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悬空寺(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悬空寺在什么山下 【山西】悬空寺(1)

【山西】悬空寺(1)

2024-06-29 09: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山西】悬空寺(1)---外观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的翠屏山下,是建筑的一大奇迹 【山西】悬空寺(1)---外观                      门票124元,这门票价格真的坑爹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悬空寺对面的山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山西】悬空寺(1)---外观

 

早过悬空寺

图/文 天涯的风

 

 一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溪通。

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

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这首诗叫《早过悬空寺》,作者是明朝的郑洛,万历年间的一位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在山西戍边有功,被封为兵部尚书。万历十八年(公元l590年)经略青海,挫败聚集此地的蒙古势力,解除了边患。

    400年前的一个清晨,天刚放晓,残月悬空,疏风轻拂,这位大明王朝的官员,当时已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乘着马车,从北京出发,到山西或者青海戍边,也可能是任务完成后回京述职。老人经过北岳恒山山麓,望见一座独特小寺悬挂于陡峭崖壁,不由发出感叹:这是何年在石壁上建造的寺庙?简直如同在天上一般。

    郑老先生的问题,本人出于对历史的兴趣,游玩归来后做了一番功课,找到了答案:原来,这座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号称恒山第一奇观的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即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的前两年,迄今1500余年,距离郑洛老先生登临时亦有1000余年。

    游悬空寺那天,无风无雨唯有晴,是山西晚秋难得的一个好天气。一早从大同出发,上午9:30赶至恒山脚下。进入景区,眼前豁然开朗,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烟雾缭绕;一座规模不大的寺庙,镶嵌于刀砍斧劈一般的崖壁。远远望去,寺是暗红色,崖是黄褐色,树是金黄色,色彩和谐,共同呈现出一种苍然的暖色调。仿佛经历了千年风吹雨打,寺与山以及与这片积淀了深厚历史文化的黄土高原早已融为了一体。

    走过一座浮桥,悬空寺近在眼前了。登寺之前,首先吸引眼球的是一方巨石,上刻斗大二字“壮观”,署名“太白”,相传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游历至此所题。看到二字,俺的第一反映:一生潇洒不羁的诗仙李白,字迹会如此庄重吗?以壮观来概括悬空寺的特点贴切吗?这,或许是后人杜撰,乃是伪题吧。

    归来后查资料,盛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35岁的李白的确曾到过太原,去过晋祠,游过雁门,但是否到过悬空寺就没有记载了,更没有留下与悬空寺有关的诗句。那一年,李白偕同友人元演(当时太原最高行政长官的公子),从东都洛阳启程,经过太行山,到达唐高祖李渊的龙兴之地--北都太原,从夏天一直呆到了第二年春天,度过了一段呼鹰逐兔、驰马射雁的生活,写下了《太原早秋》等诗句。离开太原时,元演的父亲还送给李白一匹五花马、一领千金裘。在返家途中,李白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千古名篇《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真是性情中人,喝酒到了境界,连元演父亲送的五花马、千金裘都换成美酒了。

    走出盛唐,折返北魏,继续拾级而上进悬空。小寺分作三层,一院两楼,面积狭小,40余间,仅有152.5平米,相当于现在的一套中档住宅。寺中佛像若干,有几尊还是北魏时的原物,可惜很多佛像已经残缺了,有的掉了脑袋,有的没了眼镜,导游介绍这是文革留下的印记。

    一路踩着咯吱咯吱的木板楼梯越走越高,在最危险处腿都发软,生怕这座离地面高60余米的悬空小寺载不动许多人。可是随着游人越来越多,小寺巍然不动,原来真正承重的并非寺庙下方长长的立木,而是依靠穿进崖体的27根粗大横梁支撑。正是这些横梁,使悬空寺建成以来经受住了千千万万凡夫俗子的登踏;而悬空寺附着于崖壁凹处的独特位置,亦减少了风吹雨淋;对面的山峰为其遮挡了日晒,每天平均太阳照射仅有2个小时;由于建于崖壁,寺下曾经滔滔而过的浑河水无法侵蚀;再加上历代修建保护(目前寺内许多建筑均为明代所建)等诸多因素,使这座边塞小寺历经千年而不朽。

