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后期关系是什么?后期能干什么?后期的3大误区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效果图后期ps要调哪些内容好 摄影与后期关系是什么?后期能干什么?后期的3大误区是什么?

摄影与后期关系是什么?后期能干什么?后期的3大误区是什么?

2024-06-16 1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摄影与处理

从一幅照片完成的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与后期两部分。前期是指拍摄照片的阶段,负责以适当的构图、曝光等技法确定照片的内容;后期则是指对成片的修缮处理,如改善照片的曝光、色彩,修复瑕疵,修除多余的杂物等。可以说,从摄影被发明出来的那天开始,后期处理就已经随之产生了,并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逐渐的成熟起来。

但在时下,我们经常可以看以关于“摄影是否应该进行后期处理”的话题产生争议,下面就来梳理一下摄影与后期之间的关系,并阐述笔者对于这一争议的看法。

1、从摄影的角度看后期处理

如前所述,从摄影被发明出来的那天开始,后期处理就已经随之产生了,只不过在胶片相机时代,所有的后期处理都是在暗房中完成的,并且非常重视后期处理工作,为了按照自己的意图全面控制照片的效果,许多摄影师都亲自从事暗房工作,例如通过重新裁剪胶片以改变照片的构图,使用不同的显影液、曝光时间以呈现不同的色彩及曝光效果,或使用不同的相纸,以改变照片呈现出来的质感等。

世界公认的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就曾经在其著作《论底片》中介绍了大量暗房装备、冲洗方法及冲洗过程的影调控制等,他甚至认为底片是乐谱,制作(后期处理)是演奏,生动地强调了后期制作的重要性,这充分说明了前期的拍摄仅仅是照片作品的一部分,暗房技术对摄影师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得到完美的摄影作品。

时至今日,随着数码摄影设备的兴起,后期处理的对象从胶片变成了数码照片,以Photoshop为代表的后期处理软件,已经可以实现任何摄影师的各种后期处理需求,让我们的照片更具美感,何乐而不为呢?作为摄影爱好者,大可不必过于纠结使用了后期处理技术,是否还是真正的摄影?事实是,后期处理本身就是摄影的一部分,出于对照片进行美化、修饰、纠正目的的处理,都是摄影范围以内的工作。

例如下图所示的照片,由于光比很大,导致只有天空是曝光正常的,而地面则严重不足。

下图所示是通过后期处理,将地面细节显示出来,并对整体进行色彩等润饰后的效果,如果没有后期处理,这样一幅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可能就会永远的消失了。

2、摄影不能离开后期处理

如前所述,摄影与后期处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尤其在数码摄影设备极度普及的今天,无论是摄影爱好者或专业摄影师,使用的器材和摄影知识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让我们可以去拍摄更多的题材、挑战更加苛刻的拍摄条件,但仍然有一些无法在前期拍摄时掌控的问题。

例如对于下图所示的照片来说,为了避免天空曝光过度,只能让地面曝光不足,同时也无法通过长时间曝光拍摄 出丝滑的水流效果。

解决的方法就是,再拍摄一张丝滑的水流照片,然后将其与上一张照片合成一起,再通过适当的曝光及色彩处理,得到一张逼真、唯美的佳作。

再如下图所示的后期处理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左图中多余的标牌,非常靠近人物头部,而且是比较鲜艳的红色,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物的视觉焦点。在实际拍摄时,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专业摄影师,都不太可能先将这个标牌摘除再进行拍摄,因此通过后期处理的方式,将其修除,就是绝佳的选择(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在前期摄影水平基本相仿的情况下,后期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照片最终的效果,因此可以说,在目前的摄影阶段,是无法离开、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后期处理的。

3、摄影不能依靠后期处理

在现阶段摄影后期固然是一种提升照片水平的有效手段,但如前所述,摄影是由前期与后期两部分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其中前期的拍摄工作仍然是整个摄影过程的源头,从情节的构思、画面的构图、曝光及色彩的控制等方面,捕捉到一个美的、有意义的画面内容,后期处理才有用武之地。

摄影师切不可忽视前期拍摄,抱着“还有后期处理呢”的想法,否则不仅摄影水平很难有进步,在后期处理过程中,也会由于前期工作做的不够,导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后期处理,甚至出现“废片”的机率也大大增加。

以下图所示的摄影作品为例,由于环境中雾气非常浓重,难以通过曝光或白平衡等参数的控制实现好的拍摄结果,而且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曝光过度的问题。因此在拍摄时,首先尽可能分辨环境中的元素,并进行构图,同时大致勾画出想要的照片的效果,并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减少了一定的曝光,以避免曝光过度的问题,并以RAW格式进行拍摄,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后期处理的空间。

