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综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智慧图书馆设备厂家排名 近十年国内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综述

2024-07-09 19: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十年国内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综述

2019-11-29

[摘要]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对2009-2018年间主题词为“智慧图书馆”的文献进行检 索和筛选,通过统计分析检出结果,揭示了我国智慧图书馆近十年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内容,从资源、 技术、人员3个方面总结了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指出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了应对策略。

[作者]丁 安 褚艳秋 朱朝凤 刘振义

(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 锦州 121000)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 服务模式 资源 智慧馆员 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大力发展,图书馆早已不再是读者获取知识资源的唯一渠道,这种被边缘化的危机促使图书馆必须加速踏入社会化网络进程,主动走近用户,竭尽所能地在现有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直到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智慧图书馆才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开启了智慧图书馆及智慧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目前,借助物联网、云计算、RFID等智能技术成功开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案例已不在少数,如深圳盐田区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数字化、一体化与智能化的智慧平台,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实验型智慧图书馆。

此外,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等也都在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智慧服务平台,率先实现了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

笔者拟对我国近十年以来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着重从资源、技术和人员 3个方面对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加以总结和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1 文献研究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近十年智慧图书馆的研究 现状,笔者于2018年9月15日以CNKI数据库作为检索数据的主要来源,利用文献调研法对以“智慧 图书馆”为主题词的文章进行精确检索,时间限定 在2009-2018年(近十年),学科范围选定“图书情报 与数字图书馆”,按相关度进行排序,共检索到与研 究课题联系紧密的学术论文582篇,文献类型包括 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会议论文和报纸。现对检出 文献的统计分析情况概述如下。

1.1 发文量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所有符合标准的检出文献按发文时间 进行梳理与统计,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我国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探索初 始于2010年,由严栋在《图书馆学刊》上发表的题为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一文拉开了图书情报 界对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序幕。 [2] 当年仅此一篇,在此之后,发文量逐年呈上升趋势,但增速缓慢,直到 2013年之后才真正掀起学者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浪潮,智慧图书馆研究越来越被重视。通过对这些 文献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学者们的研 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理论、资源、技术、人员和服务5 个方面。据此推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论在理 论上还是实践上,智慧图书馆会持续作为热点被学 界所关注。

1.2 关键词统计与分析 笔者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这582篇文献的关键 词词频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筛除意义不 大的关键词,如“图书馆” “服务” “构建”等,再从重 复的关键词选取其中一个作为统计分析样本,例如 “互联网”与“互联网时代”、 “RFID”与“RFID技术” 等。最终归纳出所需的所有关键词,笔者选取其中 词频大于等于10的高频关键词列表如下(见表1)。 初步确定,自“智慧图书馆”在国内被提出以来,智 慧服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RFID、智慧馆员、 个性化服务与学科服务等相关概念一直都是该领 域的研究热点,并由理论逐步向实践过渡。

2 智慧图书馆概述 2.1 智慧图书馆提出的背景 “智慧”和“图书馆”结合这一思想起源于国外 研究者对智慧网络和虚拟社区的建设。2003年,芬 兰学者Aittola在一篇名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 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文章中,首次将智慧图书 馆(Smart Library)的概念正式提出。文章认为智慧 图书馆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随时可被用户所感 知的移动式服务。 [1] 该文标志着智慧图书馆研究进 入了初始阶段,此后并没有太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 被发表。直到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 念,进而开启了人们对“智慧城市” “智慧医疗”和 “智慧社区”等课题的不断探索,为顺应信息时代图 书馆发展的大潮,智慧图书馆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 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 践上,智慧图书馆都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 势。

2.2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 但随着学者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都纷纷总结 了自己的看法。2010年严栋在其《基于物联网的智 慧图书馆》一文指出,智慧图书馆利用物联网和云 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信息 资源的交互方式,从而实现集智慧化服务与管理为 一体的新型图书馆模式。 [2] 随后,王世伟提出,智慧 图书馆是智能图书馆发展的更高级阶段,是在信息 技术维度的基础上,以泛在、便捷和跨越时空的读 者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注重的是图 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 李显志 [4] ,陈远 [5] ,曾子明等 [6] 都认为, “为读者提供泛在智慧服务”才是智慧图书 馆发展的最终目标,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思 想,在现代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 协同创新发展。笔者将智慧图书馆归结为数字图 书馆发展的必然阶段,它严格以用户为中心,以知 识服务为背景,凭借物联网、云计算、RFID、数据挖 掘、个性化推荐技术和移动终端智能化设备等手段 来达到书书相连、书人相连、人人相连的目的,从而 实现将“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候传递给恰当的 人”。

