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块钱买相机?这是我的两年摄影心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码相机的价格500左右能买吗 两千多块钱买相机?这是我的两年摄影心得

两千多块钱买相机?这是我的两年摄影心得

2024-07-08 1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奥林巴斯转让了相机业务,我也让自己脱离了奥林巴斯的圈子。但是在「灭门」之后,我竟再找不到一款像奥林巴斯一样趁手的相机。至少同价位是这样。

我自己接触摄影的时间并不是很长。2018 年 3 月,我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如今不过两年有余。

两年以来,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向我咨询器材的问题。这些朋友中,大多数是和我一样的「摄影爱好者」,他们或是由于不菲的装备费用而对摄影望而却步,或是已然对摄影有了自己的概念、也明了基本的理论和术语,只是在购买器材方面还有些纠结。

因此,我打算整理一下思路,从摄影观和方法论两个角度,分享一下自己两年来的心得。这篇文章我会以奥林巴斯为例,聊一聊初学者如何在「极致压缩预算」的前提下,选择趁手的装备、搭建一套适合入门的摄影系统,并且让自己由此而爱上摄影。总之,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你。

所以,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

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相机摄影观:远离「唯底论」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想介绍一下摄影爱好者中间广为传播的一个思想,我称之为「唯底论」。简言之就是:不论题材、不论场合地追求、推荐全画幅的相机,恪守「底大一级压死人」这一信条。

其实对于大部分的摄影爱好者而言,这是非常片面甚至是谬误的。所以,作为一名初学者,我们选购相机的心态应该是:能让自己更多地、更方便地了解摄影的方方面面,并将其作为一个爱好坚持下去。说通俗一点:摄影本不必产生那么大的开销,你也不必羡慕别人更昂贵的机器,更不必担心由于机器的原因让你「拍不出好片子」。

——我想说的是,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任何一台主流相机,性能都足以支撑入门甚至稍微进阶的摄影创作。

举个例子。这是我在 2018 年 4 月——也就是我接触摄影的第二个月——拍摄的一张照片。虽然我这时的摄影技术并没有脱离新手期,但是正是从这张照片开始,我逐渐形成了「反唯底论」的摄影观。因为这张用奥林巴斯拍摄的照片让我看到了「小底相机」出片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大部分「唯底论」信徒背后的浮夸与自艾。

我把这段话写在所有的所有之前,是因为「唯底论」是器材党的通行证。希望刚接触摄影的你可以绕开「唯底论」的泥淖,免于将精力陷在对器材本身的纠结上。

不迷信「大光圈虚化」

此时可能一部分朋友会产生疑问或者反驳:小底相机确实可以胜任扫街、人文、建筑等等题材,但是如果拍摄人像等需要追求背景虚化的题材,小底的劣势不也是显而易见的吗?

这一点我并不否认。甚至对于大部分初学者,渴望使用相机而非手机来进行摄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机拥有「大光圈的虚化」。可是有趣的是,作为初学者的你,有可能也说不好自己需要什么程度的虚化。或者换句话说:你可能也不清楚,到底多虚可以被称为所谓的「大光圈虚化」。

镜头:奥林巴斯 45mm f/1.8

再举个例子。我给一个新手朋友推荐相机的时候,给他看了上图。我跟他说:M4/3 的虚化不如 C 画幅或者全幅啊,你看看能不能接受。然后他表示「这么虚就够了」。

这张照片是我用等效 90mm/f1.8 的镜头拍摄的。我们都知道 f/1.8 光圈的镜头在全幅机身上的虚化已经很棒了,但是如果放在 M4/3 画幅的相机上,虚化效果只是相当于全幅机身 f/3.6 的虚化,并不能称「大光圈虚化」。但是就观感而言,这样的虚化效果也已经能够达到目的了。

随着对摄影的理解慢慢深入,你也许会发现,大光圈镜头有时候带来的不仅仅是虚化,大光圈的意义更体现在优秀的夜间成像质量、以及保证安全快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更低的 ISO。

机身必要的特性

然后我想聊聊几个必要的功能。

带有侧面翻转屏的奥林巴斯 E-M5 Mark2侧面翻转屏

翻转屏几乎是近几年新出的相机的标配了。但是,请恕我直言:常见的 90 度向上的翻转屏相比起「侧面翻转屏」,不方便的地方还是蛮多的。起码我在进行低机位竖构图的时候,90 度翻转屏是无解的。所以有条件的话,一块侧翻屏非常有必要,而且随手把相机反转还可以顺便录一些 vlog。

