报道,金日成主席在外出列车的枪战中身亡。上午10点刚过,韩国召开紧急国会,国防部长李基百向国会报告说:“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汉城美韩联合部队司令部的消息,金日成之死,几乎可以肯定”。并说,“已通过外交途径证实,蒙古领导人的平壤之行已被取消,而且一架苏联飞机已飞抵平壤,引起外国的揣测,认为该机是运载苏联吊唁代表团到朝鲜参加葬礼”。在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向外界否认“金日成主席逝世”的说法和苏联塔斯社报道蒙古领导人巴特蒙赫已从乌兰巴托启程前往平壤访问的情况下,17日21时过后,日本共同社仍然报道,据越南当局官员透露,越南接到朝鲜党方面发来的关于金主席被杀害的通告。18日早晨,韩国《韩国日报》更进一步报道说,根据汉城外交界方面的情报,金日成主席在列车爆炸事故中身亡,金正日书记重伤抢救无效身亡。10时16分,新华社发自平壤的消息说,金日成主席在机场迎接蒙古总书记巴特蒙赫。11时,平壤电台广播报道了金日成主席迎接蒙古领导人的消息。当天,朝鲜通讯社朝中社提供了一张金日成和巴特蒙赫在平壤机场握手的照片,新华社提供了一张金日成主席和巴特蒙赫总书记在机场阅兵的照片。这是次日世界各地报纸广为刊登的两张照片。至此,“遇刺身亡”之说不攻自破。

    3、断章取义,无限夸大。

    断章取义,任意拔高,是记者采写新闻时比较容易犯的毛病。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6年1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这样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但是,美国CNN在现场直播中,把这句话翻译成“拥有核武器是伊朗不可剥夺的权利”。伊朗文化与伊斯兰指导部的一份声明说,由于CNN在报道中违反了职业道德,因此,该新闻机构驻伊朗所有记者的记者证已全部被吊销,禁止在伊朗境内继续从事新闻活动。后来,CNN就错误地翻译内贾德的讲话做出道歉后,才被允许继续在伊朗工作。

    通信技术手段的发展为一些记者无限夸大新闻创造了条件。2004年7月14日,中国陕西省部分地区连降大雨,西安市部分街道被淹。从美联社当日发出的一张新闻照片上,可以看到一些市民在街头淹至腰部的湍急洪水中,困难地推着自行车或三轮车前进。但新华社当天拍摄的照片中,街头的水只淹至行人膝部以下,而且水流缓慢,人们可以轻松地推自行车在街上前行。芬兰的一名读者识破了这张加工照片,并告知美联社。美联社编辑经反复核查,发现照片的水位的确经过电脑处理,比原来的水位提升了许多,人为造成“洪水滔滔”的景象。美联社遂向各用稿单位发出通知,宣布撤销该照片,并且把提供照片的特约摄影记者开除。

    4、故意虚构,捏造新闻。

    故意虚构,捏造新闻,是导致出现假新闻最恶劣的手段。《纽约时报》2003年5月爆出了杰森·布莱尔造假事件。布莱尔的第一篇假新闻是在“9·11”事件发生一个星期后出炉的。当时,刚刚成为正式记者的布莱尔一心想在高手如林的《纽约时报》中占据一席之地,于是便编造了一篇关于一位从世贸大厦中死里逃生的商人的故事。就是这样一篇凭空捏造的假报道后来竟然通过了《纽约时报》的新闻检查程序,堂而皇之地被刊登出来。2003年3月27日,布莱尔“从西弗吉尼亚州”发回一篇有关美军被俘女兵林奇家人的报道,而此报道不过是在纽约布鲁克林他的家中写的。他在文中栩栩如生地写道,林奇的父亲乔治·林奇“站在门廊上,远眺种植烟草的田地和放养牛羊的牧场,声音哽咽了”。然而实际上,在林奇家附近根本就没有什么烟草地和牧场。调查结果显示,在布莱尔为《纽约时报》撰写的73篇报道中,至少有36篇“存在问题”,其造假率竟然高达50%!《纽约时报》认定布莱尔“屡次制造假新闻的行为”属实,并因此向报业同行和广大读者致歉。

