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抖音是怎么“毁掉”一个人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抖音是怎么收费的呢怎么关闭 【深度】抖音是怎么“毁掉”一个人的?

【深度】抖音是怎么“毁掉”一个人的?

2024-07-12 23: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笔者归纳出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成瘾性

近几年 短视频 开始流行,并迅速取代文字,占据了信息媒体的最大份额,这其中就包括抖音的“横空出世”。

我也曾经沉迷过一段时间抖音:一个人待着很无聊,进了抖音个个都是人才,长得好看说话又好听,潜意识里发出这样的感慨——超喜欢刷抖音的感觉!

但是,这种感觉是真的快乐吗?于是我回顾了一下 刷抖音 和 看书 带来的不同快感。

刷抖音给我的感觉更像“ 渴 ”,不刷的时候很难受,很焦虑,很无聊,一旦拿起来,这些症状就立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时间飞速流逝。在刷了几个小时抖音再放下手机后,大脑会处于一种疲惫中带着麻木,同时伴随着一些反胃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不想分析抖音的成瘾机制,只想说我去查过毒品的“戒断反应”,虽然有些戒断毒品的反应在戒抖音时没有,戒抖音时的反应却在戒毒中占全了。

一个东西一旦成瘾,已经主要不是为了获得愉悦感,而是为了避免难受。

大脑碎片化

很多人以为抖音只是在占用我们的时间,或者扭曲我们的价值观,如果仅仅如此,那今天不会将抖音单拎出来批判。

还是拿自身经历来说,那段时间我沉迷刷抖音成了习惯后,某天想起来买的书还没看,开始重拾阅读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我几乎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总是读一会就急不可耐的打开手机,瞅瞅微信,刷刷抖音,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开始以为只是短暂的不习惯,后来当我逼迫自己把手机扔到一边,准备认真阅读的时候,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我开始纳闷这个作者怎么搞的,一句话里头好几个逻辑连词,要翻来覆去看个好几遍才能明白他在说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么多废话?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结论?

如果在20年前,有人说我们需要一个加速看电影的功能,周围人不会认为他疯了吗?

抖音带给我们的恐怖,不仅是使得我们固有的思想碎片化了,而是驱使着我们只能接受碎片化的信息,所以应该叫“ 大脑碎片化 ”。

教育肤浅化

如果你以为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媒体,只能侵害本就不思进取的人,那就太天真了。

我19年成为一所985院校的研究生,具体哪个学校就不说了,上了一年课之后,我可以不带任何夸张的说:学校的教授以及他们的课堂教学,使我感到“恶心”。

首先要声明的是,真的不是我水平不够,豆瓣8分以上的社科类书,有极大比例是外国知名院校的教授所写,占了我阅读的大头。这类书中,虽然质量也参差不齐,但起码没有让我感到“浅薄”的。

这么一对比,现在的很多学院派,简直太匪夷所思。当然,大部分的人对信息没有甄别能力,或者上班上久了,天天对着更浅薄的领导,于是觉得教授们相对还可以接受,而对我这种在审美上抱有执念的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

究其原因,一部分是中国学术圈的固有顽疾,这点在我大学时就体会的比较深刻了,但最近几年不仅没有好转,而是每况愈下的原因里,抖音势必难辞其咎。

别觉得这太玄幻,关于短视频媒体如何影响教育的这一观点,早在1985年,尼尔·波兹曼的在他的巨著《娱乐至死》中,已经作了非常清晰的预言,我在此搬运一部分——

电视提出了三条戒律并由此形成了教育的哲学:

1. 你不能有前提条件

每一个电视节目都应该是完整独立的,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不需要具备其他知识。我们不能说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也不能强调知识的积累需要一定的基础。电视学习者应该可以自由地选择何时开始学习而不会受到歧视。因此,你从来没有看见或听见哪个电视节目开头的时候会警告观众:如果你没有看过前面的节目,你就无法看懂眼前这个节目。电视是不分等级的课程,它不会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原因拒绝观众。换句话说,电视通过摒弃教育中的顺序和连贯性而彻底否定了它们和思想之间存在任何关系。

2. 你不能令人困惑

在电视教学中,让观众心生困惑就意味着低收视率。遇到难题的学习者必然要转向其他频道。这就要求电视节目中不能有任何需要记忆、学习、运用甚至忍受的东西,也就是说,任何信息、故事或观点都要以最易懂的方式出现,因为对于电视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满意程度,而不是学习者的成长。

3. 你应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

在电视教学的所有敌人中,包括连续性和让人困惑的难题,没有哪一个比阐述更可怕。争论、假设、讨论、说理、辩驳或其他任何用于演说的传统方法,都会让电视变成广播,或者更糟糕,变成三流的印刷材料。所以,电视教学常常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通过动感的图像伴以音乐来进行。这也是《星际迷航》《宇宙》《芝麻街》和各种电视广告的特点,如果没有可视性和戏剧背景,任何电视教学都不可能实现。

如果要给这样一种没有前提条件、没有难题、没有阐述的教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那么这个名字只能是“娱乐”。

可能你看到这里会纳闷,怎么从电视联系到教育的?

