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怪象:日韩企业分批“撤离”中国,为何突然全部卖不动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企撤出中国原因 行业怪象:日韩企业分批“撤离”中国,为何突然全部卖不动了?

行业怪象:日韩企业分批“撤离”中国,为何突然全部卖不动了?

#行业怪象:日韩企业分批“撤离”中国,为何突然全部卖不动了?|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前言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由于用工成本低,市场消费能力强,所以美、德、韩、日等国的外资企业,相继在中国投资建厂,将生产流水线设在了我国。随之这些外资企业,在当时占据着中国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比如索尼{电视},松下、东芝、三星、三菱等品牌,在当时知名度就很高。不想现如今,这些知名外资企业却出现了崩塌的消息。比如三星偷税漏税,三菱财务账目造假等等。

国外制造业,在中国销售萧条

因为,如今这些外资品牌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所以这些外资企业纷纷选择了撤离中国。不想将工厂、生产线迁出中国后,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依然卖不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工业制造业能力都相对比较落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决定鼓励地方政府引入外资,让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借用外资,盘活中国经济,并且学习国外先进的制造业技术。

到了90年代,中国制造业行业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95年左右,长虹等家电三巨头,选择联手打压日本生产的家电产品。97年左右,日本{电视}、德国{冰箱}生产的小家电产品,被国产家电产品打压的只占据中国市场的极小份额。这说明两点:一、九十年代,中国小家电的制造水平已经相当成熟,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足以抗衡外资产品。二、当时的国人已经有了购买国货的意识。

因循守旧的日本企业

最近今年,受人工成本的影响,一些外资企业纷纷选择撤离中国。但是撤离后这些外资企业的产品,却并没有大卖。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情况的呢?举个例子,编者所在的城市,曾有一家日企,这家日企生产的是照相机镜头。最初建厂时,日本管理方考察了中国不同城市的季节温度,土壤、气温环境等等。因为编者所在城市的温度、土壤、气温环境等,和日本企业所在的本土环境相类似,他们才决定在编者所在的城市投资建厂。从这一点来看,企业管理方做事严谨是值得肯定的。但二十几年下来,他们的生产技术只有小幅度提升,工艺流程却还在因循守旧。直到2017年左右,这家日企才迫于生存压力,成为中国某家汽车制造厂的配件代理加工厂{倒车雷达}。2019年,用人成本进一步上升。这家日资企业,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将生产线卖给一家中国企业。这家中国企业是吉利配件下属的代理加工厂。接收完日企留下的人员,生产技术与设备以后,这家代理加工厂直接选择和江苏一家无人机生产企业合作。双方开始研发生产无人机专用摄像头。这就是说,一些外资企业并不像中国企业那样懂得灵活变通的道理。他们只懂得,因循守旧的控制用工成本。

外资企业撤离后,为何他们的产品依然卖不动?

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原因,是因为用工成本过高。因此他们只能将生产线,迁移到一些用工成本低的国家。他们迁移生产线的国家是哪里呢?是印度、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虽然用工成本低,但却都有一个缺点:工人学历不高,技术水平落后,工作作风散漫。前不久就曝出了这样一条新闻:印度某邦的工人,由于抗议八小时工作制度,特意砸毁了日资企业的生产设备。七八十年代,我们的经济水平确实相对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也相对低下,但为了提高生产技术,赚更多的钱,中国工人都会加班加点的干活。显然印度、东南亚国家的工人并不会这样做。

结束语:

因循守旧的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同行竞争者。人工成本变高的同时,中国制造企业想的是如何通过合作变通,挣更多的钱。印度、东南亚地区学历低的工人,无疑让外资企业出现了产品大量不合格的情况。散漫的工作作风,无疑又增加了这些外资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些就是撤离中国后,外资企业的产品依然卖不动的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