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很有道理的成语,形容很有道理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么形容有深度的人 形容很有道理的成语,形容很有道理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很有道理的成语,形容很有道理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2024-06-09 03: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形容很有道理的成语

1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2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显而易见 [ xiǎn ér yì jiàn ]

解释 显:明显。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出处 宋 王安石《洪范传》:“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

4茅塞顿开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释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5入情入理 [ rù qíng rù lǐ ]

解释 形容合乎情况和道理。入:合乎。

出处 明 张岱《陶庵梦忆 柳敬亭说书》:“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6言之成理 [ yán zhī chéng lǐ ]

解释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7言之有理 [ yán zhī yǒu lǐ ]

解释 说的话有道理。

出处 明 无心子《金雀记 守贞》:“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

8文以载道 [ wén yǐ zài dào ]

解释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出处 宋 周敦颐《通书 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9妙言要道 [ miào yán yào dào ]

解释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宫室之疾,食色之害,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

10阐幽明微 [ chǎn yōu míng wēi ]

解释 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

11词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出处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12颠扑不磨 [ diān pū bù mó ]

解释 见“颠扑不破”。

出处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你不信,试看将来不远的,便应有一个穷源反本、颠扑不磨的定论。”

13名正理顺 [ míng zhèng lǐ shùn ]

解释 谓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出处 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高祖谥太武,用汉制;太宗谥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14洞彻事理 [ dòng chè shì lǐ ]

解释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15不言而谕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解释,说明。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

出处 宋 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16言之有礼 [ yán zhī yǒu lǐ ]

解释 说的话有道理。

17攧扑不破 [ diān pū bù pò ]

解释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18义正辞约 [ yì zhèng cí yuē ]

解释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19至德要道 [ zhì dé yào dào ]

解释 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20通元识微 [ tōng yuán shí wēi ]

解释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出处 明·张居正《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仰溯圣人之蕴者,则有司存焉。”

21析精剖微 [ xī jīng pōu wēi ]

解释 指剖析精微深奥的道理。

出处 清恽敬《读一》:“盖知者至广极大,析精剖微不可端倪者也。”

22自圆其说 [ zì yuán qí shuō ]

解释 自己把论点表达得圆满、周全。形容不露破绽。圆:使圆满;说:观点;论点。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踌躇了半天,只得仰承宪意,自圆其说道:‘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作不得准的。’”

23高深莫测 [ gāo shēn mò cè ]

解释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

出处 宋 高似孙《纬略 沃焦山》引《物类相感志》:“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

24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25一针见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释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26讳莫如深 [ huì mò rú shēn ]

解释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出处 《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27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28模棱两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释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 《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29名正言顺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解释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0有目共睹 [ yǒu mù gòng dǔ ]

解释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31顺理成章 [ shùn lǐ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理:条理。指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论语》:“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也。”

32言简意赅 [ yán jiǎn yì gāi ]

解释 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33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34简明扼要 [ jiǎn míng è yào ]

解释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出处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35有条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释 紊:乱。有条理;不紊乱。

出处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36微言大义 [ wēi yán dà yì ]

解释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

出处 清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37不在话下 [ bù zài huà xià ]

解释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38可想而知 [ kě xiǎng ér zhī ]

解释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出处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39一板一眼 [ yī bǎn yī yǎn ]

解释 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40面面俱到 [ miàn miàn jù dào ]

解释 俱:都。各方面都照顾到。也指虽然各方面都照顾到;但重点不突出;很一般化。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41通情达理 [ tōng qíng dá lǐ ]

解释 对事理认识得透彻、明了。指说话、做事很讲情理。通、达:明白、通晓。通达人情事理。

出处 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42谈天说地 [ tán tiān shuō dì ]

解释 天上地下;无所不谈论。形容漫无边际地谈论或指随意闲扯。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谈天说地,讲古论今。”

43理直气壮 [ lǐ zhí qì zhuàng ]

解释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44昭然若揭 [ zhāo rán ruò jiē ]

解释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45据理力争 [ jù lǐ lì zhēng ]

解释 据:依据;按照。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46井井有条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释 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出处 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47至理名言 [ zhì lǐ míng yán ]

解释 至理:最正确的道理;名言:精辟;有价值的话。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48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释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出处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49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释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出处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50图穷匕见 [ tú qióng bǐ xiàn ]

解释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51一望而知 [ yī wàng ér zhī ]