防抖

机身防抖非常重要。刚入门的时候往往会面对各种参数手忙脚乱,也暂时没有灯、脚架等配件。有时候不是忘了安全快门,就是光线不足导致快门速度上不去。所以,良好的机身防抖加上镜头防抖可以提供很高的容错率。特别是奥林巴斯「祖传」的五轴防抖功能,号称「手持两秒不糊片」,实至名归。

好看

「好看的机身出片率更高」。虽然这不是一条铁律,但是也是一个被反复验证有趣现象。我把摄影爱好者对自己相机的喜爱、熟悉程度定义为「相机亲密度」。而购买一台外观精致的相机(如富士、徕卡、奥林巴斯等等),则可以大幅提你的「相机亲密度」,让你更乐于带出门去创作。同时,精巧的外观也会让你将相机这种本没有生命的物件给拟人化、并对其倾注自己的情感。这些奇妙的体验,对于摄影兴趣的培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微单 or 单反?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到底选择微单还是单反。相信你可能会猜到我想说什么:什么「单反式微」了、什么「微单才是主流」了,或者什么「单反比微单更有摄影的感觉」了……

但是我想先聊一下微单和单反的区别。单反全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光线进入到相机内部后通过一块五棱镜反射到取景器,让肉眼可以看到前方的景物。而微单则取消了五棱镜结构,光线直接打到传感器上成像,取景器则用一块电子显示屏代替之。

由于结构差异,微单的体积天然地比单反要小很多。这也是我推荐微单的主要原因:一个字,便携。记住我们的选购宗旨是:能让自己更多地、更方便地了解摄影的方方面面,并将其作为一个爱好坚持下去。更小的体积意味着更弱的侵略性,这一点对于刚入门的你和对于拍摄对象都适用。微单不仅提高了你的「相机亲密度」,你将其带出拍摄的频率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

当然了,「单反式微」这个大话我不敢去说。数码和胶片的关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数码摄影系统推出这么多年以来,胶片市场并没有因此而式微,近几年甚至不减反增。

关于机身的选择原则,就聊这么多,接下来聊一下初学者的镜头选择问题。

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镜头

对于一部分初学者来说,在搞懂焦距是怎么一回事之前,可能就已经对「狗头」、「牛头」等诨名有所耳闻。不过在聊这些诨名之前,我想先具体谈谈镜头的焦段选择。

虽然目前主流的 Pro 级别标准变焦镜头,焦距大都在 24-70mm,但是鉴于目前大部分手机摄像头的焦距都在 28mm 左右,所以我还是以 28mm 此为界限,把焦段选择分成三部分:

28mm 以下28-85mm85mm 以上

取 85mm 为界则是因为 85mm 是所谓的「人像黄金焦距」。

变焦怎么选28mm 以下

对于广角端到底选 24mm 还是 28mm,其实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因为在广角部分,每一毫米的焦距变化都会带来全新的视野。我经常和朋友打这个比方:24mm 与 28mm 的区别,就好比夏天的空调开 26°C 与 27°C 的区别

虽然多出的 4mm 可以带来全新的体验,但是拍摄的题材其实也很局限:人像固然也可以拍,但是大部分题材还是以风光为主。那么,既然要压缩预算,我们依然可以采用「按价分配为主体」的方法。如果 24mm 镜头的价格明显高出一截,那么刚入门的你完全可以舍弃前面的 4mm,从 28mm 开始。随着学习的深入,等到可以明确区分 24mm 与 28mm 的那一天,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 24mm 也不迟。

28-85mm

许多新手的第一颗镜头便是一枚等效 28-85mm 焦距的标准变焦镜头。在这个焦段,可以尽情地尝试各种丰富的题材,仔细地去体会 28、35、50、85 等等每一个焦段所带来的视角范围、创作条件、适用场景的变化。

对于大多数以所谓的「记录美好生活」为需求的爱好者而言,其实一支 28-85mm 的标准变焦就完全可以用到退烧了。

85mm 以上

先说结论:一支 85mm 以上的长焦镜头是必备的

在这之前,我想聊一聊所谓的「单反感」的概念。大部分爱好者之所以接触数码相机,恰恰就在于「相机摄影」相对于「手机摄影」而言的脱胎换骨的变化,有些人可能会称其为「单反感」。

其实说白了,所谓的「单反感」,无非就是:

更高的画质更细腻逼真的细节更高的动态范围更新颖的视角更明显的虚化效果

特别是最后两点,让相机拍摄的照片从观感上直接区别于手机。这两个特点从何而来?很明显,长焦镜头就是答案。

更窄的视角,带来了更强的空间压缩感更大的弥散圆,带来了更为明显的背景虚化

而手机摄影呢?

