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思政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有哪些题目呢 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2024-07-17 08: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发布时间:2023-08-16 16:13:35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18-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高校逐步探索出一些初见成效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1-4]。通过对这些教学模式及其学理基础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基于课程理论教学的、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直接组织指导的、学生以课题组形式全员参与的、不主要依托于社会实践基地的低成本分散社会调查模式,是符合目前多数高校实际教学条件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也是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主方向。这一模式能否取得实效性的关键是教师的组织指导,以及社会调查质量的有效监控与考核评价。特别是后一个方面,目前探索出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仍存在论述简略语焉不详,不具有可操作性,尚难以有效解决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等问题,这是目前有效构建高校思政课全员性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亟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课题。

笔者在承担“概论”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基于从理论上厘清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在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完善西安外国语大学近年来的社会实践教学机制,初步建立了具有良好运行机制与实效的全员性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模式。

一、社会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社会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制度保障。我们认真贯彻“05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将社会实践教学规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必修环节,探索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开展分别考核的教学制度和培养方案,社会实践教学单独设立2个学分,学生成绩不及格,需按统一补考安排重新进行社会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方可获得学分,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规范开展和师生的重视。

这一教学制度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在社会实践教学的课程基础和组织指导主体两个方面都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了一些高校实行的校外社会实践主要由学生会、团委负责,思政课一线教师脱离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弊端,强化了社会实践教学的课程性特征;第二,师生在一学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已充分熟悉,便于更有效地组织与全程指导学生开展实践;第三,实践教学的开展时间长,更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虽然我们设立学分而无实际学时,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寒假完成教学任务,但一学期理论教学期间的社会调查开题论证,寒假开展社会调查,开学两个月写作实践调查报告,足以保证学生能合理安排时间接受较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培养。

二、确立分散调查与分组研究结合的组织模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教师与本科生的比例一般在1:400至1:600之间。如果每个学生独立开展调查,任课教师势必负担沉重,难以对每个学生的调研进行有效指导,这是多数学生分散社会调查实践模式质量不高,容易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我们探索的优化策略是分散调查与分组研究相结合,适当集中调研选题,求真务实,质量优先,兼顾数量,优化指导,质量和数量获得最佳平衡,保证学生全员高质量地开展社会调查实践。

这一组织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是,教师在每年秋季课程理论教学开始起,用一个月左右时间,让学生在自然班范围内3至5人自愿结合成调研课题组。组合的原则是,按寒假期间的长居地或计划调研地分为城市和农村(包括城乡结合部村庄)两种类型调研环境组合,分别适合选择不同性质的调研课题。教师统一发放课题组申报表组织登记。课题组申报时,学生要亲笔签名,并登记寒假期间的长居地或计划调研地(城市具体到区县,农村具体到村庄)。申报后经教师审核确认,不得随意变更。课题组成员寒假在调研开题报告指导下,严格到登记的调研地独立开展调研。寒假结束后,课题组综合组员调研资料,共同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这是我们强化对社会调查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把关的第一步。具体调研地的事先选定,能够较有效地解决以往分散调查模式中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从网上或其他途径抄袭自己根本不可能去的调查地的调查报告蒙混获取学分的现象。诚信认真和实事求是是做好社会调查的思想基础,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培养的基本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成立课题组并预先登记调研地,我们向学生强调申报时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考虑,申报后严格执行。如果社会实践教学结束后个人提交的调查资料获取地与课题组申报表中不一致,将视为弄虚作假,成绩按不合格处理。

三、注重从选题到调研报告撰写的全程指导

课题组成立后,教师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利用2课时,专门就社会调查的内容范围和选题、调查方法、收集调查资料的规范、开题报告和调查报告撰写等一系列基本理论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指导以社会调查指南的形式同时供学生参考学习。

(一)集中选题方向与自主选题结合的选题指导模式

以往在指导社会调查实践的过程中,一些不合格参加补考的学生就问我们:老师,我们写这么多调查报告有什么用呢,老师会认真看吗?学生的反馈让社会调查指导教师深思。如果学生觉得调查报告没什么用,教师至多就是评个分数,不会认真看,就不大可能认真去做,也谈不上高质量,至多为了获得学分。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社会调研在实践育人、课程建设、师生科研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并有效加强对调研的指导,我们探索在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社会调查教学改革。每学期教师指定八个以内选题方向和范围(应适合两种类型的调研地和课题组),学生在此范围内自主凝练更具体明确的调研选题。在不断征集调研选题和检验调研成果的过程中,教师逐年发掘其中一些做得优秀的调研选题展开长期追踪调研,可以积累一批认识省情、国情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并从中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认识国情,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和工作能力。

这一选题指导模式是一种集中选题方向与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模式。如果完全让学生自主选题,有两个弊端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第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大二学生,没有经过基本的科研训练,他们通常只能提出一些比较宏大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一个有明确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的调研课题。选题不科学,下面的一切调研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前提就不存在了。教学中,一个教师每届要指导400至600名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单是对每一个学生的选题都严格把关和指导,至少需要一两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和学生沟通交流并最终确立科学选题的工作。以往分散社会调查模式之所以会流于形式,质量和实效性谈不上,选题这个关键性指导工作就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这一教学现状促使我们积极探索集中选题方向这一改进和解决策略。第二,学生自主选题,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通常会十分分散,即使部分优秀学生能提出一些很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选题,以单个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条件,其调查样本的范围、数量和深度都非常有限,很难对课题作深入调研。这样的课题即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至多在实践育人和课程建设两方面发挥价值,科研和社会价值则很难凸显。教学中面对学生较为单薄的调研成果,我们常对好的选题颇感惋惜。因此,为了更充分地发挥社会调查实践教学上述四个方面的综合价值,我们探索在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下,集中选题方向,引入集体调研制开展调研。遍布各省城乡各地的数百名学生共同做几个方向的调研课题,汇小流而成江海,这个价值潜力是不可小视的。只有学生觉得调研很有价值,教师确实很重视,才会认真去调研;只有教师觉得调研有价值,而不只是在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才会发自内心下功夫去指导。师生缺乏内在驱动力,单靠硬性的实践教学制度去约束,是一种最基本的消极约束,难以解决社会实践教学提高质量和实效性的根本问题。只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内在积极性有效提高和良性互动,才能真正给社会实践教学注入生机、活力和价值。

(二)严把课题调研开题报告质量关

科学的调研选题确立后,课题组根据指导要求,共同撰写课题调研开题报告,其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课题研究对象内涵外延的科学界定,调查方法的选择及与其相适应的调查具体内容的设计,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对课题研究对象的理解往往是模糊的,凭主观想象的,通常不会从学理上给予科学的界定,这会直接造成调查具体内容设计偏题甚至离题,严重的会造成整个课题调研的失败。我们要求学生在寒假前一个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上交,教师批阅后利用课程理论教学时间对一些比较严重的共性问题专门指导,并将批阅后的开题报告下发,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后,指导寒假实施调研。科学而规范的开题报告是我们全程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又一个关键性环节。这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指导工作就基本结束了,寒假只需按照开题报告的调查设计,实事求是地认真实施就可以了。