    为了吸引读者眼球,罗马尼亚《自由报》记者扬·佳诺德精心编造了一个“雅虎婴儿”的故事:家住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科妮莉亚和南纽·莱格曼,在网上偶遇,经过短短3个月的网上交往,两人喜结良缘,并在2004年圣诞节顺利生下一名男婴,用互联网上著名门户网站“雅虎”来给儿子命名。这则新闻在《自由报》上刊登之后,立刻在互联网上广为转载,路透社等许多国际知名媒体也都纷纷予以报道。然而,事实上,这个故事完全是虚构的,根本就没有“雅虎婴儿”这回事。扬·佳诺德承认,为了吸引读者编造了这个故事。《自由报》宣布,将扬·佳诺德解雇。

    在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的今天,技术性造假案例层出不穷。伊拉克战争期间的2003年3月31日至4月12日,英国天空电视台新闻频道一直在滚动播放一组电视画面:英国皇家海军最先进的核导弹潜艇“卓越号”,尤如一条水中蛟龙,耀武扬威地航行在伊拉克附近的深海之中。潜艇上的官兵们在接到向伊拉克境内目标发射导弹的命令后,以最快的速度作好导弹发射准备,装弹、发射一气呵成。只见,一枚枚威风凛凛的导弹蓦地从潜艇发射舱中弹出,刹那间跃出海面,拖着长长的火龙飞向预定的目标。后被知情人举报,天空电视台播放的那组潜射导弹的画面纯系伪造。英国国防部说,当时那艘核潜艇停在某个港口休整,因此,根本谈不上参加对伊的导弹袭击。摄像记者福朗承认,这是他将静态的核潜艇与英国国防部下发的其他潜艇游弋大海的录相资料,以及图书馆中的图片资料进行了编辑整合,最终炮制了那组英国人家喻户晓的核潜艇从水下向伊拉克发射导弹的假新闻。天空电视台严厉斥责福朗这种严重违背新闻道德操守的做法,下令他停职反省。福朗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主动向天空电视台递交了辞呈。

    二、国外假新闻泛滥的原因

    国外假新闻的泛滥,有着深刻的历史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

    1、追求轰动效应。

    这是造成新闻扭曲和假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西方,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的成功主要经验就是靠追求黄色新闻的轰动效应。在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方面,美欧新闻界主要目标是追逐名人的丑闻和各种耸人听闻的消息。1835年8月25日,《纽约太阳报》在头版头条报道:英国科学家赫斯谢尔通过高倍望远镜发现月球上存在褐色微型四足动物,“它们具有野牛的外部特征”;以后又报道,发现两足海狸,“他们的小屋比穴居野人的洞穴还要精致,从外面冒出的烟来看,毫无疑问,他们已经会使用火。”第四天的新闻更加耸人听闻——月球上居住着蝙蝠侠。“他们大约四英尺高,全身(除了脸部)都被短而平滑的古铜色毛发所包裹,舒适地平躺着。”赫斯谢尔其实只是一个在西非的小角落里埋头撰写科幻文章的作家,蝙蝠侠只是他笔下的科幻人物;《纽约太阳报》上的报道则完全是由记者理查德·洛克编撰出来的。

    1938年2月30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奥森·威尔斯在特别节目中,将威尔斯的《世界大战》科幻小说改编成了广播剧。一连串的假新闻让许多民众信以为真,误以为真有外星人攻击地球事件发生,引发一场全美社会骚动。有600万人收听了广播,近170万人相信广播中的新闻是真的,而120万人吓得惊慌失措。

    1980年9月28日,《华盛顿邮报》报道了女记者珍尼特·库克撰写的一个令人揪心的故事:华盛顿贫民区内一个年仅8岁的男孩吉米,在其母亲的同居男友教唆下染上毒瘾,猖獗的毒品交易摧残着他幼小的心灵。故事写得非常感人,一些读者在阅读时流下同情的泪水。这篇报道获得了著名的普利策新闻奖。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这篇报道纯属杜撰。珍尼特·库克被报社开除,并勒令退回获奖证书和奖品。事后,她发表声明承认,“我从来没有遇见或访问过一个有海洛因毒瘾的8岁孩子。《华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是一次使我深感遗憾的严重歪曲。我向我的报纸道歉,向我所从事的职业,向普利策奖金委员会和追求真理的人们道歉。面对真理,我今天已提出辞呈。”

    1983年4月20日,德国《明星》杂志开始长篇连载长达60卷的《希特勒日记》,一时间全世界为之轰动,人们纷纷抢购杂志以一睹这位二战罪人的内心独白。紧接着,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也花巨资买下来长篇连载。但后经调查发现,这些日记是斯图加特市的一位古董商人肯拉德·库贾伪造的。

