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症状学》人格解体原理和治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情感缺失症五大特点包括 《精神病症状学》人格解体原理和治疗

《精神病症状学》人格解体原理和治疗

2024-07-17 21: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章描述人格解体的病因、评价、诊断、鉴别诊断、影响因素和治疗

               第一节 病 因

 对于人格解体的病因,本节从心理、药理和解剖三方面进行讨论。.

一、心理

  早年的生活背景部分决定了后来的人格缺陷,后来的人格缺陷引起对应心理应激的病例性回避。另外,在人格解体素质基础上,躯体应激也能引发人格解体。

(一)早年生活背景

  1.被虐待:早年情感虐待、情感被忽视可视作不可回避的应激,是人格解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人格解体病人说:“据说我很小的时候,被我妈妈推倒水里过,之后我对水非常恐怖,只能一年洗一次澡,但我爸妈不管我对水的恐怖,仍带我去坐船。”躯体虐待、性虐待(很不常见)也是人格解体很重要的危险因素。

  2.失支持:目睹家庭暴力、父母患精神疾病,家庭成员或密友意外死亡或自杀,是人格解体的危险因素。

  3.发育残:例如,截瘫、截肢,是人格解体的危险因素。

  (二)人格缺陷

  人格解体/非现实感障碍病人有三个人格特点。

  1.过度依赖:病人的心理年龄小,遇事模仿别人。

  2.不善防御:缺乏应对应激的能力,倾向回避伤害。

  3.认知分离:如果回避不了伤害,就潜意识否定现实,如果否定不了现实,就抑制伤害引起的情感反应。

(三)心理应激

  人际、经济、职业的应激因素可引起焦虑和抑郁,而焦虑和抑郁可促发人格解体。

  1.焦虑:人格解体与焦虑(尤其是惊恐发作)的共患率高达41%~64%。Bremner等(1993)调查了55例参加过越南战争且分离症状很重的美国老兵,发现创伤前后与人格解体者更易感创伤后应急症状,提示人格解体病人有焦虑素质。

  2.抑郁:人格解体与抑郁障碍的共患率达1/3~2/3。单相抑郁症病人的人格解体率在开业诊所的病人最低(4%),门诊病人稍高(28%),住院病人最高(60%),提示抑郁较重与人格解体相关联。双相障碍如伴人格解体,常提示有阈下惊恐症状。

(四)躯体应激

  1.过劳:正常人过劳(如手y过度、熬夜、长期失眠)可发作一段时间的人格解体。

  2.保护抑制:突发创伤性事件(例如一场意外)或强烈物理刺激可引发人格解体,病人说:“我受一次强烈刺激后,就没了情感,灵魂感也缺失了。”“用凉水冲澡,从头浇下一盆凉水,突然感觉头部剧烈痛了一下,之后就感觉现实不真实了。”

  3.躯体状况低下:病人说:“一次感冒没好,就出现恍惚感了。”

(五)催眠

  1.凝视:凝视一本书很长时间,易进入催眠状态,引发人格解体。

  2.冥想:冥想易引起个体运动或感觉的联系中断,导致人格解体。例如,病人去寺庙修禅,10天不能说话,极为压抑,引起非现实感。又如,病人16岁时向早年回忆,想回忆到尽头,但回忆不到尽头,突然感到背课文的能力不行了,语文和英语都学不进去。

  3.暗示:暗示可引起催眠,催眠可引发人格解体,例如,病人小学时害怕死亡,于是就劝自己,“一切都是梦”,久之,真感觉像做梦一样。

  

  二、药理

    “四拟”包括拟γ-氨基丁酸能、拟谷氨酸能、拟5-HT2A和5-HT2C受体、拟**的κ受体,均可引起人格解体,“三抗”包括抗组胺能、抗多巴胺能和抗腺苷A1受体,均可引起人格解体。

  (一)四拟

  1.拟γ-氨基丁酸(GABA)能:酒精与苯二氮类药物都拟GABA能,其中酒精增加GABAA受体C1通道的C1内流速度,苯二氮草类药物增加GABAA受体C1通道的打开频度,两者均增加神经元内C1浓度,抑制神经元,临床效果相似。如果该病人饮酒恶化人格解体,则服苯二氮草类药物也恶化人格解体;如果该病人饮酒改善人格解体,则服苯二氮草类药物也改善人格解体,故对特定病人来说,饮酒对人格解体的效益可预测服苯二氮草类药物对人格解体的效应。

  可是,还要考虑到剂量的问题,氯硝西泮可能低剂量改善人格解体,高剂量恶化人格解体,故既往大量饮酒恶化人格解体,可能这次服低剂量氯硝西泮却改善人格解体。例如,一病人说,饮酒之后人格解体加重,但服氯硝西泮0.25mg一日二次,改善人格解体,过几天后发生耐受。

