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淬炼·重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锡古迹遗址 张松:淬炼·重生

张松:淬炼·重生

2023-08-25 15: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2020年7月17日下午,在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历史保护专业委员会、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了“淬炼·重生——工业遗产迭代更新策略研讨会”。会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作了题为《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可持续性准则》的主题演讲。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

工业遗产作为产业建筑类型的物质形态遗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可以成为城市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和当代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指出的:“建筑物表明了集体性的神话。”“即便是废弃的建筑物,也会留下种种痕迹,揭示出以往各时期的种种记忆、梦和希望。”

当前我们正处于工业遗产的第四次迭代发展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在对工业建筑遗产实施有效保护、实现适应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应当系统梳理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历史脉络,探索其迭代更新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可持续性准则及其深刻内涵。为此,着眼于宏观视角,从国际到国内,重点讲述上海工业遗产迭代更新的故事。

01

国际工业遗产迭代更新

1、源起

——从 FICCIM 到 TICCIH

▲世界遗产英国铁桥谷工业旧址(Iron Bridge Gorge)

20世纪5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英国,一些非专业人士和业余的研究团体开始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建、构筑物进行野外调查,并发表了一些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可以说出现了工业考古的热潮。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英国国民信托(National Trust)组织,战后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

受此影响,1973年成立了英国产业考古学会,同年,在世界最早的铁桥所在地——铁桥峡谷博物馆召开了第一届产业纪念物保护国际会议(FICCIM)。

1978年在瑞典召开了第三届工业纪念物保护国际会议,会上成立了有关产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即国际产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保护工业遗产的世界组织,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工业遗产保护的专门顾问机构。

由此,工业遗产的保护对象由工业“纪念物”转向工业“遗产”,对工业遗产迭代更新的探索由此萌芽发展。

▲ 国际产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

2、发展

——从政策支撑到公众参与

实际上,在欧洲工业发达国家,有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甚至是工业遗产城镇的保护复兴实践探索开展更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欧洲理事会的相关会议和国际建议就可以窥见一斑。

○1985年 欧洲理事会召开“工业遗产,何种政策?”国际会议

○1989年 召开“遗产与成功的城镇复兴”主题的国际会议

○1987年 关于欧洲工业城镇的建议(87/24)

○1990年 关于保护和维护欧洲工业、技术和土木工程遗产的建议(90/20)

1987年《关于欧洲工业城镇的建议》指出,工业城镇和地区的丰富历史和建筑遗产,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加以修复,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来源和积蓄潜力。

建议提出,应当在政策协调、社区参与、现有资源的再利用方面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迭代更新。在城市更新领域,基于和回应工业城镇和地区的特殊特征,采取综合办法调动物质和人力资源;各级政府应鼓励并使社区资源和利益集团参与复兴任务;工业城镇和地区的再生政策应尽可能以废弃土地的再利用,现存的建筑物、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保护和振兴为基础。

1990年《关于保护和维护欧洲的工业、技术和土木工程遗产的建议》制定了更加具体的行动指南(准则),建议针对技术、工业和土木工程遗产采取或允许实施识别、调查和科学分析等措施;根据遗产的具体特性,采取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和技术措施;通过宣传活动唤醒广大公众的意识,并特别重视旅游业的推广,提高公众对技术、工业和土木工程遗产的认识。

3、成果

——从概念定义到保护战略

2003 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通过了《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进行定义,指出工业遗产的价值以及认定、记录和研究的意义,并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教育培训、宣传展示等提出原则、规范和方法等指导性意见。

○工业遗产(Industrial Heritage)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

2011 年11 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7 届大会通过了“关于工业遗产遗址地、结构、地区和景观保护的共同原则”——《都柏林准则》

○过去几十年中,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国际和跨学科的合作以及社会团体的行动越来越多,人们对工业遗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的增长已经为提高工业遗产的评价水平做出了贡献,并增进了管理者、利益者和专业人士之间的协作。这一进步得益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颁布的一系列国际参考文献文集和准则以及一些国际性建议和保护措施的实施,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

2012 年11 月,国际工业遗产委员会(TICCIH)在台北举办了“第15 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通过《台北亚洲工业遗产宣言》

○我们认识到,城市扩张、土地开发、人口增长、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迅速变化,导致城市和郊区工业遗产的空置和拆除。因此,在国际、国家和地方各级启动适当的保护战略是一项必须和高度优先的任务。

