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疆物流管理学校是本科吗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4-07-10 2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新政发〔2022〕54号

  

伊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7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配送、信息、金融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在保障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新疆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和健康有序发展,构建融入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根据国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要求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新疆物流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物流整体布局进一步优化,国际物流枢纽地位显著提升,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高,现代物流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创新改善产业组织模式和服务保障城乡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物流发展规模效益整体提升。2020年社会物流总规模(物流总额)达到3.62万亿元,2016—2020年均增速超过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到16%以下。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完成货物运输量7.26亿吨,铁路货运量相比2015年增长180.33%,占货运总量24.1%;民航货运量增长143.33%。全疆拥有国家3A级以上物流业50家,居西北省区第二位。

物流设施建设布局不断优化。以“一核心、多级节点”的物流空间布局为基础,物流设施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乌鲁木齐陆港型、阿拉山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昌吉中疆物流园区被评为国家示范物流园区。截至2020年末,全疆运营、在建及规划的物流园区共计84个,建设哈密等9个铁路物流基地,形成一批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物流园区,物流集中度和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国际物流取得积极进展。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和国际空港、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发展,口岸物流功能设施逐步完善,口岸过货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区口岸实现进出口货运量2.87亿吨。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2018—2020年开行中欧班列稳定在1000列/年左右,入选首批5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占全国开行总数的60%以上。

专业物流水平显著提高。新疆“东联西出”集装箱公铁水联运工程、丝绸之路国际多式联运工程等获批全国示范工程。电商快递高速发展,2020年全疆电商交易额实现2224.26亿元,快递企业业务量突破1.15亿件,比2015年增长63%。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全疆共有冷库约2800座,容量约400万立方米,新疆干支衔接农产品甩挂运输试点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新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乌鲁木齐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智能场站平台系统等智慧平台建设运营取得积极进展。

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自治区先后出台《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自治区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全疆物流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在国家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中欧班列、航空货运、多式联运、跨境电商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二)面临形势要求

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强化现代物流战略支撑作用和引领发展能力。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要求新疆精准对接国际形势变化需求,聚焦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现代物流发展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和兵地融合发展;提升联通双循环组织枢纽地位,构建以物流运行为先导的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贸易强国建设。

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现代物流基础支撑和价值创造能力。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要求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并指出“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这要求新疆统筹安全与发展,聚焦现代物流与我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提升现代物流对制造、商贸、农业等产业的基础支撑与价值创造能力,以物流支撑供应链、供应链服务产业链、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三链融合”为突破方向,提升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保障改善民生要求完善内需导向的物流服务体系。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型和品质型升级,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逐步显现。这要求新疆抢抓国内强大市场建设和产业布局向西倾斜的双重机遇,聚焦物流通道建设和设施补短板需求,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与全国主要消费区域的通道连接,推进中转集散功能设施建设,健全疆内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提升物流供给与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现代物流加强科技赋能推动绿色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迫切需要在物流领域优化用能结构,加快向低碳转型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为现代物流组织变革、发展模式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要求新疆加快推进现代物流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赋能,聚焦新疆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绿色物流理念和技术改造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构建智能高效、低碳绿色现代物流体系。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为驱动,优化物流发展空间布局,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以深化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围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物流发展新动能,在现代物流专业领域和重点方向实现突破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推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战略引领,统筹布局。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精准对接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形成战略牵引下的物流发展新格局。按照全疆物流一张网,统筹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搭建物流组织平台、构建物流服务体系。

区域协同,网络融合。建强优化北疆物流设施供给,加快补齐南疆物流设施短板,以都市圈、城市群为重点推动物流设施布局协同与功能互补。加强区域内枢纽分工协作,推动多层级物流枢纽联动,优化整合拓展对外物流通道,构建具有国际辐射能力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物流设施、运作和信息“三网”融合。

集约高效,集成创新。以物流枢纽、物流园区、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设施为载体,整合和优化物流存量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物流集约集聚发展。围绕现代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打造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促进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探索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发展新范式。

智慧绿色,安全韧性。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牵引现代物流高端化发展,提高智慧化服务和监管水平;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应用,提升物流产业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国际国内物流通道网络的整体协同与替代互补能力,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富有韧性。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内外畅通、经济便捷、智慧高效、融合联动、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实现物流设施网络化和物流组织规模化,物流服务效率和国际国内影响力显著提升,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撑能力全面增强,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建立。布局建设5个以上国家物流枢纽、2个以上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完善15个左右区域物流枢纽、10个左右区域冷链物流基地或产销集配中心。南北疆物流设施网络更加均衡,都市圈内部物流配送实现1小时送达,农村快递物流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丝绸之路经济带北中南通道进一步畅通,南北疆物流循环通道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境内外物流节点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关键节点瓶颈基本消除。

——现代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跨物流环节转换、跨运输方式联运效率大幅提高,全疆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3%左右。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24%)提高3个百分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70家,物流骨干企业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物流专业化服务能力巩固提高。基本建立支撑新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平急结合、区域协同、高效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打造“33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建成全链条全品类冷链物流服务和监管体系,冷藏保鲜率和冷藏运输率明显提升。全疆快递业务量突破2亿件,快递、邮政业务收入超85亿元。

——核心区国际物流影响力显著增强。新疆国际陆港体系基本建立,中欧班列运输线路达到30条以上,辐射服务40个以上沿线中心城市,年运行超过1300列;国际航线达到35条,全货机通航点15个以上;通关一体化能力不断增强,跨境物流组织分拨能力显著提升。

——物流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释放。绿色物流、逆向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能源货车广泛应用,资源集约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物流装备加快应用,完成5个以上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建设1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现代物流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现代物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协调体制机制进一步确立。物流监测和统计体系基本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和诚信体系更加完善。现代物流发展要素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政策支持更加精准高效,智慧监管水平显著提高,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2035年远景展望。现代物流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内陆型和沿边型枢纽经济发展范式基本形成,面向“一带一路”物流要素和产业要素聚集辐射能力大幅提升,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国际物流组织和供应链服务作用与功能充分显现。“四横四纵”物流大通道畅通完善,系统成网、协同高效的“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全面形成,物流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迭代升级,物流系统性降本成效明显,国际产业聚集、要素资源配置、发展空间拓展功能显著增强,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做出更大贡献。

三、优化现代物流空间布局

(一)加快形成“一轴一带两环三圈”物流发展格局

按照新发展格局下承载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核心区建设、产业布局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对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形成“一轴一带两环三圈”的现代物流总体发展格局。

“一轴”即沿兰新铁路、连霍高速的现代物流主发展轴,从东到西串联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独山子区—乌苏、精河、博乐、伊宁、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物流节点城市,承载中欧班列主通道的国际物流双向联通及乌鲁木齐都市圈全疆物流的核心组织功能,由多个物流枢纽通过综合交通通道形成规模化组织的物流发展主轴。