解释 一看就明白。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52以理服人 [ yǐ lǐ fú rén ]

解释 服:说服。用道理说服别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53辞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54言近旨远 [ yán jìn zhǐ yuǎn ]

解释 旨:题旨;所要表达的意思。言语虽然浅近;含意却很深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55因人而异 [ yīn rén ér yì ]

解释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出处 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56言之有物 [ yán zhī yǒu wù ]

解释 物:指内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

出处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57字字珠玑 [ zì zì zhū jī ]

解释 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谈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珠玑:珠子。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58义正辞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释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59如堕烟海 [ rú duò yān hǎi ]

解释 好像掉在烟雾弥漫的大海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60金玉良言 [ jīn yù liáng yán ]

解释 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61彰明较著 [ zhāng míng jiào zhù ]

解释 极其明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62颠扑不破 [ diān pū bù pò ]

解释 颠:跌倒;扑:拍打。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形容理论、学说等完全正确;无可辩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63振聋发聩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释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64有案可稽 [ yǒu àn kě jī ]

解释 案:案卷;文件;稽:查考。有证据可查。

出处 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这是有案可稽的。”

65如堕烟雾 [ rú duò yān wù ]

解释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后以“如堕烟雾”、“如堕烟海”形容茫然不得要领或认不清方向。

出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

66无庸赘述 [ wú yōng zhuì shù ]

解释 用不着多说。

67一语中的 [ yī yǔ zhōng de ]

解释 见“一语破的”。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68发聋振聩 [ fā lóng zhèn kuì ]

解释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出处 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69义正词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释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70言之有据 [ yán zhī yǒu jù ]

解释 说话和写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或事实根据。

71持之有故 [ chí zhī yǒu gù ]

解释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出处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72盗亦有道 [ dào yì yǒu dào ]

解释 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做强盗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出处 庄周《庄子 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73醍醐灌顶 [ tí hú guàn dǐng ]

解释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74不可言传 [ bù kě yán chuán ]

解释 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明 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

75金玉之言 [ jīn yù zhī yán ]

解释 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76焕然冰释 [ huàn rán bīng shì ]

解释 焕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多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很快消除。

出处 《清史稿·梅文鼎传》:“复取《授时历草》观之,乃焕然冰释,骀名异而实同,非徒似之而已。”

77贯通融会 [ guàn tōng róng huì ]

解释 犹言融会贯通。

出处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78贯穿融会 [ guàn chuān róng huì ]

解释 见“贯通融会”。

出处 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79辞严意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同“辞严义正”。

出处 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80通幽洞微 [ tōng yōu dòng wēi ]

解释 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佛光满禅师法嗣》:“并钩深索隐,通幽洞微。”

81衡情酌理 [ héng qíng zhuó lǐ ]

解释 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出处 《宦海》第四回:“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个巴字。”

82要言妙道 [ yào yán miào dào ]

解释 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 汉 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83阐幽探赜 [ chǎn yōu tàn zé ]

解释 阐;阐明;赜:幽深莫测。阐明和探究深奥精微的道理。

出处 明·唐顺之《吴儒人挽诗》序:“岂史主于纪大而略小,诗主于阐幽探赜,其为教一而其为体则异耶。”

84孕大含深 [ yùn dà hán shēn ]

解释 孕:包涵。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

出处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

85词言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86词严义密 [ cí yán yì mì ]

解释 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出处 《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宋朝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词严义密,无馀蕴。”

87理正词直 [ lǐ zhèng cí zhí ]

解释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出处 宋·楼钥《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心平气和,理正词直,然后为文之体,可以追配古作。”

88彰明昭着 [ zhāng míng zhāo zhe ]

解释 犹彰明较着。

89入理切情 [ rù lǐ qiē qíng ]

解释 合乎道理,切合实情。

出处 清·恽敬《与秦省吾》:“侯君妙才,同携游屐,是以逸情远兴,苍莽而来,而入理切情之言,反不能畅也。”

90神会心融 [ shén huì xīn róng ]

解释 犹言融会贯通。

出处 明·宋濂《无隐君子东阳陈先生鹿皮子墓志铭》:“余悉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至四十春秋,一旦神会心融,灼见圣贤之大指。”

91其来有自 [ qí lái yǒu zì ]

解释 自:来由。事情的出现有原因,并非偶然。

出处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92图穷匕首见 [ 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 ]

解释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 《战国策 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