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目前通行的几种《中国历史文选》教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编中国历史文选何晋课件 介绍目前通行的几种《中国历史文选》教材

介绍目前通行的几种《中国历史文选》教材

2024-06-10 04: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陆梵尘/文

 

《中国历史文选》一度(或一个长时间段内)与《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无论是教材还是课程名称,傻傻不分。不过现在的标准名称都叫《中国历史文选》了。由于它们都是从中国现代梁启超以来的“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而来的,因此对于那些没有选文的,不在我们所言的“教材”范围内。我们认为,“历史文选”与“要籍介绍及选读”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因此一并介绍。

以下按目前能够查询到的有关信息,依照出版前后及目前(特别注重“目前”)仍有一些学校在使用的情况,拈其要者,做一简单巡礼,聊为简介,不作为最终、全面、综合及正式的评价。

 

01、郝建樑、班书阁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http://s11/mw690/005RoThmzy7p49ZfGUq0a&690

这本教材是目前所能查询到的最早的高校本门课程教材,它1957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现代很多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对这本教材的情况了解甚少了,但在二手书市和一些有历史的大学图书馆还可以见到。其首印一万册,由此可以大略推知其当年被广泛使用的情况。该教材的历史地位值得重视,虽然目前已经不再被采用,不算我们问题中“通行”的定义,只有在一些二手图书市场才能找得到,但在这里仍应予以特别简介。

该教材采取解题、选文二个板块的设计。

教材要籍的编排基本上以著述表达的时代先后为序,如《后汉书》就在《三国志》前。但也兼顾“连类并举”,如“三通”就集中在一起介绍。该书中没有对选文正文的注释,极少数的注释主要针对版本歧异和文中重要史实不同的选取说明。在解题、选文二个板块中,解题占有重要的比重,为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古籍知识,在解题方面增加了对类书、考古、目录、图谱、辞典等书的介绍,但一般并没有相应的选文出现。

教材之末,还有对若干工具书和资料的介绍,实际上起到了“附录”的作用,如介绍《二十史朔闰表》、《史姓韵编》、《二十五史补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国现代史资料丛刊》等。这些为后来其他同类教材的“附录”开辟了先例。本教材篇幅不大,共计16万字,适合当时高教的基本需要。另,编者在当时有着鲜明的阶级批判意识,认为“旧史一般出自属于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之手,对农民起义事件,都有所污蔑与歪曲”,因此在介绍典籍时加了“按语”。而对教材的后半部分,认为大家的素养提高了,就不需要这类“按语”,就取消了,从而造成了体例上的不统一。

 

02、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

http://s2/mw690/005RoThmzy7p4a1eLsJ91&690

本教材最初是由于1956年周予同参与了高等教育部委托起草的部颁《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大纲》,随后于1961年着手编撰的。1962年作为试用教材,1963年公开发行,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繁体直排。最初所选内容主要是经史子集类传统文献。以后上下册依次修改,1964年修改了上册,作为第二版出版。第三版是1978年完成(是为1979年版),增加了甲骨金文等内容,从此基本奠定了该书的框架。1983年由于周予同先生的去世,由其学生和助手朱维铮教授负责做了订补工作。虽然本教材在历次重印时都有部分订正,但在出版社的版本标识中仍将其作为1979年版,这也是今天这本书的基本版本。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新一版。

本书采用选文、解题、注释三个板块的设计。

本书问世较早,主编者周予同作为著名经学史家影响较大,其编选的篇目见解独到,对后来诸多同类教材都起到了示范和参考作用。另外,其选文下迄章太炎、梁启超,表达了博古通今的气象。虽然其体例在今年看来有诸多局限性,但本教材一度是全国采用面最广的教材,时至今日还有不少学校在使用。

 

03、赵淡元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http://s9/mw690/005RoThmzy7p4a49p2g28&690