  2.拟谷氨酸能:Banker等报告,204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31%的有偏头痛史,其中1/3的病人相信,偏头痛发作与人格解体相关联。偏头痛在发作先兆期间,可出现人格解体和非现实感,病人常不主动说。也有反复发作人格解体但无偏头痛发作的病人。

  偏头痛与人格解体的共同基础可能是谷氨酸能亢进,支持证据是:不足麻醉量的开他敏(大街上的K药)阻断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增加谷氨酸释放,激动非NMDA的谷氨酸受体,引起非现实感和情感缺失;拉莫三嗪抑制谷氨酸释放,即治疗偏头痛的先兆症状,也减轻开他敏引起的人格解体。

  另外,大ma阻断NMDA受体,增加谷氨酸释放,健康受试者吸大ma烟,62%的引起人格解体,半小时后达峰值,2小时后回基线;拉莫三嗪抑制谷氨酸释放,减轻这种非现实感和情感缺失。

  据此看来,托呲酯抑制非NMDA受体,理论上抗人格解体有效,临床上有待证实;但卡马西平抗谷氨酸能,却报告能引起人格解体。

  3.拟5-HT2A和5-HT2C受体:Simeon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给67例受试者服5-HT2A和5-HT2C受体部分激动剂m-氯苯哌嗪,18%的受试者引起人格解体或非现实感,但m-氯苯哌嗪是通过引发惊恐发作而诱发人格解体,还是直接激动5-HT2A和5-HT2C受体引起人格解体,尚不清楚。从这个角度讲,曲唑酮可代谢为m-氯苯哌嗪,不宜用于人格解体。另外,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强效5-HT2A/1A受体激动剂赛洛西宾(psulcybin)也依赖于剂量引起人格解体。从这个角度上讲,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和米氮平阻断5-HT2A受体,理论上可改善人格解体,实际有待验证。

4.拟**的κ(音:卡巴)受体:选择性κ受体激动剂鼠尾草可引起急性人格解体,κ受体激动剂依那朵林可引起“纯”人格解体综合征,应急性生活事件可引起压垮性焦虑,激活内源性**系统;摄入大ma和致幻剂(包括麦角酸二乙胺)增加外源性**系统活性,激动**的κ受体;均可引起人格解体-非现实感。而**拮抗剂纳洛酮或纳曲酮治疗人格解体有效。

  (二)三抗

  1.抗组胺能:抗组胺药有引起人格解体的报告,氯氮平和奥氮平抗组胺,有引起人格解体的报告。例如,病人服氯氮平150~175每个/d,“看到的世界与以前不一样,树、车、房等任何东西给我的感觉不强烈,像梦中一样,像要从眼前消失一样。”

  2.抗多巴胺能:氟奋乃静是选择性抗多巴胺药,已报告能引起人格解体。

  3.抗腺苷A1受体:咖啡因抗腺苷A1受体,增加警惕度,可恶化惊恐障碍,而惊恐发作引发人格解体。现有报告,咖啡因能引发和恶化人格解体。

三、解剖

  三兴奋包括前额皮质兴奋、右叶颞皮质兴奋和右角回兴奋,均可引起人格解体,三抑制包括脑岛抑制、杏仁核抑制、海马抑制,军可引起人格解体。最后,颞叶中部(管记忆)与边缘系统(管情感)的联系中断导致熟悉感丧失,表现旧事如新症。

  (一)三兴奋

  1.前额皮质兴奋:杏仁核激动扣带回前部皮质,杏仁核与扣带回前部皮质又一起激活下丘脑,引起自律性唤醒。应激性生活事件或严重焦虑通过激动左前额皮质内侧抑制杏仁核,依次抑制扣带回前部皮质和下丘脑,降低自律性唤醒,表现精神人格解体;且激动右前额皮质内侧,引起对内注意增强,伴感觉减退,表现非现实感。

  2.右颞叶皮质兴奋:Penfield等在癫痫外科手术期间,用电刺激非优势半球(右利手者的非优势半球在右侧)颞叶皮质,病人报告有梦样感和旧事如新症。

  3.右角回兴奋:角回位于颞、顶连接处,给8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和正常对照者执行语言记忆任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发现,右顶叶的角回代谢增加与人格解体严重度呈正相关(r=0.7)。角回活性增加者体验不到运动感(行为自动化),或体验到外力在控制自己的运动(被动体验)。

  当人格解体病人做不情愿的脑力劳动、遭遇应激和体验负性情感时,恶化人格解体,有的病人用促警醒药(如瑞波西汀、文拉法辛、安非他酮)恶化非现实感,可能是激动了前额皮质、右颞叶皮质或右角回这三区,有的病人饮酒或服用氯硝西泮0.25mg/早、晚,可改善非现实感症状,可能是抑制了这三区。

