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周年丨白衣执甲守家国,他们用科研力量保卫战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抗美援朝我国牺牲多少人员 抗美援朝70周年丨白衣执甲守家国,他们用科研力量保卫战士

抗美援朝70周年丨白衣执甲守家国,他们用科研力量保卫战士

2024-07-17 0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改革君 科协改革进行时 收录于话题#抗美援朝70周年1个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迈上保家卫国的征途,在异国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勇挫强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英雄赞歌。

同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同时,各地开始组建入朝支援医疗队、防疫队、手术队等,许多医务科技工作者纷纷加入前线,用自己的力量为奋战在前线的战士护航,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1

黄家驷

抗美援朝医疗队中的上医教授

黄家驷(1906.7.14-1984.5.14)我国著名的胸心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学,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获得世界杰出医学教育家荣誉奖。

1950年12月15日,上海医务界成立了上海市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委员会,发表《致全市医务工作者书》,号召医务工作者支援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黄家驷不顾两个年幼患病的孩子,在妻子的支持下,率先在上海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总队的主任医师会上报名。

在黄家驷的带动下,报名参加的医护职工十分活跃,掀起了全市报名参加医疗队的热潮。参加前线的医疗手术总队组建后,黄家驷任总队长兼第二大队长。

1951年,黄家驷(居中)任上海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第二大队队长奔赴朝鲜

由上海医学院组成的第二大队驻齐齐哈尔陆军第二医院。在这里,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英雄儿女。战士们在重伤昏迷中或从麻醉中苏醒时念念不忘杀敌立功的情景,深深震撼着医疗队员。黄家驷取消了医疗队伙食大、中、小灶的区别,和全体队员同甘共苦,一起投入抢救伤病员的紧张战斗。

他们和陆军第二医院的医务人员紧密团结,忘我工作,在短短六个月内进行手术942次,其中大手术204次,外科死亡率仅0.6%,全队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医疗队还担负起培养部队卫生干部的责任,并对他们进行系统教学。他们帮助部队医院建立正规化的制度,将内科、外科重新编组,以达到专科治疗、专科教学的目的,同时确定了军医分级制度和分层负责的正规回诊制度。

医疗手术队归来不久,黄家驷应邀列席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以《决心尽一切力量医好志愿军伤病员》为题作了大会发言。在会议结束的晚宴上,他有幸坐在毛主席的右侧,聆听领袖关于中西医结合和加强团结的指示,这使他万分感动,终生难忘。

1951年,在全国政协会议闭幕晚宴上,黄家驷和毛泽东主席谈卫生工作

在党的教育下,黄家驷逐渐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1955年3月,黄家驷光荣入党,当时《解放日报》发表了他《终身难忘的日子》一文,表达了他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决心。

2

盛志勇

用双手抚平战士灼热伤痛

盛志勇(1920.7.1—)烧伤外科专家,现任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专家组组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并被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51年1月25日下午,首批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321人,在总队长黄家驷的带领下展开工作,盛志勇作为第二医疗手术大队的队员赴齐齐哈尔第二陆军医院参加救治志愿军伤员的工作。

1951年1月25日上海市抗美援朝医疗手术大队在人民公园出发时的情景

医疗队到沈阳军区第二陆军医院后,主要是对伤员进行后期的救治管理。大部分伤员都已经在前期进行了一些初步处理,到了医院一般都是伤后几天的伤员。当时有一种战伤后遗症叫灼性神经痛,就是神经损伤以后,虽然神经这个地方已经好了,但是会有神经疼痛,而且是十分厉害的放射性肢体疼痛,盛志勇在第二陆军医院就做了好几例这样的手术。神经损伤以后,由于交感神经的原因而引起疼痛,依据这个原理,盛志勇就把伤员交感神经节的胸2、胸3部分去掉,成功防止了疼痛。

那时到医院的还有部分烧伤伤员,美国部队用燃烧弹、汽油弹粘在身上下不来,战士往往第一个动作是用手去拍掉,一拍手也受伤了。美国部队又往凝固汽油里面加磷,磷一遇到空气就燃烧,所以烧伤病人还是不少,大面积的烧伤可能已经在前面就牺牲了。到医院后医生们主要对伤员进行一些初步整形、伤面处理等。

1951年抗美援朝医疗队在齐齐哈尔第二陆军医院中学习讨论的情景(左2起:裘麟、石美鑫、黄家驷、盛志勇、林春业、吴学愚)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前方医疗队紧张救治伤员的同时,大量经过初步处理或者一些普通伤员被运往后方医疗队。当时战伤止血的明胶海绵发生危机,各医疗队告急。情况很快反映到中央军委和国家卫生部,但是全国其他医院也紧缺明胶海绵止血剂。时任中山医院院长的沈克非教授召集盛志勇等人进行研究探讨。盛志勇从冻豆腐中受到启示,成功研制出了淀粉海绵,填补了战伤止血的空白。

3

王振义

用细心守卫战士安康

王振义(1924.11.30—)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1月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1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第77507号公报,将第43259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振义星”。2020年9月,获得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震旦大学医学院1948届毕业生合影,三排左三为王振义(图片来源:《王振义传》)

1951年7月,广慈医院组织第二批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作为内科住院总医师的王振义,刚从胃溃疡和轻度肺结核的住院治疗中恢复过来就坚决报名参加,最终组织上出于健康因素的考虑未批准他成行。

热爱祖国,就要为祖国上战场!怀着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1953年4月,王振义第二次报名参加上海市第五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并获批,作为东北军区内科巡回医疗组的主治医师,前往黑龙江勃利县后方医院救治伤员。

当时在战场医院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怪病,很多战士出现咳血、头痛等症状,医生们诊断为肺结核并伴有结核性的脑膜炎,但用了药并不见好转。但结核性脑膜炎并非传染病,王振义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细心的王振义发现,当时战士们为了改善伙食经常在当地捕捞鱼虾,他想到之前在文献里看过一种肺吸虫病,与战士们的病状极为相似。他将病人咳出的血液拿到显微镜下观察,果真找到了肺吸虫卵!

这一诊断帮助整个部队和医院及时治愈了一大批患病的战士。为此,王振义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二等功。

正在进行研究工作的王振义

战争结束后,王振义回到了广慈医院,从事血液学的研究,只有29岁的他已经成为中国血液内科领域至关重要的专家。

参考资料:

1.黄家驷:抗美援朝战地医疗队中的上医教授,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官网

2.淳朴清廉的黄家驷,上饶新闻网

3.回忆三次战地医疗活动———盛志勇访谈,《中国科技史杂志》

4.《仁术宏愿·盛志勇传》,黎润红、张大庆

5.他曾奔赴战场荣获二等功......王振义:一门四院士,师徒接力攻克白血病,青春上海News

6.发现了一种药,攻克了一种病,培养出三位院士,还上过战场,看他开挂的人生是怎么炼成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公众号

文/科协改革进行时 编辑整理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抗美援朝70周年丨白衣执甲守家国,他们用科研力量保卫战士》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