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文化传承与发扬浅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有哪些传统戏曲文化 中国戏剧文化传承与发扬浅谈

中国戏剧文化传承与发扬浅谈

2024-07-16 14: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中国的戏剧艺术在清朝中后期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从民国到现在,更多的人在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政府到社会,各地电视台纷纷举办戏剧栏目,将戏剧推向更广大的观众。戏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就戏剧文化的点滴进行阐述,发扬戏剧文化,实现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戏剧、文化、继承 

  戏剧,这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既古老而又永恒的艺术文化现象。在众多的文艺部门中,戏剧的社会辐射面最为广阔,影响最为深入。中国的戏剧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剧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剧百花苑。    一、中国戏剧文化历史渊源   戏剧早在原始社会已有萌芽,经过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剧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先秦——戏剧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剧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剧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剧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五)明清——戏剧的繁荣期。戏剧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   二、中国戏剧的类型及特点   我国广大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戏剧。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京剧。中国戏剧音乐通常以高调的唱腔为主,并以笛、皮鼓、梆子、锣和京胡等弦乐器伴奏。其他的戏剧音乐代表有:河北梆子、豫剧、评剧、越剧、粤剧、昆曲、秦腔、黄梅戏、高甲戏和傩戏等。全中国共有600多个地方戏剧品种。   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剧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剧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程序是戏剧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戏剧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剧从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中国民族戏剧,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剧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三、对中国戏剧文化的传承及发扬   改革开放以后,各个剧团纷纷恢复或成立,有过一段辉煌,但在经济的转型时期,人民的娱乐文化方式不仅只局限于戏剧,其他的各种文化娱乐纷纷被人们接受,戏剧的地位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戏剧人才的断档,老艺术家不可能青春永驻,新艺术家培养不出来。中国戏剧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对于戏剧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进行戏剧文化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提高对戏剧的认识。振兴传统戏剧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对独特地域风情风貌的展示和传播,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对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上要有高度。戏剧保护是一个文化战略,不单是为保护剧团剧种,不单是技术层面上的保护,而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一种形态,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多种形态。振兴戏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要重新认识传统戏剧的价值和作用,要充分认识振兴戏剧的时代意义,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传统戏剧振兴的重要性。   (二)实现戏剧的与时俱进。戏剧必须保持它的基因和基本元素,保持剧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当然,保持特色不是一成不变,要在继承传统、彰显特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在这里要让戏剧变得现代化。传统戏剧有其传统要义和审美价值,但总是那么几个曲目,必然让人乏味,要做到在保留传统曲目的同时学会与时俱进,拥抱时代和潮流,体现当代的审美潮流,要在把握传统戏剧精神精髓的前提下,开发出更多的戏剧内容,让传统美与现代美交相辉映,最终形成戏剧的当代审美品质和风格。同时戏剧也应当多元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戏剧不应该总是存在于舞台之上、茶肆之间,戏剧的存在形式而应该变得更加多元化。投资基层戏剧团体、推动基层院团的剧目建设必不可少,但如何让戏剧和新媒体互相融合,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传统戏剧的振兴发展,离不开内容、形式的创新和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给观众带来更加炫目的视觉听觉体验。   (三)让戏剧变成大众化。广大民众是戏剧的生存土壤,广大民众的好恶决定了戏剧的生存走向、繁荣程度,同样,只有将戏剧放在广大群众中,尽可能地让戏剧融入到大众生活中去,让最大多数的人感受到戏剧的美妙,才能让戏剧代代相传,要对全社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戏剧文化启蒙,唤醒和提高社会公众的戏剧文化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放在金丝笼里,与世隔绝、曲高和寡,这不是保护,这叫做遗迹,只有让它焕发出勃勃生机,获得最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自发的拥护,这才是最大的保护。   (四)加强人才培养。戏剧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剧种的盛衰,往往取决于是否拥有领军人才和完整的人才梯队。人才是振兴戏剧艺术的关键。如果传统戏剧传承人的培养问题得到极大改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不断涌现,一定会呈现出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的喜人景象。政府应当领头解决戏剧的专业培养和流派传承问题。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设计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培养一批青年戏剧人才。要敢于打破常规放手使用,特别是要给中青年戏剧演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脱颖而出。要培养和产生一批德艺双馨的新人和“名角”,形成名牌效应,以名人名剧带动发展。   有一位戏剧大师说过:“没有戏剧的城市难言美好。”面对当前我国戏剧保护现状,可以说任重而道远。甚至更深一步说,面对着我国民族传统中那些逐渐消失的文化符号,如何真正做到传承与创新,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永恒课题。   四、结语   戏剧是我国富有魅力的传统文化,自中华民族出现文字记载的时候,就出现了戏剧的雏形,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陶冶,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朵奇葩,在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对于戏剧我们爱之护之发扬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