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熠熠生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抗美援朝纪念馆英烈碑图片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熠熠生辉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熠熠生辉

2024-07-15 21: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们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重温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铁血荣光。

抗美援朝纪念馆馆长刘静媛说,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馆相继推出10余个原创主题展览,自年初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近两百万人次,《震撼世界的较量》展览还输出北京、天津等多家单位。致力办新展的同时还坚持走出去,《抗美援朝时期辽宁人民的贡献》等专题流动展走进多所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为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今年以来还有20余万师生通过研学活动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

首战两水洞、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进入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同样能拥有立体化、参与式的观展体验,在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中带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激励,为红色文物赋予永不消逝的“数字生命”。网站自2020年9月19日上线以来,累计浏览量达到1.14亿余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在红色研学中传承红色基因

沈阳,皇姑区金山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在纪念碑两侧松柏下,安葬着杨根思等123位志愿军烈士,与英名墙上19万余名烈士构成璀璨的英雄星河。

抗美援朝纪念日前夕,园内满是自发前来凭吊的市民,既有身穿旧式军装的老兵也有佩戴红领巾的儿童,更多的是怀揣强国梦想的青年。

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第一小学大队辅导员马皎月向学生讲述抗美援朝史。

“197653,在那遥远的战场;197653,他们留下了希望;197653,他们留下了信仰……”在巍峨矗立的烈士纪念碑前,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第一小学的研学师生,在同唱歌曲《197653》中共同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成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者和讲述者。

在当天的研学活动中,有学生向大队辅导员马皎月提问:“志愿军叔叔打起仗来为什么不怕疼?”

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他们在一封志愿军战士的家书里找到了答案:“每次冲锋,一想到我身后就是新中国,就什么也不怕了……”

研学师生在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实物中追学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足迹。

进行红色研学的师生不止于此,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讲解员赵彤的记忆中,是沈阳大学师生冒着漫天风雪撑着雨伞在纪念馆门前排队等待参观,也是清明节期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莘莘学子在烈士纪念碑前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还是江苏淮北中学28名师生徒步1500公里向长眠在这里的王守正、许洪斌等江苏籍抗美援朝烈士敬献鲜花……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研学团体数量达千余个,超过10万名师生在这里感受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你们的伟大,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你们的一生。”这是沈阳师范大学刘瀚泽同学的留言。在面积有半个黑板大的留言墙上,英雄后代诉说对亲人的浓浓思念,高校学生表达对英烈的深深崇敬,中小学生留下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吴涛说,烈士陵园里四季鲜花不断,缅怀英烈已经成为不变的传统,“最可爱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下去”

沈阳,浑南区旧站村,一间简陋却不凡的民宅。

走进篮球场大小的院落,西侧墙壁挂满志愿军老照片,东侧陈列着说不清年岁的老军装,“免费参观”格外醒目。

已至鲐背之年的孙德山自费为已经逝去的战友建立纪念馆。

这里的主人叫孙德山,18岁时响应号召参军入伍,1950年跟随大部队跨国鸭绿江,当过汽车兵、通讯兵且荣立三等功。他80岁那年,为纪念逝去的战友,萌生出建立纪念馆的想法。一没钱、二没人、三没展品,孙德山的想法遭到全家人反对。

整整10年,孙德山几乎没吃过肉,凭着当年参军留给他的顽强毅力,把纪念馆给建起来了。

孙德山向记者展示展品。

每每见到观众,孙德山心里都格外高兴,他一边掰着手指一边小声嘀咕说:“有北京的,也有上海的,本地人是最多的,咋也能有几万人来这里参观。让年轻人记住历史,战友们才不会白白牺牲,而我才能够闭上眼。”

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殿海在沈飞航空博览园讲述抗美援朝史和共和国航空工业史。

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诞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沈飞公司,专门打造包括大国工匠在内的志愿讲解团队,在沈飞航空博览园宣讲抗美援朝史和共和国航空工业史,线上线下已累计为数十万市民提供服务;位于丹东市的辽东学院,打造全国首批《抗美援朝精神》课程,让学生在红色讲堂里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营养;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纪念馆举办抗美援朝出征地专家讲堂,邀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官员马沈等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红色展馆,利用红色讲堂为超百万人次宣讲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崇尚英烈在辽宁蔚然成风,青少年纷纷在留言墙上表达“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决心。

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是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首批队员,创造下以他名字命名的加工精度——文墨精度。方文墨说:“73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用鲜血与生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沈飞就诞生在那时,他们的英雄气概始终激励着我,所以更加要聚焦型号发展关键技术加速创新攻关,早日实现让一代代中国人热切期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源:辽望·辽宁日报 编辑:孙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