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热问题”的“冷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挂职结束后会升官吗为什么 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热问题”的“冷思考”

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热问题”的“冷思考”

2024-07-17 07: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对增强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要做好该项工作,一要坚持,二要改进,并重点把握好“四明确”。

1、明确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是“选派”不是“摊派”。坚持什么标准、按照什么程序、选派什么干部,是做好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首要环节。但近年来,有的部门在选拔挂职干部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过多地考虑机关眼前工作的需要,缺乏对本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以及未来人才需求的通盘考虑。有的把关不严,滥竽充数。过份地注重干部个人意愿,谁想去挂职就向组织部门推荐,没有经过严格审核,更没有按照上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来确定。有的存在怕吃亏心态。以工作离不开为由,不舍得把真正优秀而又需要锻炼的干部放下去, 担心会影响本单位的工作,而派出素质一般的干部去应付组织部门。笔者认为,挂职干部的选拔选派不能想当然,也不能降低标准应付了事。一是统筹考虑挂职工作。选派什么样的人去挂职锻炼,组织上既要考虑整个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培养锻炼干部本人的需要,不能谁想去谁就去,更不能搞硬性摊派不想去也得去。二是规范选派程序。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和党委(组)研究的方式,产生挂职推荐人选,最后由组织人事部门择优确定。三是探索“订单”式挂职需求计划。接收单位根据本地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挂职干部需求计划(包括派出单位、干部专业等)及挂任职位,报组织人事部门统筹协调,确保上下契合,对口选派。

2、明确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是“实挂”不是“虚挂”。“挂”什么样的“职”,投身什么样的实践,才能增长什么样的才干。但也有干部反映,基层挂职期间无平台、无抓手,有劲无处使,有想法难作为,甚至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有的接收单位“礼待”挂职干部。认为毕竟是上面派下来的人,不敢得罪、不该怠慢,把挂职干部放在“贵宾”的位置,象征性地安排一点事“意思意思 ”,或者让其充当一些不起眼的“看客”或“配角”,实际上是有名无实、有岗无责。有的对挂职干部能力不信任。一方面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了解不多,情况不熟悉;另一方面认为挂职干部挂职时间短,又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怕他把工作搞砸了,所以不敢安排实职岗位, 而只是安排一些辅助性、临时性和琐屑性工作,限于作“传声筒”和“收发室”,所做之事与所挂之职关联不大。有的对挂职干部定位不准确。认为挂职干部跟上面机关部门关系好,把挂职干部的作用片面定位为跑项目、拉资金的联络员,通过挂职干部熟络人际关系,要办事就让挂职干部去跑,把挂职干部当成“外交官”。在实际工作中,对挂职干部建议一律以实职对待,明确分管工作和部门,挂实职,给实权,负实责,做到有职、有权、有位、有为。一是接收单位应正确看待挂职锻炼工作。最好在挂职干部来报到之前,先大致了解一下这个干部的情况,避免随便安排一个无关紧要的工作, 全凭其自生自长,导致“水土不服”。二是要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多给机会。尽可能地将其放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和改革发展一线经受考验,放在情况复杂和矛盾较多的地方经受锻炼,安排参与协调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和棘手问题,放心让他们去干、去闯、去参与决策,促使他们得到充分锻炼。

3、明确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是“做事”不是“做客”。一个干部成长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参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但由于部分挂职干部对自己定位不准,挂职期间出现了角色偏离的现象。有的以“过客”自居。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在岸上观望,充当“观察员”,沉溺于交友应酬之中,满足于敷衍被动地开展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等归期一到,马上打道回朝。有的瞻前顾后。认为自己的挂职身份尴尬,只是客人而不是主人,定位为火车后面的“挂车”,跑得快慢任凭车头带动,办事缩手缩脚,不敢主动介入,甚至担心应付不了复杂局面,干砸了影响今后“前程”。有的眼高手低。特别是一些“三门”干部,自以为文化水平较好,会说会写会办事、有心有力有干劲,自持过高,心沉不下农村基层、眼瞧不起基层干部、话说不进群众百姓,琐碎的事务不愿做,复杂的事情不会做。因此,组织部门要注意做好挂职干部思想工作,引导挂职干部用心、用情、用责任去对待挂职。一是要“定下心”。教育挂职干部要珍惜挂职机会,既要“身挂”更要“心挂”,坚决不当“走读生”,从思想上在基层安心、安家,主动接地气、打地基,与基层干部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真正把基层作为自己成长成才的“训练场”,切忌“身在曹营心在汉”。二是要“定好位”。挂职干部自身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入思考“到基层挂职为什么”、“挂职期间做什么”、“离开岗位留什么”三个问题,实现从“客人”向“主人”的角色转变。三是要“定目标”。强化挂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短期挂职长期打算,可以以个人或挂职团队形式,在挂职单位选取1-2个项目进行重点研究、重点突破,减少或避免挂职的盲目性。对项目未完成的,可根据实际,继续由派出单位开展“接力式”挂职。

4、明确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是“炼金”不是“镀金”。挂职作为锻炼干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跟晋升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挂职干部把基层锻炼当“跳板”。对挂职锻炼认识有偏差,存在“挂职=镀金=提拔”的错误思想,简单地认为挂职就是为了丰富阅历,增加升迁筹码,为日后的提拔重用作铺垫,把干部挂职当成为一种形式、一种福利,以至只知道“挂职”,忘了“锻炼”。有的急功近利。对基层调研了解不足,热衷于轰轰烈烈摆花架子,搞短期行为、作表面文章,急于做几件容易出彩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标榜自己的“政绩”,自我设计晋升路线图、制定升迁时间表。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心浮气躁难以炼就真本领,如果带着太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去参加挂职,那么锻炼就没有意义了。一是组织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干部挂职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对干部挂职期间的日常了解,强化跟踪考察、考核,适当延长挂职锻炼时间(半年以上),把挂职锻炼作为干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常规部分,从制度上、机制上规范挂职工作,消除干部对挂职就是晋升的错误认识。二是挂职干部要从思想上彻底摒弃“镀金”思想。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脚踏实地,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增长本领、做好工作上,积极化挂职“经历”为工作“经验”,确保实实在在锻炼、实实在在做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