本书是受当时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委托编写的,1985年底着手编写,198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编者介绍,教材的十分之四内容为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要籍,十分之六为选文和注释,共选文50篇。

全书分编、章、节、选文四级结构,选文下有注释。“编”实际上是单元,分先秦、秦汉至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四部分。“章”分别按历史顺序介绍中国古籍自身的发展史、几种主要的古籍史体、类别的发展和时代特点。“节”则是对某一种典籍的介绍。以下即是选文。可以看出,编者主要选取的除了纪传、编年、纪事本末三大主要史体外,还很重视地理类典籍的介绍。

饶有兴味的是,据编者在前言中自称,此时在编撰过程中,曾请国内一些专家审订和征求意见,所列的学者有张舜徽、李国祥、崔曙庭、王瑞明、仓修良、刘乃和、施丁、赵吉惠、邓瑞、张大可、宋衍申、陶懋炳、阙勋吾、黄宝权、高振铎等,其中的很多名家或是文献学大家,或是史学史名家,或此前和稍后多出版过同类教材及文献学、史学史的著作。

此书出版后,在西南片的高校中使用较多,有一定影响。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出新版,至今仍在使用。稍嫌遗憾的是,本书四个单元分上下册,前两个单元内容较少,造成上下册倚轻倚重的感觉,在教学安排上有所不便。

 

04、刘乃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

http://s6/mw690/005RoThmzy7p4a5CW7b05&690

全三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教材框架有“文字学常识”及选篇、经部选篇及注释、古文献常识、实习系列及选篇;“音韵学常识及选篇”、是不选篇及注释、古文献常识(二)、实习系列及选篇;“训诂学常识”及选篇、其他类文选及注释。

该教材内容丰富,特别突出强调文献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所选典籍也注意对传统四部分类的尊重。可能是在这部教材的影响下,以后就有一些同类教材注意了对四部文献的分类选取,使学生在使用教材的同时加强对于古代四部分类的认识。

如果要说有值得改进的话,就是整书篇幅太大,典籍中文献的选取还可以再精炼一下,当优中选优,去掉一些类别差异不大的选文。此外就是在第三册选文的分类中有些自乱体例,如能进行精选,明确子部、集部的分类,再按时代先后编排的话更好。本书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历史文选教材中增加文献学知识开了先路。

 

 

    05、张大可、邓瑞全《中国历史文选》

http://s15/mw690/005RoThmzy7p4a771ro1e&690

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选文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以及民族文献等,是一部历史文献总集选本,生动体现了历史学综合性与百科性的特点。

该教材采取单元制,每一单元(共13个单元)为一种史体类别,下分典籍概述、文章选讲、练习文选(解题、注释、评析、标点)、通论(主要古汉语知识、工具书使用等)。

该书的分类涉及同类教材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兼顾到史体就难以顾及到时代,这样对于初等年级的高校生在难易安排、时代感的建立方面,会多有不便。此外,出于编撰者的苦心,在以史体为主选择篇目的同时,又要兼顾到四部分类中的各个类别(如别史、杂史、笔记等),所以在常见史体之后,又按四部分类中的类别列单元,再增加了民族文献、考古文献的单元,考古文献中除了常规的甲骨、金文、碑刻、简牍外,尚有古文书和档案。

主编者之一张大可先生,长期从事该类教材的建设,经查,其与徐景重曾主编同名教材于1987年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与王继光曾主编同名教材于2001年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可以说,商务版的《中国历史文选》带有编者既往明确的特色。主编者之一的邓瑞全先生也长期从事文献学研究,从而是的本教材带有其选材广泛的特点。商务版教材后有几次小规模的修订。

 

 