    2、利益驱使。

    媒体追求经济利益、记者追名逐利是造成假新闻泛滥的重要的经济原因。西方媒体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争夺读者和销售市场,展开了十分激烈的竞争。一些报刊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择手段地抢新闻,甚至不惜发布假新闻。美国某大报驻华记者说,在美国,能引起轰动,引起大辩论的新闻就是好新闻,而好新闻才能提高报纸的销量,从而实现商业利益。这恰恰就是这个行业的经济动力。原本在纽约不起眼的《纽约太阳报》在连载了6天的月球生命故事后一下子名声大噪,它的销量从平时的4000份猛增到了1.9万份。《纽约太阳报》的造假丑事被揭露出来后,它的销量不降反增,到了第二年,它的日发行量突破了3万份,一举成为纽约有名的报纸。英国《太阳报》报道,歌星埃尔顿·约翰因警犬常在夜间狂吠而饱受失眠困扰,于是割去了所有狗的喉头。《太阳报》继而又发表了一篇消息,声称歌星埃尔顿·约翰使用药物迫使未成年男孩与其发生性关系。埃尔顿·约翰忍无可忍,将《太阳报》告上法院,耗费两年时间,最后从《太阳报》那里得到了100万英镑巨额赔偿以及书面和当面的道歉。但据媒体专家分析,《太阳报》虽然输了官司,可它从这些报道中得到的好处远多于100万英镑。读者以娱乐的态度来读《太阳报》,越是引发官司,《太阳报》就越吸引眼球。事实上,正是在各种诽谤案缠身的日子里,《太阳报》一跃而荣升为英国最畅销的报纸。

    《纽约时报》的造假事件曾令全美新闻界为之震惊,“骗子记者”杰森·布莱尔本人的记者生涯也划上了句号。但是他既未因此感到任何不安,也未像《纽约时报》那样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他辞职后推出自传,披露自己“走向毁灭”的全过程和内幕。他还筹划联系好莱坞片商将他的经历拍成电影,估计两项收入加起来将会高达百万美元。

    3、政治偏见。

    政治偏见是造成假新闻泛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西方媒体和记者在涉华报道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国派驻中国的记者越来越多,报道的数量越来越大,报道的内容越来越广,报道的视角更全面、更广泛、更深入。应该说,这对于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据一些中国学者研究,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巨大差异,西方媒体绝大多数对中国的认识仍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预设。对中国的报道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报道内容上,尽管增加了经济报道和社会、文化报道,但依然把人权、犯罪、暴力、民族、宗教作为主要的内容;报道手法上,显得简单化、模式化,说不上客观、公正;报道基调上,过于消极,中国的整体形象是被扭曲的。如,2008年4月9日,CNN在转播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旧金山传递时,评论员卡弗蒂使用“暴民”和“匪徒”等词语来描述他心中的中国人民形象,这引起了中国外交部和中国人民的严重抗议。在报道2008年“3·14西藏骚乱事件”时,CNN被怀疑使用经过剪裁的图片进行报道,被指制造虚假新闻,严重扭曲并影响了中国的形象。2009年“7·5乌鲁木齐骚乱”发生之后,中国政府对国际媒体采取开放态度,不过中国读者发现,部分美欧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似乎并没有改变,打砸抢烧的暴力犯罪分子成了人权斗士,甚至错误引用刊发伪造图片,引起中国网民强烈抗议。这是继“西藏骚乱事件”之后美欧媒体公信力在中国再次遭遇危机。

    2008年2月19日,法新社德语部播发一条自称来自中国河南的报道,题为《惊天话剧:温家宝在河南艾滋村握的是“演员”的手》,称“政府事先把居民们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圈起来,让业余演员们来代替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加上内容本身颇具爆炸性,使文章迅速被德国之声等媒体转载。法新社发出歪曲报道后,新华社记者重新核对事实,并在2月21日发表了《温家宝总理访艾滋病村随行记》的报道,用事实戳穿了谎言。3月初,法新社正式发出公告,向中国外交部道歉,承认德语部违反新闻规范,并收回那篇报道。