  (二)三抑制

  1.脑岛抑制:①脑岛能综合内脏感觉、深感觉、听觉和味觉信号,脑岛抑制则引起躯体人格解体、听觉和味觉减退;②脑岛前部为情感体验区,脑岛前部抑制则引起情感体验减退,表现情感缺失;③脑岛后部能感受自己的运动,当脑岛后部抑制时,则感受不到自己在运动,表现为行为自动化。

  2.杏仁核抑制:杏仁核激活使回忆伴随情感体验,当杏仁核抑制时,回忆就缺乏情感体验,表现观察者视角回忆;杏仁核激活情感体验,当杏仁核抑制时,导致情感缺失→熟悉感消失→旧事如新症。

  3.海马抑制:给10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和健康对照者做一项情感性记忆测验,对照者能激活海马,引起情感缺失和记忆遥远感。

  有的病人通过拟γ-氨基丁酸能(服氯硝西泮)、抗组胺能(服氯氮平。奥氮平)、抗多巴胺能(服抗精神病药)引起人格解体,可能是抑制了脑岛、杏仁核和海马这三区:疲劳、天阴、反复做高强度电休克后加重人格解体症状,也可能是抑制了这三区。

  局剧烈运动、休息后、愉快、心境放松和春光明媚能减轻人格解体,可能是维持了这三区的兴奋;有的缤瑞用促警醒药(如瑞波西汀、拉莫三嗪)治疗人格解体有效,可能是提高了这三区的兴奋。

                第二节 评 价

  人格解体障碍的患病率为2%,但临床严重检出不足,如果使用剑桥人格解体体量表(Sierra和Berrios,1996)筛选,可能会增加人格解体障碍的检出率,本节介绍剑桥人格解体体量表的应用。(本节内容我将单独发一篇专栏《剑桥人格解体体量表》)

              第三节 诊 断

  人格解体就是感觉不真实,对外界的感觉不真实称现实人格节(非现实感);对自身躯体的感觉不真实称躯体人格解体;对自己心里活动感觉的不真实称精神人格解体。本节叙述人格解体障碍的诊断。

一、患病率

  1.一过性人格解体:Aderibigbe等(2001)随机选择了1008例非临床成人进行电话会谈,询问1年来的人格解体和非现实感,结果发现,19%的有人格解体,14的有非现实感,23%的两者皆有。善通人群约一半终生有过持续几小时~几天的一过性人格解体/非现实感症状。

  2.人格解体障碍:人格解体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约2%(0.8%~2.8%),男女之比为1:1,童年受情感虐待和受父母过度保护、个人主义、目前生活无伴侣、不定期去教堂做礼拜、家庭收入低、慢性病疼痛的易感,而有工作和年纪较大的不易感。

  3.人格解体综合征:在精神科,人格解体高达40%~80%,其中精神分裂症为23%~66%,抑郁症为60%,创伤后应激障碍为30%,惊恐障碍为80%,躯体形式障碍为7.5%,此外,还可见于强迫症、社交恐怖症、分离性遗忘、分离性神游症、分离性身份障碍、边缘人格障碍、脑器质性疾病(如煤气中毒后遗精神障碍)、物质滥用障碍和药物(例如奥氮平)不良反应。当另一种精神障碍伴人格解体时,以另一种精神障碍为上级诊断。精神疾病伴发人格解体常意味着原发病较重,预后较差。在神经科,人格解体可见于颞叶癫痫和偏头痛。

  4.诊断率:临床上,人格解体障碍的诊断严重不足,因为病人不愿说,医生不熟悉,倾向把人格解体障碍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或应激相关障碍。

二、DSM-V 诊断标准

  人格解体障碍又称人格解体/非现实感障碍,诊断标准有五条。

  A.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人格解体和/或非现实感。

  1.人格解体:不真实体验、分离体验或称自己为感觉、躯体、思维、情感或动作的外在观察者(例如,知觉改变、时间感歪曲、自我不真实或缺失、情感和/或躯体麻木)。

  2.非现实感:对环境有不真实体验或分离体验(例如,体验到非真实的、梦样的、不清晰的、没生气的环境,或视觉被歪曲)。

  B.在体验人格解体或非现实感期间,现实检验能力完整。

  C.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显著损害社交和职业等其他重要功能。

  D.不是物质(如一种滥用药物、治疗药物)或内科疾病(如癫痫)引起的。

  E.不能为另一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症、惊恐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另一种分离障碍)所解释。

  其中A和B是症状标准,C是严重度标准,D和E是排除标准。

三、支持诊断的相关特征

  1.焦虑、抑郁反应:人格解体病人可能认为他们“疯了”,或“要变疯了”,害怕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故有焦虑和抑郁反应。