06、何晋编著《新编中国历史文选》

http://s7/mw690/005RoThmzy7p4a8j9UW16&69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册。该教材的结构分为考古文献、经部文献、史部文献、子部文献、集部文献五个板块。在众多历史文选教材中算是较为简洁的,所选篇目不多。其最大的特点是,全书多用古籍原书的影印图面,目的在于让学生增加对古籍的直观感受,减少从书本的学习到实际阅读和研究工作中的距离,简言之可称之为增加“史感”。这种尝试是新颖而大胆的。相应带来的两难问题是,影印古籍字体偏大,因此作为教材就不可能承载太多的篇幅。另外,作为基础课一般都是大一新生修习该课。对于初学者这样的做法初衷虽好,但也存在难度过大的问题,有使用者认为对古籍版本的直观感受和训练也可以通过网络、课外图书馆活动等其他形式。该教材主要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使用,而此前该校主要使用张衍田编著的《中国历史文选》。

 

 

07、王育济、周作明主编《中国历史文选》

http://s13/mw690/005RoThmzy7p4a9Iu7Occ&690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该教材分上下册,按时代共分为六个单元,每单元有选文及注释,附有单元练习,全书有“附录”若干,主要载有古汉语常用词、文史工具书书目、繁简体字对照表、异体字表等。

该书的特点是在每篇之后都能结合该文内容布置若干课程作业,内容包括释词、语法例句、基本训练和思考题等,释词部分的词语多在正文中用黑体排印。该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一定的使用面。而单元练习则是集中的、综合性的训练。此外,该书在目录的编排上颇为简洁,体例上做了些尝试,是较为难得的。2007年之后本书又出了修订版,使其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08、周国林主编《中国历史文选》

http://s5/mw690/005RoThmzy7p4ab8TK4b4&690

本教材一卷本,中华书局2006年版,参与编撰者多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的最为重要的教材材料。共选取古代50种典籍中的69篇选文,采取按时代先后的纵向编排方式,解题、选文、注释三个板块。

选文的篇目大部分是同类教材的传统篇章,也有一些自己新选的篇章。该教材在甲骨、金文部分有若干配图,在《战国策》、《孙子兵法》两篇选文之后有“附录”,分别附有《战国纵横家书》和《孙膑兵法》的选文。这本是个很好的尝试方法,可以使学习者加强不同文献之间的对比,但可能限于篇幅或未把这一做法作为体例贯彻始终,读者所看到的也仅这几处,略感遗憾。该教材在后面几次的印刷中,改正了一些细节上的错误。

 

 

09、汝企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

http://s6/mw690/005RoThmzy7p4az1Vula5&69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在学科知识方面有:文字学常识、古文献常识、小学基础知识。在选文方面有:经部选篇、史部选篇、子部选篇、集部及其他选篇。白文选篇(作为练习用)。附录(实习系列),这部分实际是前述各项知识的扩展。

主编汝企和先生是前述刘乃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北图版)的副主编,在这个版本的后续修订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可以说北师大出版社的这个由汝企和独立主编的教材继承了前此刘编教材的优点,在结构和内容上做了简化。另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汝企和主编的同名《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在篇幅上更加简略,全书结构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以史部文献为重点),每册安排有“古文献常识”和“白文选篇”。全书虽然选文较多,但总体篇幅并不太大,主要原因是选文中“截取”的情况比较多。教材中选文部分用繁体字排印,而注释文字用简字体,这种情况确实不多,可能编者有自己的想法。

 

 

10、李晓明主编《中国历史文选》

http://s9/mw690/005RoThmzy7p4aev6bef8&690

本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上下册,系“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教材。这是一部最新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据编者称,其入选篇目是根据既往同类教材经过统计择优入选的,也就是说其主要篇目都是传统,但一些选篇也体现了作者的新理念,如充满着历史观念的东汉末年蔡邕的《述行赋》、敦煌变文《茶酒论》、明代商书《客商规鉴论》、钱大昕的《与友人论师书》、凌廷堪的《与胡敬仲书》等,都是以往同类教材中没有出现的。

