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首个“撤县设市”获批,为什么是瑞安?背后原因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撤县设市成功的原因是 温州首个“撤县设市”获批,为什么是瑞安?背后原因是……

温州首个“撤县设市”获批,为什么是瑞安?背后原因是……

2024-07-13 1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务院公报《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撤销瑞安县设立瑞安市给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20年后,张桂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说起‘县改市’,有一点不能不说,虽然瑞安是温州地区第一个县级市,但向国务院申报时没有悬念,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现在看来,主要是当时瑞安底子好,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

张桂生,1983年12月至1987年5月任瑞安县委书记。在瑞安撤县设市半个多月后,从瑞安县委调入温州师范学院工作,任党委书记。

△张桂生2007年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当年“县改市”

“国务院批复刚下来时,我还在瑞安,当时就有人和我开玩笑,说让我把名片上的职务‘去县改市’,其实,瑞安建市的意义哪是简单地改一个字!”重提当年趣事,张桂生不禁莞尔。

当年温州市辖11个县(区),为什么首先在瑞安建市?

对此,张桂生这样说:瑞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开始置罗阳县,后于唐天复二年改为瑞安县,置县至今已有176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后,瑞安更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从历史、文化、人口上看,瑞安已具备了‘县改市’的条件。”

时值国家探索促进县级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出台了“县改市”的战略决策,省民政厅对全省各县的经济实力进行全面评估,认为瑞安是温州地区最有符合条件的。

国务院文件规定,“县改市”有四项硬指标:国民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及县政府所在地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常住人口。当时省内只有萧山、瑞安等县已达标。1986年10月,省民政厅给瑞安县民政局来电话,转达了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

民政局局长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张桂生。随后,县长董德林召开县长常务会议专题研究。

会议决定由县民政局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起草申请报告,申报材料着重阐述了瑞安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交通便捷、历史悠久等。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写出申请报告,最后还特地增加了县城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部分,使申报的理由更加充分。

当时瑞安上报的具体指标为:面积1360平方公里;人口为105.5万,非农业人口64.8万,占61.5%;城关镇面积为2.4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31个居民区,常住人口13.4万,非农业人口12.1万;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1.7亿元,城关镇为4.1亿元。

△老解放路。

萧山、海宁、余姚、兰溪先后获批“县改市”,义乌、东阳也在积极争取。温州“奋起直追”,申报材料逐级上报,经多方努力,最终把这个不可多得的“县改市”指标落实下来。1987年4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瑞安撤县设市。

2

庆祝大会参照余姚经验举办

喜讯传来,瑞安人奔走相告,传遍了城乡每个角落。随即,市委、市政府组织了一个代表团,专程赴已获批“县改市”的余姚取经,并到省委组织部领回瑞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颗铜印。

△瑞安市民庆祝“县改市”

参照余姚的经验,严格遵守国务院的不新建市政府大楼、庆祝活动隆重简朴、不安排宴请等原则筹办庆祝活动。

市政府办公室随后确定在“七一”建党节召开庆祝大会。

1987年7月1日,瑞安各界人士1200多人欢聚在人民剧院,参加瑞安撤县设市庆祝大会。50名“红领巾”少先队员在主席台前集体朗诵贺词,成为了大会一个亮点。

庆祝大会召开时,刘晓骅从苍南调任瑞安,担任第一任市委书记,出席了大会(此时张桂生已调离瑞安)。

商品经济发展让瑞安成为焦点

张桂生说,“县改市”比预料的还要顺利,但为了期待已久的这一天,瑞安却经历了相当长的蜕变。

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现在不一样, 卖点小鱼小虾就是资本主义、投机倒把。因此,从上到下都是“恐资症”,怕犯错误。要发展经济,首先要打开干部群众的思想桎梏,为此县委、县政府领导没少动脑筋。

当时有人想了个点子叫做“召开商品生产先进代表会”,在这种情况下,县里表彰商品生产者,给商品生产者戴上大红花、上主席台,县四套班子领导在门口恭迎,规格不亚于劳模表彰大会,用意不言自明。果然,会开了以后,当时的“两户”(专业户和重点户)在生产发展方面的积极性大大增加;手工业主也敢开始雇工人了,商品生产得到迅猛发展。

不过一段时期后,受国内政治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制约发展的思想又回潮了,很多人担心政策会变。

怎么办?县领导于是分头行动,到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家里拜访。

“我们到这些人家中去,对方会泡茶给我喝,这个喝茶学问可大了,如果领导接过茶就喝,说明对他认可,对方也就敢甩开膀子放心干了。”

另外,在一些公开场合,有时“两户”会拉着县领导要求合影,县领导一般都会应承。因为同意拍照也是一种认可的姿态,“两户”们说这是在找“靠山”,以此希望改革政策不变。

△万里一行参观后在塘下区公所召开中央、省、地、县、区、乡、村书记和专业户座谈会。这就是后来被传为佳话的“七级书记会”。

瑞安的商品经济就这样发展起来,温州也成为全国学习的地方。1985至1986年间,万里、费孝通、田纪云、胡乔木,包括全国主要省份的省委书记都来过瑞安视察。张桂生记忆犹新的是,当年胡乔木到一个村里的鞋厂视察,鞋厂是股份制的,四个股东七个顾问。

△胡乔木在瑞安视察。

胡乔木从工厂里出来时问他:“张同志,有一点我看不懂。我到别的工厂去,工人都停工看着我,为什么这里的工人都只管做工,不看我呀?”

张桂生笑着释疑:“这个工厂和您以前去过的不同,这里都是给自己干呀,少干少拿钱,他们当然不愿意随便停工啰!”

胡乔木闻言,不禁一愣,随即哈哈大笑。看得出,这对他震动很大。

4

市门第一路从18米到36米

“县改市”离不开都市化建设,那些年城区建设突飞猛进。

上了年纪的瑞安人都知道,“走遍天下路,最怕飞云渡”。何时能制服滔滔的飞云潮?这是沿江人们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1986年3月15日,飞云江大桥开工, 3年后建成通车,这是当时中国最大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

△飞云江大桥通车。

瑞安的城市道路当时同样有大手笔。1984年,当时的瑞安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县城的东大门兴建一条宽阔的街道,取名“万松路”,这条就是后来被称为瑞安市门第一路的万松路,最初规划定下来时,路宽是18米。

△1985年建设中的万松路。

张桂生有次去深圳、广州参观,看了人家的城市建设后深有感触,回来后马上召开常委会提意见,说要建成32米宽的万松路。当时会上所有同志都没吱声,张桂生明白,其实他们心里都反对。一些人认为道路太宽,浪费土地。

会后没几天,张桂生特意组织他们去深圳参观。回来后,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要建36米宽的。

1986年,这条投资200多万元,西起人民医院,东至商城大道华侨饭店门前的万松路竣工。

1987年,“撤县设市”正式获批,这让瑞安人更有底气了,也是瑞安城市升级的开始。从那以后,瑞安进入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

大家都在看

更多>>点击导航栏“走进瑞安”—“玉海文史”☟

“玉海文史” 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玉海文史》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玉海文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也可以直接在栏目推文后留言互动哦!

参考资料:瑞安发布综合都市快报、温州网、《瑞安印记》

整理:尤豆豆

组稿:市社科联

图:管陶丨美编:江达富丨责任编辑:潘贤群

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