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吕之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大的十只恐龙有多大 诸吕之变

诸吕之变

2023-04-23 13: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书生剑客,(https://xueqiu.com/3993902801/248050795)

文/渤海小吏

会同三公开会后,吕后开始了自己巩固权势的脚步。

先是在前187年追封了她两个死去的哥哥,大哥吕泽为悼武王,二哥吕释之为赵昭王,以此作为封立诸吕的开端。

随后在封活着的吕家前,吕后做了很多试探。

第一步,她先恢复了张家的王位。

她的外孙子张偃被封为了鲁王(封地割楚国刘交处而来)。

第二步,封了一批刘姓王。

封刘强(惠帝子)为淮阳王(原国王刘友,后迁赵王后裁撤),刘不疑(惠帝子)当常山王(割赵国而来),惠帝另外三子分别为侯。

最后,封了吕泽子吕台为吕王,后传至吕产(割齐国济南郡而来),吕释之的儿子吕种为沛侯,封外甥吕平扶柳侯。

公元前184年(吕后四年),又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史上第一位女侯爷),侄子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

公元前180年(吕后八年),封吕禄为赵王(赵王刘恢死后易主吕氏),吕通为燕王(燕王刘建死后易主吕氏)。

时间上是三个梯队,吕后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

继非刘姓为王后,非军功封侯的规矩也被打破了。

但是,由于此时吕家如日中天,所有的人都选择了沉默。

这些小错误尚可忍受,因为大局并无变化。

来看一下为什么吕后封吕家和刘家的人为侯后仍然可以和军功集团相安无事呢?

因为她并没有动“相权”。

来看一下整个惠帝和吕后执政期间的中央“三公九卿表”吧。

基本上全是“军层”背景。

中间的吕产最后单说,最下面五个蓝三角,除了郎中令贾寿明确非军层外,那四位并没有查到名字,并不意味着这四位无名氏就不是军功集团的。

唯一那个有据可查非军功的郎中令还是属于服务皇权的贴身保安队长。

这个位置放个自己人无可厚非。

再来看一下诸侯国的国相表。

除了淮阳和齐、楚三国外,也全都是“军层”阶级为国相。

吕后做的非常克制且聪明。

她给吕氏封王封侯的举动并没有刺痛功臣集团这个群体,顶多算是温水煮青蛙。

但最终,她还是有两步棋走错了。

她封的那些刘姓王都是刘盈的孩子。

这个无可厚非。

但是,她不该动刘家诸侯王的蛋糕,更不该杀其他刘姓王。

这直接造成了这个集团彻底的和她走向了对立面。

后来被她薅羊毛薅成葛优的齐楚在她刚一死就蹦出来了。

这是她走错的第一步。

刘邦第六子刘友,本来先是封为淮阳王,惠帝元年,吕后毒杀赵王刘如意后改封刘友为赵王,并给他娶了吕家的姑娘为王后。

她本来是要拉拢刘友的,但是这个刘友不太会做人。

他跟被推销过来的吕家姑娘关系没处好。

吕后七年,刘友的吕家王后因刘友宠爱其他姬妾,心生妒忌,向吕后诬告刘友想谋反。

吕后最恶心的就是这个,于是大怒,召刘友进京把他软禁起来,后来活活把他饿死了。

吕后打算杀鸡儆猴,但鸡宰了,猴们普遍没当回事。

刘邦第五子刘恢,先是封为梁王,刘友自杀后被迁换成赵王。

赵国是块好地,吕后迁往赵地的王都是打算重点培养的。

也是被包办给娶了吕闺女当王后。

人家吕后的心情比较朴素,咱是亲家,你将来生的孩子会继承王位,也有吕家的血脉,咱就是一家子了。

结果吕家的闺女也确实有问题,吕产之女到岗后就毒杀了刘恢的宠妃。

刘恢比较爷们,于同年六月,殉情自杀。

爷不活了!