本书结构简明,分大小解题,大解题介绍所选著作,小解题介绍所选文章的背景和内容,第二板块是选文及注释。保持后期少数同类教材的风格,文后有“复习与思考”题,以便学习者加强学习效果。全书共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依次附有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献学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明晰。全书加有选文的眉题,便于使用者翻阅查询。饶有趣味的是,每篇选文的文末均加有二维码,用选择题的形式让使用者在线扫描回答就本课文中提出的问题,既有趣味性,又加强了学习的效果。

从相关介绍材料中可以得知,本书编者今后是要往网络在线和线下方向相结合的路径发展的,试图扩展学习途径,尝试打破课堂教学方面课时、师资能力、资料搜集、训练考核单一、缺乏趣味性等方面的局限。我们拭目以待。

***************

总体而言,在对“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方面,学界没有多大的争议。认识不同,且基于每所学校传统和师资力量,主要的是表现在对这门课程的定位、重点和天色的区别。或侧重于史籍解题及流变,或侧重于字词句等古汉语的学习,或侧重于典章制度或文化常识,或侧重于结合历史的文本解读。这些分歧将在很长的时间里难以统一,我们认为,弥补这一缺憾的唯一方法,就是拓展学习空间,尽可能地突破学习的空间、时间、地域、视野等限制,让学习者各取所需,依靠文本,不断分阶段地、有自主选择性地深入学习。做到这些,就是尽量利用相关的专业网络平台。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历史文选”本质上是古代广义“文选学”延续。历史上最为大众化的文选学著作是著名的《古文观止》,而半个世纪以来的各种文选课教材虽然名气没有《古文观止》大、历史地位没其高,但是从编选的结构、选文的角度、解题之详备、练习之强调、学习的易接受度等方面,并不比《古文观止》逊色多少。

 

附录:

说明:以下所列教材,虽然大部分目前已不使用,但在历史上都为本门课程做出过重要贡献。它们或是作为早期主流教材,为后期同类教材所参考和取资。或是作为内部教材,为后来问世的教材做了尝试。或是作为小范围所用教材,为自己后来教材的升级提供了基础。以下分两个部分,一是按出版年份同类教材,二是版本信息不甚明瞭的非正规出版物(铅印或油印本)。条列于后,以备爱好者查询。

 

——————————

0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山东大学历史系、杭州大学历史系合编《中国历史文选》,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上中下)

02、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教研室编《中国古代历史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03、张大可、徐景重主编《中国历史文选》,甘肃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04、贺卓君编注《中国历史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05、张家璠、陈仰光主编《中国历史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06、刘重来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07、阙勋吾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08、郑铁钜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09、张衍田编著《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管敏义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师专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汪受宽、高伟主编《中国历史文选》,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12、徐流等主编《新编中国历史文选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张金龙、魏隽如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张大可、王继光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5、陈一梅编著《中国历史文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陈伟主编《中国历史典籍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7、华锺彦编《中国历史文选》,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8、张保同、赵振主编《中国历史文选》,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

——————————

01、谷育光编《中国历史文选》,江西师范学院印1953年

02、刘毓璜编《中国历史文选》1953年刻印本

03、胡允恭编《中国历史文选》,南京大学中国史教研室1953年印行

04、中山大学历史系编《中国历史文选》,1955年刻印本

05、南开大学中文系本书编选组《中国历史文选》(试用教材)1972年

06、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史教研室编《中国历史文选》(初稿),1975年铅印本。

07、秦佩珩编《新编中国历史文选简注》,郑州大学历史系1978年刻印本。

08、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组选编《中国历史文选》,1979年9月刻印本

09、浙江师范学院政史系编1979年铅印本

10、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编《中国历史文选》,1979年

11、王雅轩、王晓岩等注译《中国历史文选》,辽宁大学历史系1980年自印本(该书由其历史系中国古代文献教研室集体编写。共选29篇,范围主要是先秦典籍和正史。正文、题解、注释、译文四板块。)

12、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选》,1980-1982年铅印本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