    悬空寺建成1100年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了。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46岁的徐霞客独自一人,入恒山金龙峡,望见了峭壁间的悬空寺:“三转,峡愈隘,崖愈高。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他攀上翠屏崖:“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而僧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明窗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雅。”(《徐霞客游记》)“明窗暖榻”的悬空小寺,若在此住上一晚,会是什么感觉?这个想法在古代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只须看看寺内的韦陀像,看那金刚杵的位置,就知道这座寺是既可以留宿,也可以舍饭的。

 

四   

    悬空寺,既不宏大,也不华丽,却超越了地球引力,悬在空中。它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传奇。英国一位建筑学家评论道:“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和宗教融为一体,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全球十大看似岌岌可危的“危建”名单,悬空寺名列第四。前三名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阿联酋的“首都之门”、西班牙的欧洲门,五至十名是:荷兰阿姆斯特丹WoZoCo老人公寓、希腊米特奥拉修道院、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苏特亚金屋、德国雅特塔、日本Takasugi-an茶馆、德国利希滕斯坦城堡。

    在这其中,悬空寺是最年长者,因为这位老人已经1500岁了。

                                                          2010年10月

------------------------------

 

                                          悬空寺记游

                                             □ 林润荣

 

    一大早从五台山出发,感到有点微寒,行车150公里,来到北岳恒山金龙口的悬空寺风景区时,已是中午时分。当天风和日丽,阳光灿烂,天公作美。大批游客鱼贯而来,人如潮涌,熙熙攘攘。

    金龙口又叫金龙峡、磁峡,位于山西浑源古城南3公里。驰名中外的“恒山第一奇观”悬空寺就在峡内西崖的绝壁之上。清代《重修悬空寺碑》有云:“郡城之南有恒山,恒山之西有翠屏山,翠屏东南隅有上不在颠下不在麓,而宫殿垣墉依附于幽崖峭壁间者,则若悬空寺。”

    景区内有“徐霞客遗迹”篆字碑亭。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当年游山西,登恒山,过悬空寺。观眼前胜景,深有感触。他在《游恒山日记》中有记:“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仰之神飞,鼓勇独登。人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而僧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明窗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雅。”

    循着古人走过的足迹举目四顾,“岩恋叠万重”(唐·贾岛《北岳庙》),灰岩如刀削;少见树木,多见山石;上看奇峰突兀,下观沟谷深邃。恒山之烟云,略见一斑。半岩峭壁之间,附着一排庙宇,红木绿瓦,如一幅美轮美奂的微雕工艺美术风景画作。民谣有云:“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寺离地面50米,遥遥观去,在寺内进进出出的游人如蝼蛄般大小!

    寺下峡中巨石刻有唐朝诗人李白游悬空寺时醉书的“壮观”二字。巨大如斗,笔力遒劲。其中“壮”字右边多了一点,意味深长。清代名士方坦有《太白“壮观”二字墨刻》诗记:“苍崖恍惚蛟螭走,壮观二字大如斗。李白当年恒岳游,自喜名山落吾手。平沙浩浩黄云开,雁门龙首青崔嵬。遥想真人下天际,放笔万里秋风来。”

悬空寺建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元年(公元43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拓跋帝先是在恒山飞石窟内建北岳神庙,后又在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兴建悬空寺。自始恒山佛、道俱兴,香火鼎盛,登临者众。寺内仅152﹒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有寺院、禅房、佛殿、庙宇、纯阳观等大小40间,弹丸之地,间隔紧凑,错落有致。外有栈道连接相通,整个布局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还;依崖凹凸,顺其自然。寺内有观音、佛像等80余尊,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均造工精致,大小适中,恰到好处。