“一带”即由全疆17个陆路边境口岸形成的沿边开放物流带,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依次为面向中巴经济走廊的红其拉甫口岸,面向塔吉克斯坦的卡拉苏口岸,面向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尔克什坦和吐尔尕特口岸,面向哈萨克斯坦的都拉塔、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吉木乃、木扎尔特和阿黑土别克口岸,面向蒙古的红山嘴、塔克什肯、乌拉斯台和老爷庙口岸。积极推动面向俄罗斯的吉克普林口岸和面向吉尔吉斯斯坦的别迭里口岸的对外开放,形成以双向国际物流组织与口岸枢纽经济为特色的陆向开放口岸物流带。

“两环”即南北疆两个物流环状发展带,南疆环串联南疆城市群的喀什(图木舒克)、阿图什、阿克苏(阿拉尔)、库车、库尔勒(铁门关)、若羌、和田(昆玉),通过加强物流联结,密切产业经济联系,服务南疆经济提质增效,支撑兵团向南发展和中巴经济走廊开发开放,形成南疆物流发展环;北疆环沿准噶尔盆地边缘连接准东、富蕴、北屯、阿勒泰、克拉玛依、塔城等枢纽节点,南段与“一轴”重叠,服务北疆资源开发、物资集散、产业联系与经济发展,形成北疆物流发展环。

“三圈”即南北疆统筹协调发展的疆内物流循环圈、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国内物流循环圈、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物流循环圈。疆内循环圈通过打造干支仓配物流服务体系,畅通天山南北的全疆物流大循环,打通抵边、抵村、抵厂的物流微循环,高效满足生产生活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与期待,构筑经济便捷的疆内物流循环体系;国内循环圈通过干线直连、多点直达与多式联运,以及规模化、网络化的物流组织,充分发挥“三基地”的保障作用,实现与国内其他经济区域及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全面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构筑高效率、低成本的国内物流循环体系;国际循环圈通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打造内陆开放与沿边开放战略高地,发挥“三基地、一通道”“西引东来”“东联西出”的独特作用,形成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和畅联亚欧大陆的物流通道网络,构筑具有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国际物流循环体系。

(二)全面畅通“四横四纵”物流通道

构建横贯东西、联通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北、中、南及西南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沿边口岸经济带通道辐射和战略链接能力。畅通连接南北疆的物流大通道,增强南北疆物流循环和经济联系,提升北疆环、天山环和南疆环物流组织能力,增强南北疆物资交换能力,密切基于物流通道的经济产业联系。

1.东联西出国际物流通道

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疆内主要经哈密、准东、克拉玛依、塔城、阿勒泰、富蕴、北屯等城市,向东经内蒙古额济纳旗、山西大同市连接京津冀地区,向西从巴克图口岸、吉木乃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至欧洲;或从吉克普林口岸出境,经俄罗斯连接亚欧大陆桥至欧洲;亦或通过老爷庙、塔克什肯等口岸连接蒙古国西部。该通道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支撑性通道,是保障我国能源运输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通道。作为新疆现代物流主发展轴,在疆内主要经过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独山子区—乌苏、精河、博乐、阿拉山口、伊宁、霍尔果斯等城市,向东经兰州、西安、郑州连接长三角经济圈,向西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连接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区域国家。该通道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动脉,也是中欧班列运行的主通道。

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疆内北线经若羌、库尔勒(铁门关)、阿克苏(阿拉尔)、阿图什至喀什(图木舒克),南线经若羌、和田至喀什等城市,通道向东经格尔木联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向西从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卡拉苏口岸出境至中亚、西亚等国家。该通道作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主动脉,也是南疆地区连接我国经济腹地主要通道。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南通道。疆内以喀什为起点经南通道联接长江经济带、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境外经叶城至西藏阿里地区并经吉隆口岸联接孟中印缅走廊,经红其拉甫口岸或阿富汗至瓜达尔港联通印度洋。该通道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主动脉,也是新疆经西藏与孟中印缅走廊联系的通道。

图3—1 东联西出国际物流大通道

2.贯通南北纵向物流通道

老爷庙-若羌通道。通道起自老爷庙口岸,经哈密、罗中,至若羌等城市,形成沟通东疆与南疆地区主通道和中蒙资源能源合作发展物流通道。

红山嘴-库尔勒-民丰通道。通道起自红山嘴及塔克什肯口岸,向南经富蕴、准东、乌鲁木齐穿越天山至库尔勒、民丰,由此连接南疆环线,形成南北疆经济联系和物资转换物流通道。

吉克普林-和田通道。通道起自吉克普林口岸,经过阿勒泰、北屯、克拉玛依、奎屯、库车、阿拉尔、和田等城市,通道在和田继续延伸至康西瓦,成为新疆与西藏联接性通道,形成深化南北疆产业联系、增强兵地融合发展的重要通道,也是“十四五”期间最具经济释放潜力的南北向物流通道。

沿边开发开放通道。通道起自吉克普林口岸,经过哈巴河、吉木乃、和布克赛尔、塔城、博乐、霍尔果斯、昭苏、温宿、阿克苏、阿合奇、喀什、英吉沙、叶城、康西瓦,与西藏日喀则相连,形成我国沿边开发开放与南北疆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

图3—2 “四横四纵”疆内物流通道

(三)持续强化“1+4+11”城市物流节点布局

围绕主要城市在促进现代物流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作用,结合新疆“一圈一带一群”的城市发展格局,完善和优化“1+4+11”城市物流节点布局。

图3—3 新疆“1+4+11”物流节点布局图

1.核心节点

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节点,构建功能互补、协调联动、一体发展的环乌鲁木齐现代物流核心圈,引领全疆物流高质量发展,支撑形成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乌鲁木齐三大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构建国际陆港、国际空港等开放平台,加强中欧班列开行线路和国际航线网络建设,打造我国面向中西亚和欧洲地区、联通“双循环”的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加强智慧绿色赋能,推动现代物流集约化发展,加强新疆智慧物流监管平台、国际智慧物流平台和专业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构建新疆智慧物流组织枢纽。加强乌昌交通物流互联互通与陆港协同发展,建设乌鲁木齐、吐鲁番机场一体化物流联运体系,支持吐鲁番打造新疆航空货运枢纽机场。

2.一级节点

打造喀什市、霍尔果斯—伊宁市、库尔勒市、哈密市4个一级物流节点。喀什市依托喀什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推进喀克现代物流协同发展,建设南疆商贸物流高能级服务平台,推进面向中巴和中吉乌的国际物流组织枢纽建设,打造引领南疆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代物流增长极。霍尔果斯—伊宁市发挥经济开发区和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国际合作中心叠加优势,加快“两霍两伊”一体化进程,推动口岸与腹地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要素集聚,建设“双循环”门户枢纽。库尔勒市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牵引,提升产业物流全链条服务能力、价值创造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打造成为南北疆物资中转集散枢纽和区域供应链组织中心。哈密市依托新疆东大门区位优势,以增强供应链安全和韧性为导向,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强面向国内和疆内中心节点城市干线直达能力,打造成为融入国内大循环重要门户和大宗物资集散中心。