  2.严重度:女性比男性的人格解体症状重,估计是女性更常有较重的创伤应激史,有较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从而恶化人格解体症状。

  3.功能损害:①学习和工作:人格解体由于注意和记忆减退,可引起长期休学,长期不工作;②生活:随着情感缺失和意志力减退,病人喜欢躲在家里睡觉,玩手机,感到“人越来越笨,身体越来越差”。③社交:情感缺失病人不敢与人长时间对视交流。

  4.共患:人格解体成人终生共患单相抑郁症和/或焦虑障碍率很高,但共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率很低。

四、过程

  1.起病年龄:人格解体障碍的平均起病年龄为16岁,有的始于童年早期,他们可能记不得具体时间,不到20%的病人20岁以后起病,仅5%的25岁以后起病,30岁以后起病罕见,40岁以后起病应仔细检查潜在的内科疾病(如脑损害、癫痫障碍或睡眠窒息),当怀疑脑损害时,应做脑影像学检查;当怀疑癫痫障碍但难以证实时,应做便携式脑电图;当怀疑睡眠窒息时,应做多导睡眠脑电图。

  2.起病形式:可以是急性起病,也可以是慢性起病。

  3.病程:病程从一过性(几小时~数天)到迁延至数周、数月或数年,最长的迁延几十年。1/3的是间断发作,1/3的是持续发作,1/3的开始是间断发作,以后变成持续发作,持续发作说明是持续失代偿;间断发作说明时而代偿,时而失代偿,例如,病人学习一段时间,眼前就暗下来,如果立即中止学习,半小时恢复正常;如果坚持学习,则需半天才能恢复。也有在持续发作基础上阶梯式加重,病人说,“4年来,先是看世界陌生感,症状固定下来,每隔一个多月就突然加重一次,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4.波动:人格解体一天内多为晨重夕轻节律。一些个体的症状强度波动较大,大到一定程度就变成间断发作;其他个体症状无波动,呈持续发作。

                 第四节 鉴别诊断

  人格解体障碍作为一种疾病,需与其他精神疾病相鉴别,需与癫痫和药源性人格解体相鉴别。而人格解体作为综合征,需与起他精神症状相鉴别。

一、与其他精神疾病的鉴别

  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和人格解体障碍均可诉情感缺失,但精神分裂症的情感表达方式枯竭,而人格解体障碍的情感表达方式正常。

  2.重性抑郁症:重性抑郁症病人不罕见麻木感、已死感、情感淡漠和梦样感,但这些症状与抑郁症紧密关联。如果人格解体/非现实感在重性抑郁症之前发作,或在重性抑郁症缓解后依然存在,则诊断为人格解体障碍。

  3.惊恐发作:当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症或特异性恐怖的惊恐发作时,随着惊恐发作的严重度增加,人格解体日益常见。如有下列描述之一,则诊断为人格解体障碍:①人格解体/非现实感症状开始就很突出,明细超过惊恐发作的持续时间和发作强度;②惊恐障碍已缓解或成功治疗后,人格解体/非现实感症状依然存在。

  4.强迫症:一些人格解体病人对他们的主观体验有强迫性先占,或仪式性检查其症状状态,但无其他强迫症状;而强迫症尚有其他强迫症状。

二、与癫痫和药源性人格解体的鉴别

  1.颞叶癫痫:颞叶癫痫病人的人格解体症状单调,呈明显发作性;而人格解体障碍的人格解体症状丰富,虽有波动,但相对稳定。

  2.物质或药物引起的人格解体:非法药物、致幻剂、开他敏、摇头丸和鼠尾草类植物(尤指一串红)最常引起人格解体,停用一段时间后,人格解体缓解,如不缓解,应诊断为人格解体障碍,约15%的人格解体障是这些物质或药物促发的。

三、与其他精神症状的鉴别

  1.影响妄想:人格解体的行为自动化描述不肯定,常使用“好像”这个词,如有自知力,例如:“我的说话和动作好像不受意志控制。”我的躯体运动好像是机械的,我知道是我的感觉问题。”影响妄想描述肯定,无自知力。例如,“自己像个机器人,因为身体里埋有机器。”

  躯体人格解体与影响妄想都感到身体摸上去发木,没感觉,但躯体人格解体知道是自己的感觉问题,而影响妄想则认为自己的躯体正变成金属制品。

  2.Capgras综合症:Capgras综合症和人格解体病人都对家人体验到陌生感,但人格解体对此保持自知力,例如,“我看到父母,知道他们是谁,但同时感到他们不一样了,好像是我不认识的人。”而Capgras综合症病人对此无自知力,并作出妄想性解释,“他们是冒名顶替者,是来害我的。”(替身综合征(Capgras syndrome)1923年由卡普格雷斯(CaPgras)等首先描叙,当时命名为替身错觉(il lusion doubles)。)