2.3 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王世伟分别从 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对智慧图书馆的特征进行了 概括,其外在表象特征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而互联、高效和便利才是其真正的内在特点。 [7] 谢 芳 [8] 、褚节旺 [9] 、李小涛 [10] 、李后卿等 [11] 在此基础上又 将开放、感知、协同、个性和绿色节能等进一步丰富 为智慧图书馆的新特征,反映出智慧图书馆逐渐走 进用户。综上所思,对智慧图书馆特征的阐述又可 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维度出发,理念上体现了以人 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实践上恰恰又体现出其 独有的4个智慧化:即资源获取智慧化、知识集成智 慧化、用户需求感知智慧化和服务模式智慧化。

3 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物联 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多种信息技术所催生出的 智慧图书馆,其服务方式早已由传统的被动信息服 务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服务,随时随地为读者定制并 推送他们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在智慧图书馆的服 务体系中,资源是基础,技术是导向,人员是核心。 笔者在此分别从资源建设、技术应用和人员培养3 个方面对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加以梳理。

3.1 以资源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随着读者信息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 高,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方式也经历了重大转变。智 慧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模式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特 点: [12] (1)资源采集方式自动化;(2)资源存储数字化 和云端化;(3)资源建设主题多元化;(4)资源加工 深度化。从采集到加工,任何一个环节的最终目的 都是为了资源的利用,馆藏资源的被动获取早已不 能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知识需求,数字资源的共建 共享、开放获取,再到基于用户情境感知的智慧推 荐服务才是当前智慧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旋律。 另外,针对专业型读者的学科化知识需求,智库服 务正在成为智慧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趋势, [13] 为读 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智慧决策产品,帮助用户创造性 地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智慧的图书馆的目标。

3.2 以技术为导向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计划的推动下,图书馆服务不断 地探索新技术的融合,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个性 化与多元化的知识需求。在智慧图书馆的实践探 索中,物联网、RFID、大数据、电子标签、云计算、人 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逐步被应用到图书馆智慧服务 体系中,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服务新体验,最 大限度地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学习和工 作效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它模拟人的智慧,以大数据 为依托,借助ATM自助借还、仓储式图书馆、自动传 送、智能书架、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成为真正 打开智慧图书馆大门的金钥匙, [14] 使图书馆服务实 现了又一次质的飞跃。

3.2 以人员为核心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以人为本”一直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理念。智慧服务时代,读者与馆员的双重建设成为 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的核心战略。读者 与馆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反馈,有助于为读者 建立人性化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更深入地挖掘他们 的显性与隐性知识,借助虚拟社区、移动终端等技 术随时随地收集读者的兴趣偏好与浏览记录等,通 过匹配计算与情景数据的处理感知读者的最新需 求,并及时推送知识信息给他们 [15] 。在此过程中,馆 员队伍结构的优化、馆员的信息素养及其知识服务 能力,直接决定了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的高低。因 此,智慧馆员的培养势在必行。许春漫、陈廉芳将 智慧馆员的定义概括为“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知识并 经过图书情报专业训练,既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 专业化、集约化知识服务,又能培养用户智慧能力 的图书馆员才能称之为智慧馆员。” [16] 可见,只有兼 顾馆员和读者共同发展进步的人性化服务模式才 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真正所推崇的境界。

4 智慧图书服务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人文主义精神”被边缘化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智能化设备和现代科学技 术的引入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移动服务、自助借还、智能机器人等成为目前图书 馆开展智慧服务不可或缺的新手段,在一定程度上 解放了图书馆员的“双手”,但在新技术的大力推广 和应用背景下,人与机器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人 与人之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少,用户更深层次的情感 需求难以被感知,对智能技术的过分依赖,导致馆 员们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忽视了“人文主义 精神”的存在 [17] , “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也不断 被边缘化。