3.二级节点

打造克拉玛依等11个二级物流节点。克拉玛依市依托产业和大数据优势,完善石油石化全链条物流服务能力,建设石油石化国际供应链组织中心和北疆智慧物流服务中心。石河子市—沙湾市—玛纳斯县依托雄厚产业基础和多式联运条件,推动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兵地融合发展,构建服务重化工业和食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奎屯市—独山子区—乌苏市发挥中通道重要节点和区域中转集散中心优势,创新物流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示范区。阿拉山口—博乐市—精河县发挥中欧班列、能源资源进口主通道和综合保税区叠加优势,加快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构筑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集成创新高地。阿勒泰市—北屯市—福海县提升周边边境口岸通行能力,加快综合物流枢纽和双向经贸通道建设,推动“旅游+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建设新疆绿色物流示范基地。塔城市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跨境产业合作与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打造边境地区现代物流与枢纽经济新范式。阿克苏市发挥在辐射南疆地区的商贸物流产业规模优势,加快培育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南疆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产业组织枢纽。和田市依托南通道中心节点条件,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南疆区域物流组织中心。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北通道中心节点条件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炭、煤电冶、煤化工等产业集群优势,加强产业物流组织和绿色物流技术应用,建设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库车市突出连接南北疆的重要节点作用和产业基础优势,推动物流设施改造升级,建设面向南疆的区域分拨中心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若羌县发挥南通道中转集散枢纽优势,提升面向南疆、青海、西藏、成渝方向的物流中转分拨能力,加快打造南通道物流组织枢纽和特色农林产品集散中心。

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

(一)统筹全疆物流枢纽布局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推动已入选建设名单的国家物流枢纽提高建设质量,加快与疆内、国内国家物流枢纽互联成网、协同发展,培育发展枢纽经济,优化物流大通道沿线产业布局和分工合作体系,打造经济和产业发展走廊。对于未入选年度建设名单的枢纽,加快开展枢纽选址、运营主体培育和核心设施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枢纽建设运营,争取早日进入建设名单。鼓励多个承载城市加强区域物流合作,推动国家物流枢纽一体化建设发展。

构建区域物流枢纽支撑体系。统筹新疆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需要,结合构建“四横四纵”物流大通道格局,对标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标准,打造一批区域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培育建设15个左右区域物流枢纽。推动枢纽资源整合、设施补短板、运营主体及干支网络培育工作,支持条件成熟的区域物流枢纽申报国家物流枢纽,为推动国家及区域物流枢纽系统成网、一体化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物流枢纽设施整合提升。结合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资源禀赋和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整合提升铁路专用线、专业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区域分拨配送及通关保税等物流设施资源,引导大宗商品、邮政快递、冷链物流、应急储备及兵地融合等功能设施集约布局,加强枢纽集疏运道路建设,推动物流枢纽资源集约利用。加强国家物流枢纽与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功能对接和业务联动,提升物流枢纽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能力,提高多式联运网络化组织水平。

专栏1 骨干物流枢纽网络建设行动

1.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程。已进入国家建设名单的枢纽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实现常态化运营并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其他已规划布局的国家物流枢纽加快编制建设方案,开展建设运营工作。到2025年,再推动5个以上国家物流枢纽进入国家建设名单,实现与全国物流枢纽互联成网。国家已规划布局的11个国家物流枢纽包括:(1)乌鲁木齐、库尔勒、哈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乌鲁木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3)石河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4)乌鲁木齐、喀什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5)博州(阿拉山口)、伊犁(霍尔果斯)、喀什(红其拉甫)、克州(吐尔尕特)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

2.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工程。确定区域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地区):阿克苏、克拉玛依、奎屯—独山子—乌苏、昌吉—准东经济开发区、吐鲁番、伊宁、阿勒泰、塔城、和田、库车、若羌、莎车—泽普—叶城等。承载城市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枢纽类型并编制布局建设方案,由自治区统筹评定、组织实施。结合国家物流枢纽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承载基础较好、已经开展实质性建设运营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区域物流枢纽进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规划。

(二)畅通核心区骨干物流通道

加快提升北通道联通能力。推动克拉玛依—准东铁路建设,加快吉克普林口岸开放进程,扩大巴克图、吉木乃、塔克什肯口岸开放力度和通行能力,完善口岸后方集疏运通道。重点对接蒙古国、俄罗斯市场需求,面向区域重点产业,开行针对煤炭、木材、矿石、粮食、油料等大规模进口的资源性商品和国内大宗货物铁路货运专线。展开与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等北方港口的业务往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及集装箱业务,做强内贸货物沿海运输,加快外贸货物近洋和远洋航线开发。

重点强化中通道辐射能级。加快推进精河—阿拉山口和精伊霍铁路扩能改造,提升中通道境内段路网运能。加快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边境口岸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参与哈萨克斯坦既有铁路线路升级改造,改善国境站、换装站的场站布局和配套设施设备,促进中通道整体铁路点线能力的匹配衔接,提高出入境通行能力。发挥乌鲁木齐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平台组织作用,加强与通道沿线城市及枢纽的服务对接,实现中欧班列提质增效。

积极拓展南通道联动功能。提升和田—若羌、库尔勒—若羌通道运行能力。加强与四川、青海区域物流发展协作,积极衔接和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沿线节点城市枢纽,密切与东盟地区的经贸和物流联系,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向西开放组织中心。利用国际公路货运班车、国际铁路联运、国际多式联运等方式,培育发展面向中巴、中国—中亚—西亚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提升通道对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全面畅通南北疆物流通道。加快南北疆跨天山综合运输通道建设,重点推进伊宁—阿克苏铁路、G0711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独山子至库车高速公路、国道G219温宿至昭苏段建设。围绕“四横四纵”物流大通道,鼓励疆内龙头企业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开展规模化物流组织业务,开行大宗商品、商贸循环班列,开通高频次、小编组班列直达线和农产品冷链、煤炭、矿石等定制化班列。支持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签订货物中长期运输协议,引导货源向主通道集聚,构建优质高效的南北疆物流循环网络。

(三)提升物流枢纽区域辐射能力

提升枢纽区域辐射水平。鼓励物流专线、零担、邮政快递等企业依托物流枢纽布局区域分拨中心,提升区域辐射能级。加强物流枢纽综合信息平台和供应链组织平台建设,提升跨运输方式、物流环节联运转运组织水平,提高干支配仓一体化服务能力,构建干线通道运输与支线集散紧密衔接的运作模式。

完善物流枢纽协作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作用,以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主体作为骨干和牵头企业,联合区域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主体,推动成立新疆物流枢纽联盟。依托新疆物流枢纽联盟实施物流枢纽互联互通工程,以物流节点整体效率提升、互利共赢为原则,促进交易撮合、资源协同、标准对接。加快完善物流枢纽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推动跨区域枢纽、城市内物流节点间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四)铺设国内外物流运行网点