3.情感淡漠:人格解体病人的情感缺失是主观感受不到情感反应,但客观上有情感反应,自我能察觉,有主诉,并为此而着急;而情感淡漠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看,均无情感反应,自我不能察觉,无主诉,不为此而着急。

  4.快感缺失:情感缺失是不能体验到愉快和不愉快的所有感受,或只是不能体验不愉快的感受,是感觉-边缘联系中断所致;而快感缺失只是不能体验愉快的感觉,是中脑-边缘多巴胺犒赏通道联系中断所致。

  5.否定妄想:人格解体和否定妄想病人都会说,“我不存在了,我死了。”但人格解体障碍的灵魂缺失病人对此有自知力,而否定妄想病人对此无自知力。

  6.焦虑:人格解体与焦虑的类似之处见表4-6-1,不同之处见表4-6-2.

                    表4-6-1 人格解体与焦虑的相似之处

表4-6-1 人格解体与焦虑的相似之处

                 表4-6-2 人格解体与焦虑的不同之处

 表4-6-2 人格解体与焦虑的不同之处                第五节  影响因素

  有多种因素影响人格解体的严重度,分为减轻因素和家中因素两类。

一、减轻因素

  (一)正性应激

  正性赢家包括情感应激和剧烈运动,通过提高警醒度,改善人格解体。

  1.情感应激:是指能顺利发泄出来的强烈情感。情感缺失病人说,“我发现内心的刺激能很大幅度地改善情感缺失。一次,我爸跟我我妈说,有病需做手术,我当时就哭了,哭时觉得周围环境至少真实了60%,等我平静下来,不真实感又慢慢回来了;还有一次,我跟我爸打架,气得发抖,那次解体好了80%,之后又回到最初的情况。”

  2.剧烈运动:病人闭目猛摇头,非现实感好转半分钟,随之又恢复原样;剧烈锻炼后,可持续好转0.5~1小时;体力劳动也减轻非现实感。

  (二)精力恢复

  精力恢复包括睡眠好和休息好,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张力而改善人格解体。

  1.睡眠良好:如果睡得沉,刚起床不真实感就轻一些。

  2.休息良好:病人说,“我在医院实习时人格解体就重,回家休息4~5天人格解体就好转70%~80%。”

  (三)愉快的事情

  1.放松:处于舒适的人群、没有争吵、按摩、热水洗头时减轻症状。

  2.快乐:愉快的人际交流、性兴奋时减轻症状。

(四)舒适的环境

  1.天暖:一部分病人气温升高时减轻人格解体,另一部分病人气温降低时减轻人格解体。

  2.明亮:一部分病人在天晴时减轻症状。病人说,“天晴时不真实感接近正常;天阴下雨时不真实感加重。”“在光线特别明亮时真实感加强,黑暗时不真实感加重。”

  (五)视物模糊

  一部分病人感到“黑夜中不真实感减轻,太阳大时不真实感加重。”可能是因为黑夜中视物不清,暴露不出不真实感,而太阳大时视物清楚,反而暴露出不真实感。

  (六)外源性刺激

  1.饮酒:饮酒可能改善人格解体,一种是饮酒时改善,病人说,“喝酒后真实感马上回来一阵子,但马上又消失了。”可能是饮酒时刺激脑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释放所致。另一种是饮酒后睡一觉,次晨才改善。病人说,“有一次喝醉了,次日起床走在上学的路上,看周围景色格外鲜明生动(非现实感改善),坐到课堂位子上,看同学们一个个走进教室,能看出每个人的品性特点(情感缺失改善)。最后眼睛感觉暗了一格,看人就不生动了(非现实感加重),看不出他们的品性特征了(情感缺失加重)。”饮酒次日的残余效应可能是增加细胞的C1¯内流所致。

  饮酒对人格解体可能改善,可能加重,还可能无影响,说明人格解体的病因是多元的。

  2.抽烟:病人说,“抽烟(增加NE和DA能)后真实感马上回来一阵子,但马上又消失了。”

二、加重因素

  (一)负性应激

  1.情感的障碍:当焦虑、抑郁、强迫或恐怖超过病人的应付能力时,中枢出现保护性抑制,加重人格解体。

  2.脑缺氧:偏头痛前期和高血压时脑血管收缩,导致脑缺氧,加重人格解体。

  3.陌生环境:进入不熟悉的新环境会增加警醒性,当过度警醒时,中枢保护性抑制,加重人格解体。病人说,“去一间新房间里盖公章,总感觉不真切感,有轻微的茫然感。”“到一个陌生城市上大学,报到第一天,一个人住宿舍,感到陌生和恐惧,听到狗叫觉得陌生,与世界有疏离感。”

