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再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疆博物馆有哪些东西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再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再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

2024-06-16 17: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文物报记者 李瑞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亚欧腹地,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此将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这里成为多种文明的荟萃之地,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则是收藏新疆历史文化遗存、展示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艺术殿堂。

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习近平指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以下简称“新疆博物馆”)于1959年成立并对外开放,经扩建的博物馆二期场馆于今年5月18日正式与观众见面,二期场馆的建筑空间由“口”字形和原有的一期场馆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合”的空间,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新馆落成后,新疆博物馆建筑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中,公众服务区域和文物典藏区面积占建筑面积的70%以上,年观众接待能力达到200万人次。目前馆藏各类文物和标本资料24592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约占全疆总数的60%,特色藏品主要为纺织品、纸质文书、彩绘泥塑及古代干尸标本等。

新疆博物馆一二期实景

置身在全新推出的“新疆历史文物展”中,仿佛进入时光隧道,欣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辉煌历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看到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的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

“新疆历史文物展”展厅

“新疆历史文物展”展厅

“新疆历史文物展”展厅

据介绍,“新疆历史文物展”紧扣国家治理新疆历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丝绸之路文明互鉴历史的价值阐发,坚持以《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为基本遵循,以中国通史新疆地方史为脉络,系统化、知识化地展示、宣传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之新疆篇章。展览由“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辽宋金时期”“元明时期”“清朝时期”七个部分组成,在展陈展示内容上突出新发现、新研究、新成果,集中展示了先秦时期至清代的各时期精品文物1700余件,其中近500件新展品为首次与公众见面,多为近年新疆重大考古发现;在形式设计上追求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充分展示新疆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是到新疆博物馆必看的展品之一。1995年,锦护臂在民丰尼雅墓地出土,长18.5厘米、宽12.5厘米,采用经线提花的织造方法制作,以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五组色经织出星纹、云纹、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瑞纹样,其花纹之间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小篆文字,呈现汉代织锦设计制作的匠心独具。它不仅揭示了汉朝治理西域绿洲城郭的辉煌历史内涵,更凝结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为了让观众更直观看到汉代纺织技术的先进,展品的一侧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览中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新疆以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为中心,出土了许多晋唐至宋元时期多语言文字的珍贵文书,许多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官府文书残卷,是国家治理新疆的重要史证。首次展出的唐代行政文书、过所文书,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部分纸质文书和木牍,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为了更好地展示考古发现的珍贵唐代文书资料,在展厅设置了专区进行集中展示,旁边还有烽燧的立面复原模型,让观众饱览新疆重大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

据介绍,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里出土的800余件文书是国内遗址考古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书资料,其中的木简为首次发现的唐代汉文木简实物。文书记录内容丰富,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交通、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均为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唐代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立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代表的众多军事设施的修筑,构成了安西四镇完备的镇防体系,保证了唐代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新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重要乐舞文物是此次展览的亮点。展厅的一角,身材比例适中,淡抹胭脂,眉间额际饰红色花钿,唇点朱的唐代彩绘舞女俑优美可人。“她们”外罩彩色窄袖绢衣,腰系花锦宽带,披帛绕肩,衣裙曳地,宛若真人。

唐舞女俑

新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绘与塑的巧妙结合,反映了唐朝女子的穿着习俗,与吐鲁番出土的绢画《舞伎图》中的舞伎装束相似,并互为映照,再现了唐代盛寿乐舞的盛况。中原地区的文化对于边疆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新疆地区的于阗乐、高昌乐、胡旋舞等西域乐舞则深入宫廷,长安城流行西域风;出自今新疆库车的龟兹乐享誉中原,成为隋唐至宋代宫廷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珍贵文物是系统阐明历代中央政权治理和管辖新疆的重要力证,是准确揭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涵的珍贵实证,是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的科学史证,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副院长、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说。

目前,新疆博物馆2万多件文物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全新推出的“新疆文物古迹一站游”“文物活化舞台剧”“全景科普服务观众”3个“数字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项目”是新疆博物馆利用文物数字化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的成果。

数字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项目“新疆历史古迹一站游”

数字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项目“文物活化舞台剧”西域少年卜天寿学论语

数字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项目“全景科普服务观众”

其中,“新疆历史古迹一站游”,以全景技术虚拟展示新疆各类历史文物古迹,将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有机融合、相互印证、互为补充,为广大观众打造“一站式”畅游新疆历史古迹的奇妙之旅。“文物活化舞台剧”以馆藏文物、“克孜尔千佛洞”等为切入点,结合古代新疆与现代艺术形式,创作的“五星出东方”“小河公主”“龟兹乐舞”“古往今来”“音韵和鸣”5个剧目,为广大观众展示新疆自古与中原地区历史相沿、文化相通、人文相关、根脉相连的紧密联系,让更多人走进新疆、了解新疆、认识新疆。

为满足观众的求知欲,新疆博物馆二期竣工后,启动了“可分享,可体验,可参与”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谈到以后的工作,于志勇表示,“我们将牢记嘱托,一定将新疆博物馆办好,进一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讲解好新疆璀璨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并准确阐发文物蕴含的丰富价值,真正地让文物活起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用文物讲好‘四史’,展示大美新疆的历史文化魅力,坚持不懈地发挥好博物馆的职责作用,为新疆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李瑞

审核:徐秀丽

监制:李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