推进在国内主要中心城市建设前置仓。鼓励疆内物流企业在西安、郑州、成都、武汉等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及对口援疆城市设立商品物流分拨配送中心。依托产业援疆等优惠政策,引导国内城市知名电商物流、生产制造龙头企业,通过自建、合作、并购等方式在条件成熟的地州市部署物流基地、仓配中心,构建疆内外高效互通、双向互联的物流服务网络,降低新疆优质产品物流成本。在条件较好的边境口岸布局建设边境仓。

指导企业加快布局“海外仓”境外物流网络。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作为核心组织枢纽,联合疆内、国内物流枢纽企业及平台公司,在中欧班列开行沿线铁路枢纽、交通枢纽、货运场站,采取租赁、合作、参股、收购等方式,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海外仓,完善设施功能,吸引国内外贸易企业、物流企业、配套服务企业进驻,拓展双向货源组织渠道,降低国际物流运输成本、提高国际物流运行效率,提升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打造支撑陆路运输双链接、双辐射的境外物流运作网络节点。

五、提升现代产业供应链物流服务水平

(一)优化大宗物资供应链服务系统

完善大宗物资物流服务体系。围绕新疆能源资源及下游产业,以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吐鲁番—哈密、奎屯—独山子—乌苏、克拉玛依、伊犁、库尔勒、阿克苏、准东等作为大宗物资主要中转集散节点,整合煤炭、石油化工、钢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储存、中转和商贸流通需求。以重点工业园区、物流枢纽为组织平台,补齐铁路专用线及枢纽集疏运道路建设短板,完善大宗商品储备中转及通关保税等功能。鼓励大宗物资物流嵌入国家物流枢纽主干通道及服务系统,围绕“四横四纵”物流通道提升大宗商品干线物流能力,发展铁路散粮运输、棉花集装箱运输以及能源、矿产品重载运输,推动开行面向大型厂矿、制造业基地的“点对点”直达货运列车。

培育大宗物资供应链价值创造力。聚焦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矿石、钢材、棉花及棉纱等大宗物资,推动设立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乌鲁木齐大宗商品交易(结算)中心、克拉玛依石油石化物流中心、准东煤炭能源物流中心、哈密煤炭能源物流中心,构建集在线交易、实物交割、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宗商品采购交易服务体系。拓展建设商贸物流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大宗商品仓储数字化,探索发展数字化仓单、提单,创新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仓单质押等服务功能,开展行业综合指数、商品价格指数、物流指数等信息咨询增值服务,完善“大宗商品市场+电子交易+物流+金融+信息”于一体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

(二)培育先进制造供应链服务系统

推动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新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加强现代物流与先进制造业布局有效衔接。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设采购、分销、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增强企业响应市场变化和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引导第三方物流、快递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库存管理、线边物流、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

实现制造业物流系统性降本增效。充分发挥物流枢纽对接干线运力、促进资源集聚的显著优势,促进枢纽主体物流企业及供应链企业嵌入制造业产业链,支撑制造业要素集聚、辐射能级提升和集群化发展。通过规模化物流组织和一体化物流运作,推动制造业全产业链、供应链系统性降本增效,依托全疆的综合保税区、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产业服务组织高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构建高效商贸供应链服务系统

加快推动传统商贸物流转型升级。以乌鲁木齐、喀什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及区域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为主要节点,强化干线接卸、前置仓储、分拣配送能力,建设“枢纽+干支仓配”的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有序引导生产生活资料物流资源向枢纽转移和集聚,加强枢纽集中安检、公共仓储、集疏运道路及综合信息平台等公用型设施平台建设。推动实体商贸市场线下网络与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线上网络融合发展,扩大商贸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范围。

提升商贸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水平。积极引入大型网络化、平台型电商物流企业,鼓励其利用国家及区域物流枢纽的干支服务网络,提供广覆盖、强辐射的专业物流服务,提高电商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经济性。推动物流企业与商贸企业共同打造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平台,通过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全面提高市场快速响应能力。

(四)发展现代农业供应链服务系统

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物流服务体系。立足全疆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聚焦牛马羊肉、奶业、林果、葡萄酒、加工番茄、加工辣椒、设施蔬菜、特色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引导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物流集散和加工配送中心建设。鼓励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企业与农业生产企业、商超、电商、农产品经销商等跨行业联营合作或组建产业联盟,以电子商务平台及商贸流通企业为载体,以物流运输为纽带,建立“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物流运输+金融服务”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以供应链服务推动“两张网”提升。加强政策引导和发展示范,依托疆内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科技)园区和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培育一批全程物联、全链可溯、全域可视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深入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巩固提升农产品外销平台和物流支撑网络,以南疆为重点,持续优化完善特色农产品疆内收购、疆外销售“两张网”,通过提升供应链服务,全面扩大新疆农产品国内市场销售规模和辐射范围。

六、强化核心区建设国际物流支撑能力

(一)构筑双向开放的陆路物流体系

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按照“巩固、稳定、提升”的要求,增强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辐射能级,拓展中欧班列开行国家和城市,深化与沿线城市“集拼集运”“一体化运营”合作。围绕跨境电商、冷链产品、高端装备、服装服饰等增长潜力较大且货值较高货物,打造精品班列。加强与国际贸易和进出口加工企业合作,推进班列“运贸产一体化”发展。完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服务功能,实现中欧班列订舱、物流信息查询、交易结算、保险代理等信息功能整合。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海外分销网络和集货中心建设,提升中欧班列的境外辐射与返程集结能力。

推进新疆国际陆港体系建设。结合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作为双向开放核心枢纽港,以各地(州、市)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枢纽港,以重点边境口岸作为口岸门户港,完善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公共型保税库等多层次国际物流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加强进口消费品国际贸易和进口资源加工产业发展,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陆港枢纽体系,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能级,构筑全疆一盘棋国际陆港发展格局。

提升国际公路运输系统。发挥公路短途周转速度快的优势,大力发展跨境公路班车及卡航业务,优化运输组织线路,推广国际甩挂运输。扩大对“全球性跨境货物运输通关系统”(TIR)使用的批准,放宽相关许可证发放,引导更多运输企业参与跨境公路运输班车业务。建立适应公路运输小批量、多频次运输特点的出入境文件手续办理制度,降低时间及费用成本。推广统一的载运工具、服务内容、收费条目等标准,推动跨境公路运输班车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二)建设通联欧亚的航空物流集群

