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辽东的军事管理,附录:《辽东地区大事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朝时的山东指什么地方啊 明朝对辽东的军事管理,附录:《辽东地区大事记》

明朝对辽东的军事管理,附录:《辽东地区大事记》

2024-07-08 0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一篇文章《明朝对西藏的治理》,这次发一个明朝对辽东的治理,其实我发文的目的明确简单,就是证明明朝时期东北、西藏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推翻"满清嫁妆论"和某些不怀好意的洋奴分裂言论。下面开始正题前,先说明:文中一切称为"女真"的,实则为史书称之,但其实此时女真已融入华夏民族,史学界基本公认这伙人是来自于贝加尔湖通古斯部落渔猎民,由于被蒙古欺压和内讧杀的不可开交后出走,被明朝所接纳,一开始是作为雇佣兵使用的,后来反叛。这个其实跟高丽棒子认东北强国高句丽当爹是一个道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维护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在军事方面,创立了一种寓兵于农的卫所制度。将全国的常备军按卫、所制度编制起来。规定每五千六百人组成一卫,每卫下设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包含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设两个总旗,每个总旗包含五个小旗。卫、所驻扎各地,隶属于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都司之上为五军都督府。士兵平时归卫所操练、屯田,战时由兵部调遣,由皇帝临时任命的总兵官统帅作战。战事结束后,兵回卫所,将归原任。兵部、都督府和总兵官职责各异,军权高度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明军占领辽东后,朱元璋鉴于辽东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政治形势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几经改革,最终确定辽东地区不置府县,专以都司卫所,实行军事统治。辽东都司下辖二十五卫,其卫所除军事功能外,还兼理民政,为区别于内地其它卫所的显著特点。

从明代以来有关文献的记载来看,明朝政府在辽东地区“悉更郡县以为军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地理位置重要。按《明史》所载,辽东都司的管辖范围,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至开原。这片方圆千里有余之地,为沟通华北与东北之咽喉,其周边几乎全部居住着少数民族,并且作为边境地区,又与朝鲜、日本等国为邻。特别是作为京师左臂,尤为重要。正像明朝人周宏祖总结的那样:辽东为燕京左臂,三面濒夷,一面阻海,山海关限隔内外,亦形胜之区也。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故广置军卫镇抚之。

二是经常受到少数民族骚扰,军务繁重。自“元人北归,屡谋兴复”。尤其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北方防御更显得重要。先是元朝的蒙古贵族图谋复辟,接着鞑靼、瓦刺相继南下,东北边还有悍勇的女真游牧民族,因此,“终明之世,

边防甚重”。辽东地处“边陲重地,为九边重镇之首”。这一地区“以地孤悬,控制诸夷,非兵不能守国,非食无以养兵”,故“罢郡县专置军卫”。此即明人所谓:辽东之地,“华戎合居,新附杂处,士马为重,边寄实专,故我国家更郡县而卫所之”。

三是地广人稀,民政轻简。辽东地区开发较早,为东北的先进地区,但和内地相比,仍然是地广人稀。特别是经过元末明初战乱的影响,“居民散亡”,人口十分稀少。当时数千百家算大城,百五六十户算大堡。如辽阳为辽东都司的治所,设定辽五卫、东宁卫及自在州,置兵屯戍,是明代辽东的改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然而仍是“地阔人稀,有土满之患”。其它如宁远一带“空旷如野”,开原、铁岭居民寥落,凤城、草涧更是山林野甸,路少行人。因此,虽设州县,百姓甚少,行同虚设。

四是因民而治,便于管理。一方面,明代辽东的人口,绝大部分是军队及其家属、帮丁等。居民成份的这一特点,也是明朝政府在辽东地区推行卫所制度的根本原因之一。辽东军兵绝大多数来自内地,由于边疆条件艰苦,气候寒冷,士兵及其家属往往不安其居,相率逃回关内。因此,明朝取府在辽东采取了“编民一以卫所”之制,以使“万户管千,千户管百,节制易明,逃跑可稽也”。同时,“终明之世,于军籍最严”,各地“卫所著军士姓名、乡贯为籍,具载丁口”,如有逃亡,可据籍追捕勾摄;另一方面,明朝统治者认为辽人勇悍难治,只有采用严格的军事组织与纪律管理才能奏效,即所谓,“边鄙瓯脱之俗,华夷杂揉之民,迫近胡俗,易动难安,非可以内地之制治之也”。

