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要点解析06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真实性是谁提出的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06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06

2024-05-23 18: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新闻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职业属性。无论在任何国家、地区、在任何历史时期,新闻工作都要以坚持真实作为起点,以追求真相作为理念,以认识客观事物作为基本预设。

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都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表现中的5w+1h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经过)都要是真实的。除此之外,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出发,新闻报道不仅需要在每一个具体事实中都要是真实的(具体真实),同时也要保证总体真实。总体真实强调新闻报道要按照事物发展规律来进行报道,要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新闻真实性的要求看上去不难,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新闻工作者需要在不断变幻的世界中选取出一部分事实进行报道。同时,在报道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对事实的其中几个部分进行筛选。因此,在新闻选择的过程中,就难免会由于价值、主次、体制的不同,所引起的报道的方向不同的情况。

李良荣老师在《新闻学概论》(第七版)中,引用了2020年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压颈部窒息而死, 引发全美抗疫运动“Black Lives Matter”事件。全球各大媒体都在报道这场抗议浪潮,但是分析不同媒体报道策略来看会发现,不同媒体选取的事实切面是不同的。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报道都是符合事实的,但是呈现在受众面前确是不同的方向。想要厘清这个问题,我们要梳理几组概念。

1. 真实性与客观性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核心是需要把事实和意见分开。以客观的态度来报道和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这是实现新闻真实的前提。客观性的三个要求:完整、平衡、中性词汇,是保证新闻真实性所必须的。因此,客观报道是保证新闻真实的前提。

2. 真实与现实

事物处在不断地变化和联系中,因此新闻事业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上下左右的联系。那么,新闻工作者就需要从事实的联系中抽取事实,从事实中得出观点,而不是带着既有的观点从事实中寻找例子。新闻媒体没有办法完全地反映现实的方方面面,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选择事实的时候,一定要梳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事实。

-

02.

深入解析

陈力丹老师在《新闻理论十讲》中梳理了新闻真实会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

#1 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媒体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

媒体并非是人们所说的“世界的镜子”。“媒介真实”和“现实真实”本身是不等同的,大家在学习传播学经典理论的时候,学习过“议程设置”和“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媒体通过对报道的事实进行议程设置从而建构“拟态环境”。新闻无法完全地反映所有方面的事实,但新闻突出强调的是事实中具有新闻价值中的一面。虽然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但是新闻不等同于真相。

#2 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因而,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这一点大家可以从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视角来思考,事物是处在不断变化和运动的过程中的。因此,事实本身也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那么矛盾就出现了,新闻报道往往要求以简洁快速的方法进行报道。那么简洁快速具有时效性的报道和不断变化地事实之间就有着矛盾。

事实本身在发展,人们对事实的认识也在不停地发展。因此如果我们在实践中严格遵循“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要求,那么能够真正符合要求的新闻太少了。因此我们在学习“新闻真实性”的时候,不能太机械或者太教条。

马克思的“报刊的有机运动”就是在论证这个道理。“报刊的有机运动”讲的就是新闻真实的特点。任何报道都只能是对事实的一种简约的、一定程度上隔断的、概括性的报道,不可能完全将事实的方方面面都在第一时间全部报道出来。

#3 选择新闻时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都会影响对于“真实性”的判断。

新闻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因此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下,新闻的选择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于“事实”的理解也会出现差异。

以上叙述了很多“新闻真实”理论在现实新闻实践中会遇到的问题 ,但是大家不要气馁,新闻真实还是会实现的,但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同时也要建立在对于新闻真实的深刻理解上。

-

03.