完善国际货运机场群设施网络布局。发挥新疆地处亚欧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为核心,喀什、伊宁国际机场为支撑,以吐鲁番、克拉玛依、库尔勒、石河子等机场为辅助,打造联通欧亚航空物流集群,全面提升航空物流的国际化功能和对外开放水平,高水平打造“空中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以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为重点,探索引进国际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共同开发航线网络,构建“东西成扇、疆内成网、四通八达”的航空物流服务网络。积极争取保税航油、开放航权等政策支持,吸引国内航空公司开辟由内地经停新疆至欧亚的远程航线,以及国际航空企业经停新疆的欧亚洲际航线,逐步培育连接欧亚的航空货运枢纽中转能力,提升机场群连接亚欧大陆的国际客货中转和国际物流集散能级。

提升航空物流专业服务能力。加强现有航空物流货站设施升级改造,完善货运服务设施保障体系,提升冷链物流、航空快件、生产物流、活体动物运输等专业化水平。加强国际机场群的分工协作,鼓励开通航空货运包机和国内国际货运航线,不断拓展航空货运货源品类和覆盖区域。推动货运单证简化和无纸化,建立海关、地方政府、航空公司、邮政快递、货站等互通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和政府部门嵌入式监管。建立机场航空邮件快件“绿色”通道,提供快速通关、安检、配载、装卸和交接服务。

(三)打造高效能口岸物流服务体系

提升沿边口岸开放能力水平。支持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提升铁路换装和跨境物流组织能力,加强与对方口岸协作,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通过能力。支持吐尔尕特、红其拉甫口岸扩大口岸通行能力,加强与口岸腹地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结合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提升巴克图口岸农副产品绿色通关及跨境产业合作能力,支撑进出口资源加工产业发展。推动吉克普林、别迭里口岸开放工作,支持老爷庙口岸、吉木乃、塔克什肯口岸等加快口岸铁路建设及完善集疏运通道和保税仓储等设施。

提高口岸服务能级和效率。持续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应用推广,推动拓展地方特色功能,提升服务效能,解决运营资金支持保障。积极争取“先期机检”“智能识别”“绿色通道”“信任通道”等试点。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申建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粮食、水果、植物种苗、木材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及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鼓励口岸开发粮食保税产业、汽车保税产业、跨境电商、互市贸易等多种业态,健全口岸服务体系。

(四)强化国际物流产业业态支撑

加强物流金融服务支撑。发挥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及边境合作中心等综合优势,开展跨境商品交易供需信息集中展示、撮合交易、仓单、提单质押融资相关业务的前期探索,全面整合市场资源,优先打造跨境商品交易中心。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创新境内外“订单+运单+提单+仓单”国际铁路提单、多式联运提单融资模式。综合运用投资、债权、基金、保险、保理、租赁、结算、外汇、风险管理和衍生工具等产品,形成多元互补、渠道丰富、产品齐全的金融服务组合。

夯实国际贸易产业基础。推动国内期货交易所在新疆设立指定期货交割库,鼓励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拓展进出口功能,发展一批辐射西部的进出口商品专业市场。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集聚跨境电商企业、进出口供应商、跨境贸易商、国际物流、保税物流、支付结算、大数据处理、培训孵化、报关服务等产业发展要素资源,创建“产业+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的跨境电商特色示范园区。

构建顺畅的国际物流协调机制。推动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国际合作。推动安全智能锁在国际铁路班列和跨境公路运输中的应用。依据境外枢纽交通条件设计国际联运方案、搭建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国内设立“中欧班列直营快通专柜”线上网络平台,建立数字通道。加强与哈铁、俄铁等在国际铁路运输领域合作,争取国际运输和结算相关政策试点资格,提升资源分配的优先级。

专栏2 核心区国际物流提升行动

1.国际陆港体系建设工程。打造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为双向开放核心枢纽港,推动库尔勒市、哈密市、喀什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阿克苏市等中心城市成为区域枢纽港,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吐尔尕特、红其拉甫等重点边境口岸建成门户枢纽港,构筑分级协同、资源共享、高效运行的新疆国际陆港体系。结合陆港分工及地方发展需要完善保税物流、公共保税库等设施。

2.国际航空物流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打造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提升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提升喀什、伊宁国际机场口岸能级,加快推进吐鲁番、克拉玛依、库车、博乐、那拉提、图木舒克等支线机场改扩建和克拉玛依、吐鲁番、库尔勒等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提高机场密度,加强机场间功能协同与分工合作,扩大航空物流运输服务覆盖范围。

3.沿边口岸带赋能工程。提升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铁路换装和班列通行能力;提升巴克图、吉木乃、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塔克什肯、老爷庙等口岸通行服务能力;推动吉克普林、别迭里口岸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要素集聚,推动腹地口岸经济区进出口资源加工、国际贸易等产业发展。

4.中欧班列运行模式创新工程。加强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建设,拓展与国内主要班列公司集拼集运的合作模式。完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服务功能。鼓励开行精品班列,推动运贸产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物流分拨集散节点建设。

七、推动物流专业领域突破发展

(一)补齐农村现代物流短板

分地区施策,补足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在人口消费分布相对集中、与主城区距离较近的农村地区,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在人口消费分布相对分散、与主城区距离较远的农村地区,加快县域及农村物流集散网络资源整合,积极对接区域内重点物流园区和主干分拨网络。拓展农村物流站点服务范围,开展邮件快件寄递、电商产品展示及代销代购、农村居民缴费购票等服务,提高乡镇物流网点覆盖率和综合服务效能,推进城乡物流服务均等化。

加强资源整合,提升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服务水平。加快农村交通、邮政快递、供销社、电子商务等系统融合发展,推进县域主要公路客货运场站、邮件快件处理场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等集中布局,完善仓储、分拣、中转装卸等功能设施,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鼓励县级物流企业合理规划运输网络,开展“定时、定点、定线”的货运服务。引导快递企业通过联盟、合资等方式,开展县域内快递业务的共同揽收、分拣、运输、派送。鼓励电商物流企业加强与涉农机构和农村企业资源联合,培育发展新型农村电商物流主体。

专栏3 南疆农村物流提升行动

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依托县域重点物流园区,完善城乡配送和电商快递设施。加快农村交通、邮政快递、供销、电子商务等系统融合发展,推动物流设施集中布局,打造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农村物流服务网点建设,加强功能集成、提升服务效能,基本实现乡镇物流快递网点全覆盖。鼓励快递企业合作开展共同揽收及配送服务;鼓励物流企业整合资源开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服务。

(二)推动邮政快递业提质增效

完善邮政快递网络体系。依托乌鲁木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阿克苏临空区,建设乌鲁木齐、阿克苏自治区级快递分拨处理枢纽。依托现有快递物流、电子商务等园区,以昌吉、克拉玛依、哈密、奎屯、库尔勒、喀什等为主要节点,完善邮政快递服务网络。依托高速公路干线通道、南北疆环线、铁路及支线机场资源,构建多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顺畅衔接的邮政快递干线运输网络。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建共享末端设施,探索驿站代收、联收联投等多样化模式,推动城市居住区配建邮政快递服务场所和智能快件箱(信包箱)等设施。

