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1981年的月山春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演员图片 回望1981年的月山春晚

回望1981年的月山春晚

2023-04-26 0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80年的春节, 吴绍利和村里的文艺骨干吴信自发组织,聚齐亲朋好友在吴绍利家中办起了家庭春节联欢晚会,表演了打快板、讲故事、拉二胡等节目,大家不亦乐乎。

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件久违的新鲜事,吸引了很多村民来观看。村里几个文艺骨干一合计,既然大家都喜欢,干脆把家庭联欢活动发展成全村的春节联欢晚会。

80年代初的月山春晚

于是,临近1981年春节时,月山村的宣传栏张贴了一张“特别通知”,村里决定组织联欢晚会,向全村人征集节目,招募演员,借用乐器和表演道具。

这场春节联欢晚会能办成什么样?村民们虽然还有疑惑,但深埋心底的“文艺心”已经蠢蠢欲动:田间地头多了哼唱的歌声,房前屋后多了二胡、快板声,村民们见面打招呼也会多问一句:“联欢晚会,参加吗?”

有了上一年“家庭晚会”的基础,村里谁有才艺、谁有本事,吴绍利和吴信等人心里都清楚。他们积极组织村民参与,村民们也都欣然答应,认真准备起来。

1981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月山春晚正式拉开了帷幕。全村的男女老少早早搬上板凳,围坐在“舞台”四周。演出从下午1点开始,表演了犁秧田、打稻谷、磨豆腐情景剧,织蓑衣、补衣衫、编草鞋农装秀,二胡、唢呐搭配菇民戏等,人群中不时发出欢呼声。

其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台“草台班子”的联欢,甚至算不上一台正儿八经的晚会:舞台是在举水乡中心学校的操场空地上用课桌椅围出来的;音响道具是从公社、学校借的,还有不少是村民家里现有的物品,邻里之间相互借用。

但就是这么一台看起来颇显“草率”的演出,点燃了村民心里向往文化文艺的小火苗。

80年代初的月山春晚

展览馆里的老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但照片上村民们卖力演出的模样、村民把小学操场围得满满当当,甚至站在二楼走廊上观看的场景,依旧动人。

比如有一张照片,记录了村民吴惠均与儿子表演的情景。只见吴惠均端坐在方凳上,挺胸昂头,把二胡抵在腰间,认真地为儿子伴奏,他的鞋上、裤脚上还沾着泥点。吴惠均3岁的儿子微微仰着头站得笔直,跟着伴奏放声歌唱。周围的村民们探着头,目光都聚焦在父子俩身上。

80年代初的月山春晚

实际上,村里第一次办这样的晚会,大家都没什么经验,不时有各种小插曲发生,但这些都难不倒机智的村民。

吴晓露在登台表演前发现围裙不见了,急匆匆地跑回家,找了个枕头套剪了三剪刀,往腰上一系,照样登台亮相。在《半篮花生》情景剧表演时,“主演”不识字,村里就派了个识字的村民,站在幕后,给台上的演员提词,幕后说一句,演员跟一句,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在照片里,还能看到村民们两两成对拉着手跳舞、略带拘谨地唱着“卡拉OK”、站在人群中默默对着纸条记着歌词……虽然那时候还有很多村民文化水平不高、识字不多,但都阻挡不了大家的表演热情。

80年代初的月山春晚

从大家的笑脸中可以看出,村晚带给他们的不止是节日的快乐,还有一份自豪,这自豪来自于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晚会台前幕后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由村民自己操办,无论是台上表演的还是幕后服务的,村民们的手艺智慧都在村晚中找到了更多“用武之地”。

比如吴立成是月山村的一名“万能工匠”,常年做木工和泥水工,心灵手巧的他,道具也做得栩栩如生。有一年,村晚需要一头“牛”,吴立成把乒乓球切开两半,表层涂上墨汁,拆下手电筒里的小灯泡通上电,一双牛眼睛顿时活灵活现。

对村民们来说,这场家门口的“盛会”是他们少有机会能看到并且参与其中的文化活动。一年又一年的联欢积累全村人的喜乐,成就了这份属于全村人的集体记忆。

80年代初的月山春晚

在往后的岁月里,月山春晚不断发展、年年不断。

迈入新世纪,看着村晚长大的那批“月山伢儿”逐渐挑起了大梁,成了月山春晚最活跃的角色。他们把时髦的文化带进乡村。于是,月山春晚的节目除了最初的歌舞、二胡、打快板等,还新增了小品、相声、魔术、脱口秀等新元素。

年轻一辈的“野心”不止于此,他们还希望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

1981年的老照片里有个3岁的小女孩,扯着衣角,聚精会神地看演出。她叫吴艳霞,从懵懵懂懂地看,到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她对村晚的感情也愈发深厚。2004年走出大山到杭州上大学的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她想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月山的春晚。

于是吴艳霞辗转多次,打通了《钱江晚报》热线电话,说动年轻的记者裴建林前往月山村采访。裴建林没有食言,连续乘车16个小时赶到月山村,采写了2005年的月山春晚,以《中国式过年之文化样本——月山村春晚》为题,刊发了三个整版的报道,月山春晚也因此“出名”了。

好奇于月山春晚的魅力,不少外地观众纷纷来到月山村。村里为此建了接待中心、大型停车场和免费WiFi等软硬件设施,村民们先后开办起了30家民宿农家乐,挣上文旅融合的“共富钱”。

转眼间42年走过,月山村民对村晚的热情依旧如当年那般热烈。每年临近春节,只要在QQ群、微信群发个通知,天南海北的月山人都纷纷响应,准时汇聚到家乡的小山村,开始新一年的排练。

2023·浙江庆元第43届“岁有余庆 元梦新年”月山春晚 图源:丽水文旅

月山春晚虽然只是一个“草根”的文化现象,但正是这一台沾着泥土、滴着汗水、徜徉着欢笑的文艺晚会,陪伴村民们走过漫长岁月,见证了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丽水有超过六成的村子自办了村晚。而放眼浙江, 这股办村晚的热情早已蔓延开来,就拿今年春节来说,先后有5800余场村晚在全省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上演。前不久, 2023年“我们的村晚”省主场活动就在 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永庆村文化礼堂举办。

这几年,丽水的村晚还走出浙江,与全国各地的乡村交朋友。今年,全国村晚联盟大会暨文艺星火赋美“百县万村”网络联动仪式在丽水举办,来自全国15个联盟组委城市的乡土节目一同“争奇斗艳”,集成一场村晚大戏。

月山春晚仿佛代表了村晚的初心,歌颂劳动、赞美生活、互爱互助,以载歌载舞的方式表达淳朴的快乐。

如今村晚的脚步,走向了全国甚至世界。在村晚的发源地月山村,村晚的“根”依旧牢牢扎在乡土大地,村民对这台晚会的爱始终不变。月山春晚的故事,还将在年轻人的手中不断续写。

【档案资料】

月山春晚展览馆由月山村原有的创意园改造而成,展馆共有两层,约5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老物件、老照片、影像片段等布展素材,再现1981年至2020年月山春晚的发展历程。

其中,月山春晚简史部分展陈着8张黑白照片,记录了第一台晚会的片段。以此为起点,村晚蔓延到祖国大江南北,成了“我们的村晚”。

我们的第二本新书现已正式出版

不少读者询问购书“传送门”

往 期 精 彩 内 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全唐诗》从何而来 “开局之年第一课”有啥深意 浙江救援队为何出征海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