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昭通消防这五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昭通本地新闻具体介绍 实录|“昭通消防这五年”

实录|“昭通消防这五年”

2024-07-15 02: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会现场

10月31日上午,“昭通消防这五年”——昭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市消防救援支队培训基地举行。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主持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前来参加“昭通消防这五年”——昭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

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成堂先生;

昭通学院副院长饶勋剑先生:

市应急管理局火灾和水旱灾害应急救援管理科副科长罗义红先生;

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李晓林先生;

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政治委员严红涛先生;

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主任白章飞先生;

市消防救援支队团结路特勤站站长助理马玉锋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昭通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微昭通、北纬29°、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主发布人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

下面,有请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成堂先生作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

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成堂: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市消防救援支队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重要训词,标志着一支新型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改革转隶五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消防救援总队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团结带领全市消防指战员知责奋进、担当实干,有力有序推进队伍改革,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处置1.5万起灾害事故,抢救疏散群众3万余人,全市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支队培训基地获批挂牌“国家水域救援训练基地”和“国家建筑火灾室内烟火特性训练基地”,发展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两块“国字号”牌匾的基地。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以火灾形势稳定护航经济建设。坚持强化消防法治建设。提请市政府出台《昭通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昭通市消防安全领域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昭通市自建房消防安全指导意见》等6个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消防工作部署、检查、督导、考核机制,健全行业部门情况通报、会商研判、联合检查等制度,消防安全责任逐级压实。坚持强化风险隐患治理。开展全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18个行业部门牵头落实22项治理任务。重点对经营性自建房、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大型综合体、消防车通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等领域开展10余个专项治理。五年来,累计检查单位3.86万家,提请政府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185家,督促整改隐患5.1万处,火灾发生率下降10%。坚持强化火灾调查追责。推动市政府出台《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印发《消防救援机构与公安机关火灾调查协作规定》,建强支队级火调技术中心。坚持强化消防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全民消防意识增强,持续推进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市、县两级100%建成消防科普教育固定阵地,向社会开放2000余次,接待群众4万余人,拍摄《需要》等6部消防微电影累计点击量过亿,社会各界对消防工作关注度持续增强。组建志愿者队伍43支,注册消防志愿者3.7万人,开展专项宣传教育活动1000余次。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过硬救援能力守护万家平安。全力打造技能培训品牌。支队积极探索建设综合性专业培训基地,建成荣获应急管理部科技创新一等奖的全球第二座急流训练设施。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同国际搜救联盟和法国宪兵登山滑雪中心等国际救援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急流救援、灭火救援、山岳救援等14项新型专业技术。联合昭通学院、昭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消防救援专业,助力把水域、山难、建筑内攻等技术成果转化为培训教材和行业标准,推动在专业救援领域形成代差优势。基地被挂牌为国家消防救援局水域救援训练基地、室内烟火特性训练基地,指定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教练员、建筑火灾教练员培训基地,先后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及民间救援队伍培养了1000余名拥有国际资质的水域、山岳救援骨干人才,吸引北京、广东、浙江、山东等16个消防救援总队来访考察交流。持续建强专业救援队伍。组建高层、地下、水域、地震、石油化工、山岳救援、低温雨雪等8类专业队,持续开展火场内攻、水域搜救、院前急救等专业训练,优化灭火救援作战编成和功能编组,复合型灾害救援能力不断提升。配齐配强各类救援装备器材,建成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和智能化接处警系统,全市新增消防救援车辆40余辆、新配备专业救援器材超过2万件套,救援专业化进程步伐加快。提请市政府印发《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2024年全市131个乡(镇)全部按标准建成专职消防队伍,进一步加快乡(镇)专职消防队伍建设进程,有效破解基层消防安全工作薄弱的难题。我们始终保持应急临战状态。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时刻保持备战状态,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平时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战时快速反应、雷霆行动,各级时刻保持枕戈待旦的临战状态。针对昭通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实际,探索分区组建专业救援队、前突分队。与地震、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常态化开展会商研判、桌面推演和联勤联动,推行“一短三快”智能指挥调度新模式,不断强化队伍响应和联动作战效能。牢固树立“练兵光荣”导向,建立“周测试、月考核、季比武”常态化练兵机制,定期开展地震救援跨区域拉动、危化品泄漏处置、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等典型灾害事故演练。