(三)加强调研报告撰写阶段的指导

寒假结束后,课题组综合组员独立调查获取的调查资料,用两个月时间,在五一假前共同完成调研报告并统一上交。在此期间,我们设立社会实践指导咨询办公室,每周一任课教师轮流值班,接待学生咨询撰写调研报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是全程指导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的最后一个辅环节。我们在课题组成立之后已经对如何撰写调查报告作了专门指导,这一环节学生面临的问题基本就较少了。学生上交调研报告后至6月中旬,教师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的评阅和成绩登录公布工作,历时九个多月的“概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工作就基本结束了。

四、创新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全程质量监控机制

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高质有效开展,受三大关键性环节的影响和制约,即开题报告的科学论证,在开题报告指导下诚信认真开展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以及社会调研报告的撰写。首尾两个环节都在校内进行,教师都能在教学进程中给予有效指导,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假期校外社会调查实地实施过程这一关键性中间环节如何确保质量就成为一个关键课题。

(一)调查过程质量监控的困境

在教师带队组织的学生专项集体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有效对其进行直接指导和质量监控,但受师资力量、实践经费、实践基地和学生安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一实践形式通常是经过选拔的优秀学生的专利,广大学生无缘参与,难以成为一种全员性实践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寒暑假自主开展社会调查的实践模式,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式社会实践教学,但由于教师在学生实地调查过程中的“不在场”,其质量监控与实效性始终是一个很难有效解决的关键性课题。

一些高校在加强社会调查过程管理的实践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常的方案是,要求学生填写统一发放的“实践材料内容表”,内容包括照片、视频、问卷、访谈记录[5];或者规定社会调查实践报告中必须有一部分内容是调查过程描述,包括调查时间地点、调查对象、调查照片等[6]。这是目前笔者所见最具可操作性的代表性解决方案。这类方案仍然无法摆脱的缺陷是,其本质上仍主要停留在记录与考评经过学生加工的“调查过程记录或描述”这一实地调查质量间接证据的阶段,仍无法更直接更真实更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实际调查深度与质量。因为,让学生描述调查过程,或在统一发放的表格中汇报登记调查相关资料,学生足不出户也可以描述得绘声绘色,弄虚作假无法杜绝。我们在以往指导和评阅社会调查报告的教学实践中看到,不少学生在“调查过程描述”部分动辄言自己调查了多少个省,获得了成百上千份问卷,显然不很真实;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按照开题报告论证寒假认真实施调研,截止提交调查实践报告的前三四天才着急想起给教师打电话发邮件,咨询原开题课题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另换课题;更有的学生根本没想过咨询教师就擅自变换调研课题应付交差了事。后两类学生交上来的社会调查报告,都有详细的调查过程描述,报告正文部分都有翔实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绘制有形象直观的数据分析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教师单凭报告本身评价,看起来都是扎实认真充实的社会调研。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研等类大学生最熟悉、网络唾手可得的课题是弄虚作假的重灾区。教学实践证明,“调查过程记录或描述”的解决方案很大程度地上已流于形式,并不能有效监控学生实地调查过程这一关键性环节,基本上起不到保证与提高实践质量和实效的作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实施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这一关键性问题的解决其实并不复杂。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地开展社会调查认识中国国情的先驱与代表,他对社会调查过程及其成果的关系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7]。学生在开题报告指导下深入实地调查并收集调查原始资料,这就是“十月怀胎”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及其收获的调查资料成果,比学生利用调查资料写成的最终社会调查报告还重要。我们并不应该将教学的焦点放在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受到系统而严格的社会调查训练的大二学生,能在基于有限调查样本的社会调查报告中深刻分析什么社会现状,提出什么好的对策建议,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眼光向下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用科学规范的社会调查方法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去认识社会,获取“社会事实”。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态度怎么样,是不是诚信认真扎实地去做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反映不是经过他们加工汇报的“调查过程记录或描述”,或调查单位签字盖章的证明材料,而是他们获取的调查原始资料成果,这正是解决学生自主分散调查过程监督和质量管理难题的关键点所在。学生调查的态度、深度和质量怎么样,比较每个人的调查原始资料,优劣就判然分明了。

在近年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中,我们在一开始的社会调查制度与理论方法的系统指导中就明确要求学生,整个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要完成并提交三个作业,即开题报告、调查原始资料成果和社会调查报告,并高度重视,将社会调查原始资料成果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关于社会调查原始资料的数量要求,我们具体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主要调查研究方法,规定了每个学生调查完成后要上交的最低标准;至于调查资料成果的质量管理,开题报告已完成了调查问卷设计和访谈提纲制定这些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调研过程只是实施过程。通过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调查原始资料成果,对学生假期自主分散社会调查过程实施严格管理和质量监控,是我们近年探索的改进与提高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质量和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充分挖掘发挥社会实践教学四个方面综合价值的重要载体。原生态的调查原始资料的提交要求,不仅有效“逼着”学生深入实地调研并原汁原味地做好资料记录,有效提高了实践育人的效果,同时,其中涌现出的一些优秀调查原始资料成果,指导教师可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进一步规划跟踪调查,积累资料长期存档。教师教学中可作为榜样与标杆展示调查成果,引导大家向这些优秀学生看齐;科研中可充分发掘利用,发挥其学科建设和科研价值。限于篇幅,此处仅举一例学生认真实践后的感悟:日本文化经济学院2012级杨阳(化名)课题组在做陕西农村老人养老现状的调研后写道:做问卷调查时,我们亲自去调查对象家,亲眼看到了每一位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收获颇多……对我们自己,这次实践活动是个锻炼,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学到的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真的增强了!

五、完善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社会调查实践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我们总结教学经验认为,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对个人的考评与对课题组的考评相结合;评价体系指标完善同时不失简洁高效,客观公正,具有量化可比性和可行性特征。

目前多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绩考评实行等级制,即将成绩计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5个等级,成绩合格者计2个学分。等级制成绩考核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将社会实践过程的三大关键性环节作为量化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教师评阅实践报告具有很大的印象性和主观性,也无法充分发挥考评体系的“指挥棒”作用,有效引导学生确立努力目标,有的放矢,认真高质完成社会实践。为了更好地贯彻上述考核评价体系原则,我们应积极探索实施指标完善同时不失简洁高效,更具量化性和客观性的百分制成绩考评。具体实施方案是:过程考核占60%,由社会调查实践开题报告(占20%)和社会调查原始资料成果(占40%)两大指标构成;结果考核即社会调查报告占40%,严格按三大量化指标合成总成绩。这三大指标涵盖了社会调查全过程的三大关键性环节,与我们对社会实践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的机制是密切配合的。如此,教师评分更客观,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也很明确,如果自己想做得更优秀,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为了加强对学生假期自主分散社会调查实施过程这一目前全员分散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模式最薄弱环节的质量管理与考评,贯彻对个人的考评与对课题组的考评相结合的原则,防止少数学生在个人分散调查与分组研究相结合的组织模式下的“搭便车”行为,成绩考评中我们不仅将每个学生获取的社会调查原始资料成果的重要性与最终社会调查报告同等看待,并且强调在这一指标的考评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每个学生如果没有提交调查原始资料成果,或提交的调查资料纯属应付,质量过差,该项指标考评成绩低于24%,不论三项指标合成的总成绩如何,该学生社会实践最终成绩评定为不及格,需重新调查参加补考。

无论对理论教学还是对社会实践教学而言,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始终是评价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解决的教学难题。本文系统总结的“概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模式,对解决目前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有所创新完善,以期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河北科技大学课题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2]韦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分析――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5).