    三、国外治理假新闻的举措

    国外对假新闻的治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

    1、依靠国家法律法规。

    西方国家重视通过法律手段来防止和治理假新闻。它们以立法形式通过与新闻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行政规定、规则,作为国家对假新闻实施监管与约束的主要依据。目前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大多数国家和亚非一些国家采取这种方式。如法国《出版自由法》、葡萄牙《新闻法》、土耳其《新闻法》等。土耳其2004年修订的《新闻法》规定:“新闻是自由的,这一自由包括获取和传播信息,批评评论,解释说明,创作作品的权利”。但同时指出,“新闻自由是有限制的,那就是要符合一个民主社会的要求:维护他人名誉和权利,保护公共卫生、社会公德、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和安全,保护国家领土完整,防止犯罪和泄露国家秘密,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如有发生个人名誉受到诋毁,或者所写内容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当事报刊的责任编辑要在文章发表之后的两个月内向受害人提交一篇更正和答复”。“受害人收到该更正和答复以后不得随意附加条款或作其他改正,且不得晚于3天后交由每日发行的报刊刊登出来,如果要在其他期刊上刊登,则要在3天后的首次发行中刊登出来”。“如果更正和答复没有按时刊登出来,受害人还可请当地的刑事法官做出裁决”。二是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内容写入《宪法》、《刑法》、《民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条款中,包括日本和印度在内的很多国家采用这种方式。美国等国没有成文的《新闻法》,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有关新闻案件。美国通过《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权利以及公众的知情权等其他权利,同时还通过诽谤法等相关法令对媒体不负责任的虚假报道进行法律制约。如果当事人名誉受损,以诽谤罪起诉媒体,记者又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时,媒体将被处以巨额罚金。英国没有新闻法和出版法,但通过《诽谤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按照国会的条令来建立专门的广电媒体管理机构,并颁布广播电视法案,对责任和节目内容等有非常详细的条文约束。1998年英国独立电视管理委员会就曾对虚假制作纪录片、违反节目守则的卡尔顿电视台处以200万英镑的巨额罚款。

    2、依靠行业组织监管。

    依靠行业组织,加强对假新闻的监管,是世界比较通行的做法。各国新闻组织普遍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制定了包括防止假新闻在内的职业道德准则。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制定新闻道德规范的国家。美国著名报人华特·威廉斯1908年出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首任院长后,主持制定了《记者守则》(后称《报人守则》)。其中规定,“新闻事业为神圣的职业”,“正确而公允是优良新闻事业的基础”,“新闻记者只须写出心目中认为真实的事物”,“广告、新闻与评论均应为读者的最高利益服务。因此,一种有益的求真求实的观念高于一切,是唯一的标准”,要求记者“深爱我们的国家又诚心促进国际善意,加强世界友谊”。这个守则以后被译为50多种语言,成为许多国家新闻他律与自律的重要参考。1923年美国编辑人协会制定的《报业信条》也在世界新闻界广为传播。

    一些国际新闻组织也制定了国际性记者自律准则。其中较著名的有,1954年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的《记者行为原则宣言》,1954年联合国大会决定颁发各会员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参照执行的《国际新闻道德公约》等。它们的基本内容包括:强调社会责任,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大众利益,保护并限制滥用新闻自由,尊重公民的私人权利,忠于事实,确保公众所得到的消息绝对正确,报道要真实客观公正等。

    保证新闻真实,是各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一个主要内容。为了有效地保证新闻真实,不少国家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还对新闻事实的核实和报道错误的更正做出具体规定。

    芬兰记者协会记者准则规定,在工作上,记者的目标必须是“获取真实、必要、无偏激的信息”;必须“以批判的眼光对待信息来源”;“所有事实必须尽可能地予以核实”。

    英国全国记者联合会制定的《英国记者道德自律守则》强调,“记者要坚决遵守职业和伦理准则”。“要努力做到公正地、准确地传播信息,避免将评论和猜测表达为既成事实,避免扭曲报道、有选择性地报道或不实报道等造假现象”。“记者要通过正当渠道获得信息和图片”。“记者要快速纠正影响恶劣的失实报道,做到纠正和道歉同等显眼,当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要给予被批评者反驳的权利”。“记者不能接受贿赂,也不能因为其他类似情况而影响记者职业道德”。“记者不能因为广告或其他诱因参与扭曲报道或失实报道”。“记者不能故意发表或播出经人工处理过的图片,除非明确标示图片已被人工处理过。图片人工处理的范围不包括正常躲闪、烧损、颜色平衡、反差调整、修切和出于合法或安全原因所做的明显的遮挡”。