  (二)精力耗竭

  凡是引起精力耗竭的因素都加重人格解体,例如,睡眠不足、手yin和玩电子游戏。

  1.睡眠不足:病人说,“有一次熬夜,第二天人格解体就加重,过一天症状又减轻。”“当通宵不眠时,感到‘无我感’又来了,对环境有不真实感。”

  2.手yin:一般不成问题,过度手yin才加重人格解体,病人说,“自wei后人格解体略重。”

  3.玩电子游戏:病人说,“下午玩电子游戏时,感觉大脑很累,脑子不是我的了。”

  (三)不愉快的事情

  病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引起中枢保护性抑制,加重人格解体。

  1.不愉快的社交互动:病人说,“同学取笑我,欺负我,导致失去自我,失去环境。”“高考没考好,加上母亲责备了几句,故对什么都冷漠,想去做,但找不到感觉。”

  2.不愉快的人群:病人说,“父亲管教严,我和父亲在一起时人格解体就重一些。”

  3.不愉快的脑力劳动:不愉快的脑力劳动加重人格解体。

  (四)不舒适的环境

  1.天冷:降温头3~4天内躯体应激增强,加重人格解体。

  2.黑暗:一部分病人在阴暗时加重非现实感,病人说,“阴暗的天气不真实感会严重一些。”“黑暗使我内心更加黑暗。”黑暗加重的两例病人服拉莫三嗪倾向显效,几周后疗效又耐受,似乎提示黑暗加重的病人需要促警治疗,有待进一步验证。

  3.嘈杂:嘈杂加重人格解体,病人说,“在人多的地方我觉得梦境感特别强。”“在亲戚生日宴上,听到生日歌,觉得太喧哗,感觉不真实,迅速离开,感觉才慢慢恢复。”强听刺激加重人格解体提示其过度警醒。按理说用镇静剂有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4.孤独:孤独时缺乏社交,病人易沉入冥想,引发催眠,加重人格解体;可增强对内注意,加重人格解体。

  (五)视物清晰

  在非现实感病人,视物成像越清晰,越易暴露出非现实感,相反,视物成像越不清晰,越能掩盖不真实感。明亮、戴眼镜、看近物都增加视物清晰度,故加重非现实感。

  1.明亮:病人说,“阳光下不真实感严重很多。”“晚上出去看见灯光、车,感觉不真实感明显,在家好一点。”按理说,强视觉刺激加重人格解体提示过度警醒,用镇定药有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2.戴眼镜:病人说,“我眼睛近视,看东西模糊,当戴上眼镜时,这种模糊感没有了,视物清晰,但不真实感更重,梦样感更重。”

  3.看近物:病人说,“坐在汽车里看东西一点事没有,但下来看远处感觉有点不舒服,看近处尤其明显,有一种恍惚的感觉。”在车辆行驶时,看的都是移动的远物,清晰度高一些,已有非现实感;看近物更清晰,非现实感更重。

  (六)外源性抑制

  **类物质和硫喷妥钠都是抑制性物质,可引起人格解体,可是,咖啡因是兴奋性物质,也引起人格解体。

                              第六节   治 疗

  本节回顾了人格解体药物治疗的文献报告,喻东山临床药物治疗的佚事经验、反复经颅磁刺激和心理治疗的文献效果。

一、药物治疗的文献报告

  文献报告的药物治疗分为常用精神药物和非常用精神药物,其中常用精神药物包括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抗抽搐药、氯硝西泮和不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常用精神药物包括莫达芬尼和**受体拮抗剂。

  (一)常用精神药物

  1.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RIs):一项双盲研究54例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人格解体障碍病人服氟西汀10~60mg/d,结果不比安慰剂更有效,如病人共患抑郁或焦虑障碍,则倾向比安慰剂更有效。Hollander等给8例人格解体病人服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20~60mg/d,如果共患严重的焦虑障碍或强迫障碍,则改善焦虑和人格解体。Hollander等认为,这不真的改善人格解体,而是减轻了人格解体引起的烦恼和关注,差不多所以SSRIs如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都已尝试治疗过人格解体,但无证据表明,它们对人格解体真有效。

  我们遇到1例病人说,“曾经服艾司西酞普兰20gm,好像清晰感改善40%,”“服舍曲林100mg/d,过会想睡,醒后就精神了,外面世界特别鲜明(非现实感改善),听人说话很有意思(情感缺失改善),看妈妈笑,我能看到一种感觉(情感缺失改善),没多久又整天没感情,试服三次舍曲林都是如此。”

  Simeon等给8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做了8周双盲交叉试验,比较了氯丙咪嗪300mg/d与去甲丙咪嗪的功效,7例完成氯丙咪嗪试验,仅2例显效。