改革转制五年来,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参与处置各类灾害事故1.5万起、累计出动消防车2.1万辆次、指战员11.48万人次,营救疏散被困人员超过3万人、挽救财产损失超过10亿元,成功打赢了巧家“5·18”地震、彝良“6·30”“6·01”洪涝、大关“4·19”隧道火灾、盐津“5·05”氟化氢槽罐车侧翻等一场场硬仗,创造了百米悬崖、黑夜深井、泥石流掩埋15小时拯救生命等成功战例,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消防专业救援的高度赞誉。

三是坚持对标“两严两准”要求,以优良作风建设人民满意队伍。坚持纪律部队建设标准。严格落实“两严两准”(严肃的纪律、严密的组织,准现役、准军事化)建设管理标准,严格执行消防救援队伍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开展正规化达标创建,制定出台《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三年规划》《加强队伍作战训练安全管控的“十项措施”》《灭火救援行动“八个严禁”》《常态化督察工作量化考评办法》和《从严管酒治酒实施细则》等内控制度,队伍执勤、训练、工作、生活正规有序。强化战斗精神培育。昭通消防救援队伍是一个英雄辈出的集体,先后有2家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5家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培养出9名一等功臣、18名二等功臣,201人荣立三等功。我们充分利用灭火救援成功战例、英模人物等教育资源,大力开展优良传统、职能使命、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队伍“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战斗精神。常态开展实地、实装、实战背景下的综合演练,培养指战员打硬仗、打恶仗、打大仗的顽强斗志和敢打必胜的信心。树牢为民服务理念。始终牢记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349人,组织看望慰问敬老院、儿童福利院61次,组织义务献血1210余人次,累计献血362000毫升,38名指战员自愿登记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为特殊重点场所免费安装独立式感烟报警器3万余个,配送灭火器3000余具;深入推动“消防守护”计划,排查安置区(点)142个,排查百户以上村寨250个;成立12支抗旱救灾先锋队送水3000余吨。

通过五年的改革实践,全市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实现新提升,全市消防救援事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引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固强补弱、乘势而上,一手抓队伍改革转型升级、一手抓消防现实斗争,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坚决扛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任,为全市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感谢李支队长。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日报昭通分社记者: 目前,昭通建设了两个国家级消防训练基地,这两个消防训练基地发挥了哪些作用,请详细介绍一下情况?

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政治委员严红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基地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下,我们迅速成为了云南在全国应急救援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和示范品牌。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训练设施建设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昭通地处乌蒙山片区,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段,境内水系纵横,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每年进入汛期后洪涝灾害事故频发,水域救援任务多、危险性大。为此,我们针对水域救援任务的实际,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外应急、消防等部门建设模拟训练设施经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建设了国内首个急流河道模拟训练设施,为救援人员开展水域救援训练提供逼真、复杂、安全的训练条件和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建设一流专业救援人才高地,打造一流专业救援技术品牌”这一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地新征土地100亩,专门建设“城市立体空间救援训练、城市安全及抗洪抢险救援训练”等全新设施,进一步填补我们在训练设施上的空白,力争在2025年以前,建成全国一流、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应急培训中心和综合性专业训练基地。

二是基地建设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广泛认可。随着基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于2021年、2023年先后升格为云南省水域救援训练基地和国家消防救援局水域救援训练基地、室内烟火特性训练基地。同时,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明确“在大连、南京、青岛、九江、三亚、昭通等沿海、大江、大湖地区分别建设水域救援训练场地及训练设施”,把昭通水域训练基地作为6个国家水域救援(抗洪抢险)训练基地之一。《云南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要求“集中资金和力量将昭通市消防综合训练基地建设成国家水域救援训练中心和辐射滇川黔的应急救援基地”。