考察要点

#1 对于“新闻真实”及相关概念的基础考察

“新闻真实”作为基础概念考察还是很广泛的,因此大家需要明晰和“新闻真实”相关的概念。同时,像“新闻失实”、“新闻反转”、“假新闻”、“媒介失范”、“后真相”等等都是和“新闻真实性”密切相关的概念,因此需要格外注意。在真题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中都会涉及到这个方面的考察。

#2 未能遵守“新闻真实”的表现、成因等分析

这类题目基本出现在简答题和论述题较多。在分析新闻失实类型事件的成因的时候,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从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大角度切入;进而切入到中观的媒体组织中来分析;进入到微观层面,可以对新闻生产流程和新闻媒体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3 如何遵守“新闻真实”是论述题中媒体的重要决策之一

新闻真实是媒体在进行新闻实践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因此在所有题目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到需要给媒体提出相应政策的部分,都需要从“新闻真实”的角度给媒体提出要求。

#4 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考察比重增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学考研的考察范围中比重逐渐增加,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也成为“新闻真实”部分很重要的考点。“报刊的有机运动”、“总体真实”、“具体真实”等等的考察比例逐渐增加,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

04.

深度拓展

“后真相时代”目前已经成为了大的媒介环境了,因此在“新闻真实”这个部分我们也需要拓展到对于“后真相”的理解中。

“后真相”是“与公共舆论的情况所发生的重大转折相联系的,而这种转折又特别是与媒体手段的变革相表里的”。社交媒体属性充分刺激了人们的需求,释放了人们的欲望,满足了人们在传统媒体时代无法实现的信息传播,意见表达以及社交需求,放大了“劣根性”。

其次,社交媒体聚合了观点相同,兴趣相近的人们,组成网络的虚拟社群,网络社群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群体 形态,也是网络社会一种新型组织方式。人们通过社交媒体的使用,生存在各种社群之中。网络社群以兴趣,观点,情感,价值观等为共同规范和连接纽带,和社群化传播互为条件。

社交媒体的信息生产者利用算法机制精准地生产和推送信息,不仅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社群化的信息兴趣和需求,而且还加固了社群。社群化传播很可能使社群成员生活在信息孤岛之中,强化其各种认识甚至偏见,成为加剧“后真相”的推动力。

# 后真相时代的成因分析

1. 社交媒体的出现:新闻传播的社群化

1978年新闻业改革是在社会变革,技术变革以及政策变革的合力之下推动进行的探索,是中国新闻业走向大众化大路的开始。2010年左右微博兴起,大众之路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群化之路。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业的中心 转向移动互联网,新闻成为一部分人的新闻,而不是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给人们提供的“无差别”的信息,新闻从 服务大众转向服务一定的社会群体,机构化,专业化新闻生产转向机构媒体,社会群体乃至个人的融合生产和传播。

2. 社群化媒体的传播特点

(1)新闻传播去体制化:

即以专业化,机构化,流水线生产方式组织的体制化新闻生产和传播,转向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个人化,小型化,“作坊式”的去体制化的社群化生产和传播。社群化意味着新闻生产与传播脱离了体制的桎梏,职业化的新闻传播逐渐被“随机的新闻行为”所取代。

(2)秉承需求理念:

大众传播秉承的是供给理念,即传媒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向大众提供无差别的新闻;而社群化奉行需求理念,即从社群的需求出发为其提供服务。

(3)以社群为服务对象:

大众化传播立足于大众社会,以大众作为信息传播的被动接受者,社群化传播以各种各样的社群为服务对象,为这些持有不同利益诉求,价值取向的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4)以“传通”为价值目标:

大众化传播的目标是以标准化的传播模式追求信息和其价值的一元效果;社群化传播追求的是以服务模式满足多元的信息需求,达到信息传通和多元社群的共处。

-

05.

相关真题

1. 后真相时代(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804名词解释)

2. 简述新闻客观性与新闻透明性的关系。(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824简答题)

3.如何理解非虚构写作的伦理问题。(2021北京大学学硕简答题)

-end-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05 | 解码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04|舆论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03|反馈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 | 信息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 | 传播

|瓦洛佳新传全程班 | 中传全程班 |实务全程班|

| 不正经新传人物志 | 论文解析|

| 院校分析 | 论文计划| 真题大解析|

| 热点解读|经验贴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

| 生活中的传播学 |新传考研er最关心的365个问题 |

每周两个知识点,打好基础。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是瓦洛佳团队推出的基础知识点栏目,每周为你解析传播学高频考点,喜欢的同学可以点赞点在看哦~

-

编辑:瓦叔

撰文:芝士

校对:九月

排版:发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