  从原理上讲,SRIs增加5-羟色胺(5-HT)水平,激动5-HT2A和5-HT2c受体,可能加重人格解体,又通过增加5-HT能,抗焦虑和抑郁,衰减人格解体的恶化因素,故SRIs对人格解体的效应是矛盾的。总之,单用SSRIs或氯丙咪嗪不适合治疗人格解体障碍,只有当焦虑和抑郁症状突出时,SSRIs或氯丙咪嗪才改善对人格解体的耐受性。

  2.抗抽搐药:Sierra做了一项小型双盲交叉安慰剂对照试验,给9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单服拉莫三嗪250mg/d,结果无效。单2项开放标签试验发现,当拉莫三嗪50~800mg/d加入SSRIs治疗时,50%~70%的人格解体障碍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拉莫三嗪不能单独起效,而是作为SSRIs的添加剂起效。我们临床经验表明,4例人格解体病人单服拉莫三嗪有部分改善,一病人说,“服拉莫三嗪25mg/d,对周围事物越来越有感觉了,越来越有生气。”其中两例数周后倾向疗效减退。从原理上讲,拉莫三嗪增加多巴胺能,治疗人格解体;拉莫三嗪增加5-HT能,激动5-HT2A和5-HT2c受体,加重人格解体。

  我们给1例病人服奥卡西平150mg,晚、早,斤5两顿,改善人格解体,但不如氯硝西泮效果好。从原理上讲,奥卡西平阻断纳通道,抑制谷氨酸释放,改善人格解体;增加γ-氨基丁酸(GABA)释放,改善或恶化人格解体;抗5-HT2A和5-HT2c受体,改善人格解体;抑制多巴胺释放,恶化人格解体。

  3.氯硝西泮:Stein等(1989)给1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单盲交叉服氯硝西泮0.75mg/d和卡马西平1200mg/d,结果发现,氯硝西泮而非卡马西平戏剧性改善人格解体。Sachder(2002)给1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度氯硝西泮3mg/d加西酞普兰30mg/d,大幅改善人格解体。我们有3例病人服氯硝西泮有效,一病人说,“原来看人脸很模糊,看不清,服氯硝西泮后看得清楚,感觉鲜明了,但还是没感情,没记性,没思维。”

  氯硝西泮拟GABA能,有时加重人格解体,有时减轻人格解体,由于酒精与氯硝西泮的作用类似,故饮酒对人格解体的效应可预测氯硝西泮对人格解体的效应。

  4.不典型抗精神病药:DiMochels等(2004)报告,1例年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用奥氮平和西酞普兰治疗,显著改善人格解体,个案报告,喹硫平改善人格解体障碍的情感缺失有效,可能与其抗焦虑和抗抑郁效应有关。

  我们发现,1例病人服帕利哌酮6mg,感觉天明显在变亮,另1例病人服利培酮1mg/晚,第2周感觉到自我存在,周围真实,加至2mg/晚,出现焦虑和坐不住,又跌入人格解体,改回1mg/d,仍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从原理上讲,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多巴胺能,抗组胺能,引起人格解体;抗5-HT2A和5-HT2c受体,改善人格解体。对特定病人的效果要看其对哪种机制敏感。从药物种类来看,氯氮平、奥氮平还拟GABA能,可改善或恶化人格解体;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抗组胺能,可加重人格解体;利培酮、齐拉西酮抗多巴胺能较强,可加重人格解体;阿立哌唑部分激动多巴胺能,可改善人格解体;齐拉西酮阻断5-HT2A和5-HT2c受体效应在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中均属第一,可治疗人格解体,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推测,有待临床验证。一般认为,典型和不典型抗精神药对人格解体无效。

  (二)非常用精神药物

  1.莫达芬尼:注意减退、警醒不足和思睡突出的人格解体病人用兴奋剂(如莫达芬尼)可能有效。因为莫达芬尼激动α1-肾上腺素受体,促警醒。

  2.**受体拮抗剂:Nuller等(2001)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给14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一次到几次静脉注射纳洛酮(总量1.6~10mg),结果发现,71%的病人显著减轻人格解体。纳曲酮比纳洛酮的生物利用度更不可靠,经肝脏首过代谢后,仅5%~12%的药物进入循环。Simeon和Knutelska(2005)给14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服纳曲酮100~250mg,3个分离量表评定发现,人格解体严重度平均改善30%。

  从原理上讲,激动**κ(音:卡巴)受体引起人格解体,纳洛酮和纳曲酮抗**κ受体,改善人格解体。因为纳洛酮只能静脉注射,长期使用不便;纳曲酮国内无货,故无实用性。

二、药物治疗的佚事经验

  对药物的佚事经验评价应谨慎,因为只报告了有效病例,而没有说明是在多大分母上出现的有效病例。在缺乏大样本研究的背景下,这些佚事经验尚存价值。

  (一)拟去甲肾上腺素(NE)能药物

  拟NE能药是促警醒的,多数病人用后无效和恶化人格解体,只有少数有效。其中的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还有拟5-HT能,如前述,5-HT能对人格解体有矛盾效应。