三是为全国、全省培养了一批专业化技术骨干人才。2017年支队与法国国家宪兵登山与滑雪培训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邀请法国绳索教官到昭通开展山岳绳索专业化培训,对全市、全省的绳索救援技术普及、各类专业技术的引进和一系列的专业化培训起到了先导作用。2019年,支队推动昭通市人民政府与国际搜救联盟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引入以叶泰兴为核心骨干的亚洲一流教练,先后将急流救生、山岳绳索救援、建筑物坍塌救援、消防员灭火救援技术等14项消防救援技术引入昭通,历经五年多的培育,逐步形成了以昭通消防教练员为主的核心教练员团队。基地依托核心团队教练员,自2020年以来,连续4年先后承办了全国水域救援技术教练员交流培训活动16期、今年首次承办了全国灭火救援技术师资骨干培训班2期,吸引了全国34个省级应急救援单位到昭通开展救援培训,为全省培养应急救援专业化教练员290余人,为全国、全省培训输送各类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消防工作改革转制五年来,面对职能职责的调整变化,昭通在火灾防控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绩?

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李晓林: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改制转隶以来,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消防救援总队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确保火灾形势稳定总目标,努力构建多元共治、齐抓共管新格局,消防安全治理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在融入发展上下功夫,消防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消防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我们始终坚持把消防工作作为政府履行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消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主动服务中心工作来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先后提请出台《昭通市“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昭通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昭通市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昭通市消防安全领域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为全面加强消防救援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法治制度保障。

二是着力在消安委运行上下功夫,持续完善机构议事功能。充分发挥、完善消安委平台议事功能,适时组织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实体运行市消安委办公室,每月研判火灾形势,针对典型火灾暴露出的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统筹协调行业部门依法依规履行消防安全监管职能职责,健全会商研判、信息互通机制。2018年以来,市消安委办共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余项,向行业部门发出消防安全风险提示函、告知函100余份,组织市、县、乡三级签订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年度考核和结果运用。

三是着力在部门协作上下功夫,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局面。联合各行业部门深化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高层建筑、燃气安全、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推动部门履行消防安全监管职责,在消防监管上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指导卫健、教体、文旅、住建等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示范建设工作,督促引导监管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

四是着力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素质。支队以消防宣传“五进”为抓手,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消防培训,累计100余万人次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村镇居民。全市建成了13个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开放教育基地和消防队站,推行体验式、沉浸式消防科普教育,群众消防安全素质不断提升。

五是着力在执法服务上下功夫,持续净化消防安全环境。践行“消防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宗旨,全市消防行政许可工作好评率、满意度实现两个100%。结合全市消防安全管理实际,我们适时约谈火灾高风险单位,开展重大火灾隐患挂牌整治“十百千”活动,坚持“首违轻微不罚”,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五年来,全市累计检查单位3.8万家,督促整改隐患5万余处,火灾形势总体平稳,百万人口火灾起数、亡人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年来,昭通消防狠抓责任落实、聚力风险化解。突出隐患不断消减,防控基础不断夯实,综治网络不断织密,消防安全“共同体”基本形成,消防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消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安全意识薄弱的实际还未彻底改变。借此,我通过媒体呼吁全社会同我们一起:关注消防、参与消防,共建共享消防安全成果。

昭通市政府网编辑:五年来,昭通消防救援事业跨越发展,各项高精尖人才涌现,请问在消防人才培养培育方面全市做了哪些工作?

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主任白章飞: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针对消防人才培养工作,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帮助指导下,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系统管才,抓顶层设计。一是摸清家底。建立详细的“人才账”,分岗位、分专业制定3大类人才资源库,将68名好苗子放到一线淬火锻炼,充分发掘优秀指战员。二是抓好规划。制定《职业能力提升三年计划》《人才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实施“蓝焰英才计划”,培养全国知名的金牌教官及全省一流的专业指挥员。三是抓强保障。累计投入500余万元支持人才培养。推动市政府高规格出台《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实施细则》,打包落实医疗、住房、教育、职业荣誉等13项优待政策,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累计9人入选“兴昭人才”支持计划,为队伍人才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二、坚持内挖外引,把好质量关。一是实施引才计划。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队开展顾问指导、难题攻关、技术培训,帮助设计建造了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二是实施优才计划。与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合作,采取外送内聘相结合提升学历、扩展技能。三是突出强基工程。联合昭通市职教中心创办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3个中职专业,与昭通学院联合创办应急管理类本科专业,为招录消防员提供了“人才资源池”,也为专职消防员报考“国家队”解决了学历问题。