那就要参考上一条,短视频改变了我们思维的方式,导致我们只能、也只愿意去被动的接受碎片化知识。由于课堂上的教师,也渐渐被以短视频为首的碎片化信息所洗脑,学生作为网络一代,更是乐意接受这些碎片化信息,所以,教学的内容潜移默化的也变得支离破碎起来,通常都是充斥着观点的堆砌以及老师自己脑补的推理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上,每次如果睡着了再醒来,老师在讲什么还是完全听得懂,甚至让个平平无奇的初中生过来听,他在理解方面也不会产生任何困惑。因为压根不需要什么理解,只是一条一条的碎片化信息,而其表述的深刻性与准确性,远不及被网民批为“浅薄且无知”的百度百科。

既然如此,那我辛苦考试,花钱上课,到最后是不是只有一张毕业证的作用?

尼尔·波兹曼所处的是电视媒体兴起的时代,他非常有预见性的指出电视媒体未来将会如何一步一步的腐蚀掉人类社会。

然而在我看来,电视媒体对人的侵害,还不足短视频的十分之一,在没有手机的年代,大家起码愿意读一些报纸、杂志、书籍,现在呢?我去坐地铁时,地铁上的所有人,请注意是所有人,都在刷抖音。

我敢肯定地说,我们985院校的老师,给研究生带课的教授,上课讲的很多知识就是从抖音、今日头条、朋友圈看来的,并没有加以验证就直接讲给我们,先抛开碎片化的特征不谈,内容上竟然也是错误百出的。

比如笔者上了一年课,遇到过三个号称喜欢读《庄子》的教授,令我震怒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曾在一次课堂上,正确的引用过《庄子》原文,总计引用过十几次,正确率为0。有时还直接把意思搞反,再用那个搞反的意思去解释他拍脑门得出的理论,让我这个读过二十多遍《庄子》的人大跌眼镜,以为我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听小区的大爷吹牛逼。

我对社会科学虽钻研不深,但也算涉猎较广。每当他们提到一个跟我记忆有所冲突的理论时,我就立马用阅读软件去查,结果十有八九都是老师错了。 如果在我熟悉的领域,他们犯的错是如此的离谱,又如此的常见,那么是不是可以合理的推测,从概率学上来说,在我不熟悉的领域,他们的错误也不曾少犯呢?

我也知道,这绝不是个例,现在读这篇文章的朋友里,如果有还保持着阅读习惯的学生,想必会为笔者上面的这段话拍手称快。

当看到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很可能就是来自于抖音、今日头条、以及朋友圈各种垃圾信息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又怎能不感到“恶心”呢?

我知道,可能是上的学校不够好,毕竟以知乎标准,清华一本,北大二本,浙大要算三本了,如果上清华北大,这种情况就基本不存在了。然而985学校只占全国高校5%都不到,也就是说起码有95%的学校的教育水平,恐怕比我们还要不堪。

况且这还是研究生的课堂,如果是高中、初中、小学呢?你愿意让一个接受抖音价值观洗脑的老师去教育你的孩子吗?

如果连教育的根也烂掉了,用一句绝望的话说就是:

这个世界不会再好了。

以上三点危害还只是沧海一粟, 实际上不止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任何热衷于传播碎片化信息的媒体都难辞其咎。 当然,毕竟是市场选择,他们的用户也不清白。

甚至在网络时代,众生有罪,你我皆同谋,本来这篇文章应该通过完整的逻辑链条,充足的证据,严密的推理,来得出完整的结论,但很多时候,只说了短短几句,就草草结束了诠释,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写长,别人早都关了,即使现在这个缩水版,能看到最后的人恐怕也寥寥无几,说不定早都刷抖音去了。

所以笔者也故意删减了很多内容,也成了作恶者之一,并且说了半天,还是没给解决方案。

究其原因,笔者压根就不奢望改变社会,这个目标太大、太空,抖音已经占领了社会,别说我一个人,就算一万个我,也是“ 蜉蝣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对于整个时代的潮流来说,我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所以这个事目前是无解的。

那为什么还要批判呢?