提高邮政快递服务水平。加快补齐服务短板,提高标准化、普惠化水平。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发展快运、冷链快递、仓配一体化等服务,提供特殊物品寄递、包装等增值服务。推动邮政快递与电商协同发展,健全适应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和新型电商发展的服务体系。拓展特色林果等农产品出疆通道,以新疆特色农副产品为重点,提升快递服务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邮政快递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完善旅游景区寄递服务网点功能,提供专业化、特色化寄递服务。

提升国际寄递服务能力。推动建设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的货物集散地,发挥乌鲁木齐、喀什、阿拉山口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用,形成覆盖全疆、联通欧亚的双向国际寄递通道网络和服务体系。拓展跨境铁路寄递通道,实现中欧班列运邮常态化。鼓励和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加强与国际电子商务企业、境外快递企业合作,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海外仓、边境仓,大力拓展境外业务,提升跨境运输组织和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

(三)加强冷链物流网络建设

打造“33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围绕新疆生鲜农产品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和流通,加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补齐从生产、消费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加快形成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依托综合立体交通网,结合冷链产品疆内、国内及国际流向流量,构建服务疆内、国内产销和国际进出口的三大冷链物流系统;推进干支线物流和两端配送协同运作,建设设施集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形成“33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健全冷链物流分类服务体系。结合新疆生鲜农产品特点及主产区布局,聚焦水果、肉类、蔬菜、乳品、水产品、速冻食品等主要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分类优化冷链服务流程与作业规范,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强化一体化服务,打造运转顺畅的供应链,支撑冷链产品产销精准高效对接。丰富数字化、智慧化技术应用场景,深化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冷链物流业态、模式、组织与技术创新,提升协同化、平台化服务水平,拓展上下游产业价值空间。

完善冷链物流全程监管体系。加快建设冷链物流追溯监管平台并实现与全国平台对接,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针对冷链物流环境、主要作业环节及设施设备,规范实时监测、及时处置、评估反馈等监管过程,逐步分类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溯源、可追查。创新监管手段,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应用力度,强化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方式有机结合。借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经验做法及基础数据,优化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科学、可靠、高效的冷链物流检验检测检疫体系。

专栏4 冷链物流能力提升行动

1.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建设工程。统筹生鲜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中转、销售,推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与物流枢纽联动布局发展。推动乌鲁木齐、阿克苏、库尔勒、伊犁、吐鲁番、喀什、阿拉尔、石河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围绕新疆畜牧业及林果产业布局,以伊犁河谷、天山北麓、环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为重点完善区域冷链物流基地和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布局。到2025年布局建设2个以上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完善10个左右区域冷链物流基地或集配中心。

2.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集中区和脱贫巩固地区,围绕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依托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示范社,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3.全程冷链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依托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对接第三方冷链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产品溯源和全程温湿度监控,建立冷链流通全过程监管体系和一体化服务平台。

(四)促进粮食物流创新发展

优化粮食物流节点布局。依托新疆粮食物流通道和主要城市物流节点,围绕粮食主产区、主要加工转化节点,衔接国内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布局乌鲁木齐、昌吉、阿勒泰、塔城、博尔塔拉(阿拉山口)、伊犁、克拉玛依、石河子、巴音郭楞(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吐鲁番、哈密等14个粮食物流关键节点,加强中转仓储、散粮接发运等设施建设,构建低成本、高效率、互联互通的粮食物流服务网络,提高南北疆、进出疆粮食调运和进口通道衔接能力。在区位优势明显、存量设施集聚、枢纽功能完善、粮食中转规模大的粮食物流关键节点,布局建设乌鲁木齐—昌吉、伊犁、巴音郭楞(库尔勒)、塔城、喀什、阿克苏建设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提高干线物流效能和规模经济效应,支撑粮食物流高效运转。依托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以及中欧班列主通道的特有优势,布局建设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4个跨境粮食物流园区,完善向西开放的粮食集疏运物流设施,带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

畅通北粮南运物流通道。加快伊宁—阿克苏铁路建设,完善博乐、伊宁、阿克苏、喀什、和田等铁路粮食物流节点,推进重要粮食物流节点粮食仓储设施、散粮接发设施以及信息化建设,推动远距离公路散粮运输向铁路散粮及集装箱运输转换,探索开行粮食专列运输。

推动粮食物流集聚融合发展。以沿天山北坡经济带、塔额盆地、伊犁河谷等地为主,按照提高粮食就地加工转化比例、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推进集“仓储、物流、加工、科技创新”为一体的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储备企业与粮食加工贸易企业业务协作,发展“原粮储存、成品粮轮出”业务模式,实现粮食“常储常新”,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韧性的物流保障支撑。挖掘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农业资源潜力,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为主要进境口岸,依托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加强入区宽轨线、散粮专用线及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建设进口粮食加工中心和集散中心。

(五)健全应急物流保障体系

加强应急物流设施网络建设。整合优化存量应急设施,推动既有物流设施嵌入应急功能;在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和示范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平急两用”需要,推动专业化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运输转运等设施建设,打造应急物流核心枢纽。加强重要交通物流节点应急物流转运场站建设,统筹加强各类物资储备设施和应急物流设施在布局、功能、运行等方面的相互匹配和有机衔接,增强多节点、多通道、网络化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做到紧急时刻物资调得出、用得上。

优化应急物流组织。结合新疆的地域特征和社会稳定需要,建立“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全流程、专业化应急物流企业库和人员队伍,健全平急转换机制。统筹利用各类应急物流资源,构建高度集中、组织有力的应急物流调度平台,高效衔接地方和行业应急平台、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形成坚实可靠、高效响应的应急物流全链条组织基础。提升物资跨区域大规模调运组织水平,增强应对各类、各级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和紧急调运能力。

完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以保障基本民生和重点产业正常运转为底线,加强自治区统筹协调作用,分城市建立区域重点物资保障清单、应急物流企业名单、供应企业清单和应急物流方案。推动建立应急物流统筹调度协调机制、应急物流能力储备和管理机制、应急物流组织对接协调机制、应急物流预案管理机制、应急物流监测与评估机制等的研究,逐步形成科学和完整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框架。

专栏5 应急物流保障行动

1.应急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优化整合存量资源,结合应急储备物资基地、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等布局建设,重点确定应急物流核心枢纽。研究完善应急物流转运等设施和服务标准,对具备条件的铁路港、公路港、机场进行应急物流转运场站改造提升。

2.应急物流信息联通工程。研究建立自治区应急物流资源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平台,结合突发公共事件分级触发响应预案,开发应急物流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完善应急物流信息联通标准或目录,强化各部门、各地区、各层级间相关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辅助指挥决策和社会动员能力。