三、坚持科学育才,创新培育模式。一是打造人才培育新载体。投入1.08亿元,建成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一期,利用专业化教学设施,组建80人规模专业化教官团队,连续3年承办了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及省内外兄弟单位的专业化培训58期,培养了5000余名水域、山岳救援、火场内攻骨干人才。二是构建技术培训新模式。推动市政府与国际搜救教练顾问联盟、法国宪兵登山与滑雪培训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10项38场培训及资质认证。三是搭建课题攻关新体系。推行鲲鹏人才挂帅揭榜模式,牵头开展《水域救援专业训练设施运用研究及示范创新》《多功能高压喷雾消防车的设计与产业化》等重大课题攻关,通过高精尖人才培养实现重大课题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树牢“人才兴队、人才强队”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索符合昭通形势任务发展需求、契合队伍建设规律、具有消防救援职业特点的人才建设新路子,用足用好市委、市政府给予我们的各项支持政策,大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为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智慧、汇聚力量。

昭通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记者:昭通暴雨、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应急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应急管理局火灾和水旱灾害应急救援管理科副科长罗义红: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们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与关注。

2019年3月,我们应急管理局正式成立,主要承担着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职能职责。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随后又陆续承担着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防汛抗旱三个专项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昭通地处乌蒙山腹地,山高谷深、河流众多,地质结构复杂,碎片化程度深,山洪、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无灾不成年的说法。

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方面的重要论述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着力防范化解各类自然灾害重大安全风险隐患。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立足防大灾、抢大险,切实做好防范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各项工作。我们重点聚焦“五抓五建”,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抓机制完善,建立一套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市、县及时组建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主要部门为成员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应急管理部门,负责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领导、统筹、协调等相关工作。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下面又分别建立了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防汛抗旱、地质灾害专项指挥部。各种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初步建立起了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管理格局。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建立“三查”制度(极端天气前查预防、极端天气中查隐患、极端天气后查灾情)和“一长四员”工作机制(村民小组长、地灾监测员、防汛应急员、洪灾预警员、地震响应员),进一步夯实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织密织牢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责任网格。

二是抓信息落地,建立一套快速的预警反应机制。全市上下严格落实各类自然灾害预警信息落地的相关规定,及时将预警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传递到基层一线,传递到千家万户。特别是今年进入汛期,我们在严格落实省“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预警与响应的基本规范。特别是各种预报预警信息通过应急广播平台和12950个终端,及时播报到村组、到群众,确保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今年以来,全市共启动48次防汛Ⅳ级响应,有效防范应对了35轮强降雨天气,下沉干部3.3万人次,紧急避险转移群众2.6万人次。

三是抓队伍管理,建立一支善战的应急管理队伍。我们整合乡(镇)原消防、安监、民政等职能职责,在各乡(镇)设立了应急办,由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应急办主任,承担安全生产监管、应急救援、报灾核灾等工作任务,建立了以村民小组长牵头,地灾监测员、防汛应急员、洪灾预警员、地震响应员为骨干的“一长四员”责任网格,各地组建了“挂包干部+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突击小队,形成覆盖所有自然村的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责任“网底”,打通工作和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特别是,我们各级消防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成功处置了如彝良“6·01”、镇雄“7·01”等暴雨洪涝灾害,展现了我们消防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同时我们还与武警、军分区建立了信息沟通、协作救援机制,确保有需要时,第一时间能出动、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援。各地也还组建了各种自然灾害群众义务救援队伍,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抓物资储备,建立一本详细的应急物资台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今年以来,及时下达防灾减灾资金2680万元,采购储备了帐篷、棉被、折叠床等18类26.56万件,做到了物资储备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截至目前,全市物资储备总价值达5100余万元,能够满足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所需。

五是抓值班调度,建立一套规范的应急值守制度。我们承担着全年全天候应急值守工作,进入防汛期,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轮流到应急指挥中心带班值守,主汛期由市级领导入驻指挥中心开展调度会商等工作。我们还组建了由应急、消防、住建、水利、自然资源、气象、水文等部门为主的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工作专班,建立了集中办公的工作制度,制发了应急值班值守应知应会工作手册等,切实当好人民群众的“守夜人”。

“天灾无情、人有情”,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担当作为,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坚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微昭通记者:据了解,昭通消防与昭通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请问有哪些具体内容,下一步双方将如何深化合作,加强应急消防人才培养?