吕后也比较愤怒,窝囊废!因为个女人自杀!于是裁撤掉了这一支的王位资格。

至此,从刘如意开始,到刘友,刘恢,刘邦的三个儿子,在赵王的位置都被吕后或直接或间接的干掉了。

赵王这个位置的死亡游戏还在继续,刘家人被裁撤掉的赵王位后来给了吕雉的侄子吕禄。

吕禄没有想到,这个不祥的王位,他也参与了击鼓传花。

刘邦第八子刘建算是好歹熬到了善终,但由于没有嫡子,仅与姬妾生有一子,吕后派人将他杀害并裁掉了燕国王位,随后又封给了吕通。

同样是他吕家的女婿刘泽,辈分比较大,是刘邦的堂兄弟,由于刘吕的两家关系,一直担任卫尉的关键岗位。

但吕后后来看出这个刘泽不简单,怕将来她死后刘泽这个大辈分的搞动乱,所以又封他为琅琊王做安抚派到了地方。

这个琅琊王咋来的呢?

又是割的齐国的地。

齐国在刘肥时代,就被割走了城阳郡做鲁元公主的汤沐地。

后来又割走了济南郡变成了吕国。

这又成立了琅琊国又划走了琅琊郡。

齐王葛优,不对,齐王刘襄人家心中对你吕家也是满腔的怒火。

对于刘邦的这些孩子和血脉,吕后真的是不客气,她的过激反应也透出了她的恐惧。

这些高祖血脉,理论上都是有竞争资格的。

她不希望自己的这一支血脉受到威胁。

她所做的所有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自己的血脉能够得到延续。

但她的这种激进做法,却彻底的激怒了这群高祖余脉们。

天道好轮回,任何一厢情愿的顶层设计,无论你的初衷是怎样,老天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让你明白,什么是造化弄人。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肯定吕后的历史功绩。

她杀了几个刘姓王,封了不少吕姓王,这其实都是最上层的利益划分,她的污点,也就仅限于此了。

她的历史功绩,在于给了全天下黎民百姓的活路。

吕后执政的这十五年,最大的功绩在于执行了“与民休息”之国策,倡导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

在民生上,她鼓励生产,推行的授田与民,让“耕者有其田”的经济政策充分调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惠帝一朝时,便已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以免除徭役为优惠措施,来鼓励百姓们从事生产。

后来又“减田租,复十五税一”的减轻百姓负担。

整体上,提倡勤俭治国、严厉治理铺张浪费的风气。

重农国策之外,还有步骤地逐渐放宽经商政策。

刘邦统治后期,下达抑商法令,惩治不法商人,农民出身的刘邦似乎对商人有刻骨的仇恨,下令“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刘邦认为,商人就是整个世界的蛀虫,这帮人忒可恨。

这一套商鞅的做法,其实已经不符合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的发展要求了。

这并不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并不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刘邦的这套做法,打击面过大,严重挫伤了商人的经商积极性,也因此激化了社会矛盾。

老百姓过日子并不是做农奴,商人是整个社会的润滑剂,中国的劳动人民手再灵巧也造不出所有的东西,没有商人,老百姓也是不干的。

在惠帝,吕后时代,虽然仍有“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诏令,但朝廷还是“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解除了商人在经济上的重负及对商人的社会性歧视。

惠帝六年,朝廷还兴建长安西市,使长安成为汉朝经济活动的中心,也为长安后来成为当时的世界性大都市奠定了基础。

这也是整个吕后时代所动工的唯一工程。

吕后二年,朝廷又分别采取“行八铢钱”和“行五分钱”的措施,运用国家权力对货币经济进行管理调控,对稳定币值、平衡物价和促进商品流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不仅在经济上,吕后知道刹车,在民法上,同样也进行了减负,放宽严刑,修改了汉法。

在她执政期间,除了刚刚所说的长安西市之外,未见她实施过一件皇家工程。

没看到她干一件伤耗民力之事。

除了象征性的对南越禁运铁器外,没有动过一次刀兵干戈。

每年的巴菲特午餐,这位全球最知名的股神,从来不告诉这帮花大价钱请他吃饭的老板们该做什么。

而是告诉他们,人生不该做什么。

比如说:

