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玩乐队吗?穷到吃土那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摇滚乐队有赞助商吗 朋友,玩乐队吗?穷到吃土那种

朋友,玩乐队吗?穷到吃土那种

2024-07-02 1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实乐队文化并不是一直这么光鲜,一直这么受欢迎。很多人在《乐队的夏天》节目之前,并不知道这些亚文化,在中国经历过什么,如何发展的。

在中国,大众对“玩乐队”这件事儿的好感度,是抛物线式的。

抛物线的顶点,就是“94红磡”、“魔岩三杰”、崔健“一块红布”...也就是高晓松和文化老媒体人总念叨的:“光芒万丈的大摇滚时代”。

爱缅怀的文化媒体,总颁头衔给这些前辈,许多称号:

崔健,中华摇滚老教父;

谢天笑,中华摇滚新教父;

林立果,中华摇滚真正教父?????

△好多前辈回忆,一拍大腿:想当年,94,红磡,黄秋生,撕皮衣,哎……

那些大型历史回溯+情感释放的文章每每出现,都会抓取很多悲叹、眼泪和流量。

因为:一、那个时代何其光耀,绚烂,无与伦比;二、“盛景”稍纵即逝,非常短暂,让人唏嘘不已。说的跟摇滚乐经历了安史之乱一样,之后就一直徘徊在小众圈层。

极有原创力,也极没有市场。

△ 国摇高光时刻

中国乐队没能在最好的时代乘胜追击,没有真正的红起来,没有那么多的唯心原因,就是没像西方一样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和造星链。

刚刚昙花一现,立刻进入地下市场。

近十年来,我们随便上网一搜,就能看见“何勇疯了、张楚死了,窦唯成仙了”,昔日的钟鼓楼再也回不去了,散发着“创业未半中道崩殂”的伤感和无奈。

△何勇很无奈

就是因为不足以形成一个市场和连锁行业,而在生活中,“玩乐队”这个词儿好像成了一个特别不靠谱的字眼。

年轻人如果说要去搞乐队,十有八九会被家人朋友反对,认定是个没什么大出息的行当。

很多影视作品都描述过这种尴尬窘境。

比如《北京乐与路》中就有一段非常揪心的对白:

香港少爷问北京乐手小路 “中国摇滚的特色是什么?”

小路回答地很干脆 “穷啊!”

△ 接着小路反问“香港摇滚特色是什么?” 答曰“香港没有摇滚”

“穷”成了摇滚乐最鲜明的tag,为何会是这样的局面呢?

乐队文化的直线衰落,其实有内外两个因素。

首先,是内部因素。

乐手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创作的。去创作一首歌曲的时间,远远比出镜宣传自己的时间多。所以他们自我包装与宣传,依赖于唱片公司。

他们没有精力,也不懂得如何宣传自己。

△不知你们是否能感受到他们脸上的不适

其次,在进入千禧年之后,我们听音乐的设备逐渐从CD、磁带,变成了MP3、MP4等数码产品。实体转化为数字。

2000年左右,唱片行业崩塌。依靠唱片公司宣传、做广告、包装形象的乐队一时间群龙无首。

再加上“境外势力”,日韩流纷纷来袭,韩国男团、女团爆发式增长、日本花样美男不断夹击。大街上的喇叭里,没日没夜放着李贞贤的《独一无二》。同学中传看着东方神起的巨幅海报。提到郑允浩、沈昌珉,几乎全班女生都在尖叫。

△李贞贤,扇子舞,在小拇指上放个麦的造型火遍亚洲

△cp多到不可说

因为他们很潮,很帅。

而这边厢,“魔岩三杰”转型失败,资本、资源开始流出所谓“摇滚乐”的圈子,向赚钱更快的娱乐业、流行音乐奔涌。

人们的生活逐渐变好,可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多。那些痛苦啊、叛逆啊,不再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他们宁愿接受几个帅哥美女,造型炫酷,在台上跳跳舞,唱点fashion的,轻松的歌曲。

△酷里透着点痛苦的批判

这就导致,一些老牌乐队、音乐人飞速地退出了娱乐版面,从此在大众视野里销声匿迹。

比如,我们在《乐队的夏天》节目里看到的面孔乐队。

新的粉丝看到的是惊叹,纷纷赞誉:老炮、保养的真好,嗓子真好。而老的乐迷想的更深,他们觉得以面孔的素质,早就应该更火了,不应该20年后被重新挖掘。

因为在1995年,作为一只金属乐队,他们的专辑《火的本能》卖到过70万张。但是专辑没发多久,他们就因为拒绝“被安排”跟经纪公司解约了。

之后随着整个行业的下沉和落寞,乐队也陷入低潮,队员们经历了摩擦、迷失,最终解散。就像梁龙唱的:“大哥你玩摇滚玩他有啥用啊?”