    德国新闻出版委员会1973年制定、1992年修订的《新闻界规范》指出,“尊重真理、对公众作真实的报道是新闻界的最高准则”。“对于那些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公开发表的消息和信息必须视其情况需要,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进行仔细的检查。对稿件的加工、拟标题和图片解说不得歪曲原意。文献性资料的引用必须忠实于原文。没有证实的消息、传闻和猜测必须注明”。

    意大利记者公会制定的《意大利记者道德自律守则》规定,记者必须“进行真实公正的报道”;“纠正失实报道和错误报道”。对于违反道德自律守则的记者要进行处分,处分分为“警告、申斥、短期剥夺记者会籍(两个月至一年)、取消记者资格”四级。

    俄罗斯记联1994年6月23日通过的俄罗斯记者道德自律守则规定,“记者要在记者道德自律守则规定的职业原则的基础上工作,同意、接受并遵守记者道德自律守则是成为俄罗斯记联成员的绝对条件”。“记者只传播和评论他认为是可靠的、来源确切的信息。记者要尽可能地避免因工作疏忽或不准确给人造成损害,不能故意隐瞒社会重大新闻或传播虚假新闻”。“在任何情况下,记者应视恶意歪曲事实、诽谤、有偿传播假信息或隐瞒真信息为严重职业犯罪”。

    日本新闻协会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新闻规范,如《新闻道德纲领》、《报纸销售伦理纲领》、《广告伦理纲领》,约束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新闻协会对违反职业规范的会员,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对情节较轻的,予以提醒或给予警告,并以备忘录的形式递交各相关单位;对情节严重的,直至做出开除会籍的严厉处分。

    古巴、墨西哥、巴西新闻组织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规定,新闻工作者应该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致力于追求真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为公众利益服务;恪守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等职业标准;不得利用工作之便,有意掩盖事实真相,提供真实的新闻是其责任;消息的报道要客观;更正启示应刊登在适当的位置,而且不应剥夺当事人提出申辩的权利。

    为了落实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英国、德国等国还通过立法建立了新闻评议制度,对媒体和记者加强监管。意大利、土耳其、埃及、以色列等国还设立了新闻委员会,负责对本国新闻争议案件进行新闻仲裁。

    3、依靠媒体自律。

    为了减少假新闻对媒体形象的不良影响,西方国家纷纷加快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步伐,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媒体自律。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在新闻媒体内部建立了严格的内审制度,努力防止假新闻。

    美国《纽约时报》的更正制度,《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英国《卫报》的独立监察员制度颇具代表性。

    作为美国最具权威性的报纸,《纽约时报》对虚假新闻一般都做立即更正,但该报早期的更正新闻多是散见于各个新闻栏内,而且版面安排也不引人注目。1977年,亚伯罕姆·米切尔·罗森索出任时报执行总编辑以后,基于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决定把散布在各个新闻版面的更正项目,集中在一起,自成一个更正专栏,而且决定把“更正”栏移至第一个单元的第二版,位于“新闻简要与索引”的下面,地位固定而醒目。“更正”栏每天都有一大块,从二三个项目到五六个项目不等。罗森索一再强调:“这种勇于认错的原则应当成为我们一般性的新闻原则。”

    在布莱尔造假事件暴露后,2003年5月11日,《纽约时报》自曝家丑,在头版的显著位置并以内页的巨大篇幅向公众公开报道“杰森·布莱尔丑闻”。此后,该报展开了深入调查,查找出现假新闻的原因,采取措施,堵塞漏洞,防止今后发生同样的错误。

    《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卫报》等大媒体都设有独立的“媒体监察员”或“读者代表”。他们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内定期评估媒体内部员工的工作表现,二是对外受理读者的批评意见,三是代表读者监督报纸运作程序。媒体监察员的电话号码和邮件地址每天刊登在报纸上,他们收到投诉后,以备忘录、内部简报等方式传达给记者和编辑;同时,为报纸每周刊出的专栏供稿,讨论读者投诉和其他一些涉及报纸质量的问题。《卫报》的记者守则也有相关规定:记者有责任尽快修正重大错误,有义务与独立监察员坦诚、公开地合作,一旦发现犯下任何错误,必须及时向独立监察员汇报。

