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的句子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

2022-05-02 14: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答案】【1】首先用洋人似乎在研究中国人所说的“面子”和前清的例子引出论题。然后论述“面子”问题,因人而异。再次一轮现在很多的时候“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很难分辨。最后用长谷川的话揭示“今之君子”的“面子”的本质。【2】《申报》登载的因争白衣不遂而打人亊件、袁世凯称帝时有人以名列劝进表为荣、侵占者从青岛撤兵时有人以名列万民伞上为荣、四大人的故事等四个论据。前三个论据引出论点,后一个论据进一步证明了论点。【3】“胡涂”之一是说不同的人对“面子”有不同的理解,而哪些人更容易“丢脸”,或什么叫“丢脸”也往往说法不一;“胡涂”之二是说有人为了“有面子”可以完全不顾自己成了怎样的人,这很让人费解;“胡涂”之三是说有些人的“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让人“很难分辨”,而这样的人一多,也就真会把“不要脸”当成“有面子”。作者写这些“胡涂”的目的是揭示国人的缺陷,以“引起疗救的注意”。【4】“今之君子”是与“古之君子”相对的,从古今“君子”对“盗泉”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圆机活法”更为“今之君子”所擅用。以此收束全文,表明作者对当时的“上等人”往往在“要面子”与“不要脸”之间“随机应变”,以获取好处的做法的讽刺与否定。【解析】【1】试题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梳理文章思路就是弄明白作者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按照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来分析其思路。作答时要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 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例如本题,学生可以先思考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或引出话题的,原文“但近来从外国人那里,有时也听到这两个音,他们似乎在研究”“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即用洋人似乎在研究中国人所说的“面子”和前清的例子引出论题。然后再看在正文部分,作者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如文中“每—种身份,就有—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难分辨的时候”等,即论述“面子”因人而异,很多的时候“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很难分辨。最后分析作者得出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文中结尾“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并引用长谷川的话揭示“今之君子”的“面子”的本质。【2】试题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作答时要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问题指向,本题要求筛选并概括作者论证“‘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这一论点用了哪些论据,并分析它们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学生首先要从文中找出有关作者论证“‘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这一论点内容,如“九月三十日的《申报》就告诉我们一条新闻:沪西有业木匠大包作头之罗立鸿……”“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面子’”“有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有面子’”,然后按事例进行概括即可。“它们与论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思考的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论据是为了引出论点或证明论点的,作答时从这一角度思考即可。【3】试题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要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揭示了中国人在‘面子’问题上的‘胡涂’”,然后从文中找出作者揭示中国人在“面子”问题上的“胡涂”的相关内容,如“每—种身份,就有—种‘面子’”“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难分辨的时候”等。作者写这些“胡涂”的用意应是为了通过某些现象揭示某些问题,作答时可以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意图等角度考虑。【4】试题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文中中心句的理解。文章以揭示“‘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来结束全文,结合文本内容“‘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难分辨的时候,“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也说穿了‘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的“上等人”往往在“要面子”与“不要脸”之间“随机应变”,以获取好处的做法持讽刺与否定的态度。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一般的论述文如本文,往往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就要大致搞清楚在开头的引论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论题,中间的本论部分用了哪些材料,结尾如何收束、解决问题。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