[3]王克.以社会调查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4]孔祥云.“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

研究,2012,(4).

[5]朱敏.“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校外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创新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

报,2013,(4).

第2篇: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和关键点,是课堂教育的一种延伸,是了解国情的一种拓展,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载体。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1]之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又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更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机制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环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完成基本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并穿插完成社会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社会、贴近生活、了解世界意义重大,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知与行统一的作用明显。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的特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环节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的有序和有效开展必须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以保证课程实践环节目标任务的完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环节作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具有一些特有的特点。

(一)政策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也是国家方针政策宣传的战略高地。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心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切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要关心一些关系国计民生、涉及百姓生活、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问计社会,问计大众,全面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深入调研国家政策实施的效果和结果,从中更深刻地感受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导向性,提高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感,使国家方针政策深入每一个大学生的思想中。

(二)社会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在参观、访问、调研、考察等活动中了解、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把握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构建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渐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需要的公民意识。

(三)多样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教学依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逻辑,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拓展到整个社会,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式”学习方式,使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参观、访谈、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使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拓展教学内容和实践方式,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样性。

二、基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环节设计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简化和抽象,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突出实效性,强调实践性,力求多样化,使课程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相互补充,互为依托,最终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

(一)课程实践环节的主题与大纲

课程实践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主题定位于“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践诺责任,奉献社会”,使学生通过课程实践环节既能从实践层面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又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履行大学生的社会义务,成为一个有志于社会发展的青年一代。

课程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和目,是一门课程的灵魂。“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时间要求、成绩考评、工作量计算、奖励机制、组织、领导等有关政策做出明确规定”。[3]同样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大纲也应从课程实践目标、时数、形式、内容、要求、考核等方面加以明确,制定规范的学业标准,与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同等对待,给予学分,从而指导课程实践正常开展,保证课程实践达到预期效果。

(二)课程实践环节的形式与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环节通过走访谈话、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以团队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开展。通过学生走出校门,更多地参与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到鲜活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去感受、加深、升华书本中的知识内容,加深对所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消化、认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的目标。

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环节的内容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教学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学生团队具体讨论做什么、怎么做,分工设计访谈提纲、调查问卷、选取个案等,撰写行动计划,并最后组织实施,在实践环节结束后撰写团队调查报告、个人感想、体会、总结,完成整个实践教学环节。

(三)课程实践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课程实践环节的组织与实施是课程实践的核心环节。因此,首先,要明确开展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和方式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积极参与并认真完成,并通过介绍社会调查技巧、展示实践报告样板、强调问卷设计要求等方式对实践过程中的各方面技能要求、调查方法、论文撰写等进行培训,使学生对课程实践的活动内容有全面了解,为正式开展课程实践做充分准备。其次,要明确课程实践的时间安排和过程管理的具体环节。强调课程实践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贯穿于理论教学过程中,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有相应学分;明确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课程实践,可以自由组队或以寝室为单位,每个团队一般为4―6人;要求每个团队应有明确的选题。学生既可从任课老师的参考选题中选取课程实践的题目,又可结合课程性质和内容自主选题,无论选择哪种选题都必须经任课教师批准后方可实行;规定任课教师对课程实践实行全过程管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手册》为载体,要求学生第一步落实实践选题、确定实践主题、明确实践对象、设计实践形式,第二步做好访谈提纲、问卷设计、个案选择等工作,并通过全班PPT汇报、教师个别辅导和材料批改等方式做好调查前准备工作,第三步是根据具体的调查对象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第四步是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一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调查报告(内容可包括调研问卷数据统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研究对策、调研过程、卷首语、编后语等)。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每个团队把实践手册、调查报告及其调查过程中的佐证资料一并上交任课老师。

(四)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与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的组织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估制度。有效的评估既可以反映课程实践的真实情况,又可以表现出课程实践的实际与既定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此,课程实践成绩评定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手册》、社会实践报告及其调查过程中的佐证资料为基本依据,根据大纲规定的课程实践论文的撰写要求、评分标准进行评阅,将学生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并计相应学分。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有效性,可由学校相关部门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成绩与其他课程具有同等效力,并与评定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挂钩。

(五)课程实践环节的深化与拓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立足于校园,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感受社会现状,锻炼学生实践课题设计和实践报告撰写能力,引导学生培养团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社会归属感、义务感、责任感等意义重大。因此,为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课程实践成果,可以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讲述在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了解更多大家所共同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身边人的讲述更切实地感受社会现状;可以运用展板、网络等途径展示优秀调查报告,使更多的学生从中了解更多的来自第一手调查资料的校园、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和分析,并从中掌握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技巧,做到一举多得。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又需要有相应的科学制度和资金保障,同时离不开专业而敬业的师资队伍,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觉配合,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宽容,这是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教学取得成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付德荣,章慧敏.教育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14.

第3篇: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22-02

长期以来,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一直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适应大学生的特殊性,只限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远远不够,必须向实践环节找出路,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才能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

一、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而实践性更是其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突出的实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应用性,其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基本理论、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切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气息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

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空泛讲授和一味灌输的倾向,使很多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生硬枯燥,有些学生对这种强行灌输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一定的认知屏障。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取得学分的工具性价值外,很难发挥其育人功能。引入社会实践环节,能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维,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社会课堂,从而强化其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增强信心,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是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载体。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外部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客体的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客体因素的影响是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主体获得思想品德认识,思想品德认识经过转化,然后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变为实际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坚持下去,成为习惯。大学生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接触社会的面相对狭小,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通过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亲身经历受到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自觉树立起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些年来,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东三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情况进行了典型调查,同时对浙江省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进行了普查。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且参与上缺乏广泛性。目前在许多高校中,都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但是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他们认为与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可有可无。许多高校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而对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表现为点上轰轰烈烈,面上鸦雀无声。

二是财力上,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经费的投入做保障。许多高校把社会实践看成是一件费力花钱不讨好的事,“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舍不得投入,敷衍了事。这样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降低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

三是实施上,流于形式,缺少实效性。从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学校或教师往往并没有把社会实践教学认真落实,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社会实践的形式而无实际的内容,有活动的开展而无实际效果。大多数学校让学生自找门路做一次社会调查,不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只要有组织证明(公章)即可,随意性很大;即使有组织的参观访问,也未能从结合专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把社会实践等同于旅游观光等。

四是方式比较单一,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意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局限于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少数几项常规性的活动。根据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探索适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有待深入。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统一组织与安排的痕迹太重,学生往往缺乏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许多实践活动的开展被框在固定的模式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受到抑制,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是评价方法不规范,缺乏激励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与其本质特征和功能相适应的,应当突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然而,有些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评价的定位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即评价偏重于结果,把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例如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材料等作为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依据,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等的评价。更缺乏对学生在实践中所表现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作出的综合评价。