辽东是明朝在东北最先建立统治的地方,后来又由此而控制东北各地。洪武四年(1371),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以辽东州郡地图并籍其军马钱粮之数”,遣使“奉表来降”。朱元璋嘉其诚心归服,下诏设置辽东卫指挥使司,任命刘益为指挥同知,卫治设在盖州得利嬴城(今瓦房店市得利寺山城)。此为明朝统治辽东之始。随后,朱元璋调凤阳卫指挥马云、青州卫指挥同知叶旺署龙虎将军、都指挥,镇守辽东。二人由山东登莱渡海来辽,行至中途,辽东发生骚乱,刘益被故元平章洪保保杀害。马云、叶旺等平定骚乱,并被任命为新置之定辽都卫常挥使,驻防辽阳,“总辖辽东诸卫军马,修治城池,以镇边疆。”洪武八年(1375),定辽都卫改称辽东都指挥使司。自洪武四年至宣德五年(1430),明廷用了五十年的时间,自南而北,由东而西,在辽东部司内计设二十五卫、二自在州、一百二十八个千户所,其中,辽西十一卫、辽南至辽北十三卫、凤凰城一卫,完成了各卫的布局。辽东都司隶左军都督府,共有驻军十九万零三百人。据《全辽志》记载:明初“辽东之军,以十计之,大抵八分操备,而以其二供屯种、盐铁之务”。继而减戍卒而增屯夫,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曾一度下令所有军卫“俱令屯田自给”。至永乐、宣德间,辽东屯田达到极盛,“数千里内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由是罢海运粮”。辽东十余万马步军丁的粮饷,全靠屯田收获供用。

都司卫所主要官员的配置:都司衙门内,有都指挥使一人、都指挥同知二人、都指挥金事四人。各卫与作为纯军事机构的都司衙门不同,为军政合一的地方基层政权机构,同时接受山东布政、按察二司派驻辽东的二分司与辽东都司的双重领导。各卫除配备有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二人、指挥金事四人外,还配备有相应的民政管理官员,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或称六科。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辽东各卫军政合一的特点。

除此而外,按照明朝军备制度,在边疆重地,“既命内臣镇守,武臣充总兵宫,又必命都御史巡抚或提督赞理军务”。因此,镇守太监、总兵官、巡抚才是辽东地区掌握实权的主要军事官员。

辽东总兵始设于洪武七年(1574),他“建节广宁,遥制一方”,为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首脑。“凡总兵、副总兵率以公、侯、伯、都督充之”,辽东总兵挂征虏前将军印。总兵与都司各卫的关系:“征调则统于诸将,事平则散归各卫”。其具体职责是:“与太监一同镇守辽东地方,整伤兵备,修筑城堡,操练士卒,申严号令,振作军威。遇有贼寇,相机战守”。但是,“一应军机之事”,均须与镇守太监、巡抚“从长计议,停当而行”。因总兵偏居西部,天顺六年(1642)于辽阳设分守参将,成化初年改称分守辽阳副总兵,统领驻辽阳六卫和海、盖、沈阳共九卫。嘉靖四十五年(1566),又改称协守副总兵。隆庆元年(1567)后,总兵予每年“冬月,移驻河东辽阳适中之地,调度防御应援海州、沈阳”等地。总兵、副总兵之下,设参将五员:开原参将、锦义参将、宁前参将、海盖参将、险山参将。参将之下原设游击将军五员,万历八年又添设一员。此外,嘉靖年间,还于军事要冲设“独守一城一堡之守备”二十二名。

