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园区的7种盈利模式及发展空间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搜狐视频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有什么影响 我国农业园区的7种盈利模式及发展空间分析

我国农业园区的7种盈利模式及发展空间分析

2024-07-16 2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农产品加工型盈利模式

农产品加工型盈利模式产业园中产品加工产值在总产值中占比最高,也是产业链条中最关键环节。产品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平抑一个行业价格的大幅波动,具有较稳定的盈利能力。

产品深加工可以大量吞吐初级农产品,通过工业、微生物等手段加工,解决残次农产品产品化问题,此外能够缓解同类农产品市场销售低迷的现状,从供给侧丰富市场产品类型。

在分析到农业园区内产品深加工环节的产值占比时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加工产值占比越高,该产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加工产值占比还与农产品果实属性有关,如咖啡、茶叶等,咖啡鲜果和鲜茶为主的加工属性的园区,加工产业的区域集聚能力更强,未来的发展空间向提升加工能力的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3.科技研发型盈利模式

科技研发型盈利模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竞争力是农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以农业科技创新产品和技术服务为产出,获得经营利润。主要包括种子资源、生物有机肥、新型饲料以及新型栽培技术、养殖技术、控害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智慧农业技术等产品和服务。

科技研发型盈利模式由政府为企业搭建科研平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建,在布局上集聚科技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和创新团队。此类型园区的服务半径更强,示范引领、拉动区域农业生产水平的能力强。虽然农业科研试验成本高、周期长,一般情况下,农业科技研发主体在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上的成本国家还会按照以奖代补的补贴机制给予一定资金扶助。但产业园区式的发展能够促进形成集聚发展效应,经济增长潜力大,对当地产生的外溢效应影响大于其他模式园区。

4.流通服务型盈利模式

无论何种盈利模式的产业园,都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由某一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多种业态。流通服务解决农产品销售环节的短板,主要包括仓储、运输及交易市场等环节。除依赖某一主导产业的生产加工外,流通服务型盈利模式的园区在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盈利模式主要通过提供仓储服务及相关农产品市场服务,对接生产种植和终端消费,其中得到服务回报。

此类园区在空间分布上以交通便捷的枢纽式城市近郊区域为主,作用类似于农产品集散地,但不完全相同,相比农产品集散地具有更多的基础产业支撑,而不是单一的物流及交易园区。在未来发展经营上,更需注重主要农产品及关联产业产品的渠道建设,开拓更宽的终端市场,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5.高端农产品定制型盈利模式

高端农产品定制型园区核心竞争力在单个农产品或服务组团的质量品质,注重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做到细分消费者市场,主打高端定制产品。相比较前两种盈利模式,高端农产品定制型的园区经营主要靠单品的高毛利来获得盈利,其单一农产品的附加值来主要源于有机、绿色、健康、高端等产品属性。

园区在种植生产中不盲目追求规模和产量。为了保障高端定制市场对园区农产品的接受度,大部分经营主体会从农产品的高标准绿色种植基地建设、土壤有机环境监测、作物生长减害控制等方面保障农产品绿色健康,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同时满足一系列高端农产品市场认证体系。例如,我国提出的“三品一标”认证体系及欧盟有机农产品出口认证等。

经营模式方面该类园区在农产品质量保障方面的成本较高,单一产品的售价也较高。与普通种植基地产出农产品除质量差异外,产品初加工也有所不同,净菜加工工艺更加完善、可追溯体系不断升级,市场销售方式也从大宗批发交易转向订单式的精品零售方式。

6.品牌农业型盈利模式

品牌为农产品带来高于同类非品牌产品溢价,打造和推广较知名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影响力能够整合市场资源和产品资源,最终获得盈利。品牌农业型盈利模式的园区与精品定制型有相似之处,范围涉及更广,可以整合多类型和多区域的农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有两类,一类是区域公共品牌,一类是企业品牌,前者突出产地优势,后者突出企业优势。品牌农业型盈利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园区更注重农产品品牌培育。例如,广西柳州柳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柳州螺蛳粉创建了几十个特产品牌,并成功打造了多个连锁品牌,成为畅销国内外的“网红”产品,为园区带来了高收益。

7.休闲创意型多功能盈利模式

随着一二三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传统经济向体验经济、共享经济升级发展,消费者偏好不断迭代,目前有“农业+文化+旅游”“农业景观+旅游”等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经营,此类型农业产业园以休闲创意型多功能为盈利点,从农业的休闲、科普、观光、生态文化功能中挖掘价值,能够探索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激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和闲置房屋使用权,点引“共享经济”在当地农业领域的发展。

园区在区位分布上,基本位于城市中心“两小时”经济圈内,由农家乐等近郊休闲农业发展而来;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大部分会选择易于农事体验或观光的作物品种。例如,农事体验类以草莓、番茄、蔬菜等设施园艺作物为主,一方面园艺蔬菜种植基地位于城市近郊,便于直接对接市场,保障城市居民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园艺作物可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式的园艺采摘服务。观光体验类以能够形成大尺度农业景观并且适宜当地种植的大田作物为主。

结语

通过多组现代农业产业园盈利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农业在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不断集聚,逐步形成“优势区”“主产区”“示范区”“先导区”“产业园”“示范园”等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

一方面核心区不断积聚形成的“虹吸效应”逐步造成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出现局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均衡等矛盾。另一方面,集聚区较快发展到一定水平要素外溢效应,辐射和拉动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在实际运营中园区各有侧重点,发展初期园区可以根据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等条件,依托自身优势,着重以上述某一盈利类型,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中期阶段可以根据发展水平,拓展盈利点,使产业园发展成为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经济体;成熟阶段可以综合发展,多种盈利模式兼顾,衍生新业态,创造新就业,通过外部性带动当地经济水平提升,保障投资收益。

文章来源:《市场研究》2019年第2期

作者:张攀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与农村规划研究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