三、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1.将社会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和教学内容,学校教务部门要将社会实践教学作像对待专业实习一样纳人学校的课程体系,统一部署,有规定的学时学分要求,有完整的阶段和课表安排。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党建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作为对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2.建立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精心选择实践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很多、范围很广,整个社会都是实践基地,这就要求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大学生和实践教学实际需要,以学校名义与有关地区有关单位正式签约,建成相对固定的各具特色实践教学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道德与法制实践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基地、企业改革实践基地等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调动手、动脑和亲身体验。根据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探索适应各高校和各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如组织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倡导学生参加志愿社会服务等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革命纪念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访问;以及充分利用和参与形势政策报告会、重大纪念日活动、有关部门组织的演讲、辩论、知识竞赛和座谈讨论以及校园媒体开展社会实践等。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的学科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

3.集中实践教学与分散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往往会遇到经费不足和缺少相对固定的实践场所,以及学生人数较多等问题。在安排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是指统一联系实践单位,以学生自然班为单位进行集中参观或考察,并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而分散的做法有两种:一是让学生以个人或分成若干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结束后写出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并组织大家交流;二是利用寒暑假,让学生根据调查题目自行完成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4.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知行脱节的传统考核办法,加大对知识运用能力和行为表现考核的力度。调查报告或论文是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评定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但更应体现过程性原则,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等,评价方式应注重多样性。形成一个个体―学校―社会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技能。有些学生实践成果获得全国、省、市等有关部门的奖励,或受到有关方面的表扬,或在国内外有关杂志上,也可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5.建立社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各省教育主管部门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有数额的规定,而条件好的学校,应加大对这项经费的投入。学生处、团委可专门拨出部分学生活动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费。各院(系)也可适当支付学生实践费用。有了经费保障,才能资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及社会考察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社会实践提供生动、丰富的专题资料和典型实例。同时也才能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另外,要将大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科学整合高校人、财、物等资源,促进社会实践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洲,戴金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李立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3.侯曙光.“两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运行模式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第4篇: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局学习实践活动的工作安排,我局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中,通过进一步抓好强化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环节的工作,达到了进一步提高认识、归纳意见、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梳理思路,明确方向的目标,顺利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的各项工作。经请示市委第五指导检查组同意,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将转入第三阶段即整改落实阶段。今天,我们召开市民政局学习实践活动转段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对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等一会,市委第五指导检查组刘延军组长将对我局开展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提出重要指导意见。下面,我代表局党委,先就第二阶段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并对第三阶段的整改落实工作提出安排意见。

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分析检查阶段成效明显

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中间环节,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做好分析检查工作,既是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夯实整改落实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多月来,局党委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活动办公室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

一是继续深化学习,筑牢分析检查工作的思想认识基础。如果说实践性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特征,那么理论学习就像是整个脉络和一条红线,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转入第二阶段后,在分管市长和市委第五指导检查组的指导和局党委的领导下,全局党员干部继续把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局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了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同志关于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讲话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中央关于支持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的过程,是我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也是我们吃透市情、找准不足、寻求发展的过程,更是我们的学习与实践不断结合、进一步推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过程。局党委成员始终走在学习的前列、思考的前列和实践的前列,紧紧围绕民生主题,结合分管工作,亲自撰写了多篇对当前民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局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努力进行探索思考,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在如何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形成社会福利事业多元化发展新格局,深入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规范管理社会组织,提高优抚安置保障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

二是努力形成共识,切实理清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为了找准影响和制约全市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全局在第一阶段深入调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在分析检查阶段又进一步广开言路、开门纳谏,通过多种方式向局机关党员干部、下属单位、离退休老干部、各类代表和基层民政部门及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建议,共征求到意见建议49条,并把征求的各类意见建议作为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剖析和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并在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及班子成员之间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谈心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思想、交换看法、沟通意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共识。同时,每个班子成员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了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及时召开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在民主生活会上,党组一班人认真查找了班子和个人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从学习调研能力、决策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刻剖析了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从继续解放思想、破解突出问题、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以及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等层面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加快全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新途径和新措施。在开好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同时,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各党支部都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所有党员都分析查找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深入查找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挖掘了影响和制约民政工作十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

三是认真分析检查,努力形成高质量的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是第二阶段学习实践活动的核心和关键,它是前一段深入调研、开展讨论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集成和提升,也是下一阶段整改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找准存在问题、理清发展思路为重点,由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全程指导撰写了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在起草中主要突出了六个方面:一是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包括面临的形势,取得的成效。二是突出反映了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三是突出反映了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尤其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五是突出反映了推动和服务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施;六是突出反映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在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的整个过程中,局党委各成员认真研究,反复修改,集体主导报告的内容、思路及角度,力求使之成为本单位今后一段时间推进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从局机关全体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民主测评情况来看,满意率为100%,没有不满意票;从100余份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满意率100%。

四是着眼解决问题,建立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针对中央关于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和支持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机遇,局党委认真分析我市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突出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局党委针对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初步提出了9项整改措施,有些工作已经得到了整改落实,基本做到了立说、立行、立改。在自身建设方面:一是修订完善了《民政局机关工作规则》、《民政局党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局党委决策议事程序,从制度、机制上杜绝了决策不民主、执行力不强、工作程序不规范和不科学现象的发生。二是制定下发了《民政局表彰奖励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了全局干部职工投身民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改革局机关车辆管理模式,修订了《民政局机关车辆管理制度》,降低了机关车辆运行费用。在工作体制机制方面:一是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的若干意见》,初步建立了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工作绩效挂钩的村委会成员报酬动态增长机制。二是结合全市第七次村(牧)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了村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在广泛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开展农村牧区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牧区困难群众危房救助长效机制。四是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理顺社区工作关系,依法确定社区工作职能,确保社区工作经费自然增长,全面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五是已制定并将在最近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的有《农村牧区敬老院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村牧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市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城市低收入居民界定实施办法》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界定标准》,确保尽快形成规范的工作程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六是准备建立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联动机制,协调组建市减灾委员会,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完善民政工作参与、协调机制,实现民政工作的统筹协调发展。

二、认真把握阶段特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坚持第一阶段较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根据分析检查的内容特点,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是注重实践特色,促进工作落实。在分析检查阶段,要求我们将科学发展的思路与具体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对接,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自11月份以后,随着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我们力求通过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引领学习,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推动下,近一个多月以来,我局抢抓机遇,加强与民政厅衔接,积极争取项目和扶持政策,初步达成意向性项目和扶持政策多项,涉及资金过5亿元。同时,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三个方面谋划了今年全市民政重点。一是围绕保民生的要求,着力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二围绕保发展的要求,加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围绕保稳定的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是注重查找问题,汇集民智民意。在第一阶段征求意见和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进一步开门纳谏,虚心求教,通过问卷、电话、座谈、发函、调研、结对双促、“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和其它形式向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单位及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建议,为我们准确查找问题,深入分析,撰写好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奠定了基础,集中体现了民智民意,增强了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针对性,也为下一阶段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是注重报告质量,突出领导参与。分析检查报告反映了局领导班子的进取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在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撰写之初,局主要领导就明确要求办公室的同志除了查阅十六大以来市民政局历次工作会议报告、重要工作文件和“十一五”期间民政事业规划外,还要分别征求所有班子成员的意见和想法。报告初稿形成后,由局主要领导主持,先后召开了党委专题会、局属各单位和各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进行认真讨论,反复向全局党员干部征求意见,报告基本成形后,及时送分管副市长审阅。分析检查报告形成过程中重大改动3次,小的改动十余次,确保了分析检查报告的质量,并使其与客观实际相吻合。因此,完全可以说,分析检查报告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体现群众路线,汇集民智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过程,是全局广大党员干部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此可以看出,分析检查报告正如市委所要求的,必将成为市民政局未来一段时期内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四是注重群众评议,充分发扬民主。群众评议分析检查报告是在更大范围内发扬民主的过程和方式,可以充分反映分析检查报告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按照市委要求,我们专门召开了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民主测评会,围绕局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问题查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五个方面在全局干部职工、下属单位负责人和全体群众评议代表范围内进行了民主测评,大家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第二阶段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处室和单位抓学习实践活动的力度有所减弱,有些人出现了松懈情绪;二是个别单位对工作研究不够,工作思路还不够清晰,解决问题的力度还不够大;三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建立的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明确整改落实任务,扎实开展第三阶段工作

