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氏距离聚类算法(仅供学习使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小距离原则是什么 欧氏距离聚类算法(仅供学习使用)

欧氏距离聚类算法(仅供学习使用)

2024-07-10 19: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定义

欧氏距离聚类算法(Euclidean Distance Clustering Algorithm)是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的聚类算法,其思想是将样本空间中距离比较近的样本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样本点归为不同的类。该算法是一种层次聚类算法,因为其生成的聚类结果可以表示为一棵树状结构(称为聚类树或者谱树),树上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聚类,每个节点的子节点表示该节点的子聚类。

欧氏距离是指在n维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即:

d(x,y)=√((x1−y1)²+(x2−y2)²+...+(xn−yn)²)

其中,x和y是两个n维向量,x1,x2,...,xn和y1,y2,...,yn是它们的对应维度上的值。

二、步骤

初始化:将每个样本点看作一个聚类。

计算相邻聚类之间的距离,通常采用单链接(single linkage)或者完全链接(complete linkage)方法计算距离。

合并距离最近的两个聚类,形成一个新的聚类。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的样本点都被聚为一个类或达到预设的聚类数目。

三、优缺点

欧氏距离聚类算法的优点在于其实现简单,容易理解和实现。

但其缺点在于其对噪声和异常值比较敏感,同时由于其是一种层次聚类算法,因此其需要计算所有样本点之间的距离,导致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较低。

四、使用欧氏距离聚类算法完成对不同树种点云的分类的步骤

数据预处理:将点云数据转换为n维向量形式,其中n为每个点的特征维度。可以考虑使用基于形状和颜色等特征的描述符来表示每个点的特征向量。

初始化:将每个点看作一个聚类。

计算相邻聚类之间的距离,通常采用单链接或者完全链接方法计算距离。可以使用距离矩阵来存储相邻聚类之间的距离,以减少计算量。

合并距离最近的两个聚类,形成一个新的聚类。可以使用并查集来实现聚类的合并。

重复步骤3和4,直到所有的点都被聚为一个类或达到预设的聚类数目。

可选的后处理:可以使用一些聚类评估指标(如轮廓系数)来评估聚类质量,并进行聚类结果的可视化和分析。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特征描述符和距离计算方法,以及合理设置聚类数目和聚类合并的阈值等参数。同时,在处理点云数据时,需要考虑点云密度和噪声等问题,可以采用滤波和降采样等方法来处理。

五、代码实现 1.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AgglomerativeClustering # 加载点云数据 data = np.loadtxt('data.txt') # 构建欧氏距离聚类模型 model = AgglomerativeClustering(n_clusters=3, linkage='ward', affinity='euclidean') # 训练模型并进行预测 labels = model.fit_predict(data) # 输出聚类结果 print(labels)

其中,data.txt是包含点云数据的文本文件,每一行代表一个点的特征向量,可以使用numpy的loadtxt()函数进行加载。n_clusters参数指定了聚类数目,linkage参数指定了聚类合并的方法,affinity参数指定了距离计算的方法。fit_predict()方法用于训练模型并进行预测,返回每个点所属的聚类标签。最后通过输出聚类结果进行检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的是sklearn库中的聚类算法实现,也可以使用其他库或自己实现聚类算法来完成该任务。

2.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vector Point; // 计算两个点之间的欧氏距离 double distance(const Point& p1, const Point& p2) { double dist = 0; for (size_t i = 0; i < p1.size(); i++) { double diff = p1[i] - p2[i]; dist += diff * diff; } return sqrt(dist); } // 计算点集中所有点与目标点的距离 vector distances(const vector& points, const Point& target) { vector dists(points.size()); for (size_t i = 0; i < points.size(); i++) { dists[i] = distance(points[i], target); } return dists; } // 将点集划分为k个聚类 vector kmeans(const vector& points, int k) { // 随机选择k个点作为聚类中心 vector centers(k); for (int i = 0; i < k; i++) { centers[i] = points[rand() % points.size()]; } // 迭代更新聚类中心,直到收敛 vector labels(points.size()); bool converged = false; while (!converged) { // 分配每个点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 converged = true; for (size_t i = 0; i < points.size(); i++) { vector dists = distances(centers, points[i]); int label = distance(dists.begin(), min_element(dists.begin(), dists.end())); if (labels[i] != label) { converged = false; labels[i] = label; } } // 更新每个聚类的中心点 for (int i = 0; i < k; i++) { vector cluster_points; for (size_t j = 0; j < points.size(); j++) { if (labels[j] == i) { cluster_points.push_back(points[j]); } } if (!cluster_points.empty()) { Point center(cluster_points[0].size()); for (size_t j = 0; j < cluster_points.size(); j++) { for (size_t k = 0; k < cluster_points[j].size(); k++) { center[k] += cluster_points[j][k]; } } for (size_t k = 0; k < center.size(); k++) { center[k] /= cluster_points.size(); } centers[i] = center; } } } return labels; } int main() { // 加载点云数据 ifstream fin("data.txt"); vector points; double value; while (fin >> value) { Point point(3); point[0] = value; fin >> value; point[1] = value; fin >> value; point[2] = value; points.push_back(point); } fin.close(); // 使用kmeans算法进行 六、其他的树种点云分类的方法

支持向量机(SVM):SVM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可以用于对不同树种点云进行分类。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寻找最大间隔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点云分开。SVM的优点是可以处理高维数据,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随机森林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方法,可以用于对不同树种点云进行分类。它的优点是可以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关系,而且在训练时可以并行计算,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元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可以用于对不同树种点云进行分类。它的优点是可以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关系,而且在训练时可以并行计算,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而且对于不同的数据集需要进行不同的网络结构设计和超参数调整。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PCA是一种降维算法,可以将高维点云数据降至低维空间,同时保留数据的主要特征。PCA可以用于对不同树种点云进行分类,它的优点是可以消除数据的冗余和噪声,而且可以减少计算复杂度,缺点是可能会丢失一些重要信息。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数据特征、数据规模、算法复杂度、计算资源等多个因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