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复习提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九年级政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复习提纲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复习提纲

2024-07-10 22: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15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知识记忆】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3.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4.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5.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背诵部分】1.改革开放的意义/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①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②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③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怎样全面深化改革?①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③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5.为什么共享发展成果?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6.怎样共享发展成果?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②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了解的内容】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之路的?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站起来了。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3.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①坚持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坚持改革开放,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③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知识记忆】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背诵部分】1.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④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⑤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⑥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2.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①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②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④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4.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5.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④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了解的内容】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①生活处处有创新.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③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④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⑤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改革与创新的关系?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3.如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①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②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必须提升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③要弘扬创新精神。④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知识记忆】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包括:①选举民主②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包括: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监督(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5.民主决策的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6.民主选举的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背诵部分】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①选举民主②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3.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制度保障)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①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②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③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5.民主监督的意义是什么?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6.在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有哪些具体的要求?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②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7.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①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②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③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④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了解的内容】1.如何理解民主?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2.民主选举: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注意事项(原则与要求):原则:①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要求:②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3.民主决策的要求.制度保障?①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②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4.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②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知识记忆】1.法治要求: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2.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16字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7.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8.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背诵部分】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选择走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公民角度)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社会角度)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角度)2.法治的要求?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实行善治,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要求)①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怎样建设法治政府?①政府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5.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③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⑤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6.国家和社会治理为什么既要法治又要德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③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了解的内容】1.良法标准是什么?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政府的作用、 宗旨、工作要求:①政府的作用:人们的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要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③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3.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十六字方针)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依法行政的核心及要求?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要求: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②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2021年中考已经考过)【知识记忆】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四德),青少年责无旁贷2.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美德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6.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在社会主文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星”精神、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已考)【背诵部分】1.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2021年中考考过)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3.怎样坚定文化自信?①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发展②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③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5.青少年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了解的内容】1.中华文化的产生及特点产生: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创造力、包容力、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文化自信的内涵是什么?(了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背诵部分】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竭的精神动力。3.如何弘扬民族精神?①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5.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P71+P7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6.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 正视发展挑战【知识记忆】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2.我国人口现状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老龄化加剧、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大量的人口流动等。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4.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背诵部分】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②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③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如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2.我国资源的现状是什么?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3.我国的环境现状及其危害①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P79)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约经济社会发展。(P80)4.怎样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②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了解的内容】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解)2.实行计划生育本国策的意义?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子女。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3.对资源过度开发的危害?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1.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切实感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知识记忆】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4.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5.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6.“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7.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背诵部分: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P:92、96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④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伟大祖国才能繁荣发展。3.怎样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 P98-99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4.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P: 102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②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5.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P: 102-103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③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了解的内容】1.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P:99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 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P:100①“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②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大国家发展大局。3.民族平等的的表现:①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4.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措施: P: 94-95①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P98-99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②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第8课 中国人 中国梦{知识记忆}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两个一百年目标(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4.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 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8.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9.五位一体建设: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10.新的四个全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1.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1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32.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背诵部分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2.两个一百年目标(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P:106我们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3.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①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①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 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0.怎样实现中国梦 P:113-114①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2. 五大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3.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P:116-117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②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③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④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⑤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实干才能梦想成真。⑥不忘初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4.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15.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P:111-112(了解)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6. 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了解)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