△这张专辑曾卖到70万张,转瞬消失

“大环境”是非常不利的,玩乐队的年轻人都知道没大钱可赚,走不成天皇巨星,但是没办法,摇滚乐就是吸引最有原创力的年轻人投入其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03-2005年的时候,有个乐队——失控体。是刺猬主唱赵子健当年搞出来的一个乐队。grunge、punk元素都有。曾经在北京地下1万米,很出名。

△ 被称为刺猬前身的失控体

台上振聋发聩、燥,或许让人觉得这很酷,很洒脱。但其实,靠着演出和卖唱片的微薄收入,并不能自给自足。

这个乐队仅存在了3年,就解散了。

后来赵子健去了刺猬乐队,鼓手马谦自主创业。

再比如新裤子乐队。

从1995年刚组建时的“金属车间形体师傅”乐队,直到1997年签约“摩登天空”改名新裤子,一直到现在,几乎玩过中国最最先锋,最潮的一切音乐。

△ via.@新裤子彭磊

主唱彭磊不仅创作音乐,还画漫画、拍电影,但一直无人问津。直到这个夏天之前,好多人才知道他有过那么多怪奇点子。

当然这期间,也有很多人贴钱支持中国原创音乐、乐队文化的发展。

常接触国内乐队文化的人应该都知道的一个厂牌——兵马司。一个美国经济学教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创立了这个品牌。

△ 兵马司厂牌logo

兵马司唱片成立于2007年,那时候正是选秀歌手和网络音乐的天下,兵马司反其道行之,把当时投入在音乐创作最前线的一些年轻人聚集了起来。

兵马司里的每个乐队、音乐人的风格都非常不同。朋克、后摇、实验音乐,都找到了一个像大本营一样的地方。

△截图自兵马司豆瓣小站

除了现在火了的刺猬,当时还挖出了一票极为出色的乐队,AV大久保、八眼间谍、刺猬、Chui Wan、Ourself Beside Me、鸭打鹅。

当时兵马司在北京五道口蓝旗营,创立了一个俱乐部D-22,当时旗下乐队都是在这演出。空间虽小,却是中国音乐热情最好的地方。所以今天刺猬乐队在大众视角中的亮眼,其实人家已经磨练了十多年。

△布衣乐队2009年在D-22的演出现场

在摇滚乐不能大富大贵的,光芒万丈的时候,最让乐手感到欣慰的就是他们的歌和才华能得到人的认可。

如果你去音乐APP上搜一搜,就会发现,在那个几乎无人问津的时候,他们的音乐也曾作为很多青年的音药。

△低苦艾很感人的一首歌

再比如万能青年旅店,唱过很多深入人心的歌,大家经常引用的“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大梦一场的董二千先生”...都出自他们手笔。

他们的作品被很多人视为精神良药,但他们却不能靠这些获得什么。

△“万青”现场

我们在台前看着他们“群星闪耀”,甚至,我们在《乐队的夏天》里看到他们站上舞台,光环笼罩,拿起麦克风,酷。但对背后微薄的收入和创作的艰辛,却不愿多想。

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乐手来说,他们的音乐陪着我们,而陪着他们的却是年复一年的默默无闻。