(六)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效能

提升多式联运一体化服务能力。针对新疆地域辽阔、物流运距长等特点,培育壮大多式联运经营人,鼓励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组建多式联运专业化经营主体。充分发挥铁路经济高效的干线运输优势和公路机动灵活的支线运输优势,推动公路长途货运向铁路转移。鼓励支持公路运输企业积极主动对接铁路运输两端业务,强化对铁路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的接驳和集散服务。围绕重点物流枢纽,大力发展以集装箱、半挂车为标准运载单元的多式联运,积极探索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铁路驮背运输、公铁滚装运输等先进组织方式。

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落实多式联运转运、装卸场站等物流设施标准,完善在货物交接、合同运单、信息共享、责任划分、货损理赔等方面相关制度标准。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开发“一站式”多式联运服务产品,推动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一次委托”“一次保险”“一单到底”“一次结算”。鼓励企业围绕“一单制”物流创新业务模式,拓展统一单证的金融、贸易、信用等功能,扩大单证应用范围,强化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对接。

八、培育物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加强物流发展数字智慧赋能

大力发展物流新基建。加快物流新技术应用标准化进程,推动传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等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打造智慧物流园区、智慧口岸、数字仓库等设施网络。开展全疆智慧物流枢纽(园区)建设试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全方位信息化感知和智能化互联。基于5G基础网络和智慧物流枢纽的支持,积极探索和推进无人机、无人驾驶货车、自动分拣机器人、智能快件箱(信包箱)等智能装备,以及自动感知、自动控制、智能决策等智慧管理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

推动物流数字化升级。发挥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大数据基地优势,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货物、货运场站、运输工具、物流器具等物流要素数据化、信息化,促进物流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推进智慧物流组织模式创新。支持依托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等建设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政府部门平台信息互联共享。加强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点物流枢纽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功能完善,推动平台间信息互联共享,促进物流服务层面运行融合,支撑“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组织和服务模式创新。

加强智慧高效物流监管。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和示范物流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集中安检设施和智慧化监管平台建设,提升入园作业效率。加强物流服务安全监管和物流活动跟踪监测,建立“智慧安全供应链”企业名单,加强5G、物联网、地理定位、视频采集等技术在物流企业运输车辆中的应用,实现货物全过程追溯、责任可倒查。加强物流监管数据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共享互认,加强在主要交通物流节点、安检节点的数据共享、提前申报和监管互认制度。加强智慧物流监管平台及协同机制建设研究,探索建立与货物品类和企业安全风险等级挂钩的安全管理制度。

(二)提升区域物流一体化水平

推动乌鲁木齐都市圈物流一体化发展。围绕建设“1小时通勤圈”、特色产业圈和高品质生活圈,支持乌鲁木齐都市圈内部开展国家物流枢纽或区域物流枢纽合作共建,实现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建立分级协同、快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物流网络和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加快都市圈内部货运通道建设,畅通能力紧张的“卡脖子”路段,提升都市圈物流一体化水平。

加强北疆城市带物流和经济产业联系。结合城市带相关城市的主体功能和发展定位,以构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物流枢纽集聚带作为基本方向,强化经济产业、特别是开放型经济的紧密联系与分工协同,畅通城市间综合物流通道,完善区域间物流服务网络,并形成与对外对内开放通道的有效衔接,打造点轴式城市带物流体系,形成极点带动、轴带协同的发展格局。

提升南疆城市群物流互联互通能级。加强城市群内物流枢纽、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功能和业务衔接,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的联合共建。按照就近提供集中服务的原则,引导城市群内部各类专业化物流集聚发展,建设具有互补性和差异化的物流产业集聚区。鼓励城市间开行小编组、钟摆式、循环式的铁路货运列车,充分发挥公路短途集疏运的优势,试行公路货运班车,形成高效串联城市群、快速联通城镇组团的物流通道网络。

(三)推动现代物流绿色发展

鼓励发展绿色仓储运输。合理规划布局仓储选址,鼓励企业集约高效利用仓储面积,科学布局和建设仓储内部设施,实现仓储资源利用最大化。鼓励企业采用绿色、节能、环保、标准化的物流仓储设备和技术,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切实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优化运输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提高铁路运输比重。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模式,提高储运工具信息化水平和物流组织效率,减少返空、迂回运输等资源浪费。

推广绿色物流技术应用。利用新疆绿色能源优势条件,重点实施新能源车辆技术改造工程,推广LNG、CNG等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和装卸设施,鼓励应用电动等新能源运输配送车辆,配套建设加气站等绿色交通能源设施。采用绿色仓储技术和节能装备,提倡物流加工环节采用环保材料进行简单包装、重复利用与回收利用,推广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循环利用。推进新能源物流车与城乡配送体系、快递物流等融合发展,增加绿色物流技术可持续应用能力。

大力发展逆向物流。结合新疆经济和地域特点,建立基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对产品和物资高效利用的协调组织系统,推动逆向物流与资源循环利用互促发展,全力实施包装物减量化、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再生化,鼓励生产企业、快递物流企业与回收企业共同开展逆向物流业务,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四)加强现代物流经济培育

培育物流枢纽经济新范式。依托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区域物流枢纽,深化与上下游产业、区域经济活动分工合作,集聚整合现代物流和相关产业资源要素,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发挥枢纽辐射广、成本低、效率高和对接骨干物流通道网络的优势条件,实现资源要素集聚与经济辐射能级提升,引领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推动现代物流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积极发展具有物流与产业双规模效应的物流枢纽经济,培育一批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强化物流通道经济新优势。围绕“四横四纵”骨干物流通道,通过配置完善的物流设施,整合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更有竞争力的地区集聚,密切通道沿线经济产业联系,推动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发挥枢纽集聚功能和通道联结作用,通过极化与扩散效应,积极引导产业向通道沿线有序转移,优化通道沿线产业分工与经济协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规模效益与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集聚区,打造经济和产业发展走廊。

专栏6 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行动

1.物流智能化提升工程

物流智能化改造。依托骨干物流设施网,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化样板工程。力争建设1个智慧陆港、2个智慧口岸、2个智慧物流园区。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结合国家及区域物流枢纽建设,推动枢纽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自治区交通物流公共平台智慧化物流监管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市场监管、税务等政府部门和铁路、航空等企业单位向社会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公共数据,推进政府间公共数据共享和协同监管应用。

2.区域物流协同试点工程。以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奎屯—独山子—乌苏、石河子—沙湾—玛纳斯、喀什—克州、库尔勒—铁门关等为重点,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开展区域物流协同试点示范工作,加强都市圈内部通道联通,探索建立区域物流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共建一批重大物流枢纽和区域物流服务网络。

3.绿色物流发展示范工程。依托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物流企业贯标达标对标,推进绿色物流企业碳排放监测和对标活动,推广一批物流领域节能减排技术装备。推动乌鲁木齐、伊犁、阿勒泰等地区创建一批绿色枢纽、绿色园区等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加强新能源车辆应用,推动应用绿色技术装备,提升设施绿色化水平。