第一,想要获取窄视角,只能依靠二次构图。就目前而言,手机摄影的画质其实本身就很勉强,根本不足以放大至 100% 来观看。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二次构图,对画质对影响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更进一步,且不说二次构图对画质雪上加霜的影响,光是会主动考虑二次构图的人可能都不太多。所以手机镜头对于大部分人(包括我)而言,真的就只是一枚「28 定」。

第二便是手机摄影绕不开的「虚化」问题。手机镜头由于感光元件尺寸所限,即便是 f/1.8 的大光圈,在乘上高达 8 倍的等效系数后,虚化效果也只能和全画幅相机 f/14 光圈的虚化效果一致,这个问题是硬件所天然决定的,目前也无法在硬件层面上解决。

所以,在此情况之下,一枚长焦镜头足以给摄影带来极大的区分度,也足以给初学者带来极大的新奇感与满足感。

镜头:奥林巴斯 40-150mm f/4-5.6什么时候可以买定焦

讲完变焦,接下来理所当然要讲定焦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变焦镜头拍了一段时间之后,何时可以开始考虑定焦了呢?定焦该如何选择?

这些问题,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爱好者站在更专业的角度来解答。我想说的是,当你明确知道各个焦段的区别、知道自己哪个焦段用得比别的焦段更多的时候,就该考虑购买一枚定焦了。

镜头:松下 25mm f/1.7

初学者往往会在各个焦段还没有熟悉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购买一支 50mm 或 85mm 的定焦镜头,为了追求它的轻便、高画质和强烈的虚化效果。有时候甚至还会幻想着自己买了定焦,就可以像高手一样把一个固定焦距玩得出神入化。

那么在这里我想泼个冷水:光靠购入定焦镜头,不仅无法提升摄影水平,还会对新手造成不小的困扰。定焦镜头的焦距是固定的,所以视角也是固定的,这也就造成很多人所谓的「定焦镜头变焦靠走」。

岔开讲一句,严谨来讲「变焦靠走」的说法是错误的。当你迈开步的时候,你和被摄物体的透视关系就已经发生变化了,而「变焦」的前提,是站在同一位置,仅仅改变视角而已。换句话说,焦距从 24mm 变到 240mm,不会对透视关系产生任何影响,只有你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才会影响透视关系。这个概念,甚至在很多已经具备一定经验的爱好者心里都是模糊的。

还是回到「变焦靠走」的问题上来。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不同焦距的视角与拍摄距离之间的关系,没有了以往习惯的「呲啦」一下就把画面放大缩小的功能,只能通过勤跑腿来改变构图,所以顺理成章就会觉得定焦镜头很「难用」,使用频率也就大大降低。

等到你你没有上述的苦恼,并且决定要用某个焦段进行进阶的创作时,那么,是时候买一枚定焦了。

关于镜头的选择原则,就聊这么多,接下来聊聊在「极致压缩预算」下搭建一套摄影系统的具体方案。

如何「极致压缩预算」

看完大马猫本老师关于奥林巴斯的一期节目z之后,感触非常深,也对当初自己草率地卖掉奥林巴斯 E-M5 Mark2 这个决定感到追悔莫及。接下来我正好引用大马老师的一部分原话,希望把你带入一个曾经被无数人敬仰、现在已经抛出相机业务的品牌——奥林巴斯——的世界。

两千多块钱可以买到什么

那么回归到最初的问题:两千多块钱还能买相机?

首先,鉴于相机这种「高档耐用品」的特殊性(保值耐用的镜头、巨大的二手保有量),可以先放下对「全新」的执念。想要压缩预算,「二手」可以说是必选项,选择的余地也会变得广阔许多。

我想说的是,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其实 3000 元以内完全可以搭建出适合大部分初学者入门的摄影系统。

机身奥林巴斯 E-M10 Mark2(1500 元)镜头奥林巴斯 14-42mm EZ(600 元)奥林巴斯 40-150mm f4-5.6 R(500 元)

这套覆盖等效 28-300mm 焦段、携带奥林巴斯「祖传」五轴防抖技术的系统,价格落在了 2600 元以内。如果有幸购买到带 14-42mm 镜头的套机,1800 元完全可以下得来,这样总预算甚至可以低至 2300 元。

像这样精简了大部分器材后的系统,已经足够应付大多数普通人日常的拍摄活动。五轴防抖甚至完全能够做到手持两秒不糊片。所以,如果说想要用不到三千块钱的价格来体验摄影带来的乐趣,别犹豫,一定是这一套。

镜头:奥林巴斯 14-42mm EZ预算再多一些好像也行?

