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中秋最大的看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摇骰子五个不一样叫什么 闽南中秋最大的看点

闽南中秋最大的看点

2024-07-07 0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状元以下的奖品是先到先得,谁先掷到点数就可以拿走对应的奖品,如果拿光了,之后再有人投出相同的点数也拿不到。

而状元级别的就不是先到先得了,而是谁点数大谁获得,并总以新一轮投到的状元大小为准。

看起来组合模式挺多的,但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博饼的时候自然会在旁边贴上一张图示,也不用担心记不住,现场总有更懂的人会在第一时间喊出结果。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在“赌”?其实不然,这是正儿八经的中秋习俗,为的就是博一个好兆头。而且早在2006年的时候,博饼就被列为福建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2008年更是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饼的流行区域,主要是在厦门、漳州、泉州,包括台湾金门等地,而确切的起源地是在厦门,也就是以前的泉州府同安县。这里的泉州府并不单指今日的泉州,在明代,泉州府辖区范围很大,涉及到泉州、厦门、金门及漳州部分区域,同安现在是厦门管辖了。

区域是很明显的了,习俗也早就存在了,但是关于博饼的准确起源,却仍有争议,因为史籍资料记载较少,目前定论尚未统一。

有一个说法是非常流行的,说是三百多年前的某个中秋夜,为了排解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将士们的思念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骰子游戏,也就是后来的博饼。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人提出来的,可说是横空出世的一种说法,后来这个传说流行最广,当然也是最不靠谱的,很容易就能发现其中的疑点——博饼的设置是以科举制中的第次为主的,而洪旭他们身处军营,怎么可能玩文人味这么浓的游戏,这不合常规。

更重要的是,这个说法缺乏史料依据。2000年的时候,厦门曾举行过一次学术研究会,讨论了博饼起源,文史研究者普遍认为,洪旭发明博饼之说缺少证据,不可信。

至于为什么这么不靠谱却还有这么多人信的原因,还是因为和民众就吃这种故事传说这一套,而且它还拉上了郑成功这位大英雄作为名人挂靠,称得上是喜闻乐见的解释。

而更受认同的是“状元筹演变说”。状元筹也叫状元签,是一种起源于明代就很流行的游戏,内容就是以科举为主,不过它用的是筹条而不是骰子,全副状元筹有63支长短大小不一的筹条,上面分别写上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等名称,这点和博饼几乎相同,并且玩法也相似。

状元筹在明清时期是很流行的,几乎盛行于全国,而且它最早是在文人间玩起来的,这点和它本身的名称规则相符。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中记载了“状元筹”:“取科目名色,制筹为局戏,岁夕聚博,以六骰掷之,得状元者为胜,取及第争先之谶,谓之状元筹。”

老实说,状元筹确实带有点“赌”的性质,毕竟古人确实也是可以用来玩金银,但这种性质却不是它的主要特色,古往今来,与赌相关的形式玩法多了,为何状元筹能这么流行?

主要就是因为它在名目设置上的巧妙。古代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就是文人士子们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出路,为了科举不知多少人耗尽心力,所以人们总是在竭力捕捉各种和仕途有关的征兆。

在状元筹游戏中,根据手气博得状元、榜眼,就是一种吉兆,这对临科士子来说很有值得一玩的诱惑力,而对于那些失意者,也有慰藉的作用。所谓“就中状元贵无比,入手争看色为喜。无心一掷竟全红,失意终朝或三褫”,这种游戏对文人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闽南地区的博饼习俗,应就是从这种风靡中原的状元筹游戏演变而来的,它延续了状元筹的名目设置和基本游戏规则,而在演变过程中,器具和形式发生了改变。

并且从文人间盛行的雅趣游戏,到普通民众家庭团圆助兴的流行,博饼游戏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变得很接地气了。

而且博饼也跟随时代做出了一些变化,比如最激动人心的礼物环节,以前博饼的奖品主要是月饼,谁博到了状元,就分到最大的月饼,现在单单一个月饼,就算再大也没什么吸引力,所以换上了各式礼物,琳琅满目的,家庭里还好,若是一个公司足够财大气粗,甚至会放上手机之类的贵重物品当大奖。

福建的博饼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老少皆宜的民俗活动,它有着独特的魅力,盛大而又其乐融融,正是因为有了博饼游戏,福建尤其是厦门的中秋节,才更加轻松热闹,让人期待与难忘。

今年的中秋节为了响应号召,厦门已暂停博饼活动,虽然听不到热闹的博饼声,但足不出户的团圆也是对城市的守护,静候下一次的中秋盛况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