上周,刺猬乐队在《乐队的夏天》上唱了一首何勇的《头上的包》。歌词改了改,时间仿佛就从1994跳到了2019,那些“维特的烦恼”再一次上头。

“头上的包有大也有小,有的是人敲,有的是自找”……就像中国乐队这么多年来的坎坷之路。

其实青年在每个时代都没有变,大家还是喜欢真实的、有创造性的事物。

就像《乐队的夏天》中出现的那些酷b,其实下了舞台,他们跟你没有区别,跟你家楼下的哥哥,街对面的大哥一样。

△刺猬乐队三人组

大家觉得他们酷,还真不因为形式,而在一个创造力。

任何人都可以穿个潮牌,梳个油头,说自己是玩音乐的,需要respect,站在三里屯太古里一网能捞上来100个。

但是你没有舞台上的他们酷,因为那些好听的歌曲,有感染力的词语,由他们创造。

△刺猬激情摔guitar

在逆境中创造,在平淡中创造,在潮流里创造。在庸常的生活里,保持一种激情和韧性。

比如,九连真人,就写自己的生活,《莫欺少年穷》,唱很多关于自己的歌,但跟大多数青年都能产生共鸣。

△让人很感动

其实,玩乐队的人里,多数并不是什么很有钱的人,不是什么二代,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自己过得也不那么富有,乐队都是勉强支撑下来的。

比如痛仰,很早就开始唱歌了,十年间没什么水花。生活的挺拮据,靠搞乐队唱歌挣不着什么钱。全是用爱发电,凭着想创造什么的心坚持下来。

△高虎回忆在树村做音乐煤气中毒往事

在《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之前,我们好像都忘了他们,认为他们就应该是躺在自己播放列表里一些不为人知的“知识储备”。就应该只在一些小圈子,live house里面传唱。

但仔细想想这样对吗?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美第奇家族,赞助和支持艺术家的创作。如今才留下了一个繁盛如神话一般的艺术黄金期。

△美第奇家族徽章

对创造力的支持,是一种无量功德。

很多人现在会讨论《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如何如何冒犯了自己小众的爱好。但其实,这个节目是给了这些音乐人,一些“快要混不下去”的优秀乐队一个机会。

让他们能够以一种体面的方式,被更多的人知道,并且用他们的创造力感染别人,让更多人加入创造者的行列。

△红夹克彭磊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乐队的生态和音乐人。

大家会知道,在这个极少出现伟人,不断被消耗,吃文化老本的年代里,还有一群人在坚持做原创,在为人们创造文艺作品。

这是一个良性的系统。

创造是一个文明向前发展的驱动。每个时代都是如此,人类是在一次次创新中,不断进化和走向光明的。

不仅在文娱领域如此,在科技领域,也有坚持对创造力支持和开发的品牌。

比如,vivo——作为《乐队的夏天》节目赞助商,他们抱持着一种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创造的支持。

在早先“大环境”如此不振的时候,vivo选择去支持《乐队的夏天》这么一档有些“风险”的节目,选择去支持那些有才华而默默的创作者,可见他们对音乐领域原创力的关注是持续而密切的。

△vivo赞助《乐队的夏天》

而且,在《乐队的夏天》总决赛之前,vivo还在厦门举办了“印象夏日” X27 岛屿音乐节,提前传递年轻的力量。

旅行团、click#15、反光镜、斯斯与帆等乐队都到场演出,超级乐迷吴青峰也献身助阵。

△场面一度非常热烈

△click#15现场

vivo X27岛屿音乐节反响热烈,这也证明了vivo对青年人的理解是对的,年轻人骨子里还是喜欢有感染力的原创音乐,喜欢和那种买门票看流量明星演唱会更不一样的东西。

△vivo产品经理赵典对话何炅、吴青峰

这也让那些多年沉淀的乐队,找到了一个体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那些节奏、鼓点、人声的配合中流淌着一种欣慰。音乐原创文化不会绝迹,总有人会为之注入年轻血液,也总有人会支持他们。

△旅行团也来了

vivo用这种形式去激发更多人创作和分享的欲望。不止是节目中的乐队,更是呼吁大家能够看到更多聚光灯下、舞台下、阴影里、练功房里,始终不放弃精神满足感的乐队,希望能够像音乐节、live show那样,跟越来越多人在一起,把创作的姿态化成一种魅力。

△旅行团乐队用vivo X27印象夏日现场互动

秉持着这种视野,相信vivo也会更智能、更新潮、更好玩,更满足青年人对新鲜、创造力、个性的追求。

vivo在科技和美学上的不断求索,就像音乐人对原创音乐的钻研一样,从未停止。

△vivo打造原创音乐盛事“印象夏日”X27岛屿音乐节

vivo见证了这个夏天乐队的力量,而乐队也带给vivo不同寻常的意义。他们尽最大的可能理解去帮助青年,支持创造。带着这份热忱,vivo也会像那些乐队一样,迎来灿烂美好的夏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