巡抚是“朝廷耳目之司”,“所以肃百寮而贞百度者也”。明初,每岁遣监察御史巡视地方,如逢大难、重患则遣廷臣行视,名为巡抚都御史,简称巡抚,然事毕复命,并无定员。宣德年间,兀良哈南下,辽东军务繁兴,正统元年(1436)设巡抚辽东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初驻辽阳,后移广宁。正统末年,鞑鞑等部时时犯边,于是边隅各省遍置巡抚,遂为定制。巡抚的职责是:“一方之安危,百姓之休戚,官吏之贪廉,粮储之丰耗,兵旅之强弱,夷虏之逆顺,与夫机宜事情,无不在所当问”。简言之,监督、检查、赞理总兵,处理“军民利病可兴可革者”。朝廷任命巡抚配合总兵共同掌理地方,目的是防止总兵跋扈专断。辽东巡抚常驻广宁,先在辽阳设有行台,后于右屯、锦义、宁远、前屯、开原、铁岭、沈阳、金、复、海、盖等卫也各设行台一处。到了明朝末期,随着明朝政权在辽东统治区域的不断缩小,巡抚都察院先后移驻宁远、山海关等地。另外,明朝的边患,以蓟、辽两地为最重。每遇蓟辽有警,明廷往往派遣重臣前往巡视,称之为提督。嘉靖二十九年(1550)改称总督蓟州、保定、辽东军务。三十三年移驻密云,到辽总督遂为定设,三地总兵、巡抚以下“悉听节制”。

明朝镇守太监之设,始于永乐初年。当时,女真人萨理彦率部归顺,从征所向有功,明廷因命太监王彦出镇辽东,“以抚东夷”。镇守太监府设于广宁,同时在辽阳也有行府。他的职责是“与总兵官一同镇守地方,整理城堡,操练军马,抚恤士卒,防御贼寇”,“一应大小事物,悉与总兵、巡抚等官计议而行”。镇守太监实际上更是皇帝派到总兵身边,起监督、制约作用的官员。镇守太监之下,曾先后设有监枪太监一员和分守太监两员。以太监监军的地方,虽然也有政绩卓著者,如永乐、宣德年间镇守辽东的太监亦失哈,但大多擅威作福,干扰地方,经常遭到朝臣的交章弹劾。嘉靖十五年(1536),明廷被迫将镇守辽东太监撤销。

总而言之,明朝政府在辽东实行的“不置府县,而专以都司卫所”的军事管理体制,在明朝前期确实对辽东的军事统治和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迅速驱逐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将辽东纳入了整个国家的大一统环境当中;二是由于利用士兵进行大规模的屯田,使边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人民生活也相对富裕,出现了一度安乐的景象,“家给人足,都鄙禀瘐皆满,货贿羡斥,每岁终至京师,物价为之减半”。外地人至辽东,称辽东为乐土;三是由于粮饷充足,辽东的军队也因此成为各镇之雄,“军储之粟可支半年,武库之器积至朽蠹”。在此基础上,明廷以辽东为基地,向东北更远的地区进行了招抚。永乐七年(1409),明朝在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地方设置了奴儿干都司,其首任各官皆由辽东派遣。”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金事,统属其众,岁贡海东青等物,仍设驿站递送”。辽东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壮大,为整个明朝的社会安定和国家繁荣创造了有力条件。

嘉靖以后,明朝社会的各项矛盾日趋尖锐,辽东地区军事屯日制度本身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来明朝政府大兴屯田的目的旨在增强其统治实力,强兵足食,唯恐士兵“坐食于农”,使农民受到伤害。但是,按照当时的土地制度,一切军事屯田皆为国家所有的官田,从事屯田的士兵在严密的军事控制下,荷戈执锄,辛勤劳作,所得收获,除去交纳子粒之外,所剩无几。(果然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土地是最重要的,这个场景有点类似北魏边镇,说白了还是军人待遇低)

《辽东大事记》总览整个明朝时期辽东地区的事件:

1370 洪武三年:元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刘益,遣右丞董遵、佥院杨贤奉表投降明朝。朱元璋置辽东卫在得利嬴城,统辖金州、复州、盖州地区,册封为刘益为指挥同知。后来,刘益被洪保保、马彦翠、八丹等人叛杀。朱元璋派马云、叶旺率登州、莱州兵自海路进军,在旅顺口登陆辽东。击败故元将领高家奴于辽阳老鸦山。

1371 洪武四年:置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于辽阳。马云、叶旺担任都指挥使,吴泉、冯祥为都指挥同知,王德为都指挥佥事,总辖辽东。下设定辽中、前、后、左、右五卫,金州卫,及海、盖、金、复四州。同年十一月,青州等卫官军,运山东粮储,以给定辽都卫。