下图所示是使用Adobe CameraRAW软件,通过对白平衡、曝光、对比度、清晰、去雾霾等参数的调整,结合渐变滤镜工具,让画面恢复应有的曝光、色彩及立体感。

前面强调了后期处理的重要性,可以说,笔者对于“摄影是否应该进行后期处理”的话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也不是完全天马行空的随意调整,还是要注意“尺度”的把握。

以Photoshop软件为例,其核心功能是图像的处理与合成,因此用户可以对图像进行任意的处理,众多的大师级创意合成作品,都是以Photoshop软件为主完成的。

例如下图是国外摄影师Brandon Kidwell的一组多重曝光作品,巧妙的构思和对于画面细节的把握让人为之叹服。

从后期处理尺度方面来说,这组作品虽然是基于摄影中的多重曝光技术,但实际上已经严重脱离了摄影本身,更多的是带有了创意表现的属性。

当然,这不能否定这组作品的优秀之处,如果是从“希望得到一幅漂亮、具有创意的影像作品”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组非常成功的作品,而从摄影的角度来说,我们仍然应该以“真实”为基本准则进行后期处理,并围绕这个准则,执行各种美化、修饰甚至是合成处理。

下图所示是几张优秀的摄影作品,其共同特点就是都经过或多或少的后期处理,但基本是以“真实”为基本准则,读者可以与上面的作品相比较,体会其中的真实与超现实。

因此,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希望实现的效果,明确后期处理的方向,切忌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想处理出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却使用了大量超现实的手法和效果,或者想处理出具有创意美感的作品,却拘泥于现实的束缚,无法展开想象,那么永远不可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在一些特殊的摄影题材以及摄影比赛中,对后期处理是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在新闻摄影中,对后期处理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即便在细节要求不尽相同,但总体方向是基本一致的,如《纽约时报》对新闻照片后期加工的规定中有这样的话:“对色彩和反差的调整,必须在一定限度内进行,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还原现场信息。”

再如一些摄影比赛,也会明确要求除基本的构图与加框等处理外,不得对照片做任何大幅的曝光及色彩修饰,否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即便是允许进行一定后期处理的比赛,也可能由于没有把握好处理的“尺度”,影响参赛资格。

例如获得第56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 PHOTO,简称“WPP”)年度照片奖的作品《加沙葬礼》,被指出进行了包括曝光、色调在内的过度后期处理,虽然最终“荷赛”的评委在对比了《加沙葬礼》的RAW格式文件后,认为汉森对照片的调整“并非是为了隐瞒什么,也无任何遮蔽事实的行为。

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传统暗房里被允许的。”并因此保留了作品的获奖资格,但作为普通参赛者而言,还是应该尽可能把握好后期处理的“尺度”,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了解后期处理的“能”与“不能”

1、能改构图、画幅

对于文件的尺寸,以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来说,生成的JPEG格式的照片就高达几M甚至几十M,因此很不利于传输和网络发布,因此将其调整一个合适的大小就成为一个必然的操作。

同时,这也能够增加Photoshop处理图像的速度;而对于画面的构图,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话题,简单来说,就是对原本不太好看或不太合理的构图,进行校正处理,例如通过裁剪照片来突出照片的主体、将横幅照片裁剪为竖幅等,都属于典型的二次构图处理。

对于下面的照片来说,其中的元素较多,显得主体不够突出。

下图所示是裁剪并进行一定的曝光调整,以突出人物主体后的效果。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校正照片透视、拼合全景图等,也属于二次构图的范畴。

2、能调曝光、明暗

简单来说,照片后期调整中所说的曝光问题,大致可以分为“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2大类,其中也可以细分为局部或全局曝光问题等,它们的后期调整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仍属于对亮度及对比度进行调整的范围,我们可以先针对整体进行大范围的校正,然后再针对局部的问题进行修饰。

在下图中,通过校正曝光不足,并适当进行色彩校正,使照片显得更加美观、通透。

3、能调色彩、色调

对于色彩和色调方面的调整,主要包括色彩校正与色彩美化两部分。色彩校正通常是指由于受到环境光或相机白平衡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照片整体偏向于某种色调,此时需要将其恢复为正常的色彩。

色彩美化与前者有较大的差别,主要是针对低饱和的色彩进行校正,或对现有的色彩进行改变等,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调整后的色彩应该保持自然、符合照片的环境要求。值得的一提的是,若相机支持,或采用RAW格式拍摄照片,其保留的原始信息,可以让后期处理时获得更大的调整空间。

下图所示是在曝光与色彩均处理的非常到位的照片。

4、能去杂物、噪点

曝光和色彩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到画面中的细节,比如人物面部的色斑,有时候调整适当的曝光,就可能会将其隐去,而不需要专门进行修复,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即调整后显示出了更多的无用细节。如果仅是修除一些斑点或眼袋,那么只需要简单的处理即可完成,但如果画面中充斥着各种杂点、污渍及杂物等问题元素,无疑工作量就大大增加了,同时,在修复时所涉及到的技术也可能会更加复杂。

