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ICC经下肢置入导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探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生儿picc并发症图片 新生儿PICC经下肢置入导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探讨

新生儿PICC经下肢置入导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探讨

2024-06-06 14: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上海护理编辑部 上海市护理学会

本文原文《新生儿PICC经下肢置入导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探讨》将刊登于《上海护理》2021年第9期,更多详情请阅读该期杂志。

PICC置管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管穿刺操作,因其操作相对简单、置管时间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科。目前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无直观定位设备,临床上只能依据患儿体表定位行体外测量来确定大概的置管长度,置管成功后须行胸腹部X线摄片以明确定位。PICC导管头端位置非常重要,置入长度过深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本文探讨根据新生儿PICC术前的胸腹部X线平片来计算PICC置管长度。

1 传统体表测量方法测量PICC置管长度

由新生儿科具有PICC穿刺资格的专科护士测量,将患儿下肢摆放呈蛙式位(外展45°),测量从相应穿刺点-腹股沟区-脐部-胸骨剑突软骨的分段长度,相加得出总长度,即为体表测量法预估置管长度,以mm计算。置管后经摄片可能发现置管过深或过浅的结果。

图1 专科护士运用体表测量法自腹股沟区至脐孔,以及脐孔至胸骨剑突下分段测量长度

图2 患儿,女,11天,经右下肢导入PICC管,摄片发现PICC头端位于右心室腔内(黑箭头),说明置管位置过深,需拔出相应过深的长度

图3 患儿,男,28天,经右下肢导入PICC管,其头端位于约T12水平(黑箭头),说明置管位置过浅

2 X线平片定位法测量置管长度

PICC置管前后,研究人员在放射科医学影像系统中选取相应患儿入院后穿刺前的胸腹部联合正位X线摄片,测量第8胸椎右侧上缘水平(PICC置管的最佳位置及实际导管头端)-第4腰椎水平(约为左右髂总静脉分叉处)-穿刺侧腹股沟区(股骨近端水平)的分段长度,相加计算得出总长度,即为X线平片测量法测得的置管长度。由于常规新生儿胸腹正位X线摄片不包含腹股沟以下区域(如腘窝等),对于需经腘窝区静脉穿刺的患儿,仅需要加上体表测量法测得腘窝穿刺点至腹股沟区的距离,即可获得置管总长度。

图4 患儿,男,16天,根据最佳置管位置(T8),测量从第8胸椎上缘-第4腰椎水平(左右髂总静脉分叉处)-腹股沟的分段长度(黑色线段)并计算出总长度

图5 患儿,男,26天,经患儿右下肢导入PICC管后摄片,根据实际导管尖端为起点并按照X线法测量长度。同时可见测量线段(蓝色线段)与PICC管在体内血管实行走行基本吻合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期刊看点”的护理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关于学会”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期刊看点”,即可阅读相关护理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来源:《上海护理》2021年第9期

审阅:庹焱

文字编辑:龚礼敏

图片、版式编辑:张诗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