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一得】北风卷地白草“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折的拼音怎么读音 【文字一得】北风卷地白草“折”

【文字一得】北风卷地白草“折”

2024-07-11 13: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实,右边的“斤”是斧头的象形,这才真正是“折断”的工具。而左边的手,其实是字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罢了。我们再来看第一个甲骨文字形:右边带箭头的,就是甲骨文的“斤”,一种横刃的小斧头,左边是两个上下摆放的“屮”。“屮”又是什么呢?《说文解字》:“屮,草木初生也。”两个“屮”就组成了“艸”,这就是“草”最早的写法。后来只是在“艸”的下面又增加了“早”,用作声旁来进一步提示它的读音。“用一种横刃的小斧头斩草”,这才是“折”字最初的构形意图,它所表达的实际词义就是“折断”。

“折断”这个意思应该读zhé。唐代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里面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白居易在《夜雪》里面说:“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晚唐的杜牧也在《赤壁》里面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唐代署名杜秋娘的《金缕衣》里面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些诗句里面的“折”,都指的是具体的“折断”。

折断之后,事物就会减少或变短。所以“折寿”就是减少寿命。我们现在常说的“折扣”,在清代就已经产生了。清代何刚德在《春明梦录》里记载:“京仓米既坏,京官领米不能挑剔,只付与米铺打折扣而已。”“折扣”其实就是按照原价减去相应的成数。如果折断的是有生命之物,则有可能导致死亡,所以称未成年而死为“夭折”。

在通往折断的过程中,有一个弯曲的过程,所以“折”还有弯曲的意思。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折腰,就是弯腰的意思。类似地,“曲折”“百折不挠”里的“折”都是弯曲的意思。甚至“弯曲”还可以表示一些抽象的含义。例如“折节”就是屈居人下,“折辱”就是使之经受挫折和羞辱。

“折”还有一个读音,那就是shé。《广韵》里面说:“折,断而犹连也。”一般来说,如果侧重“折断”这一动作,就应该读zhé;如果侧重“折断”这一状态和结果,就应该读sh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北风卷地百草折”的“折”,在读音的判定上存在一定困难。首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七言歌行体,格律要求较宽,而且两个义项均属入声,所以无法从平仄的角度加以甄别;其次,白草质地坚韧,皮部与中柱不易剥离,所以“断而犹连”在事理上并不违背;再次,《广韵》是属于《切韵》系统的韵书,具有兼收古今方音的特点,不能排除《广韵》所记录的shé这一读音是宋代以前读音的留存。

不过,我们还是倾向于将“白草折”的“折”读为zhé。首先,从古代典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zhé的读音处于压倒性优势。《故训汇纂》所列130条文献例证,全部是读zhé的情形。shé这个读音只在“亏损”这一义项上有唐代之前的例证,而除了《广韵》之外,“断而犹连”这个义项尚未发现唐代及以前的用法;其次,从诗歌意境上来看,“白草折”上承“北风卷地”,进一步强调北风的强劲猛烈,富有动态之感,且与下文“飞雪”“散入”相承,整首诗显得浑然一体。反之,如果是读shé,则只能表现出北风过后白草断而犹连的状态,语言的表现力就略有逊色。

附: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和北京大学王先云、雷塘珣两位博士的指教,谨致谢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