    跨过峡间新建的铁索桥,沿着“之”字形石磴登数十米,便是悬空寺山门。寺山石有“玄空寺”、“悬空寺”、“公输天巧”、“名利心灰”、“腾云皎梦”、“绝壁层楼”、“空中色相”、“青云独步”、“云阁虹桥”等摩岩镌刻。仅寥寥数语,便把悬空寺的奇、险、巧描写个淋漓尽致,同时把佛、道、儒三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一语中的,一目了然。

    进入暗阁,上落庙宇如钻山洞,上下平行仅容一人通行。在寺外栈道观望,游人如蚁般大小。踏行如飘飘欲仙,飞看恒山景色秀美。脚下危崖万丈,不禁暗暗有点心寒而怵。清代邓克邵有《游悬空寺》诗为证:“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寺内壁墙留有诗碑数幅,想必多是重修时的题刻。一是明代郑洛的《早过悬空寺(外一首)》:“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溪通。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登悬空寺》诗:“昨过招提故不登,重寻兰若问山僧。峰头青鸟来还否,洞口白云去未曾。谁结丹梯高万丈,我闻佛法演三乘。凭虚顿悟心无住,好歩禅关最上层。”

    一是明代刘遵宪的《登悬空寺》诗:“谁开石壁礼金仙,缥缥层楼结构难。清梵漫疑云外度,香台真向雾中看。山连太岳千秋壮,客到孤峰五月夜。为问远师曾沽酒,好邀明月共盘桓。”

    一是清代李采的六言诗《雨中过悬空寺》:“秀起峰峦踏汉,高标楼阁凌空。一道飞流喷玉,千岩玲珑生风。”又:“缈缈神游世外,飘飘身在天边。雨中奇来点景,雾里羽化登仙。”

    此外,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游恒山,过悬空寺多有题咏。有明代吴礼嘉《题悬空寺》诗:“飞阁丹霞上,白云几度封。萝悬千洞月,风落半空钟。树杪流清梵,檐前宿老龙。慧光千万丈,日夕满恒宗。”明代王云凤《悬空寺》诗:“上有千仞崖,下有千仞崖。山僧闻客至,山下采山茶。”清代魏象枢《悬空寺访僧》:“遥闻十里钟,在山忽在水。盘折扣山门,老僧闲如此,巉岩缀虚空,石阁轻如纸。携手说飞登,白云檐外止。”等等。

悬空寺是如何建造的?何以愈千年而不废?据考证,建寺初期,寺下峡内一片汪洋。徐霞客游记有记:“不知何年两崖俱凿石坎,大四五尺,深及丈,上下排列,想水溢时插木为阁道者,今废已久,仅存二木悬架高处,犹栋梁之巨擘也。”在建造时采用浮船凿石的方法较为可信。后来峡水枯竭,《重修悬空寺碑》又记:“同治二年春……木匠张廷彦言自有修法,无须竖架,及开工时,但循陈迹,易旧換新,每到用架时,则以大绳结圈,圈束在腰间,一圈登在足下,将绳头挽在椽板,实际随其上下,长短运功,是寺悬空修之者,亦有时悬空也,于是不逾年而工告竣。”

    从悬空寺下来,再往上看,想象刚才的登寺感到惊险不过是虚惊一场。细看寺下支撑在岩石上的木条不过是虚位以待,故作惊险。寺基的四分之三以上附在山洞的岩石上,即“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廓栏左右紧联”,故能稳固无比。寺上虽有三层檐歇,力点在壁而不在基。寺顶有岩石遮盖,雨水、阳光不到,加上天气湿度不大,不存在雨淋日照。历1500年的风风雨雨,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公输天巧”的建筑艺术外,经历朝历代重修才保存至今。悬空寺不愧为中华“壮观”之一绝也!

                                ( 2008/05/20)(2008/05/2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