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自号”有什么讲究?谈一谈古代文人墨客起“号”的那些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人雅号中属于陆游的雅号是什么意思 古人的“自号”有什么讲究?谈一谈古代文人墨客起“号”的那些事

古人的“自号”有什么讲究?谈一谈古代文人墨客起“号”的那些事

2024-07-08 15: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谈一谈古代文人墨客起“号”的那些事

  苏轼,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苏轼者,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常常听博学之人掉书袋,就要称苏轼为苏东坡,原来典出此处。名、字是我们听过许多的了,然则何为“号”?文人的“字”和“号”有什么不同?这里却大有玄机。

  一 文人之名、字、号的讲究

  1名

  子之将出,应赋其名。名是一个人立身的脸面,不可轻忽。

  古来取名的规矩,儒家定下“五法六规”: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这是家中长辈对后生的美好期许与祝愿。

  2字

  古人幼名、冠字,字和名的联系也是很密切的。字和名的配合,主要有以下几类:

  其一,意义相同。如,屈平,字原。曾巩,字子固。其二,意义相近。如,梁鸿,字伯鸾。陆机,字士衡。其三,意义相反。较典型的是曾点,字皙。王绩,字无功。其四,意义相顺。如,陆羽,字鸿渐。典出《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高明,字则诚。典出《礼记》,“诚则明矣。”其五,意义相延。如: 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

  

  大体上,要遵循“同训”,“对文”,“连义”,“指实”,“辨物”这五种方法。

  名和字既然都已经各有意义,那么号呢?

  3号

  广义的号有很多,谥号、别号、封号……

  但自号是自己的。名和字都是长者所赐,封号一类也是朝廷或者亲友的赠予,但自号是难得可以自己决定的称呼。相对于名和字的苛严规矩,文人对自己的自号有了更多自由,和繁杂的“五法六规”相比,自号的最大决定因素是自己的喜好。

  二 文人自号的风气

  1兴起

  文人取号,追根溯源,大约起自两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是我们所熟悉的最早一个时期的自号。

  起于两晋时期,大约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两晋时期政局动荡,政治昏暗,百姓民不聊生。战乱频仍的情况下,虽然朝廷崇文抑武,士大夫清高自许,但在战争中确实是无力的。譬如王夷甫排墙而死,石勒难道因为他琅琊王氏的名号而手下留情了吗?

  

  眼见一片人间炼狱景象然而自己不能做出改变,寄希望于衮衮诸公,更多的人却在权力场上相互角逐,失望之下,也就不得不寄情山水,做出隐逸之态,又因为不满当下重视出身门第的风气——或者一部分人陷入家族利益和自己志趣的两难之中?总之——隐去姓名郡望,取一个号“以明己志”。

  外部的文化氛围也促成了取号风气的兴盛。

  魏晋时期,佛教传入,儒释道三家并立,谈玄之风大起,文化的多元多样成为文人展示自我个性的沃土。宗教、五食散、谈玄……脱产的士大夫阶级有了更多机会展示自我。这一点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是多样的:

  譬如书法。行书草书这两种不拘礼法的重要的辅助性字体就在这一个阶段成型,书法也正式成为一种艺术,涌现出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一大批书法家,这种兴盛是前所未有的。

  譬如字画。虽然文人画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国画形式还没有独立,但画已经开始逐步摆脱宫廷的束缚,主动地展示人间的宴饮、人物等。

  魏晋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的觉醒”的时期。

  因此,自号之成为风气,绝不能独立看待。

  

  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不外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惜一方面政治昏暗,明主难寻,另一方面上品无寒门,世家大族垄断了选官,难以使更多的有志之士施展抱负。因此,士大夫退而求其次,只得寄情山水,著书立说,在压抑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自己的看法,解放天性,觉醒人性。