4.2 资源建设存在信息孤岛问题 智慧图书馆应该是泛在的、互联互通的图书 馆,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满足用户阅 读需求的移动式服务。然而,智慧图书馆资源共建 共享的实际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制约其发展 的因素莫过于“信息孤岛”问题。书与书、数据库与 数据库、系统与系统、部门与部门,乃至地区与地区 之间都存在各自为政、资源不能互联共享的问题。 郑元元等将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信息孤岛”的层次 归结为 [18] : (1)体现在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宏观层“信 息孤岛”;(2)体现在技术和服务层面的中观层“信 息孤岛”;(3)微观层的“信息孤岛”,包括“数据孤 岛” “系统孤岛” “业务孤岛”和“管控孤岛”。

4.3 隐性知识挖掘不够深入 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 [19] 是不易交流、 不易被复制和窃取,难以规范化且尚未被编码的知 识。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主体及主体的 认知活动和行为习惯中,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 术手段进行深度交流与挖掘,才能使其转化为需求 者可用的知识。在智慧图书馆服务中,最常涉及到 的就是读者和馆员的隐性知识,然而,受自身认知 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及时准确地将其 表述出来,使图书馆错失了大量宝贵的“财富”。

4.4 智慧馆员的培养有待完善 在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智能技术的 引入必然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来运营,且教学和科 研的需求也对馆员的学科服务能力与情报分析能 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来看,大多数图书 馆都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馆员们的学历普遍偏 低,信息素养不高,专业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参差 不齐,缺乏实践经验,真正具备利用自身知识和智 能设备提供智慧服务的寥寥无几。此种现象严重 阻碍了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因此,智 慧馆员的培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5 改进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策略 5.1 以人为本,主动“出击” 从以藏书为主的传统图书馆、藏用结合的复合 图书馆到以电子资源为主导的数字图书馆,再到智 能化水平大力发展的智能图书馆, “读者第一,服务 至上”这一宗旨一直是图书馆服务生存与发展的不 变法则。虽然,图书馆早已不是用户获取资源的唯 一选择,但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变化,图书馆必须主 动走到用户身边,随时收集其兴趣偏好,第一时间 将最准确的信息推送给用户,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真正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贯穿于智慧图 书馆服务的各个环节。

5.2 完善资源体系,实现互联共通 要想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 象,就必须加快完善馆内知识资源的体系结构,充 分挖掘馆藏资源中专业性强且逻辑关系复杂的知 识,通过社会标签和协同过滤技术等对其进行标引 并筛选,减少知识内容的交叉重复和资源堆积成 本,便于形成完整且易于查找的知识库体系。另 外,还应加强各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避免 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通过技术、管理和服务等多个 维度来确保资源的互联共通。

5.3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隐性知识转移 隐性知识不同于显性知识,它存在于个体的行 为与大脑之中,难以模仿与处理,只有通过交流与 共享才能使其转化为图书馆服务创新中可利用的 资源。因此,图书馆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为馆员与 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搭建交流共享平台。比如, 通过社会化推荐系统中的相关技术来对个体进行 书签标注,将有相同或相似兴趣偏好的用户和馆员 建立虚拟社区,引导他们通过合适的交流方式进行 知识的推荐与共享;各虚拟社区之间也可以相互推 荐书签;此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评估机制来 激发他们的交流热性,最终实现隐性知识的外化。

5.4 加快培养智慧馆员,提升服务水平 智慧馆员的能力是提升智慧图书馆服务水平 极为关键性的因素。重视智慧馆员队伍的建设首 先要从源头开始,图书馆在猎聘人才的过程中就应 该严格筛选,对具备智慧馆员服务资格的人员进一 步考核,不仅要有运用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 能力,更要具备创新意识。另外,对智慧馆员的培 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入提高他们的知识 收集能力、情报分析能力、科研辅助能力及团队协 作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型智慧馆员,完善自 我的同时推动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发展。

6 结语 智慧图书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上, 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属于发 展的初级阶段。笔者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实际 应用调研,提出了目前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 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给出了应对之策。智 慧图书馆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同时,还需汲取国外的 先进经验,加强各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要为 读者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更要为智慧校园、智慧城 市乃至智慧社会的建设做出图书馆人应有的贡献。

作者介绍: 丁 安 女,1987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 向:智慧图书馆服务、信息资源管理。 褚艳秋 女,1967年生。学士,研究馆员。研 究方向:图书馆资源管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朱朝凤 女,1965年生。硕士,副研究员。研 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刘振义 男,1971年生。学士,研究馆员。研 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上一篇: 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浅析 下一篇: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