整改落实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前两个阶段的最终目标和归宿。能否抓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整改目标,落实工作责任,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于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下发指导性文件,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在这里,我主要就如何做好第三阶段的工作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第一,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任务。整改落实方案要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把解决突出问题和创新体制机制的工作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为整个整改落实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市委转段工作会议要求,整改落实方案要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整改方案要以适当方式公开,并向群众做出承诺。因此,制定方案时,一要疏理好整改落实的问题。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归类,对需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创造什么条件,什么问题要在什么时间内解决、解决问题要达到什么效果等都要心中有数、一目了然。二要细化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对需要整改落实的重点问题,要从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完善监督等方面提出完备的工作步骤和办法,增强整改落实的实效性。尤其要注意强化责任,对整改落实的工作由谁主管、由哪个部门办理、由什么人来完成、完成不好怎么办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三要向单位职工公开承诺。整改方案要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接受大家的评判。整改方案形成后,要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修改完善。尤其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整改的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公布,并做出承诺,接受大家监督。

第二,切实体现实践特色,努力解决突出问题。在前两个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已经查摆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在整改落实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下工夫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要结合我省民政事业发展实际,确定解决的重点。局属各单位要从自身的工作出发,从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等方面研究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二是解决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重点问题。分析检查报告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酝酿研究后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既列出了我们通过学习形成的共识和取得的成绩,也深入地查摆了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之后才确定的,它反映了大家要求解决的强烈愿望。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把这些问题解决掉、解决好。三是切实做好当前的重点工作。要结合今年的工作重点,认真研究,尽快落实,着力解决当前民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体制机制做保障。我们在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很多都与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有关。创新体制机制,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这项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是个全局性的问题,必须通盘考虑,重点突破。要从职能的设置和分工上、从工作的激励机制上、从完善工作的制度上、从人员的任用和选拔上、从工作的推进方式上着力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所列的部分需要建立的体制机制,在第三阶段要尽快协调,着手研究,加快实施,切实走好创新体制机制的第一步。做好创新体制机制工作,需要我们有解放思想的意识,锐意进取的胆识,不畏阻力的魄力和革旧迎新的勇气。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体制机制,其难度要比解决具体的突出问题大得多,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也要意识到它的紧迫性,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同心合力做好这项工作。

第四,紧紧依靠干部职工,做好全面总结和测评工作。学习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关键看党员和群众满意不满意。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要做好全面总结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这对于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扩大学习实践活动影响、坚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信心,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及早着手,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总结工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既要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也要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要明确改进的措施和努力的方向。在满意度测评时,要把握好两个重点:一是对解决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另一个是对开展活动情况的满意度。要把测评的结果,作为评判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如果测评满意度不高,要认真分析原因,限期整改。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实践活动,从今天开始就要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了,越是到最后,越要严格要求,防止虎头蛇尾。大家要再接再厉,再加一把劲,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目前,局机关和各单位工作都比较紧张,事务都比较繁忙,大家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主要领导要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对存在的问题要心中有数,对整改的重点要统筹谋划,对整改的进度要合理安排,务必把整改落实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要把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抓落实的态度和作风、取得的成效纳入满意度测评环节,评议结果要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依据。第三阶段虽然意味着学习实践活动即将基本结束,但也意味着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因此,这是事关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非常关键的阶段,我们一定要切实做好这一阶段的各项工作。

二是要继续深化思想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阶段的工作表明,学习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深化认识、不断用新的认识推动实践的过程。因此,在整改落实阶段,仍然要把学习抓紧抓好。当前,要把学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市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及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深刻认识当前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全力贯彻扩大内需、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通过整改落实,为实现今年民政工作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第5篇: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同志在2008年视察北京大学和2009年视察中国农业大学时反复强调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他指出大学生“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要“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每年暑期,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都会在全国广泛开展,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深入基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丰富的基地资源、系统的组织程序等多方面的积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特点、开展形式、目标要求等都在不断变化,高校在开展这项工作过程中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

(一)保障体系不到位

首先,思想保障是先导,可以有效保障工作的方向性和价值性。现阶段,多数高校对社会实践育人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一般只是将暑期社会实践定位为团学课外活动的范畴,未能真正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次,组织保障是基础,可以有效保障工作领导的科学性和管理的严谨性。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但往往都是团委牵头做,而其他部门参与过问、提供的支持和保障却很少。第三,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后盾,可以保障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长期稳定性。高校对社会实践育人目标的设计、育人环节的策划、育人过程的支持和实际育人效果的考量等方面都还缺乏充分的顶层策划和制度依托。虽然有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已有相应的学分,但基本上都没有纳入常规性的教学管理。运行经费也只够用于支持个别重点团队和奖励优秀团队。此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工作量认可等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

(二)参与覆盖不到位

尽管几乎所有高校在暑期都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但基本上都存在以点代面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把大量精力、财力投放在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而对面上学生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导致点上轰轰烈烈,面上却星星点点。虽然许多高校对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了硬性要求,但是较高的参与率往往只停留在实践回执表的公章上,实际参与、思考和研究的过程并不理想。

(三)过程指导不到位

第一,高校对于社会实践安全、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开展较为普遍,但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方式、如何实施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如何确定社会调查的题目、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等问题都缺少系统的培训和专业的指导。第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也主要以感性地体验社会和简单地服务社会为主,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思考很少。第三,实践后的报告内容基本以总结和心得为主,对实践成果的提升和巩固效果不佳。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仅仅靠学生本身去拓展是比较难的,还需要教师专门、专心、专业地指导,才能够真正提升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