昭通学院副院长饶勋剑: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等要求。而应急管理专业的兴起,不仅仅立足于应急管理部成立的专业类别需要,更为关键的使命是应对我国各类突发事件多发频发的客观需要,是适应国家应急管理发展情境、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本质要求。

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超前谋划应急管理与技术专业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要求昭通学院与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协同开展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和科研攻关,为建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昭通学院本着地方所需学校所能的原则,主动担当作为,与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申报了应急技术与管理新专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明确了合作办学的具体方向及双方职责,细化了各项建设任务。目前学校已开设应急技术与管理“特色班”,42名学生进入首批特色班,实行订单式培养。

一是协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理实融合、通专融合、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联合打造高品质的实践特色课程,研发出版实践课程特色教材,力争成为本专业的国家规划教材;

二是打造高水平课程团队和实践教学团队,实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共建共培共享,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软实力支撑;

三是协同建强实践教学基地,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建立健全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协同做好招生宣传、就业培训、考级考证、岗位推荐等相关工作,为昭通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是依托双方的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和优势资源,协同共建紧急灾害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真正为地方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昭通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抓住厅市共建昭通学院的大好机遇,在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全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好建强应急技术与管理新专业,培养好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化人才,为筑牢城市安全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昭通新闻网记者:马玉锋先生您好,您刚刚荣获云南省应急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您作为昭通消防的先进代表,消防工作改革五年来您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市消防救援支队团结路特勤站站长助理马玉锋:

大家好,我是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团结路特勤站站长助理马玉锋。改革转隶以来,新时代消防员面临着“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救援任务更为宽泛、更为精细,这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挑战,初期的我明显感觉到专业技能匮乏带来的本能恐慌。这也要求我们去学习更多、更先进的救援技术,幸运的是,支队率先开启专业化救援建设的道路,我既是专业化建设的一名建设者,也是一名受益者。五年来,我成体系的学习了水域救援技术、山岳绳索救援技术,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从学员蜕变成为教练员,到现在的主课教练员。当然,这一路也遇到过很对多困难和挫折,从中我感悟特别深的一点是,只有把深入学懂弄通、理解每一个战法,掌握每一项技能,才能救民与水火、助民于危难,更好的扛稳“国家队、主力军”的大旗。

回顾以往,我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使命的召唤,更是人民的信任和需要。我是一名消防员,“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是我和战友们矢志不渝的信念,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使命与职责。作为特勤站站长助理,我时刻面临出警救援任务,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一线,把学习到的专业救援技能运用到实战中,更快更安全更精准地抢救生命。我将履行好基层一线队站“传帮带”的职责任务,把自己的提升最大程度转化为队伍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不断锤炼意志,增强本领,完成好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使命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新的业绩奋力谱写新时代应急消防救援事业的崭新篇章!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的踊跃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每一次急难险重面前,都有我们消防救援队伍在负重前行;每一幅万家灯火背后,都有我们消防救援队伍在默默守护。我想,没有谁比我们的人民群众更能感受消防救援队伍的可亲可信,没有谁比我们媒体记者更多见证消防救援队伍的付出与牺牲。最美“火焰蓝”,用辛勤与汗水、无畏与忠诚在危难中淬炼出青春飞扬的模样!请我们的媒体记者,也愿我们的社会各界都能更多地关心消防、关注消防、参与消防,为我们这支队伍提供坚实的支撑、最可靠的保障、最温暖的臂膀。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 /昭通日报 马燕 实习记者 马丽/文 韩兴国/图

监制/ 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严家佳 编辑/张若涵

投稿/[email protected]

警告:即日起,“ 微昭通 ”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