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那些扑朔迷离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慈禧在清东陵还是清西陵 清西陵:那些扑朔迷离的故事

清西陵:那些扑朔迷离的故事

2024-07-10 2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图 砾华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清西陵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1.5万株古松与20余万株青松幼柏,使陵区终年郁郁葱葱。十四座陵寝或金黄或翠绿的瓦顶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清雅的山水画卷。

  这里的每座陵寝,不但是一位帝王生前身后事的见证,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清西陵四座帝陵及其附属陵寝,真实记录了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由封建社会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轨迹,不仅是清宫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清史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一朝分东、西二陵之谜

  有清一代十二帝,共有三座皇陵。分别是:辽宁的盛京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河北易县的清西陵。盛京三陵又称“关外三陵”,包括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以及满洲老家赫图阿拉埋葬清远祖的永陵。清入关后,除末代皇帝宣统未以帝王形式葬入皇陵外,其他的九位帝王散落地分布在清东陵和清西陵。其中,清东陵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帝王,清西陵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帝王。历朝历代皇家的寝陵一般都在一个地方,除非由于特殊原因国都发生变化,皇家寝陵才会改换地方,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墓地在南京,而他子孙的墓地却在北京,正是因为国都由南京迁到了北京。清朝这样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又没出现过迁都,帝王们为何分开安葬呢?我想,许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一向宣扬“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他们认为,山陵关系到帝运之盛衰,国祚之长短。因此,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无不刻意追求所谓“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风水宝地。

  坐落于河北遵化昌瑞山的清东陵,据说是顺治到此打猎时选定的“风水宝地”。个人认为,东陵陵址的确定,所谓“政治风水”更为主导因素。东陵所在的马兰峪,本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选的“万年吉地”,被清王朝开国之主占用,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清陵分建,始于雍正。据记载,雍正即位后,开始也选择在东陵九凤朝阳山上建陵。但他看了陵区草图后,很不满意,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泥沙,实不可用”。负责选陵大臣心领神会,最后选在河北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雍正看后大喜,认为这里是“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沙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古咸备”,而且“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遂定为陵址。雍正八年(1730)开始兴建,历时7年(乾隆二年)结束,是清西陵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建筑。

  但是,清西陵的出现让后任的乾隆很是为难,一时竟不知自己该葬于东陵还是葬于西陵。为了避免两座皇陵的没落与尴尬,乾隆下诏以后各帝陵的修建需按照昭穆次序分别在东西二陵修建。所谓“昭穆次序”,是古代宗庙的排列次序,简单说就是父为昭,子为穆,在宗庙中的座次是始祖居中,子孙分列左右。此后,清朝皇帝们虽然没有严格按照昭穆制度,但东、西陵都穿插着埋葬了几位皇帝,直到清朝灭亡。

  从后世清东陵陆续埋葬的清朝皇帝来看,雍正那些东陵不适合作陵寝的官方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自清西陵出现以后,民间各种猜测纷纭而出,有人说雍正是篡位登基,死后愧见父亲康熙,才另辟新的陵区;也有人说康熙儿子太多,雍正感觉自己并没有得到皇阿玛的钟爱,康熙在他心里是君而不是父,所以才在选择陵寝这件事上表现出了自己的叛逆。当然,猜测只能是猜测。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只好交给时间,也许将来会有明了的那一天。

  雍正“金头”之谜

  雍正帝之死,更是一桩历史悬案。正史记载:雍正帝暴崩于圆明园,病危中召见王公大臣,传旨宝亲王为皇太子。民间传说吕留良之后侠女吕四娘为报父仇,入宫行刺雍正,然后夺头而走,使雍正帝死于非命。吕留良是浙江石门县儒生,著书立说,主张反清复明,案发后,雍正帝大开杀戒,把吕氏家族几乎斩尽杀绝,株连被杀者100多人,仅吕留良一个14岁的孙女吕四娘逃走。逃往深山的吕四娘,拜一道士为师学习武功,决心复仇。后来,她嫁到京城伺机行事。一天深夜,吕四娘提回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说是雍正帝的头颅,然后就隐遁江湖了。第二天,紫禁城内便传出皇帝暴崩的消息。民间又传说雍正无头,无法完尸,只好铸了个金头下葬。雍正到底是因病身亡,还是被人取走了脑袋?各种说法莫衷一是,清廷对这件事又讳莫如深,以致后人无法澄清。因此,雍正的泰陵之所以在清西陵中最引人注目,并不在于它是清西陵首陵、规模最大,而是这个“金头入葬”之谜。

  1975年,文物部门清理了东陵乾隆地宫后,学术界有人呼吁发掘雍正泰陵,理由是泰陵宝城琉璃影壁上旧有盗洞一个,由此认为早就被盗,可以进行抢救性挖掘。1980年4月8日,获得上级部门批准后,泰陵地宫清理发掘正式开始。但是,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之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泰陵并没有被盗过,发掘工作即告终止,随后又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恢复如初。直到如今,雍正及其后妃仍静静躺在泰陵地宫里。“金头入葬”之谜,依然是谜。

  道光“搬家”之谜

  清宣宗道光之陵称“慕陵”,位于龙泉峪。慕陵与其他帝陵都不相同,以精致小巧的建筑模式,清丽淡雅的建筑风格以及卓尔不群的建筑工艺,成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

  按照“昭穆相间”的祖制,道光陵本应建在东陵。最初,道光也确实选择葬在东陵,并本着节俭精神,取消了二柱门、地宫瓦顶、内刻经文、佛像等,大殿、碑亭、石像生的体量也小了许多。道光七年,工程完工且葬入了孝穆皇后。殊料,一年后地宫竟出现一尺七寸渗水。道光皇帝震怒之下,下令将全部陵寝夷为平地。于是,道光不再遵循祖制,改在西陵选址重建陵寝。这一回,设计上更加刻意求“俭”,仅有建筑27座, 占地45.6亩, 比泰陵缩小近80亩。不过,所谓“俭”与“缩”,只是表面文章,慕陵内在的奢华令人咂舌。首先,建筑工艺异常讲究,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的工艺,墙身尤显平齐结实。隆恩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有龙,而且檩枋、雀替上,也雕有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据说,这些都是道光本人的创意,他认为原先东陵的地宫浸水,是群龙钻穴、龙口喷水所致,于是突发奇想:把龙移到天花凿井、门窗雀替上,龙在高处,争天上之水,就不会再往地宫里吐水了。

  另外,由于鸦片战争失败,道光帝感觉“愧对祖宗”“愧对天下百姓”,下令取消了歌功颂德的圣德神功碑和石像生。但是,两建一拆的折腾加上“万龙聚会”的奢华,道光建陵耗资远远超过了西陵中的任何一座陵寝。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