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之首!有关“变格推理”的那些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推理小说都有哪些书 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之首!有关“变格推理”的那些事

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之首!有关“变格推理”的那些事

2024-07-11 2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我们是影评节目,而电影不是文学,它必须得有结局。

这就很让人讨厌了。

要知道推理界有一种题材,它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没有结局,把推理的乐趣交给观众。

你可能会问?没有结局的东西有啥意思?好看吗?

这可能是我表述不清楚,这类作品通常会有那么一个结局,但这个结局破绽百出,不值一驳。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聊过的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它的结局是什么?一个杀手穿着制服在上车,杀了人后逃之夭夭。

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真相。确实这不是真相,可这真的就是这部戏的结局。

当然《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是标准的本格派推理。

将这种玩法放大,再放大,把线索交给读者自己推理,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

变格派推理!

它的代表作,就是开头的那首诗的出处,

《脑髓地狱》,梦野久作,1926年动笔。

电影版由实验电影导演松本俊夫指导,1988年上映。

不过,今个我们先不聊它。

咱们先开个头,说说变格派是个啥?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系。。。。。。

关于“本格派”“变格派”“社会派”“民俗派”,其实这些都是日本人发明的词, 所谓“本格”就是正宗、纯正的意思,因此你经常会在日本食品包装上看见这个词,比如本格的咖啡之类的。在《脑髓地狱》动笔前的1925年,一个日本作家 甲贺三郎把这种古典派的“推理解密为主的小说”定名为“本格推理小说”,1926年,为市场所接受,本格派诞生。

综合看就是《名侦探柯南》里那一套,包括“密室杀人”“不可能犯罪”“暴风雪山庄”之类的陈腐玩意。后人提到本格派推理作品一般都会提到所谓 “诺克斯十戒”。这个所谓戒律是英国作家罗纳德诺克斯1928年在一本书的序言里提出的,诞生还要比“本格派”晚两年,更别提欧美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了。

我们要聊的变格派,就是不拘泥于这个形式的作品。起码在60年代“社会派”诞生以前,变格派的意思就是“不那么本格”的本意。

百度百科上说变格派注重描写变态心理,内容大都阴森恐怖,荒诞不经,手法夸张。借以来描绘人性世间的黑暗,或是表述作者内心的梦魇。

又说变格派与本格派一样,是以解谜为主,娱乐大众,脱离现实的场景。但是气氛紧张恐怖,场面血腥,诸多少儿不宜的恐怖描写,比如对肢解的细致描写、乱伦场景等等,成为奇葩流派。

这也不能说不是事实,但你做为百科不是应该正确告诉读者正确的定义么。纠结于那些表象干什么。

变格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最好的解释其实就是梦野久作的 《瓶装地狱》。这是个短篇,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他的全文。他的基本内容就是三个漂流瓶里装的三封信,剧情感不是那么强大,三封信有署名的,也有不署名的,大体上说了一对兄妹因为海难流落荒岛,通过一只铅笔和一本圣经用漂流瓶求救的故事。

如果那还叫故事的话,这就很不符合传统黄金时代的本格派推理解密套路,而且当你仔细读完三个漂流瓶中的内容,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这兄妹俩到底是死是活?到底有没有不伦?救援船到底来没来?而且信本身也能看出破绽,比如流落荒岛才十二三岁的孩子怎么会在荒岛上文采忽然提高,尤其是第二封写不伦的信,一开场就写了随行的保姆司机啥的,一笔带过,仿佛暗示了发生了类似《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发生的惨剧。

相信你自己已经回过味来了,没错,变格派的玩法就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玩法,本质上《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就是一部变格派作品。

你可以接受一个印度少年和一只饥饿的老虎漂流了几千公里这个奇幻故事,当然也可以稍加分析,就能在自己颅内推理出一个人相食的恐怖故事。

重点是这一切电影里可都没拍过,完全是你自己推理脑补的。它不存在于电影内容中,是个被隐藏的“真相”。

玩法可以很多样,《少年pi》的真相好歹和它本身的故事不产生冲突,是可以共存的。

而有些高端玩家,他们会构筑不止一个真相,甚至创造一个世界。

比如这部变格派名作《脑髓地狱》。

当然我们现在不谈它,因为它太深奥,我们先把变格派是个什么东西先捋清楚。

像《瓶中地狱》这种你能从各种线索分析出好多好多结局的,其实不是那么受人欢迎,因为就凭借第二封信里提到不止一个人上岛,就分析出人相食可能有点过于发散思维了,你没有证据啊。

这就很讨厌了。不像《少年pi》那么合理了。

推理游戏,多结局发散,要有证据,要有故事,才好玩。

为什么变格派会背上变态,猎奇的标签?为什么总要围绕着人相食,不伦这类猎奇的事情?