4、观点

——从物质形态到生命体

有关工业遗产景观调查和保护规划、城市和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以及集体记忆等热门话题,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有见地的观点,这里简单引述如下,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促进工业建筑遗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基本准则。

观点

○一个真正的整体方法包括景观的表面、边界、河道、植被、建筑物和通道等各个方面。—Peter. Wakelin

○工业遗产不仅由生产场所构成,而且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场地等。但即便各个因素都具有价值,它们的真正价值也只能凸显于它们整体景观的框架中;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研究其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整体景观的概念对于理解工业遗产至关重要。——L. Bergeron

○“城市,尤其是现代美国城市,乍看上去根本不像是毫无人工痕迹的自然生长之物,因而人们很难将其看作一个生命体(living entity)。——罗伯特·帕克

○只有对建筑、土地、能量和资源的保护变得司空见惯以后,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爱德华兹

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必须与地球的承载能力保持平衡,城市建设发展能够在经济和社会平等的环境下代代相连,并富有独特的个性。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包含对既有资源条件和建成环境的合理利用、再生利用和永续利用。创新利用既存的资源、改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仅可以使城市居民直接获益,而且还会大大改善正在逐渐恶化的环境状况。

○整体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保护和诠释各类工业建构筑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好各时期遗留下的特色和环境景观。在后续的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一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改善地区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创造条件。

○适应性再利用的原则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一般文物保护不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这些产业建、构筑物进行适应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在尽可能地保留、保护其工业生产类建筑的特征和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注入新的空间元素和新的功能。近代产业建筑的保护,不仅要使旧建筑留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复苏产业建筑的生命力,使之能够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之中。适应性再利用的原则要求在引入新的功能时,既要在建筑外观上保留工业遗产的历史风貌,又要满足新的使用功能需要并塑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景观。

▲ 建成环境全生命周期管理

02

国内工业遗产迭代更新

1、工作历程

——从原点到盛况

○ 2005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5届大会在西安召开,将2006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定为“工业遗产”。

○2006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在无锡召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发表了行业共识性的文件《无锡建议》,倡议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并明确了相关的理念和做法;这一天标志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和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成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诞生日。

○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重视工业遗产的普查与保护,在国家层面拉开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序幕,掀起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高潮。

○2009年6月15-16日,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现场会在上海召开

▲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现场会盛况

2、上海往事

——从“工业锈带”到 “生活秀带”

近年来,我国也逐步开展了对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和工业地区更新改造的实践探索。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位于东海之滨和长江入海口咽喉处的优越地理条件,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至今,市中心区仍保留着大量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亦有很多优秀的工业遗产的迭代更新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杨树浦水厂、电厂、煤气厂,上海啤酒厂和1933老场坊等。

▲上海市杨树浦煤气厂、 上海啤酒厂

▲ 杨浦区滨江创意产业园 、1933老场坊

3、未来展望

——从城市记忆到健康生活

○习总书记指出,杨树浦这里原来是老工业区,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今,“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习总书记2019年11月2日考察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发表讲话

○面临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文化遗产在(也将持续在)个体和社会整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中发挥核心作用,这已被丰富的文献证实,并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受到日益增加的重视;健康良好的生活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涵盖情感、社会、文化、精神和经济需求,使个体可以充分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并最大程度的参与社会。因此,投资文化遗产意味着投资公共卫生、健康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旅游业需要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业需要旅游业。但我们应通过将危机作为促进更加创新和可持续旅游的机遇走出本次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欧洲遗产联盟发表《欧洲日宣言》

▲丹麦最大的环保计划项目CopenHill

工业遗产的迭代更新不仅要使旧建筑留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恢复工业建筑的生命力,使之能够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之中。工业遗产是城市记忆的载体,同城市的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在结合旧城更新、滨水地区复兴,对工业遗产地段实施保护控制、合理开发和适当再利用的前提下,一定要注入创新的空间元素、打造独特的场地性格,开发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公共空间和功能。

工业遗产迭代更新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将成为当代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实践方向。新的工业建筑和大型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造更需要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景观地标。

本文授权转载自: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

--延伸阅读--

原标题:《趣城课堂 | 张松:淬炼·重生—— 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可持续性准则》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