永远不投自己不懂的股票啦。

股票长期看永远会上涨,所以不要做空股票啊。

永远不要冒险加杠杆买卖股票啊等等。

大多都很浅显易懂。

但正是这些看上去的废话,却往往包含着普世的智慧。

知道不做什么,具有着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模块的普世价值。

于治理国家来讲,就是少上政策,与民休息,不轻动刀兵,不大搞非民生工程。

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极难。

因为人天生就有着作为的基因与欲望,尤其是男人,总希望自己的名字写遍天涯海角,传遍千秋万代。

折腾的,大多落不下什么好名声。

每个朝代的转折点,也往往在喜欢折腾的那位爷那开始。

吕后尊崇黄老之学,自萧规曹随开始,为整个国家刹车。

上行下效,领导懂得克制自己,下面就没有办法去借题发挥。

总体上,这是一段罕见的太平岁月。

为啥说吕后的执政十五年如此伟大呢?

啥也不干就伟大?

还是举个例子吧。

她下调了田租,老百姓们手中的余粮相应就多了,对灾年和意外怀孕的抵抗力就变强了。

她放宽了法律与束缚,整个社会的弹性就上来了。

民间的活力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她不上马工程,整个国家的徭役就没有了。

她不妄动刀兵,国家的最大开支就没有了,加税、兵役、徭役、抚恤金等等一系列的负担就都不会压到百姓身上。

老百姓不用每年挤出时间来去给国家无偿干活和战斗,时间和体力上省下来的精力就全都能投入到日常生产和创造人口上。

老百姓们在一天天的清静下不是地主家也有余粮了。

灾年来了,没关系,有去年的底子。

闹洪灾了没关系,旁边村能逃荒,能救济。

抗洪时由于不咋有徭役,整个黄河两岸的老爷们都生猛有劲。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的抵抗力变得无比强大。

这样的王朝,是压不垮的!

民无扰,衣食足,中华大地上,百姓们经历了几百年的杀伐战争,徭役劳苦终于暂时的按下的休止符。

经历了战国纷争,始皇暴政,秦末纷乱,楚汉争霸,屠灭功臣的中华大地民生凋敝,刘邦当年出行都凑不齐四匹毛色相同的马,将相出门都只能乘坐牛车。

吕后顺应了时代的呼唤,用一种最原始的方式,让华夏大地自我修复疗伤,也为后面的文景二帝开了个好头。

“文景之治”源始于“吕后治国”。

有良心的史官太史公最终给出了他的评语: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几千年来,在当朝对反动派的盖棺定论从未有过如此客观的。

一码归一码,是一个伟大史官的最重要品质!

汉初七十年,开创中国第一个治世,其模式很简单:统治者只需减少税收、轻徭薄赋。

也就是常听到的:无为而治、藏富于民。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并不是说,治大国要像做麻辣小龙虾一样,要大火猛料。

而是要像小心小鱼小虾一样,少折腾。

总拿铲子翻那些小鱼虾,它们就都翻烂了。

老百姓们,就是小鲜。

吕后的当政八年,在前面七年中,唯一走错的一步棋,就是对刘邦的孩子杀伐太狠。

但是,她临终时,走错了第二步棋。

公元前180年,七月,吕雉病重。

在弥留之际,吕后做了临终的最后一次人事任命,把赵王吕禄封为上将军,统御长安城内的北军,让梁王吕产统领南军。

撑起最后一口气,吕后在病榻前对吕禄和吕产说了最后一段话:

当年高祖与大臣们约过白马之盟,吕氏为王,大臣们只是表面服从,只因我在,所以他们不敢有所动作。

我去世后,皇帝年纪小,大臣们必会作乱,你们必须牢牢控制住军队守卫宫门,千万不要为我送丧,以防为他人所制!

每个卓越的政治家,临终的话,都具有着极大地预见性和对策性。

这是一生的历练所获得的见识!

这是一生的腥风血雨所嗅到的信号!

这是一生政治智慧所绽放迸发的最后光芒!

吕雉准确的预测了她死后的政治风暴,再三的叮嘱自己的这两位侄子一定要牢牢的攥住军权。

她说了三点预测:

1、大臣们会做乱。

2、据兵卫宫,这个是最重要的。

3、连送葬都不要为我去!以防出现司马懿!

这三个预测外,老太后还重申了“白马之盟”!

为什么?