因为我们改变不了社会,起码还可以改变自己,要对抗流行的世俗价值观,我们就必须建立起一个比它更好的价值观来,从拒绝碎片化知识的侵蚀,拒绝短暂欢愉,锻炼延迟满足做起,这需要长期的努力。

在美剧《美丽新世界》里,人们被安排的只要一有痛苦的迹象,就会吞一种名叫“嗦麻”(可以理解为大麻含片)的透明药丸,从而情绪立马转为开心,所以那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痛苦,也没有任何思想。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剧中有叛逆思想的女主,在感受到情绪低落后拒绝尝试吞“嗦麻”,一开始她很痛苦,但在忍过去之后,感受到了悲伤是什么,忧愁是什么,恨是什么,也就能感受到了比从前更大的快乐,更广的幸福,以及更有张力的爱。她从之前扁平的工具人,进化出了光辉的人性。

尼采告诉我们,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 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生活的苦闷其实是人生的常态,我们本来需要依靠自己的精神意志去与之对抗,并在这个对抗过程中收获人生真谛。 而抖音,正是那颗横空出世的“嗦麻” ,它告诉我们,别活的那么累,来吧,只需要吞一片,你就能忘掉痛苦,忘掉自己本来是为什么而活的。

我们就是会不断悲痛,再在悲痛中 踽 踽前行的人类而已,为何要丢弃悲伤,丢弃痛苦,丢弃人生的张力,去过爱因斯坦所谓的“被圈养的生活”? 我希望从现在开始,起码有一部分人,可以拒绝“嗦麻”,拒绝即时的欢愉,起初会有强烈的戒断反应,会痛苦、迷茫、无聊,但它是好的,是天然的,是自由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感,我们应该去拥抱,而不是去逃避它,最终你总会找到出路,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而不是「被定义」的人生。

如果看到这里,你觉得抖音也带来了好处。那我想说的是, 判定一件东西的优劣,并不是看它有没有好处,而是看好处和坏处的对比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在我这里,这个东西是绝对弊大于利的,因为它充满着邪恶的气息。

邪恶?至于吗?

至于。

《圣经》里列过人类的七宗罪,分别为: 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现在打开抖音,刷一下视频,看看哪条视频不占七宗罪中的一项或多项。

找不到,是吗?

而且再来告诉你,沉迷于刷抖音的人,如果他看到上面这段,大脑会有什么反应。

哈哈哈,《圣经》都出来了,原来你还信上帝,真愚昧。

事实上,我不用信仰任何神,也能看懂优美的文字;而沉迷于抖音的人,信仰着被网络输入的各种价值观,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忽略世界上真正美丽、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就是区别。

如果要说抖音也让人获得了快乐,让人活的不那么累。

那么请诸君仔细的回忆一下:

在抖音出现之前,你很不快乐吗?

抖音出现之前的你比较快乐,还是现在每天刷着抖音的你比较快乐?

如果抖音真的能带来快乐,怎么没听说过哪个人靠抖音治好了抑郁症?

如果抖音带来的短暂欢愉是可取的,为什么我们又要排斥毒品?

到这里,有些人可能认为我偏激,其实已经很保守了。这些传播碎片化信息的平台们所犯下的罪恶,是隐蔽的,是罄竹难书的。

实际上不是只有违反道德和法律才算作恶,它们没偷没抢,没向社会强制收费,也按时向国家纳税,但它们做了更恶劣的事。

它们使人不再是人,而是异化为只懂得追求短暂欢愉,拒绝微小痛苦,排斥任何思考,最终沦为只知出卖劳动力,生产商品赚取报酬,再用报酬去兑换更好商品的工具人。

我们的物质生活空前繁荣,我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荒原。

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他1931年创作,领先时代100年的著作《美丽新世界》中鞭辟入里的指出, 我们的文化正在成为充满着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书中描述的末日场景,如今正在悄然上演,然而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察。

照常理,这时该介绍下《美丽新世界》这本书了,因为我认为,每个被商品社会侵蚀精神的人,都有必要看一看这本不朽著作,在心中埋下一颗自由的种子,借此来对抗当今流行的、粗俗不堪的、空洞乏味的普世价值观。

但我不会推荐,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兴趣,有兴趣的也不会买,买了的也不会看,看了的也难以有任何思考,反而会认为作者不知所云,随着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已经接受不了一切真实美好的东西了,甚至认为这些真实美好会摧毁掉我们。

《黑镜:1500万里程》

真正的死亡,不是被消灭,而是被同化。

最后,我想以赫胥黎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

让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来源:早晨简报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