(四)考评机制不到位

高校往往注重优秀个人、优秀团队等先进的评比和表彰。对于面上学生个体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一般是以提交社会实践回执和总结报告作为成绩的依据。委托并没有实际实践的单位在社会实践回执上盖章以及通过拷贝抄袭完成实践总结、不认真对待实践报告等现象屡见不鲜,学校缺少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二、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相结合是暑期社会实践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指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求各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都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有些学校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拿出一定学分,专门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是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适应的一门课程,它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掌握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行合一”,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外显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空间上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包括课内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校内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三部分。其中社会实践环节是最真实、最生活、最有效、最广阔的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大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利用暑假的大块集中时间深入基层,通过教学实践、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服务群众,“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政治和价值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途径,并且有相互契合的目标、形式和内容,可以相互结合和依托。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暑期实践活动的各项资源和平台,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课程社会实践环节;另一方面,结合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不再只是一项团学活动,而是作为正规的教学环节,根据日常的教学管理严格地用第一课堂的要求规范第二课堂。在学分设定、师资配备、过程指导、课时津贴、成绩评定等方面都有了规范的保障。通过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主要载体的方式,能够解决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自身现存的缺陷和问题,是其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相结合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根据党的十提出的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等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的明确要求,笔者将“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相结合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改革”目标确定为:提升社会实践育人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能力素质培养的育人双目标。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改革路径确定为:利用和整合资源,按照课程化建设的标准规范管理,完善各保障系统,建立全体参加、全员育人、全过程培养的工作机制。

(一)实行课程化管理,完善保障体系,实现学生

全体参加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课程主要载体,根据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列入正规的教学计划、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这对于学生的全体参加、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认可和经费支持等方面都有了有效的保障。首先,社会实践作为课程,有着规范的学分、学时设置。根据一般的课程管理要求,规定社会实践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因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社会实践或成绩不合格的,需要缓修或重修,否则不能获得学分。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学分化保证了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其次,全体参加不能只停留在社会实践的证明材料上,要有科学的考核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际参与、真正思考。实践单位的时间认定和反馈意见、社会实践日记和总结报告等都是检查考核社会实践的常规且重要的依据。另外,以社会实践交流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也是学生总结、交流和考核的有效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班级、学院、学校不同层级的社会实践主题团日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总结交流中反映的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深度、取得的效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科学的考核方法保障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参与。再次,要制定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措施和具体的考核办法,根据任课教师指导、带队和评阅等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认可。最后,课程建设经费与原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可以统筹协调、相互补充,保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重点项目和团队支持费等经费支出。

(二)建立领导管理机构,健全协同沟通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首先是建立工作领导机构,形成领导合力。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实践教学共同的重要平台,因此需要校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共同负责,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共同推进。具体由“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或“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等机构总体领导和指导该项工作。其次是完善组织协调机构,形成课程建设合力。将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联合起来。团委负责组织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理论教学和指导;各二级学院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课程组”,负责课程开展的具体工作。最后,健全指导教师队伍,形成育人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业教师、教辅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等力量共同凝聚到社会实践指导队伍中来,发挥各自优势特长。选派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为各专业学院社会实践进行选题、调研方法、调研报告写作等理论指导;思政辅导员负责组织管理、安全教育和礼仪培训等;专业教师负责专业内容的指导;思政在读研究生担任课程助理。健全的领导机构、课程管理组织和指导教师队伍为暑期社会实践的有序实施和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

(三)明确教学任务,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素

第6篇: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110-03

一 教师素质与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首要影响因素

1 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特定社会的运行规则和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让学生了解、掌握并心悦诚服地接受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理想信念,进而“外化”为学生合乎社会要求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行动来实现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满足于理论的演绎、逻辑的推理,就会陷于远离社会生活的抽象教条,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做到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点,还要熟读马列主义主要经典著作,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际,做到兴趣广泛,广闻博览。教师渊博的知识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我实践,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的转型带来的诸多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实用主义明显,价值观模糊,理想信念缺失。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原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正确舆论引导学生,用高尚精神塑造学生,用先进文化培育学生,引导学生朝着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忠于祖国和人民,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志存高远的“新人”。

2 思政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思政课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指导能力、协调组织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对大学生产生能力吸引,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对具体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结果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指导教师能否选准题目,设计出有思想、有意义的实践方案;能否采用恰当的形式组织、管理并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能否制定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成为决定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指导能力包括对学生实践前的理论指导、实践中的问题指导及实践后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更需要联系行为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自然科学指导学生实践,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协调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场地的落实、学生安全的保证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这就需要指导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责任感,更需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以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然而,高校很多教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的经历,高校也缺乏相应的对教师的培训机制。因此,提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3 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责任感

教师责任心是取得良好实践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教师在前期做繁杂的准备工作,还需要在开展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在遇到不同问题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环节最为复杂,教师的任务最为艰巨,这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与极大的耐心。如果指导教师消极对待,应付了事,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后既没有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收获,自身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最直接的参与者、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和责任人,而且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必须本着强烈的责任意识进行实践教学,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4 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建立在一定情感基础之上。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感情与需要,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要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学习诉求,在学生出现质疑实践教学内容或怀疑实践教的作用时,教师不是急于批评学生,而是应该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疑问,真诚细致与学生沟通,加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要求,虚心听取学生的教学建议,肯定其合理之处,激发其学习兴趣,保护并鼓励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批判意识。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探讨中得到肯定,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习意愿,更乐于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教师也在与学生沟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实效。

二 合理的环节设计是决定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1 做好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实践内容及方案的选定、设计,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师生的动员和培训。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实践内容及方案的选择与设计非常关键,要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把思想正治教育建立在研究变化了的时代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单一的“教育”与“服务”并重,力求做到教育人与关心人、塑造人与服务人的统一。因此,教师在选题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各门课程,从中选择那些需要和可能在实践活动中去运用、体验、践行和深化理解的理论内容来设计课题,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相互脱节的现象,突出思政课自身特点。

同时,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实践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观念上不重视,存在模糊认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主题、意义方面的宣传动员,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首先重视起来。然后,再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提出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学生只有掌握了社会实践的基本技能方法,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2 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基本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开展,便于组织和实施。各班根据要求制定出本班的活动策划方案,报指导教师审核批准。指导教师要对策划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行性与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最后确定活动方案。活动策划方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大纲和指南,是实践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条件。活动策划方案包括具体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各环节负责人、经费预算等多项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进行,指导教师可以实行“三级管理制”。即把行政班分成若干小组,并且规定一定的人数,一般小组3至6人较为合适。在小组中推选出组长作为负责人,并对班长、团支书负责,班长团支书对指导教师负责,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各小组实践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此,指导教师就能够全程、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及监督,确保实践活动有效运行。指导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调研过程、调研进度进行抽查,及时纠偏,及时给予指导。

3 认真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教学报告

作为实践教学的最后结果――实践调研报告,是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实践调研报告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成为考核的重要尺度。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训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实践调研报告写作的具体指导,如实践调查报告的形式、内容构成、写作方法、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为学生有针对性地、高质量地完成实践调研报告奠定基础。

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后期完成初稿,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交给指导教师。教师要对调研报告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审核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发给学生,学生按意见修改完后再次提交给指导教师,如此反复几遍。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践活动,避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简单应付或者从期刊“抄袭”或从网上下载、复制的现象,让学生真正实现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转化与升华,更能让学生在指导教师身上学习到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转变了学生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4 科学考评实践教学成绩

