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兵书颠覆对传统武术的认知:枪头重不过一两,拳法只算体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戚继光大刀 戚继光兵书颠覆对传统武术的认知:枪头重不过一两,拳法只算体操

戚继光兵书颠覆对传统武术的认知:枪头重不过一两,拳法只算体操

2023-07-20 22: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戚家军的装备,可能比几百年后的抗日武装还好,毕竟大刀长矛已经不是戚家军的主要武器了:戚家军车营、骑兵四成以上战士都配发火枪鸟铳,步兵火枪鸟铳每两个人一支(一人持大刀长矛防护,一人远程攻击),就连作为后勤部队的辎重营,十个人中也有六个人装备火枪——这可以理解,因为火头军经常站在大阵最后看热闹,闲着没事放两枪,就当是远程狙击手了。

戚继光使用火铳火炮的技术,在当时堪称登峰造极,他在这样描述“子母炮”的威力:“此用惊营,或夜间远远放入贼垒,少停于贼垒中。铳发,无制之兵,乌合之众,夺气之寇,势必惊惶,我得乘之,此器最妙。”

有这样的先进武器,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但组织纪律极差的倭寇,自然不是对手,所以在戚家军练成炮步坦协同战术之后,抗倭就变成了狩猎。但是狩猎过程,也要求猎人比豺狼野猪跑得快——倭寇虽然腿短,但是逃命的总比追命的跑得快,于是就需要戚家军也加强体能训练了。

戚家军的体能训练,放在今天仍然管用。平时训练和军事演习的时候,拿的兵器和身穿的盔甲都比真正作战时要重许多,有时候还要在士兵腿上绑沙袋 戚继光把这三种训练方法称之为练三力:“平时所用器械,当重交锋所用之器,重者既熟,则临阵用轻者自然手捷,是谓练手之力;各兵须学趋跑,一气跑得一里,不气喘才好。如古人足囊以沙,渐渐加之,临敌去沙,自然轻便,是练足之力;平时习战,人必重甲,荷以重物,勉强加之,庶临战身轻,进退自速,是谓练身之力。”

练好这三力,戚继光还要训练士兵的眼疾手快,以长枪突刺为例,戚继光的训练方法也十分科学:在二十步以外立一个五尺高八寸宽的人形木靶,治安眼睛、咽喉、胸口、腰部、足部挖出七个一寸大的圆洞,洞里放上木球。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开始冲杀,“听擂鼓,擎枪作势,飞身向前戳去,孔内圆木悬于枪尖上,如此遍五孔,止。”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戚继光用重枪重甲外加沙袋训练,到了战场上,用的则是另一种较轻的长枪:“长枪,锋要轻利,重不过两;杆要梢轻,腰硬根粗。”

戚继光极其讨厌花架子,如果有人敢在他面前耍花枪,那是要挨军棍的:“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直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

《纪效新书》近似现代汉语,就不用翻译了。可是不知为什么,戚继光所摒弃的花架子,现在成了某寺漂洋过海演出赚钱的拿手好戏,让蛮夷以为这就是传统武术呢。

戚继光不但讨厌士兵耍花枪,而且认为拳法在实战中鸟用也没有,那就是训练用的体操:“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并没有把传统拳法一棍子打死,因为他认为练拳有助于提高战士们的爆发力和速度:“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

戚继光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一力降十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眼疾手快势大力沉,那就是高手,至于习练花拳绣腿,那就是自己糊弄自己:万一倭寇和胡虏不按套路出招,你还不得被人家在一分钟之内打得鼻子窜血?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一百》《纪效新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