很快我们在吕后的遗诏中看到了。

七月三十日,吕后逝世,遗命吕产为相国,吕禄女为皇后。

吕后非常明白自己的这道遗命是什么分量!

她抢了相权!

相当于你吕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不仅把持了军权,还抢夺了相权,更可恨的是连下一任的皇后也变成了你吕家。

你吕家露出了极其丑陋的吃相!

你要霸占整个天下!

这触碰了所有军功阶层的底线!

所以吕后做出了上述三点的判断,并再三嘱咐吕产和吕禄,千万千万把好军权,护卫好皇宫!

为什么吕后这个一生几乎不出错的老政治家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走出这样一步险棋呢?

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吕后患病太突然。

史载:三月中旬,吕后祈福祓祭后,回来路上,一只“苍犬”撞到了她的腋下,再一转眼,这狗就不见了。

一占卜,说是刘如意的鬼魂索命。

吕后随后就开始得病了,而且迅速恶化,越来越沉。

吕后这些年的身体向来硬朗,按照吕后执政的路数,她应该会逐渐的将手中的皇权过渡到吕家第二代这里,并安排吕家女孩接班皇后位置。

她的本心,是巩固住这个权力局势,并不想挑战军功集团!

她这些年和相权划得都很清,而且政治手腕极高,从来都是最稳妥的蚕食路线。

所谓的吕家封王前面七年仅仅封了一个吕王。

赵王和燕王是高后八年患病前才封的。

但这突如其来的患病,打乱了吕后的一切部署。

吕后最终决定抢夺相权和军功集团开战,归根结底,因为不自信!

先来看一下她安排的重头戏,掌握帝国命脉的南北军吧。

所谓南军,就是护卫宫廷的,也就是护卫未央宫的。

准确来讲,应该叫“郎卫”和“兵卫”。

“郎卫”负责护卫宫殿,是皇帝的最贴身禁卫军,人数非常少,主管领导叫做“郎中令”。

“兵卫”负责护卫宫门,是相对来说外围的部队,人数相对来说较多,总编制不超过两万,主管领导叫做“卫尉”。

绿色的两层区域,是卫尉的防区。

最里面蓝色的区域是郎中令的防区。

所谓北军,就是护卫整个长安城的,也就是下图的黑色区域。

主管领导叫做“中尉”,人数一般不超过五万,也是对外的中央野战军,刘邦同志满世界抽人时带的就是这支部队。

这两个谁重要呢?

看上去,北军人数多,还是负责京城治安以及对外征战的,最为精锐,应该是最厉害的。

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第一,从官职上讲,南军领导的级别比北军要高。

郎中令和卫尉,全都是九卿级别的官员。

但北军的主管中尉却并不是。

第二,从战斗力上来讲,当天宿卫皇宫的南军部队(郎中令和卫尉)手中是有兵器的。

但北军手中除了巡城治安的军队外,却并没有兵器。

武库属于皇帝直辖管理的,还是那句话,你没有兵器,就谈不上战斗力!

所以也许北军战时精锐,但日常是长安的警察叔叔。

南军才是京城第一战斗力!

第三,从归属来看,南军归皇权直辖,因为这支部队直接负责的就是皇族的安全。

北军归相权统领,因为这支部队日常负责京师治安。

所以综上所述,有以下两点结论。

1、南军的战略价值高于北军。

2、北军战争潜力大,属于相府直辖。

南军和武库的掌控权这些年一直在吕家手里,但北军并没有。

北军的巨大潜力与威胁是吕后不放心的。

也因此,吕后最后部署令吕产吕禄分掌南北军的时候,尤其涉及到北军的掌控权时,主管的相府又是绕不过去的一关。

这是吕后夺相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相权太大,她对自己的这些子侄的水平根本不放心。

如果说吕家这帮孩子能够有几个她这样水平的,她大可以按照此时的政治结构继续走下去。

如果说老家伙们都死她前头了,她也不会在死前弄这么一出。

所以,归根结底,就是老家伙们谁先走的问题!

吕家和军功派拼到最后的,其实是拼大佬们的寿!

