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写了《我与地坛》震动文坛,死后地坛不肯为他立塑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与地坛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史铁生写了《我与地坛》震动文坛,死后地坛不肯为他立塑像

史铁生写了《我与地坛》震动文坛,死后地坛不肯为他立塑像

2023-12-24 06: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79年后,史铁生尝试写作,并在当年发表了自己第一篇短篇小说《爱情的命运》。随后的几年,史铁生发表了一批短篇小说,并于1983年在《青年文学》第1期发表了自己的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不久,小说获得1983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之路走得越来越顺利。他开始提到地坛,在几篇小说里提到“一座废弃的古园”。这实际上就是地坛。当然,这是不够的,不足以将史铁生对地坛那种血肉相连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史铁生酝酿着写一篇长篇散文——只有散文这种直抒胸臆的文学题材,才能够承载史铁生对地坛的感情。

1990年,史铁生创作出长达1.5万字的长篇散文《我与地坛》,发表在《上海文学》1991年第一期。《上海文学》将这篇文章作为重磅稿件推出,为此还抽下了一篇已经确定上版的稿子。

《我与地坛》发表后,在文坛引起了轰动。多家文学选刊进行转载,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语文教材中。著名作家韩少功在阅读了《我与地坛》后,欣喜地说:“我以为1991年的小说即使只有他(史铁生)一篇《我与地坛》,也完全可以说是丰年。”

2011年,曾经首发《我与地坛》的《上海文学》编辑姚育明在回忆文章《史铁生和》中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与地坛》的影响仍经久不息,直到现在仍有人说,到北京可以不去长城,不去十三陵,但一定要去看一看地坛。”

对于史铁生来说,一篇长篇散文就够了吗?不存在的。

2003年,史铁生出版了一部散文集《想念地坛》。里面不但收入了《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散文名作,还收入了史铁生以地坛为题材创作的散文新作《想念地坛》。

2010年,史铁生首次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地坛与往事》,加上4部影评以及7部短篇小说,形成一部作品集《妄想电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至此,史铁生用20年时间完成了“地坛三部曲”。20年间,地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被修葺得齐齐整整、打扮得招招摇摇,天性磨灭,野趣全无,是另一个地坛了”。

然而,就在《地坛与往事》出版后没多久,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病逝于北京宣武医院,终年59岁。此前,史铁生已经立下遗愿,将器官捐献出来。于是,在史铁生病逝后不到3个小时,他的肝脏被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史铁生病逝后,他的夫人陈希米曾经透露,想将丈夫的骨灰安葬在地坛。这个想法虽然得到了许多文学界人士和网友的支持,但没有得到地坛公园管理方的响应,难度太大。最终,史铁生的骨灰未能如愿葬入地坛。

那么,退而求其次,能不能在地坛里立一个塑像呢?近些年来,民间不断呼吁这一想法。由著名文艺评论家解玺璋担任会长的史铁生研究会,以及和史铁生做了近20年邻居的北京作家王耀平、《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等人,都在大力推动这一想法,付诸实施。

2011年,有政协委员提交过在地坛内为史铁生塑像的提案。地坛管理中心征求北京市文物局和雕塑委员会意见后于2011年5月给予提案人回复:“从文物保护和规划考虑,地坛内不适宜为现代人塑像……”

至此,在地坛为史铁生立塑像的想法就彻底落空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