1376 洪武九年:正月,辽东军民在马云、叶旺的指挥下击退北元纳哈出的进攻。

1375 洪武八年:明朝改定辽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

1386 洪武十九年:设东宁卫,沈阳中卫。

1387 洪武二十年:设三万卫。

1388 洪武二十一年:设铁岭卫、义州卫。

1390 洪武二十三年:设广宁卫。1393年改为广宁中、前、后、左、右五卫,辽王驻守广宁。辽海卫迁开原城北。

1393 洪武二十六年:设广宁右屯、前屯卫、后屯卫。

1398 洪武三十一年:设沈阳中屯卫、安东中屯卫(驻地开原),预为沈王和韩王封地。

1399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辽王奉旨撤藩。

1402 建文四年:开原备御率军击退蒙古来犯。朱棣命刘贞为辽东第一任总兵。

1403 永乐元年:朱棣命孟山接替刘贞。

1414 永乐十二年:朝廷命刘荣为辽东总兵,驻防广宁(今辽宁北镇)。

1416 永乐十四年:辽河、太子河发水成灾。

1419 永乐十七年:“望海埚大捷”,镇守刘江率军在金州望海埚全歼入侵倭寇约1600人。

1422 永乐二十年:辽东都指挥同知巫凯,升任都指挥使。

1424 永乐二十二年 :开原鞑靼杨木儿叛乱,辽海卫千户孙义战死。任命邹溶为开原备御。

1425 洪熙元年:守边镇将挂印,辽东总兵朱荣挂“征虏前将军”印。

1430 宣德五年:鞑靼阿鲁台部来犯,辽海卫指挥同知皇普斌、三万卫千户吴贵等战死。

1432 宣德七年:辽东诸卫屯种耕牛皆从朝鲜买入。松花江造船军士未还者500余人。鞑靼打败兀良哈。蒙古阿鲁台部入境抢劫。

1434 宣德九年:先大旱,后定辽五卫又遭大雨。十二月,辽东军户所种之田,每亩纳米一斗。

1435 宣德十年:停辽东采捕、造船、运粮诸役。曹义任辽东副总兵,授中军都督佥事。

1436 正统元年:广宁五屯卫 全伍屯田改为“二分守城、八分屯田”。

1437 正统二年:筑辽东长城。定辽前卫指挥佥事毕恭,筑辽河内侧边墙。

1438 正统三年:曹义接巫凯任总兵官。

1441 正统六年:修铁铳75000杆。毕恭升职都指挥佥事,设计修建辽东边墙河西段。

1442 正统七年:设开原、广宁2处参将。(后改为开原、宁远、义州3处参将)。

1444 正统九年: 给丁田。“卫所多私役军余”。兀良哈部附瓦刺。

1449 正统十四年: 瓦刺侵犯辽东。十月犯京师,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土木堡之变)。

1450 景泰元年:女真入犯开原等地。次年,女真首领李满柱等入朝谢罪。

1453 景泰四年:都指挥使孙璟被处分:立功5年还职。

1457 天顺元年:明英宗复位。召曹义回京。董兴接任总兵。

1463 天顺七年:开原左参将曹广,妄杀清河寨归顺女真40人,革职。

1464 天顺八年:“卫所军职多务奸贪剥削,军士受害不胜……”。孙璟守备宁远。

1466 成化二年:孙璟任左参将,镇守开原。都指挥使江福“用官木构私房,并受所部贿赂,其罪当死。”被减轻处分,立功5年还职。

1467 成化三年:女真大举进犯开原、鸦鹘关、抚顺关、碱厂堡、连山关。明朝与朝鲜联合征讨建州女真,加强辽阳以东防务,设辽阳副总兵。自凤凰山北抵奉集堡,各关隘招募士兵、筑千户所城堡。

1469 成化五年:修筑河东长城,自镇北关至镇江。

1476 成化十二年:在海州造辽河浮桥,在辽阳西至广宁东建5堡:东洲堡、马根丹堡、清河堡、碱厂堡、暧阳堡。

1480 成化十六年:设辽阳、广宁二处游击。

1501 弘治十四年:命孙文毅充副总兵,分守辽阳等处。

1506 正德元年:辽阳发水,平地水深丈余。

1511 正德六年 :盛夏辽东大疫,死人8100人,牲畜数万头。

1517 正德十二年:开原参将孙棠击败蒙古福余卫,追至创忽儿河。

1518 正德十三年:五月,沈阳等卫地震。十一月,海州卫地震。

1520 正德十五年:盖州地震。因饥荒军士多逃亡。指挥、千户弃印者30余人。

1525 嘉靖四年:辽阳、盖州、宁远地震。十二月,辽东地震。

1527 嘉靖六年:辽东大饥。二十五卫原额15万军,实剩6万余。

1530 嘉靖九年:辽东大水,平地水深3尺。

1535 嘉靖十四年:广宁卫地震。三月,辽阳、抚顺、广宁兵变。

1539 嘉靖十八年:辽阳大饥。广宁兵变。

1541 嘉靖二十年:孙桧巡抚辽东。“巡抚辽东地方赞理军务一员。正统元年设,旧驻辽阳,后地日蹙,移驻广宁,驻山海关,后又驻宁远。”