下图所示的风景照片中,底部存在较多的多余的树枝,很影响整体的美感。

下图所示是将多余的树枝修除后的效果,使画面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5、能加元素、特效

通常来说,无论是严谨的摄影工作还是普遍的大众化照片处理,都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够利用一些后期处理技术,对照片进行富于创意的特效或合成处理,或用于处理照片存在的不可修复的问题。

例如对于下图所示的照片,只是一幅普通的记录比赛场面的照片。

下图所示是通过后期处理,将其处理为模拟移轴镜头拍摄的缩微景观效果,整体的视觉效果无疑更加突出、新奇。

6、不能“无中生有”

这里的“无中生有”主要是指一些不可修复的问题,如上一小节中提到的严重曝光过度以及曝光不足的问题,或由于相机抖动,导致照片模糊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无法通过后期处理进行修复的,因此在前期拍摄时,就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例如在曝光方面,即使是以RAW格式拍摄,曝光的误差也不要超过+2~-3的范围;如果是以JPG格式拍摄,一旦出现曝光过度的问题,几乎就是不可修复的,因此建议尽量以高光区域为准进行拍摄。这也是前面所说的,后期处理与前期拍摄相辅相承、后期处理应该作为美化照片的“工具”的另一层含义。

避开照片后期的误区

1、以原图做处理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直接在原始照片文件上做后期处理,因为原始照片文件只有一份,一旦做过修改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因此一定要复制一个文件再执行后期处理。

在处理照片的过程中,也建议不要直接在“背景”图层上操作,一方面是为了保留原照片,另外,在想观察原照片与处理结果之间的差异时,只需要按住Alt键单击“背景”图层左侧的眼睛图标,就可以快速进行预览了,在需要使用原照片进行其他处理时,也可以通过复制“背景”图层的方式快速得到,而不用重新打开原始照片文件。

还可以通过将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使用调整图层(而不是“图像-调整”菜单中的命令),都可以实现保护原图、无损处理的目的。

2、锐度越高越好

理论上来说,锐度越高显现出来的细节也就越多,画质也就显得越高,但也不是可以无限度提高的,在锐化到一定程度后,继续锐化只会起到反作用。因为过度锐化时,会在图像的边缘生成白色印记,反而会使照片质量下降。

当然,在锐化过程中,有些区域较为模糊,需要做较强的锐化处理,有些则需要较弱的锐化处理,通常情况下,较快捷的方法是,以较模糊的区域为准进行锐化,然后结合图层蒙版功能,将锐化过度的隐藏掉即可。以下图所示的照片为例。

下图所示是锐化后的局部效果,可以看出,为了实现最佳的锐化效果,导致人物的边缘出现了较多由于锐化过度而产生的白色印记。

下图是利用图层蒙版,将白色印记修除后的效果。

3、反差越大越好

照片的反差可以包括色彩反差和明暗反差两大方面,如冷与暖、黑与白就存在巨大的反差,具体可以表现在画面整体,也可以表现在细节图像上,恰当的反差,可以让画面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但和锐化处理一样,要注意把握好尺度,过强的反差可能会让照片失真。另外,增加反差并不是唯一的表现手法,有些照片并不适合以反差手法表现,反之,以柔和、自然的色彩和影调作为过渡,虽然在第一眼的视觉冲击力上不如高反差的作品,但会让人看起来更舒服,更能够长时间的观察照片,体会其中所表现的意境。而高反差的作品,会引起视觉疲劳,反而难以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所谓的“刚不可久”就是这个意思。

从作品风格上说,如果一味的强调反差,久而久之,也会让自己的作品风格受到限制,容易被定格化,甚至出现为了增加反差而增加反差的问题。

4、噪点越少越好

在使用高ISO感光度、长时间曝光或环境较昏暗导致曝光不足时,画面都可能或多或少的产生大小不一的噪点,为了提高画质、保持画面的纯净,通常都会进行一定的降噪处理,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以消除所有噪点为目的。因为照片中存在的一些细节,往往和噪点差不多大小,甚至要更小,消除噪点就意味着这些细节也可能随之消失,因此处理时要在保留细节与降噪之间做好平衡,不能盲目的做降噪,由此导致损失大量细节,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现在主流的数码相机动辙拥有2000以上的像素,相比以前1000万左右的像素,增加了近一倍,但感光元件并没有相应的增大,因此像素密度提高了,进而可能导致照片更容易产生噪点。

如此高像素尺寸的照片,在100%的显示比例下,即使稍有一些噪点,都可能看起来很明显,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极少有机会将一幅2000万像素的照片分享给朋友或进行大画幅尺寸的印刷,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将照片缩小1/10,即200万像素(约为1600*1200像素)左右,就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分享和6~9寸照片的洗印了,因此在降噪甚至在后期处理前,可以先将照片缩小,此时可能大部分细小的噪点都消失了,剩余的少量噪点只需要做适当降噪处理即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