  求官不成,退而居家著述,著述不传,退而隐逸,求利不成,进而留名,为示有别,不详姓字,以号行。

  以后虽然世情有所变化,但取号来彰显个性,表明志趣的方式于是流传下来。

  2 演变

  南北朝以后,隋唐使国家重归一统,战乱逐渐消弭,较长时间的和平到来,文人取号的原因也变得更为多样。

  有因为志趣的。曹雪芹名霑,以号行,就是我们熟知的曹雪芹。另有易安居士李清照,六如居士唐伯虎,六一居士欧阳修等。

  有因为环境的。苏轼号“东坡居士”,曾居于东坡, “香山居士”“杜陵野老”则是文人对某地的怀念因而为号。

  有因为斋名的。袁枚号“简斋”,以斋为号。晚年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也都是他的书斋,住地。

  有因为仕途的。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都和他仕途的变动息息相关。拗相公晚年号半山,骑驴往来山野间,窃以为也有此意。

  

  有因为兴亡的。“八大山人”, “木穴国人”都属这一类。这种和兴亡相关的自号较为集中地出现在宋末、明末,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举例当然不足以全部囊括,但也可使我们窥见一斑。取号的原因多样,同一人的同一自号也有多种不同的寄寓,因此我们需要独立看待,不可武断。

  总体上,文人取号有着阶段性的特点。

  唐代有号的渐多,是上承六朝金粉风气,国家承平已久,万国来朝,文化上也越发开放;到宋代,对士大夫的优待自不需多言,党争的激烈、持久和外部强敌环伺的境遇也使得文人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取字逐渐成为风气;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微,不得已在野;明清易代,文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臭老九”更小心翼翼起来。

  当然,文人取号的特点也从侧面对当时的文化现象有所反映。

  最为典型的是佛道的兴起和三家的逐步融合。

  上文所说的苏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铁冠道人”、“东坡居士”是典型的佛教用语。至于东坡本人,我们知道,他与和尚“佛印”是很好的朋友,甚至佛印本人在家时也是熟读儒家经典的神童,因故出家,也许与弘一法师情况相似。

  道教在自号里的反映,典型的有陆游,自号放翁,欧阳修,自号醉翁。自比山叟野老是他们的特点。

  从这些自号里,我们能看出他们行藏之间的矛盾和摆脱现实官场束缚的愿望,他们本人倒不一定是信徒。

  三 文人自号的轶事

  取号的原因,上文已经说过不少,这里不提,但取号之中还有不少轶事,姑且记几件。取号是文人的雅事,多数情况下,这文人还要进入朝堂,即使做个遗贤,当年多半也是被迫退隐,不然就是没有进入仕途的年轻人在“养望”,如王安石。

  纯喜欢隐居生活的,一定有,但也像方山子身旁的隐者一般,是不求名利,故而不会被传下来的。同时满足文人而纯粹不入仕途的,就只有求于闺房之中。

  

  1.李清照之易安居士,典出有因。

  王安石改革一把大火,给赵宋续命,也牵扯出以后贯穿北宋的新旧党争。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位列元祐党人,后四年,李清照之舅赵挺之与蔡京争权,政局反复无常,赵明诚夫妇终于离京,归于青州的私第。

  李清照以归来堂命其室,以“易安居士”自号,都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关。窃以为,其中有文人远离纷争、一心治学的期盼,也有作为官员内眷安稳度日的愿望。

  所以你看,原来,即使是一介女流,也离不开政治。

  2.另一个有意思的是文忠公。欧阳先生两个最有名的自号是醉翁和六一居士。号醉翁者,引出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倒成了奸诈之徒别有所指、另有所图的意思。呜呼!醉翁何其冤也!

  

  六一居士的名号有趣得多。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这一番对话,实在生动写出了老头儿的狡黠可爱。

  四 小结

  中国是一个重视名号的国家,研究一个人的多种称呼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举例来说,同一个人,除却名、字以外,还有随他兴致而定的多种自号,世人赋予的多种雅号,朝廷的官谥,亲友的私谥,官职的简称,有名词句的简称,有名事迹的代指……

  就自号来说,在古代名、字都有严苛的礼法限制之下,自号是个人能得到的一点难得的自由,研究文人自号的讲究,对研究他本人思想的转变,政治的境遇,世人的看法都有很大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