1546 嘉靖二十五年:增筑散羊峪、一堵墙、孤山、险山、沿江台等边堡。

1547 嘉靖二十六年:改宁远参将为宁前参将。

1549 嘉靖二十八年:设海州参将)。

1551 嘉靖三十年:海州卫地震。次年,辽阳城、凡河城地震。

1557 嘉靖三十六年:六月,连月雨发大水,禾尽没,城垣圮。大饥人相食。

1558 嘉靖三十七年:大水边墙坍塌。大饥,人相食,民饥死者十八九。辽东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开海禁。

1562 嘉靖四十一年:蒙古土蛮犯境,副总兵黑春击退。设前屯(宁前)游击。

1563 嘉靖四十二年:俺答汗犯辽阳。五月,副总兵杨照充总兵官。八月,杨照战死。十二月,禁海运。

1564 嘉靖四十三年:增设险山堡参将。

1565 嘉靖四十四年:改置定辽右卫于凤凰池城堡。

1568 隆庆二年:险山参将李成梁升辽阳副总兵。宁远地震。

1570 隆庆四年:俺答汗子黄台吉犯锦州,总兵王治道、参将郎得功战死。李成梁充总兵。广宁城地震。设广宁车营游击。

1572 隆庆六年:曹簠任清河堡守备 。

1573 万历元年: 险山参将移驻宽甸。设广宁右营(兼辽阳车营)游击。

1574 万历二年:总兵李成梁出击建州右卫,以火攻破女真首领王杲的寨子。建成宽甸、长甸等6堡,拓土700余里。

1575 万历三年:二月,土蛮犯长勇堡。十二月,虏2万余骑入平虏堡,副总兵曹簠击之。转沈阳,李成梁列阵以火器击溃,追击斩首1000余。

1577 万历五年:土蛮复入,联营河东,遣另骑西掠。是时,土蛮数求贡市,关吏不许,大恨。

1578 万历六年:正月,速巴亥纠土蛮大入,营劈山。李成梁驰至丁家泊,蛮骑分路绕墙入。李成梁夜出塞200里,捣破劈山寨,获首级430。十二月,速巴亥、炒花、黄台吉等率3万余骑劈辽河,攻东昌堡,进逼耀州。李成梁率精锐出塞200里,直捣圜山,斩首840,获马1200匹。

1579 万历七年:十月,土蛮复以四万骑自前屯锦川营深入,会戚继光来援,始退。

1580 万历八年:设铁岭游击。土蛮诸部分兵犯锦、义、大小凌河,以2万余骑攻锦州。参将熊朝臣固守,而遣部将周之望、王应荣出战,矢尽,皆战死。

1581 万历九年:正月,李成梁率轻骑自大宁堡出,去塞四百余里,至袄郎兔大战。斩首340。 四月,土蛮入辽阳,副总兵曹簠追至长安堡遇伏,失千总陈鹏以下370人,马死者460匹。十月,土蛮联合速巴亥,十余万骑围广宁不克。转掠团山堡,盘山驿、十三山驿,攻义州。

1582 万历十年:二月,李成梁督兵攻打古勒寨,杀王杲子阿台,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死于大火,努尔哈赤起兵复仇。宁远卫指挥同知祖承训任辽东副总兵,加左军都督衔,协防辽阳。

1585 万历十三年:二月,泰宁部纠西蒙插汉部,数万骑入牧沈阳,即退,驻牧辽河。李成梁以浮桥济师,逾塞150里,疾掩其帐。寇已先觉,整众逆战。成梁为叠阵,亲督前阵击,斩首800有奇。五月,寇犯沈阳,伏精兵塞下,诱官军。游击韩元功追击,败死。闰九月,银灯等部落犯蒲河,杀裨将数人,大摽掠。李成梁派副将李平胡出塞350里,捣破银灯营,斩首108级。