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师生要进行总结、评价、考核,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最后环节。我国长期以硇纬傻囊岳砺垩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也一直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往往把活动的总结重点放在实践报告的撰写及考核、评比和表彰等工作上,一张试卷定高低,考核内容单一,仅限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认知”的考察,或是简单机械地给学生的基地参观心得、实践总结、实践报告打个分,而不是认真总结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也没有评估实践结果与原来设计的方案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走过场,使得他们不重视实践过程而只是应付实践报告,结果使得实践效果大打折扣。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无法对千差万别的、独特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很难调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因此,各高校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并在整个成绩评定中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结合最终的调查报告给出实践成绩。在成绩评定中,对于调研成果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或调研活动得到有关方面关注,并予以报道的,或调研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纳的(以上均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直接给予优秀等级的评定;对于经查实,抄袭他人成果的,或弄虚作假的,或调查内容与项目设计不符的,直接给予不及格的成绩评定,按要求重新参加下一年度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于拒不参加实践教学或实践教学不合格的,也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不得毕业,不得授予学位。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生命力。实践教学持续有效的运行,离不开学校制定的切实可行的评价考核体系,离不开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监测。学校可以组建一支由学校主管部门领导和专业教师组成的评估专家小组,教师和学生进行两方面的审核检查、监督监测、考核评价。尤其是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对他们实践选题的科学性、组织的严密性、过程的参与性、成绩评定的客观性、教学效果的成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经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这在以前往往是被忽视的,以前的考核评价往往侧重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考核,结果使得许多教师不认真指导学生,不积极参与实践过程。这种对教师的放纵也是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学校保障监督机制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

第7篇: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光辉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回答和解决中国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最新成果,不仅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鲜明的哲学特色。

坚持了实践第一,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十七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国发展道路上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概括,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抉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一切从基本国情和本国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外,只唯实。重实践,不争论,从“摸着石头过河”,“一切经过试验”,创办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及全民创业热潮,党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开辟了一条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的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历史课题中,坚持了实践出真知,用实践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不断解放思想,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理论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十七大报告所论述的一系列新论点、新归纳、新概括、新论断,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和理论升华,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取得顺利进展和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凸现了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报告还第一次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一系列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字里行间充满着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亲民、爱民、惠民、富民的情结,是和党心、民心密切相连、息息相关的。通过保障人权,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人民民利、公平正义的愿望,必将越来越唤起亿万人民空前高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谱写万众一心谋发展,再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篇章。

彰显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并存又相统一,普遍性包含于一切特殊性之中,这是哲学的基本命题。十七大报告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结构,分析成绩问题和面临任务,论述我党执政治国方略,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时,都科学地把握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化,从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制订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推进既适应国际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市场经济,新型民主政治,新型社会文明的整体建构,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规模与结构、发展与环保、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地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迈进。十七大报告深刻分析了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突出强调了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对策,还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注意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文化建设上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所有这些精辟论断和英明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科学继承,又是与时俱进的创新。

贯穿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方法论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我们指导工作,发展事业的方法论原则。十七大报告始终贯穿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报告把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起来”,使我们党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等“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新境界,是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论的宝贵经验。报告在论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突出坚持兼顾全局,突出重点的指导思想,强调了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为经济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在论述加强社会建设时又强调以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领域、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为重点,着力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论述党的建设上,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思路,并在对党情一分为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坚持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五个重点”,“四个更加”不仅包含深刻的哲理,而且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第8篇: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按照县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县政协领导班子自去年10月以来,精心部署,周密组织,认真落实,把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推向深入,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县政协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情况

县政协坚持以“当好先行者,争创示范点”为主线,按照中央、区委、县委的部署,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夯实活动基础

我们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载体,深入进行思想发动,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是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动员。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脉相承。我们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思想发动阶段的主要抓手,迅速组织动员。通过开展专题学习、主题宣讲活动、机关座谈会等方式,迅速将学习实践活动精神传达到了全体党员,夯实了思想基础,形成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共识。

二是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案,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我们注重以创新活动载体为抓手,突出政协工作特色,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三是成立领导机构。我们成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县政协主席钟冠强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了工作责任,并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度、检查督促制度。

(二)深入学习讨论,营造良好氛围

我们从学习活动一开始就坚持抓好组织发动,加强学习和宣传,营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一是开展专题学习。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召开各层次专题学习会议,包括主席会议、秘书长办公会议、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专题学习会、座谈会,邀请专家举办宣讲会等,系统地学习了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等重点内容。

二是进行心得交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全体机关同志进行 “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家谈”活动,机关同志专门座谈交流学习体会,并在座谈会后撰写提交了学习心得共12篇。通过座谈活动,机关同志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解决当前政协工作面临的问题结合起来,找准症结,提出了需要继续改进的14个方面的问题,并逐个问题研究解决。

三是召开“三论、三知、三行”解放思想专题讨论活动。会上与会党员对照年初单位的工作目标认真讨论,认真查找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同时还组织与会人员认真讨论单位和个人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单位目标,明确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要干什么、干好什么,把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目标、岗位职责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通过这次的专题讨论活动,与会党员思想认识、责任意识、明确目标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是有针对性地选定调研课题。县政协围绕解决影响推进“升级”、实施“一园二廊三圈四区”发展战略布局规划的突出问题选择对“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召开座谈会16次,参加座谈的部门有20多个;走访了柳州市发改委、市环境保护局等部门和我县12个乡镇。经过调查研究和专家交流,在经数次修改意见后我们形成了调研报告。调研阶段中每位领导班子成员选择了一个调研课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机关单位也围绕政协业务工作,在广泛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工作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调研,研究对策,加以解决,以促进机关政协服务工作水平的提高。

五是开展“访谈问计”活动,认真收集民意。利用座谈会、走访社区、夜访农户等方式,以“社情民意”为平台,广泛征求县直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建议,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政协班子下基层走访收集民意10多次。如县政协钟冠强主席、韦新和副主席率队深入拉堡镇宏发社区,与社区干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座谈;县政协主席钟冠强到进德镇沙子村委羊占屯走访,了解该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县政协主席钟冠强、县人大副主任周立富、覃文述等领导在县水产畜牧局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访了百朋镇水产养殖农户,就发展水产养殖业、农民增收等有关问题与养殖户共同研究探讨,梳理发展思路。县政协经济科技委走访企业时了解到物流企业碰到困难,立即向党委政府汇报,促成有关问题的解决;二是组织党组、班子征求意见活动。采取书面形式对口征求政协委员对县政协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活动中,共发放征求意见表200份,征集到对县政协领导班子及县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43条。

(三)坚持开门纳谏,广泛征求 意见

我们把群众参与作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大动力,而且把开展评议的过程,作为调查研究、寻计问策的过程,作为进一步密切人民群众联系的过程,作为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动员全民参与的过程。我们认真向有关单位、部分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代表、企业代表和机关干部、退休老同志广泛征求意见,共计发放征求意见表近120份。为了更好地发动党外人士的参与,更真实了解情况,我们召开专题座谈会,积极听取党外人士对县政协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工商联负责人,非中共党员县政协委员纷纷就县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县政协办公室还派发了《〈县政协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评议表》30份,共收集整理意见20条。县政协通过征求意见这个渠道,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全市的工作大局,了解县政协的各项工作,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

(四)深刻分析现状,抓住突出问题

深刻分析县政协工作的现状,找准、抓住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我们重点抓好“两会一报告”。