那是因为1930年代创始的时候开的坏头,

如果说《瓶中地狱》的故事性不强,遇事全靠脑补的话,另一个大师变格派启蒙作就显得故事性有那么点过剩了。

那就是大师 江户川乱步的《人间椅子》。

“人间”在日文里就是人的意思,所以这篇小说就是“人椅”的意思。

人椅因为太过于著名,因此曾经三次被搬上大荧幕。但电影化之后,影片最大的谜题也就被公开了,没有了那种痛彻心扉的恐惧感。

比文字的震撼差了很多很多。

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知名的女作家,收到了一个粉丝的椅子,然后又收到了一封粉丝寄来的“作品”。内容是如何将一个人藏进椅子里,感受女人坐在他身上的快感。很猎奇是不是?女主人当时吓得魂不守舍,夺门而出,随后在信箱里发现了一个空白信封,里面是那位粉丝的信,说我的“新作”收到了吧,写的如何,望品评。

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就是一个女作家收到了粉丝的投稿而已。

原作真的就是这样,而已。

但如果你不满足这个结局,那就有的聊了。

首先,信是空白信封,也就是说不是邮差寄来的,是亲自送上门的。

其次,那部作品里的描述细节很真实,真实到很难不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真的来过这个家。

这些在原著里都是藏在文字里的,要我们作为读者自己去推理,然后把这个残酷的真相浮现于你的颅内。

书里,书里还是那个粉丝写信说就是个同人小说的结局。

这,就是变格派小说。

它有一个表世界,和也许不止一个的里世界。需要你去挖掘,去推理,然后得出不一样的真相。

至于原作给你的表面结局,那是寡淡的索然无味的。

继续深挖,推理,推翻这个寡淡结局,才是变格派小说的魅力。

但是,如果要把他改编成电影。。。。。。。

那可就要了亲命了。

《人间椅子》有三部改编电影,无一例外,都将这个藏起来的谜团当做卖点,那种内心深处被人翻出来的感觉,一言难尽啊。

《误杀瞒天记》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导演没有告诉你们埋在地里的其实是一只狗。

如果前面给了镜头让你发现了这个秘密,那这故事还精彩吗?

这就是变格派最大的问题,不是每个故事都可以像《少年pi》一样,能制作得这么完美。何况《少年pi》并没有隐藏什么,他只是将一个残酷的故事做了一些浪漫化的处理,就像 蒂姆·伯顿在《大鱼》里做的那样。故事本质上还是那个故事。只是人物上动了点小手脚。

最近爆火的《咒》其实也玩了类似的套路。

用网上比较流行的话说,你看到的在第一层,理解在第二层,而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在第三层。当你终于触及到第三层的时候,是怒不可遏还是浑身舒爽就不太可控了。

其实《咒》如果是小说的话,会精彩很多。

因为电影作为视觉语言,他必须有一个主题,所以导演会有意无意的勾引你往恐怖的方向去想。

但实际上,如果你和我一样,一开始就听懂了闽南话“福祸相依,死生有命”( 火佛修一,心萨呒哞)的谐音,而又不被导演刻意设置的第一人称恐怖视角吸引的话,你会发现用唯物主义价值观也可以解释一切剧情。

为什么女主会失去她的女儿?6年后才能领回去?

用公序良俗的脑子想想,孩子能有什么罪?有罪的只能是大人,而大人只有母亲。

也就是母亲自己的原因导致了不能养育亲生女儿。

而女儿为什么会虚弱?可不可以解释为是因为迷信让禁食7天,饿坏了?

最后女主割掉的真的是一个忽然出现的少女的耳朵吗?

这一切会不会只是女主的精神幻象?最终,她自杀身亡!

如果将这些元素藏进这个民俗迷信氛围很强的故事里,会不会让观众更加不寒而栗呢?

也许吧。

虽然我和大家一样,在导演揭示出谜底之后,感到受到了冒犯。

但有一点要给导演点赞,那个大黑佛母的无脸扮相,起码比昆池岩要刺激多了。

就到这吧,下一期,让我们聊变格派推理的巅峰,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一,《脑髓地狱》,以及他的改编电影。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