知子莫若父,吕后知道自己的这帮后人是什么成色。

这些孩子和那群老江湖们比起来差的太远了。

自己前面得罪了刘家太多人,军派又是一帮老狐狸,她无法放心相权这样一股无法控制的巨大力量在别人手里。

由于突然患病,也使得吕后最终下定了决心,硬夺军功集团的权力大饼,通过军事高压让他们哑巴吃黄连的接受既定事实!

还记得先下手为强的“黑暗森林法则”吗?

这是此时此刻,吕后权衡再三下的最优解。

吕后当初在把吕氏家族带入这个权利的游戏独占皇权时,就已经无可避免的最终要走这条路了。

因为权力的滋味是世上最大的诱惑!

也因此,无论你吕后怎么选,都是错!

因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

你用一生的智慧与经验浓缩出来的最后三句“其言也善”,并没有被子侄当成语录那样挂在嘴边与心头。

更重要的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次盘算,忽略了牌桌下各利益集团间的暗流汹涌。

她忽略了自己这杆政治大旗倒下后,每一个人权衡后的操作系统都会重新启动。

这些汹涌的暗流,将最终颠覆她整个人生的奋斗果实。

此时此刻,人家军功集团和非吕氏血脉的刘姓王族坚定地站到了一起。

人家要“天下共击吕”了。

吕后刚死,她的遗言就被俩孩子忘光了。

吕禄与吕产并没有听懂姑姑的临终遗言,没有看懂为啥姑姑一定要让他俩据兵卫宫的人事安排。

这二位虽然跟随吕雉多年,但并没有从他们姑姑身上耳濡目染。

政治交锋是世上最高深的智慧,需要自身历练,需要领导领路,需要高人开悟等等。

但更重要的是,自身要有政治天赋。

没有历练,领路,开悟,哪怕你政治天赋再高,你也就是个井底之蛙。

但历练这堆后天的东西,却像是天赋后边的那一堆0,而天赋则是那个1。

你必须自身是那块材料,才能让后面的那些努力起到作用。

你不是那块材料,无论你多么的努力,你肯定会在一定层面上被淘汰,无法站到巅峰的台面上。

官职中,五六品跳三四品,是一个坎。

三四品跳一二品,又是一个坎。

就好比今天的处长一大把,但再往上的厅局级,突破起来就非常困难了。

再往上的省部级,国家级干部,就更难了。

最终站到最高层次的,都是人中之龙。

不是人尖子,你跳上不去。

不是精英中的精英,你根本躲不过那么的明暗考验。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几乎是最关键的因素。

你的出身。

也就是说,你爹是谁,你的家族是谁。

你只有根红苗正,往往也才具备通往最高权力场上参赛的资格。

比如说吕产和吕禄。

这哥俩就是纯靠出身,并没有经过筛选就站到了最高舞台上。

但出身只能帮他们到这了。

真到交锋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对手,将是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的段位。

这哥俩按说也在吕后身边耳濡目染了很多年啊?

咋最后就完蛋玩意了呢?

还是我们刚才提到过的,那个最重要的维度,你自身的政治天赋。

开国的皇帝往往很牛,手下人也很牛。

但开国的皇帝死后,继承人往往就没有了开国之君那样的天赋异禀,洪福齐天。

此时就容易被层层选拔的官僚系统牵着鼻子走。

但汉初的情况还比较特殊,并非像后面朝代那样,皇帝的水平往往跟经历了层层选拔的官僚系统没法比,而是皇权和官僚系统都是二代们继承的体制。

这是一个两边都会退化的体制。

皇权这边,此时第一代的大牛人刘邦和吕雉两口子都退场了。

第二代的吕产吕禄被推向了台前。

但是,功臣集团的第一代老狐狸们却着实不简单的有几个寿星佬儿。

像陈平周勃这种尸山血海杀出来极高水准的天赋人精,再配合几十年的沧桑积淀,吕家的后生们很快就会体会到,啥叫娃娃抱着个金疙瘩了。

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吕后逝世。

先蹦出来的,是娶了吕禄女儿的姑爷的朱虚侯刘章(刘肥次子)。

吕后通过联姻网络了不少刘家后裔。

但通过死的那几个王来看,她吕家的产品效果并不靠谱,别看刘章的候都是吕后封的,但这家伙却一点也不感恩。

刘章在吕后生前就不是一个稳定分子,有一次入宫侍奉吕后喝酒时,他居然因为一位吕氏成员不遵守酒令而将其追到宫门外杀掉,吕后没有拿他怎么样,他认为吕氏怕了他。

他忘了自己完全是因为自己是吕家的女婿,才留下的这条命。

吕后一去世,刘章给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写了封密信:我从你弟妹那得知,诸吕想要作乱,大哥你快发齐国之兵来长安,我充当内应,待诛尽诸吕后,拥你为帝。

