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福建博物院馆藏抹香鲸标本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抹香鲸名字的由来 揭秘福建博物院馆藏抹香鲸标本的前世今生

揭秘福建博物院馆藏抹香鲸标本的前世今生

#揭秘福建博物院馆藏抹香鲸标本的前世今生|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馆藏抹香鲸标本的来源

1985年5月22日,渔民在福鼎县秦屿湾捕鱼作业时发现有一头抹香鲸闯入,被渔网围住。就在它吼叫挣扎期间,远处波涛翻滚,一群抹香鲸凶猛而来,游弋在那头被渔网缠住的抹香鲸周围,并用身体隔网摩擦被缠的同伴,以示安慰,同时横冲直撞,攻击渔船。渔船在鲸群的攻击下,几乎倾覆。

在人鲸相持三四小时后,海水退落,共有12头抹香鲸的鲸群也因此全部搁浅,横卧海滩。其中最大的一头约有14.6m,最小的约有11m。

这是我国有记录的第一次抹香鲸集体搁浅事件。

由于当时信息传递较慢,当专家赶到现场,多数鲸鱼已被渔民肢解,因此未能掌握其全部资料,仅福建博物院和厦门水产学院各得1头较完整的雄性个体(体长分别为13.5m和13m),制成标本。目前省博收藏的抹香鲸骨骼标本陈列在《闽海蔚蓝》展厅,而皮张标本由于空间因素没有展开。

由于抹香鲸的块头过于庞大,皮张标本的制作只能将其分解成几段,经过脱脂、鞣制等程序后再将其补好并固定在一个形似抹香鲸的模型上。而骨制标本要挖坑掩埋1年左右再脱脂漂白固定制作。

趣味小知识——抹香鲸名称的由来

由于抹香鲸对巨乌贼的嗜好,能够产出一种最珍贵的海产品——“龙涎香”。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乌贼的口腔内的颚片,抹香鲸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逐渐在小肠里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物质呈块状,重 100-1000g,也曾有420kg的。其最大直径为165cm,这种物质即为“龙涎香”。它储存在结肠和直肠内,一般为灰色或微黑色的蜡状物,刚从体内取出时非常难闻,干燥后呈琥珀色,带甜酸味。龙涎香本身无多大香味,但燃烧时却香气四溢,酷似麝香,又比麝香幽远,被它熏过的东西,芳香持久不散,抹香鲸名字便是由此而来。

龙涎香内含25%的龙涎素,是珍贵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质,用于香水固定剂。同时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之功效。

巨乌贼和龙涎香

“海底巨兽”——抹香鲸

抹香鲸 Physeter macrocephalus

中文别名:巨头鲸、真甲鲸、鲸鱼

英文名:Sperm whale

同物异名:Physeter catodon

分类地位:隶属于鲸目 (CETACEA)抹香鲸科 (Physeteridae)抹香鲸属 (Physeter)。

外形特征:体长18-25m,体重20-25t。身体粗短,行动缓慢笨拙,易于捕杀。身体背面为暗黑色,腹面为银灰或白色。头部特别大,约占体长1/4-1/3。上颌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颌较细而薄,前窄后宽,与上颌极不相称。有20-28对圆锥形的狭长大齿,每枚齿的直径可达10cm,长约20 cm。喷水孔在头部前端左侧,只与左鼻孔通连,右鼻孔阻塞,但与肺相通,可作为空气储存箱使用,呼吸时喷出的雾柱以45°角向左前方倾斜。无背鳍,鳍肢较短。尾鳍宽大,宽360-450cm。著名的龙涎香就是抹香鲸肠内所产,历来就是异常名贵的香料安定剂和中药材。

生活习性:喜在热带、亚热带的温暖海域活动,抹香鲸通常是一雄多雌的家族生活,每个家族的成员数量不等,有的是几头,有的甚至几十头。抹香鲸性情凶猛,喜欢吞吃章鱼、乌贼、锁管等动物,且食量极大,日食一吨不在话下。

生长繁殖:妊娠期12-16个月。每胎仅产1仔,偶见2仔,幼仔体长4-5m,哺乳期1-2年,7-8岁时性时尚,最长寿命可达75年。

地理分布:在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台海域和南海。

保护级别:该物种属于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在CITES中属于附录Ⅰ,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评估等级为“濒危”,在IUCN红色名录中评估等级为“易危”。

标本收藏情况:共2件,于1985年5月采集于福鼎秦屿,分别制作成骨骼标本和皮张标本各一件。

(注:作者吴志跃系福建博物院院长 王乾坤系福建博物院研究员)

《文化生活报》版面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 / CN35-0042

新媒体责编 / 汪明权

新媒体主编 / 邹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