一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为了确保民主生活会的高质量,县政协党组高度重视,并好充分准备。根据中共县委对开好20xx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有关精神,要求部分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群众代表、退休老干部按照民主生活会的议题,班子及其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以书面形式上报办公室汇总整理。同时要求班子成员安排好自学和集中学习,并要求结合自己工作认真撰写发言材料,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创造了良好氛围。结合“六对照六检查六明确”的要求全面检查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民主生活会上,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钟冠强,通报了20xx年召开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整改情况,总结回顾一年来县政协班子思想政治工作和履职工作开展情况,并深刻剖析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步如何抓好各项工作进行安排,要求班子团结一心,确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民主生活会上,各位班子成员围绕会议确定的主题和这次征求意见中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个人在学习、思想、工作、廉政等方面的情况,认真自我检查剖析,开展面对面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交流思想,查摆不足。 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提出整改措施,纷纷表示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和素质修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的各项事业建设竭尽全力。会议坚持原则,达到了统一思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达到了增进团结,解决问题和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是认真撰写分析报告,找准突出问题。撰写县政协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对此非常重视。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我们取得了共识,认为虽然县政协近年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有些方面还做得不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认识不够深透;围绕我县科学发展创新履职方式少,针对性建议意见少;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不够;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和提案工作有待加强;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初步的整改措施,强调要加强学习,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履行政协职能,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畅通建言渠道,认真做好提案和社情民意工作;关注民生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我们还对党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出近50条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对分析报告进行修改,进一步提高分析报告的质量。县政协办公室还多次征求机关干部的意见,对分析报告反复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是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开展测评表决。我们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县政协领导、老同志、机关全体党员共20人参加了会议。社会各界代表、委员代表,以及10名非中共党员县政协委员代表列席了会议。会议通报了县政协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与会人员分成三个组就分析报告进行了讨论评议。评议会上,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全体党员还对县政协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通过投票的方式进行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县政协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

(五)抓紧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活动成效

为了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我们切实落实整改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好整改措施。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定了《县政协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对整改措施逐项分解,明确责任人和时限,并公开了整改承诺。重点解决提高履职能力、创新调研方式、加强自身建设等突出问题。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三是开展好群众测评。召开测评会议,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对我们实施整改落实方案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情况、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满意度进行测评。测评的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主要体会

县政协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做到学习实践活动和工作双丰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深化学习与深入实践相结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认识,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必须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协工作的自觉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不断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实效。坚持引导党员联系思想实际,切实解决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统一党员的思想,形成共识。坚持联系县政协的工作实际,学用结合,努力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 坚持发扬民主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协代表性广、包容性强的优势,积极引导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就政协工作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通过各种形式听取不同声音,促进政协自身发展。坚持开门搞教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三)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破解难题的重要契机,作为着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的良好契机。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注重从制度上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认真分析政协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对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探索出的新方法和途径,加以总结提炼,抓住那些带规律性、符合科学精神的经验,将有效的一时之策转化为经常之举,将成功的首创固定为制度规范。

三、存在的不足。

由于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的时间比较紧,我们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检验学习实践成果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督促检查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加大整改力度,不断改进完善。

第9篇:大一思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这一学习实践活动主题,以“保增长,上项目;保企业,促转型;保民生,谋福祉;保稳定,建和谐”为实践载体,突出推进科学发展主题,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总要求,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决突出问题,构建长效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推动全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乡机关要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基层站所要突出改进作风、创优服务、提升形象,切实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把领导带头、典型示范贯穿始终,做到“五强化”、“五提升”,即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效能意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良好形象;强化团结观念,进一步提升凝聚力、战斗力,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二、主要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以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转变推进全军经济社会大发展,使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党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党的执政规律,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突出实践特色。学习实践活动要与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与乡党委工作重点、发展思路紧密结合,与促进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党员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思想认识不适应、工作能力不适应、工作作风不适应、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

3、贯彻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扬民主,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真诚接受群众监督,让学习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4、正面教育为主。学习实践活动要把握正确导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严格要求,不搞人人过关,又注重激发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切实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增强发展信心、促进科学发展上来。

三、目标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紧密联系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有利于发展”和“群众利益无小事”工作理念,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着力打造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一流环境,促进全军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2、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执法程序不到位、工作推诿扯皮、党性观念不强、自身要求不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问题。进一步理清乡机关、单位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科学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持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3、完善制度保障。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实践、科学管用的原则,建立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各项制度,切实转变职能,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政绩导向、考核评价、激励奖惩的制度体系,努力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4、促进科学发展。坚持把务求实效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参加范围

乡机关及所属站所、全体党员干部。

五、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9月开始,到2010年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主要抓好学习讨论、调研走访两个重点:

1、学习讨论。在学习内容上,除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金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明问答》外,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科学发展观简明读本》等,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党中央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省、市、县、乡党委关于科学发展有关文件资料及各级领导有关讲话精神等;在时间要求上,克服工学矛盾,妥善安排好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学习效果。做到有学习篇目、有时间安排、有培训辅导、有读书笔记、有心得体会;在学习形式上,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党员的特点,采取上党课、形势报告、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知识竞赛、远程教育、文艺宣传、榜样示范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作学习报告,切实增强学习效果。针对乡领导班子、乡机关党员干部、流动党员等不同层面的党员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教育,确保学习培训阶段党组织和党员全“覆盖”;在开展讨论上,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工作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载体,认真组织党员开展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努力在事关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形成共识。

2、调研走访。乡机关要带头深入实际,着眼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的实践主方向,把本地支柱产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乡领导班子调研报告。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开展调研,亲自写出调研报告,带头交流调研成果。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主要抓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会、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两个重点:

1、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深入查找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召开民主生活会前,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准备发言材料,班子成员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撰写个人发言提纲,领导班子要形成分析检查报告。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要围绕本地的发展实践和工作分工,深入查找自身和班子集体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乡机关党支部要组织召开好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个党员都要认真汇报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重点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的认识和体会,认真查找不足和差距,深刻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并着眼于进一步推进本地本单位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综合运用学习调研、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围绕领导和服务科学发展进行分析检查,全面梳理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明确进一步做好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分析检查报告要以分析检查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为重点,避免写成工作报告。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班子成员要认真进行集体讨论,并通过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乡党委分析检查报告要报送县委主要领导审阅,确保分析检查报告质量。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主要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和解决突出问题两个重点: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明确整改落实的责任人,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间,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并将整改方案通过党务公开等方式进行公开,做出公开承诺。解决问题要采取“销号整改”的办法,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台帐,整改一个销号一个。整改落实的情况要向党员、群众通报,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2、解决突出问题。围绕落实整改方案,强化整改措施,坚持突出问题先改、热点问题快改、难点问题集中改,并抓住3—5个影响和制约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重点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难、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住房难、行车难等重点民生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锻造新型干部队伍。对重点问题的整改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每一阶段工作完成后,认真对每阶段学习实践活动的做法、经验、效果以及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分别围绕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和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成效,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根据测评结果及群众再次反映的问题,进行一次“再整改、再提高”活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彻底消除学习实践活动死角盲点,巩固成果,实现群众最大满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党委书记、机关支部书记是乡机关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领导干部既要站在前台抓学习,又要摆正位置受教育,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领导有力,责任到位,工作落实。

(二)明确标准,量化考核。要根据学习实践活动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流程和量化考核办法。要把经济发展指标、安全稳定、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