在此基础上,如果想要再购入一支定焦,奥林巴斯也有相当庞大的镜头群可以选择。我个人只用过 45mm f/1.8 的这支镜头,其余的说太多未免有些「云测评」。但是实事求是来讲,奥林巴斯每一支定焦都值得买,这是广大爱好者有目共睹的。就如大马老师所说:

您有别人羡慕都羡慕不过来的超大镜头群。光是定焦镜头,您就看,从 8、12mm、15mm、17mm、20mm、25mm,到 30mm、45mm、60mm、75mm、300mm。

而关于性价比的问题,我也整理了一张表格。这张表格涵盖了我做过功课的所有机身、镜头,包括副厂的镜头。除了上述的几支定焦之外,还有 75/1.8、12-40 Pro、国产头牌老蛙等等,都是历经时间和市场检验的好镜头,甚至还有大名鼎鼎的 12100 f/4 这种号称一镜退烧的「毕业装」。希望这张表格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奥林巴斯常见器材(至 2020)

所以事实上从表格中可以发现,如果你预算更充足的话:

加 1000 元可以买到一支 25mm 的标准定焦再加不到 1000 元又可以买到一支 45mm 的人像定焦继续往上进阶器材,还可以将 14-42 换成 12-40mm Pro 的大三元机身也可以换成次旗舰级别的 E-M5 Mark2奥林巴斯 E-M5 Mark2 机身

E-M5 2 和 E-M10 2 我都有使用过。我的建议是:如果你预算足够,一定要补上这 1000 块钱差价,使用全金属机身的 E-M5 2。至于原因,大马老师帮我做了完美解释:

像 E-M5 2 代和 E-M1 2 代的机身,还有我们户外摄影喜欢的防尘防水,可翻转液晶屏、全屏触摸、静音快门、8000 万像素的摇摇乐(纠正:E-M5 2 的摇摇乐是 4000 万像素 JPEG / 6400 万像素 RAW)、简直就是极限旅行摄影师的最爱。

至于 E-M10 3 代,虽然相比 2 代增加了 4K 视频的功能,但是由于定位仍然是入门档、而且价格虚高(甚至赶上 E-M5 2),但是操控等各个方面和次旗舰级别的 E-M5 2 仍有不少差距,故不推荐。

如何保持对摄影的新鲜感

对于初学者来说,保持新鲜感很重要,这也是我们将摄影作为一项爱好延续下去的根基。如果对现有的拍摄题材感到厌倦,那么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加入一些配件,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拍摄场景。

奥林巴斯 FL-LM3 闪光灯(150 元)可折叠柔光箱(200 元以内)爆款八爪鱼三脚架(100 元以内)海大滤镜(例如减光镜,100 元左右)奥林巴斯 FL-LM3 闪光灯

其实这些附件都花不了几个钱。五六百块钱,灯也有了、静物箱也有了、八爪鱼脚架也有了,ND 镜也有了。奥林巴斯原厂的这款 FL-LM3 灯支持跳闪,实际使用下来性价比超高;柔光箱应付个静物照、开箱照完全没问题;八爪鱼脚架可以让相机攀附在任何可以攀附的地方,充分发挥小底相机的便携性优势;ND 镜也给风光摄影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

使用 FL-LM3 闪光灯拍摄使用海大 ND1000 减光镜拍摄总结

至此,一篇关于奥林巴斯的新手向器材推荐文章就告一段落了。其实说是器材推荐,我也分享了自己这两年以来,从连定焦镜头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慢慢成为一名摄影爱好者的心得体会。

你再看微单市场,各个品牌各怀鬼胎。当年微单基本上都是说「小巧轻便」,打的这张王牌。但是现在你看这些品牌,有一个算一个,哪个还把小巧当卖点?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粗、一个比一个卖得贵。钱都赚了,谁还在乎当时的承诺?只有奥林巴斯是真心专心伺候自己家里的用户,一心一意做半画幅的镜头就是他,机身里边能给你的功能也都是他。

大马猫本老师说下这段话时,满怀惋惜。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阶段奥林巴斯依然是最适合初学者的无反相机。我很有幸能够成为奥林巴斯的用户之一,更有幸当初选择了它来作为自己的启蒙相机。如今,虽然后续机型的命名已经改为 OM-D,但是我估计忘不了自己刚拿到奥林巴斯 E-M10 Mark2 的那一刻,心头那份最初的惊喜与感动,这是让我得以热爱摄影的根源。

奥林巴斯,感动常在。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