4.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工程。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或具备较好产业承载基础、网络化服务能力的区域物流枢纽,发挥物流枢纽要素集聚和产业培育作用,培育若干促进产业升级、深化内陆开放的枢纽经济增长极。到2025年,建成1个国家级和2个自治区级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为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积累经验。

九、政策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牵头,发改、交通、商务、工信、自然资源、海关、铁路、民航、邮政管理以及兵团相关部门等共同参与的现代物流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组织有序、分工合理、权责明确、协调配合的制度化常态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各地(州、市)加强对现代物流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日常工作机制,围绕物流规划中各项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完善责任落实体系。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创新,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政务信息开放共享,避免多头管理和重复监管。

促进区域协调。以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区域物流枢纽、重点物流园区建设运营为纽带,推动在都市圈、城市带和城市群内部建立由不同行政区地方政府、建设兵团、国有平台企业和重点物流企业参与的区域协商工作机制。鼓励多方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资源共享、互建飞地、设施联通、平台对接等方式形成紧密业务合作关系,搭建物流枢纽统筹建设运营平台,形成合作共享、协同发展新范式。

推动兵地融合。以增量谋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加强兵地间物流规划的统筹对接、物流设施的互联互通、物流运行的协同高效、物流政策的协调联动、物流信息的共享共用,加快推动兵地物流协同融合发展。

(二)强化发展要素保障

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加强物流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重点保障国家及区域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用地需求。探索政府负责土地平整并建设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企业负责建设经营性物流基础设施,约定土地物流用途并长期租赁的新型物流用地供应保障模式。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建设的物流枢纽(园区)项目,研究制定合理的容积率下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鼓励盘活土地资源,支持利用工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对企业利用原有土地进行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的,在办理规划条件、规划许可、划拨用地转性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支持利用铁路划拨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加强政策性资金和融资支持。按照“扶优做强”原则,强化政策性资金集成效应,统筹利用好国家部委及援疆省份等相关支持资金,集中推动以国家物流枢纽、冷链物流基地、区域物流枢纽和示范物流园区为重点的物流核心项目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或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等发起物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加强重要节点物流设施建设。制定骨干物流企业名录,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在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运营主体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物流普惠金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物流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完善海外投资审批管理,对物流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向境外转移产能运能等的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加强人力资源保障。依托援疆平台和本地科研高校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鼓励本地龙头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联合,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物流人才。制订落实企业引入物流高技术职称、高学历、关键技术应用的物流管理人才相关政策。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研究制定物流技能帮扶制度,根据企业带动就业给予一定政策奖励。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在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探索构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丰富数据产品。

(三)培育引进物流主体

培育骨干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和资源优化整合,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影响范围广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发挥国有企业引领作用,推动组建自治区和兵团大型物流集团。支持物流企业深度嵌入制造、商贸和农业产业化等龙头企业供应链,拓展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引导传统仓储、运输企业通过业务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物流产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推动中小物流企业专业化、精益化、品质化发展,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专、精、特、新”特色企业。

加大企业引进力度。着力引进国际国内平台型、网络型龙头企业落户新疆,鼓励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等设置区域总部、运营中心、分拨中心和转运中心。发挥援疆平台优势,推动对口援疆省市骨干物流企业在新疆设置区域总部。发挥引进头物流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新疆物流现代化服务水平。

(四)创新政策支持方式

用好国家战略、部委政策和援疆平台赋能。利用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援疆政策等国家战略赋能,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政策支持。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自治区交通强国试点,积极争取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交通枢纽、货运枢纽、陆路口岸建设各类政策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整合援疆省市流通网络资源,加强新疆在内陆中心消费城市物流前置仓和中转仓公共平台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普惠制、标准化公共产品。

加强政策补贴对物流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调整既有政策补贴导向,以单位产出货值与物流支出的比值(即:单位物流成本)作为物流优惠政策导向指标,研究调整新疆棉花、纺织品外运运输补贴方式,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和货品价值。结合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要求,推动现代农业、能源化工、先进制造相关物流供应链平台建设,探索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系统性、导向性政策补贴模式。全面落实《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对物流行业财税优惠政策。

加强对物流通道网络构建支持。围绕全疆陆港体系和班列集结网络,完善中欧班列政策补贴退坡制度,积极探索以奖代补方式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以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为核心,争取第五航权、保税航油及过境免签等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国内航空公司开辟经停乌鲁木齐机场群至欧洲、西亚及北非航线,加大对全货机开行的线路支持。研究对全疆商贸物流循环班列及农产品冷链班列的支持政策。

(五)优化物流发展环境

切实降低物流环节费用。切实加大对公路“乱收费”“乱罚款”的清理整顿力度,进一步规范高速公路道路救援市场秩序。加强铁路、民航等环节收费规范监管,严格执行收费目录清单和公示制度,严禁违规收费。进一步开放专用线代运营代维护、自备车检修、铁路运输两端短驳等市场,促进降低铁路物流成本水平。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大力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完善货车使用ETC非现金支付等优惠政策。

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

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放宽物流相关市场准入,开展物流领域“一照多址”改革。按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原则,简化物流企业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手续。深入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物流车辆差别化通行管理,放开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物流车辆的通行限制。推动危化品物流实现全过程线上监管,建立完善的线上过程监控、异常预警、应急处置等标准化流程,提高全程监测、实时查询水平。

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着力推进交通、商务、公安、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部门诚信系统的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建立行业许可、市场信用、市场监测等体系,完善社会诚信管理制度,推动物流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建立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提升城市物流管理水平。科学制定城市物流政策,指导城市提高配送车辆通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合理规划城市货运通道,避免“一刀切”限行。加强都市圈、城市群内部城市合作,完善监管互认制度、减少卡口数量,加强车辆管理政策协调。实行分车型、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有效释放货运通行路权,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必要需求。完善城市物流配送装卸、停靠作业设施。在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并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允许在物流仓储设施内从事再包装等流通加工业务。

(六)夯实行业工作基础

建立健全物流统计监测工作。借鉴国家物流监测统计工作机制,在新疆推广其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体系和调查制度,强化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运行监测,及时准确反映物流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发挥行业协会及第三方平台等作用,整合部门及企业统计资源,建立健全反映现代物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高质量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物流重点企业运营成本、效率的监测,定期发布物流统计分析报告及年度物流业发展报告,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加快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行业协会主导或参与制定自治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工作,积极推广应用国家及地方物流标准。组建相关物流标准化技术组织或物流标准化联盟,构建与全国和国际接轨的物品编码、物流设施、物流作业、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重点在跨境物流组织、大宗商品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培育一批物流标准化创新主体。

进一步发挥物流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各级各类物流行业组织及社团建设,发挥其在政府与物流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行业组织和相关物流机构在宣贯物流标准、物流企业评审评估、物流企业人员培训、业务咨询、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价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全面夯实现代物流行业各项工作基础。

相关链接>>

作者:

相关附件>> (此件于重新编辑)

【打印本文】【关闭】

点赞

收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