1586 万历十四年:设复州参将。努尔哈赤建都赫图阿拉城,次年统一建州各部,1589年称王。二月,土蛮3万骑驰辽阳。李成梁率副将杨燮、参将李宁、李兴、孙守廉,以轻骑出镇边堡,昼伏夜行200余里至可可毋林,大风雪。冒如雨疾矢破寨,斩首900。

1587 万历十五年:春,联营入犯。秋八月,以7、8万犯镇夷堡。十月,把汗等部10万由镇夷、大清2堡入。

1588 万历十六年:五月,改宁前游击为西路协守副总兵,驻前屯。

1589 万历十七年:三月,虏犯义州,复入太平堡,把总朱永寿一军尽没。九月,3万骑犯平虏堡,备御李永年、把总冯文生皆战死,李成梁选锋没者数百人。虏大掠沈阳、蒲河、榆林,8日始去。

1590 万历十八年:土蛮纠结西部插汉、塔塔尔10万骑,深入辽、沈、海、盖,李成梁遣兵出塞偷袭,遇伏战死千人。李成梁报首功180人。

1591 万历十九年: 闰三月,李成梁乘給事侯先春阅视,谋邀捣巢功,使副将李宁等出镇夷堡,潜袭板升,杀老弱280余人。师还遇敌,死者数千人。十一月,李成梁解职。

1592 万历二十年: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五千骑兵救援平壤,与装备铁炮的数万日军展开巷战,伤亡3000败退而归。十二月,李如松为都督,再次率军入朝。

1593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明军击败日军,收复平壤。六月,建州女真击败叶赫等旧部联军。

1594 万历二十二年:速巴亥之子率部据旧辽阳以北,两河之中,结土蛮为患。夏,寇镇武。新任巡抚李华龙与总兵董一元谋,遣孫守廉驰右屯御西部,董一元率大军在镇武堡外设伏,俘斩五百四十有奇,马驼2000多。冬,总兵董一元、监军杨镐督健卒冒雪踏冰,3日夜行400里,破巢斩120人,获甲仗无数,全师还。

1596 万历二十四年:改筑镇江城于九连城故址。改长甸堡备御为游击,移驻镇江。

1597 万历二十五年:辽阳、广宁地震。明军再次援朝。总兵李如松中土蛮埋伏,战死。以李如梅为总兵。

1599 万历二十七年:以孙守廉为总兵,九月罢免。马林接任。

1601 万历二十九年:马林获罪。李成梁再任辽东总兵。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组建牛录。

1603 万历三十一年:建州女真筑赫图阿拉城。

1605 万历三十三年:辽东地震。

1606 万历三十四年:弃宽甸6堡。喀尔喀蒙古归顺建州女真。

1608 万历三十六年:杜松取代李成梁任辽东总兵。十一月,掩杀内附的拱兔部落140级,以大捷邀赏。拱兔部以5000骑陷大胜堡,守将耿尚仁被肢解。深入小凌河焚掠,游击于守志败于山口,死1000余人。松被兵部勒令回乡,王威代之。

1609 万历三十七年:改开原参将为东路协守副总兵, 称辽阳协守副总兵为中协。

1612 万历四十年:辽东总兵麻贵被罢免,延绥总兵张承荫接任。宁前守将祖天寿出猎被围曹庄,死230人,被掠600余人。

1613 万历四十一年:辽东大水。

1615 万历四十三年:察哈尔部6万骑犯锦州、广宁。官兵出大安堡中伏,堡陷。建州女真编组八旗。

1616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即汗位,国号后金,天命元年 。

1618 万历四十六年 :四月,后金占抚顺,游击李永芳投降,千总王命印战死。总兵张承胤援抚顺,败殁。命杨镐为 辽东经略。宽甸、海、盖地震。秋七月,后金攻打清河堡,副将邹储贤、张旆以下万人战死。李永芳被努尔哈赤赐婚,人称“抚西额附”。

1619 万历四十七年:春二月,经略杨镐誓师于辽阳,总兵官李如柏、杜松、刘綎、马林分道出塞。三月,西路杜松于吉林崖(今萨尔浒)与后金军激战,兵溃战死。随后,北路马林兵败于飞芬山,退兵返开原,兵备佥事潘宗颜战死。东路刘綎兵深入阿布达里冈被伏击,战死。南路李如柏出清河堡,逃归。六月,后金攻打开原,马林战死。后金灭福余部及北关叶赫等部,七月攻占铁岭。明派大理寺右丞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十二月,暧阳、宽甸、镇江新募援兵溃散。