刘襄就是这些年一直被吕家薅羊毛那位。

忍了很多年的刘襄开始密谋发兵。

吕家要是碰到的也是这种二代对手,也就不用担心了,就你那点可笑的实力你还想造反?

这两只出头傻鸟开始了行动,刘襄先是忽悠了自己爷爷辈的琅邪王刘泽(刘邦的堂兄弟),说爷爷辈分大,孙子愿意将齐国托付,拥立您当皇帝,希望您老来齐国共商大事。

刘泽来了之后就被扣了,刘襄吞并琅邪之兵然后西攻济南,同时送信给各个同姓王,列举诸吕的罪状,怂恿大家举兵讨伐。

第一个弱智出手后,第二个弱智也出来了。

吕产得到齐王反的消息后,派了灌婴率大军前往平叛。

从这一件事就看出了吕产的政治水平到底有多差,在这个节骨眼上,在这个关键时期,军权决不能假手他人,只能你吕家人亲自上!

灌婴是刘邦的老人,无论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他终究是外人。

外人,自然就不会和你是一条心的。

人家灌婴走到荥阳后,就不动了。

他先是派人跟刘襄说:诸吕现在没有叛乱的迹象,您贸然举兵难服天下,倒不如我们大家谁都不动,等诸吕叛乱一发生,再联合起来进军长安,平定叛乱。那时,谁是匡扶社稷的功臣,天下一目了然。

刘襄同意了他的建议,回到了齐国。

傻鸟刘襄再次暴露出了自己的弱智白痴。

你当过家家啊!

造反这事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

但这帮二代们谁也没比谁强哪去,继续菜鸡互啄,吕产紧接着继续全方位无死角的展示自己的政治白痴。

他不仅没有怪罪灌婴不攻齐王,看到齐王退兵后并没有继续追究齐王造反的罪名。

就搁那看着。

人家都明明白白的杀出来了,现在即便回家了,你也应该知道,这是颗已经探出来的炸弹了,一定要及早拆除,万不能姑息养奸。

灌婴对于反革命势力有所犹豫,也证明了他并不和你一条心。

这俩人都得办!一个也不能少!

尤其是灌婴!现在第一时间就得派人上前线替他去!

这是两个非常好做的判断,但凡政治素养过关,都不会是这种处理方式。

长达十多年,吕后亲自任教授的执政培训班,吕产并没有毕业。

他不知道,自己释放了一个怎样的政治信号。

长安城中暗流涌动。

刘家和吕家两个大傻X都已经登台亮相了,该军功集团了。

如果说吕家动了相位掌管北军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那么齐王的举兵就是验吕家成色的最好试探。

而吕产的不作为以及昏招的军事任命则让军功集团摸到了吕家的底牌!

吕家的这帮后生,真的比吕后差太远了。

老一辈们过招,是这个造型。

现在刘家吕家的二代们是这个造型。

吕家的这几个抱着金子的后生娃娃,被所有的路人开始琢磨怎么抢下这块大金子。

一个潜伏了八年的默契组合,终于再一次站到一起,谋篇布局了。

这个组合,是当年捧诸吕的陈平和周勃。

周勃做太尉十多年了,太尉名义上是军事最高首领,但手中却并没有军权,搁那充当老吉祥物。

吕后一直牢牢抓着军权,周勃也就蔫了十多年。

陈平那边继王陵后就当上了一把丞相,这位跪舔吕后的大爷按理说在别人眼中算是标准的吕党。

但是,陈老爷子还有另一个标签。

顶级骑墙师。

两位老爷子在一通谋划之后,定下了政变的方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