  1.文拉法辛:我们遇到2例病人服文拉法辛治疗,对人格解体效果好,一例病人说,“服怡诺思(文拉法辛缓释胶囊)75mg/早,第二天开始感觉自己时有时无,第三天开始感觉脑袋似乎有了好转——脑清,接着是眠好,再接着是注意力稍强,第二周怡诺思加至150mg/早,两周已经过去了,头脑清醒了很多。”

  2.度洛西汀:理论上讲,度洛西汀的拟NE能比文拉法辛强,治疗人格解体效果应当更好,但佚事经验表明,度洛西汀还不如文拉法辛有效,且耐受性差。我们仅有1例病人服度洛西汀60gm/早,右耳发堵改善30%。

  3.瑞波西汀:瑞波西汀选择性增加NE能,增加警醒度,我们给2例10年以上病程的人格解体障碍病人服瑞波西汀,结果找到了“精神上的我”。

  (二)拟多巴胺(DA)能药物

  鉴于抗多巴胺能引起人格解体,故拟多巴胺药理论上应改善人格解体,但如拟NE能药一样,多数病人用后无效或恶化,只有少数有效。

  1.金刚烷胺:我们有1例病人服金刚烷胺0.1mg早、中,加奋乃静2mg一日2次,首服后午睡起来,感觉看东西特别清晰,次晨起来时睡眠和清醒的界限明显了,做梦了,做题思路变快。

  2.溴隐亭和安非他酮:我们给1例人格解体障碍男性服文拉法辛112.5mg/d联合瑞波西汀8mg/d,找到了“精神上的我”,加服DA受体部分激动剂溴隐亭,渐增至2.5mg一日三次,“精神上的我”增强,有思维感。愉快感,手脚有力,但读书(尤其是电子书)20分钟就觉得精疲力竭,有煤油烧尽感,停文拉法辛112.5mg/d,加服DA和NE双回收抑制剂安非他酮75mg/早,读书40~50分钟不嫌累,但因头痛和恶心与第4天被迫停药。

  (三)抗但碱药

  拟胆碱药增加觉醒度,抗胆碱能降低觉醒度,有的人格解体通过减低觉醒度得到改善,苯海索就是抗胆碱药,我们给1例20岁女性,服氯硝西泮0.5mg,早、下午4时,服用2周时报告,看外界变清晰,真实,但仍感觉不到自我。加服苯海索2mg,下午4时,服用一周,病人主诉,原来感受不到自我,现在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原来的躯体和思想被分离或不属于我,现在这种感觉消失了,好像又来到这个世界,又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有种我又活过来的感觉,对生活有了积极的态度。

三、反复经颅磁刺激

  1.高频刺激:Jimenez-Genchi(2004)报告:1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在左前额皮质背外侧部用高频反复径颅磁刺激,治疗6次,改善人格解体28%。

  2.低频刺激:Mantovani等(2011)开放标签给12;例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在右角回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3周,一半病人改善人格解体。

  3.单脉冲刺激:Blanke等(2005)证明,健康志愿者自己想象“灵魂出窍体验”时,两侧角回激活,在角回用单脉冲经颅磁刺激,能减轻“灵魂出窍”体验。

四、心理治疗

  (一)解释疾病性质

  人格解体障碍可引起继发性焦虑,害怕发展成“精神病”,告诉病人,人格解体障碍是一种神经质,虽然痛苦和难治,但不致发展成精神病,可减轻病人的心理担心。

  (二)注意训练

  1.理由:童年期情感虐待/忽视与向外注意呈高度负相关,即童年期情感虐待/忽视损害了向外注意的发育。向外注意发育不足势必增加向内注意,而增加向内注意易感人格解体,故要训练人格解体病人向外注意。

  2.操作:注意训练是让病人不加判断地注意外界,通过增加对外界的注意来改善人格解体。病人说,“专心交谈病情时,对自我的关注少,这时觉得内心好过一些;玩电脑游戏时,注意在外,此时暂时好转,游戏结束,注意回到内部,症状又加重了。”

  3.效果:病人说,“感觉越是忙自己愿意做的事,人格解体感觉就越好。故我喜欢忙,必须忙。”“注意投入一件事后,人格解体感觉会好一些,但持续时间不长。”

  (三)去除恶化因素

  对应激引起的人格解体,应教会病人怎样应对应激;熬夜引起的人格解体,应改掉熬夜习惯;凝视书本引起的人格解体,应改掉凝视书本的习惯。

  总之,心理治疗不能特异性地减轻人格解体。

内容来源:《精神病症状学》 第四篇 精神症状的原理和治疗  主编:喻东山 王翠 葛茂宏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年初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