1620 万历四十八年:辽东大旱。

1621 天启元年:海州人起事。三月十八日,后金攻占沈阳城。二十一日,攻占辽阳城,明军尽弃辽东边堡。七月,毛文龙率队袭击镇江城,擒获后金守将佟养真及其子侄送京问斩。后金以数万兵报复,屠杀镇江宽甸一带。努尔哈赤以辽阳为都城,迁女真人到辽沈地区。

1622 天启二年:熊廷弼被逮捕下狱,王在晋任辽东经略,随后被孙承宗接替。命毛文龙为东江镇总兵官(今鸭绿江口皮岛等岛屿)。

1623 天启三年:后金迁徙辽河以西广宁等地百姓到河东。

1625 天启五年:后金迁都沈阳。攻占旅顺。熊廷弼在京师被弃世,传首九边。九月,辽东副总兵鲁之甲败没于柳河。高第任“辽东、登、莱、天津”军务经略。

1626 天启六年:后金军围攻宁远。总兵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等以火炮固守。努尔哈赤被火炮击伤,退兵后到太子河温泉疗养,八月病故。

1627 天启七年:春,后金征伐朝鲜。围锦州,攻宁远,六月解围。

1628 崇祯元年:袁崇焕督师蓟辽。六月,祖大寿就任辽东总兵。七月,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自杀。九月,后金皇太极联合东部蒙古各部,攻察哈尔蒙古。

1629 崇祯二年:五月,蓟辽督师袁崇焕以阅兵为由,赴东江擅杀左都督毛文龙,孔有德等率部出走,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九月,杨镐弃市。十月,后金兵攻入遵化,总兵官赵率教战没。满桂、袁崇焕等救援京师。袁崇焕被逮入狱,祖大寿溃逃,总兵满桂、孙大寿等战殁,黑云龙、麻登云被俘。

1630 崇祯三年:后金军攻破永平、滦州。八月,袁崇焕在菜市口受桀刑。

1631 崇祯四年:后金设六部,造火炮。围点打援,困祖大寿于大凌河。山海关总兵宋伟等援兵败于长山,监军张春被俘。冬十月,祖大寿杀副将何可刚,大凌河兵降后金。祖大寿只身逃回锦州。十一月,登州游击孔有德率师援辽,次吴桥驿反,杀回山东。

1632 崇祯五年:孔有德攻占登州、莱州、平度等地。

1633 崇祯六年:孔有德、耿仲明等万余人渡海降后金。七月,组建汉军(黑旗营),马光远统领。

1634 崇祯七年:调祖大乐、祖宽等关宁兵马围剿河南山西流寇。春正月,广鹿岛副将尚可喜400人降后金,授总兵,驻海城。皇太极会蒙古诸部征察哈尔,林丹汗病殁,部众40余万降。

1635 崇祯八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1636 崇祯九年:皇太极即位,国号大清。十二月,征朝鲜。

1637 崇祯十年:朝鲜降清。

1638 崇祯十一年:东江总兵沈志祥降清,居抚顺。九月,清兵入墙子岭,京师戒严。十一月,清兵攻高阳,致仕大学士孙承宗战死。

1639 崇祯十二年:正月,清兵班师。阅五月,攻占京畿内、山东70余城。分汉军2旗为4旗。十一月,吴三桂在宁远就任辽东总兵。

1640 崇祯十三年:松锦大会战开始,清军筑义州城,攻打外围堡台。

1641 崇祯十四年:三月攻占外城,围困锦州。明廷命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8总兵,步骑13万会兵于宁远。四月下旬,洪承畴部推进至松山与杏山之间。在朝廷多次催促下,于七月与清军决战。后因粮草被劫,明军一部分混乱从松山突围。

1642 崇祯十五年:二月,松山副将夏承德迎清军入城,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被俘。三月,祖大寿献锦州城。四月,清军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降。五月,洪承畴降清。设汉军八旗。

1643 崇祯十六年:八月,皇太极卒。

1644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四月,吴三桂在山海关降清,随即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决战。五月,清军入京。十一月,明石城岛总兵马登洪降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