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锡gdp增速越来越慢的原因分析报告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

2024-07-16 0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当前的环境,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营造出一个较平稳的流动性环境,从而使得财政可以比较容易在市场上把债发出去,但与此同时,还需营造一个不那么高的利率环境,使得融资成本得到控制。

还有一点必须要指出,央行的货币投放能直接控制金融市场流动性,而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流动性的传导,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融资的需求。现在地产融资压得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也收得比较紧。

在金融体系看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其实已经不高了,这时候就算央行在金融市场里投放大量流动性,降准降息,把金融市场搞得流动性泛滥,实体经济融资难的状况也未必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反倒有可能因为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泛滥,而形成自身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最后形成比较大的风险。这个教训我们在2014年、2015年股市的大泡沫和股灾里面其实已经“吃”过了。

因此,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当然需要宽松,但不是今年的主角,今年的主角应该是财政政策。

观察者网:最后想跟您聊一聊您对2024年中国经济的展望和预期。您之前有一个观点说,中国的经济就像一辆自行车,慢了就立不住,这个观点我觉得非常有趣,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比喻?对于2024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您有什么预测?

徐高:我之所以认为中国经济像辆自行车,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从实践中可以看到,当经济增速较慢时,面临各方面压力、挑战确实比较多。比如,在1998年至2002年,经济增长较慢,我们曾经经历了长达5年的通缩,当时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后来经济增长较快时,虽然也有经济过热,物价、房价上涨较快的现象,但总体来看,经济增长快时的日子比经济增长慢时要好过很多。

其次,从学理上说,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描述的状况其实不适用于中国。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上下波动,有自发向潜在产出水平回归的动能。

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长期运行在潜在产出水平(生产能力)附近。

然而中国是内需不足的经济体,有“极端自我强化”的倾向,即中国经济不是围绕一个稳态上下震荡,而是一旦经济“过热”,就会自发向越来越热的方向前进,一旦经济“过冷”,就会自发向越来越冷的方向去走。

因此,经济增长越慢,问题越大,经济增长慢到一定程度,就要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去产能,这意味着对存量资本的摧毁,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我们在1998年至2002年经历过的,最后中国经济2003年走出通缩,不是因为我们过剩产能去干净了,而是因为我们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外需起来了。

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2000年前后面临的问题是类似的,也是需求不足,我觉得这时如果经济再慢一点,后面风险会非常大。

去年年底中央对今年经济的定调,首先是“稳中求进”,这是个大前提,但在“稳中求进”这4个字后加了8个新的字,“以进促稳”和“先立后破”,这是政策理念上的重大的转变。

“先立后破”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我们再来讲讲“以进促稳”。如果把这4个字分析得再深入一点,传导出的理念和“稳中求进”是有差异的。

“稳中求进”是指在“稳”的前提下“进”,反映出“进”和“稳”其实并非一致。“稳中求进”的潜台词是进得太快了,可能就不稳,所以要先稳住再进。

而“以进促稳”是指“稳”要通过“进”来实现,其实认为“进”和“稳”是一致的,不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自行车的比喻反映的理念是经济快了什么都好说,就算有问题,可以通过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慢下来了什么问题都会集中爆发,因此要通过一定的经济增长在发展中来解决问题。

我感觉大家现在的共识是,2024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大概率为5%。5%的同比增速看起来与2023年的5.2%差不多,但2023年的增速其实是建立在2022年3%的低基数之上的,看起来高,感受却是不高的。如果2024年GDP增速能够达到5%,就是建立在2023年5.2%的高基数上的增长,那么2024年的经济情况会比2023年更好。

我估计,2024年一季度 GDP增速有可能会下滑到4%附近,如果是4%,和全年5%的目标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落差。但这种落差给我们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话语环境,有利于推出更加积极的政策。我认为,两会之后(3月下旬至4月初)应该是政策密集推出的窗口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