    《芝加哥论坛报》不仅制定了专门的《准确性规范》和《对于错误的方针》,而且建立了同行中最细致的查错系统。每个错误都有表格说明:谁出的错?如何发生的?出错是否因为时间紧迫?如何避免等。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报道的准确性。

    加拿大《环球邮报》制定的《记者行为准则》规定,记者所报道的新闻必须保证绝对的真实性,新闻照片必须是用相机抓拍的真实记录而非电脑合成的虚假影像;记者在报道中所引用的任何文字必须保证原汁原味,绝不允许断章取义或任意篡改;记者的采编人员绝不允许为牟利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做任何倾向性报道;记者的采编人员必须与被报道对象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影响报道的客观性;从事政治报道的采编人员应避免与相关党派或政治倾向明显的团体有密切关系,以免影响报道的客观性。

    日本主要媒体都设有监察室或新闻检查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以加强媒体的自我监督。

    四、对我国治理假新闻的启示

    国外治理假新闻的举措,并非灵丹妙药,但还是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1、加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防止假新闻的根本途径。

    为了防止假新闻,国外媒体普遍重视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美国编辑人协会1923年制定的《报业信条》、美国职业记者协会1996年9月制定的道德准则和各家媒体自己制定的记者守则,是美国媒体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入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新人”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纽约时报》的传统。在它发给员工的守则中,明确地写着“记者本身就是最终的事实核查者,通常也是惟一的核查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的强大需求,人们倚重新闻媒体,新闻媒体作为专业传播机构,提供给了公众大量真实、权威、准确的信息。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传媒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新闻队伍构成愈来愈复杂,新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虚假新闻屡禁不止。如2010年发生的“西安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金庸去世”、“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等假新闻,造成恶劣影响。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西方新闻观的影响和新闻道德缺失是重要的因素。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新闻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新闻理论知识,学习新闻出版法律法规,引导编辑记者打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坚决刹住虚假新闻的歪风,维护媒体的良好形象。

    2、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是防止假新闻的可靠保证。

    新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新闻从业者业务素质,是防止假新闻的可靠保证。西方国家大多没有统一的新闻业从业标准,但媒体都有严格的培训制度。西方主流媒体重视对“新人”进行采编规范培训。比如,《美联社广播新闻手册》、《路透社新闻工作手册》、《BBC编辑规范》等,都是“新人”培训的必修课。采编规范将真实、准确作为新闻采编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上或者具体操作上来指导、规范、约束从业者的采编行为。《纽约时报》等媒体在虚假新闻事件发生后,还加强了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英国BBC在情报门事件后,专门对记者编辑进行了有关“准确性”的培训。应该说,这些培训对防止假新闻是有效的,值得我国新闻界借鉴。我国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是十分重视的,但行业媒体、都市媒体、小报小刊和一些网络媒体亟需加强。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大力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是防止假新闻的有效方法。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仅应有一整套完善、严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采编制度,而且还应当建立虚假新闻责任追究制度。国外的经验证明,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是防止假新闻的有效方法。《纽约时报》发生布莱尔造假事件后,执行总编豪威尔·雷恩斯和总编辑杰拉尔德·博伊德双双宣布引咎辞职。作为一家有150多年历史的世界知名大报,《纽约时报》的执行总编和总编同时承担责任辞职,在该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西方传媒业,采编人员只要被查实编造假新闻,毫无例外地就会被迫辞职,或者被辞退。《纽约时报》的布莱尔因为造假而被“炒鱿鱼”。《华盛顿邮报》杜撰“吸毒男孩吉米的遭遇”的女记者珍尼特·库克被报社开除后,再没有一家媒体敢雇用她。被日本新闻协会开除的团体会员,即进入“黑名单”,不但在新闻界声名扫地,还成为日本全国银行“不受欢迎的对象”;被开除的会员记者,将不得出席内阁总理及其他政府首脑举行的记者会,很难在新闻界立足。

    我们要建立重大虚假报道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有错必改、有责必究。要建立违纪违规新闻采编人员档案制度,完善网上查验记者证、查询违纪违规记录的功能;建立新闻从业人员退出机制,对主观恶意造假、严重违法违纪的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出新闻队伍,使其终身不得从事新闻职业。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媒体市场退出机制,对严重违规或经整改后仍无改观的媒体,实行市场退出,维护良好的媒体竞争秩序。(作者:祝寿臣 系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此稿已在2011年第四期《新闻战线》上编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