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流是什么5个技巧教你进入心流状态视频 读书

读书

2023-11-08 2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流》是著名心理学家米哈理.契克森米哈赖的开山之作,他所提出心流理论影响了全球数千万人,《心流》就是一本指导该理论操作的实践手册。

何谓心流?

心流就是一种将一个人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某件事情上的感觉。进入心流状态后,仍会感到无比兴奋和充实,做事效率极高,且事后依旧感觉精力充沛。显然,如果能经常性地进入心流状态,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将大有裨益。

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下“心流理论”,以及如何更快、更好地进入“心流状态”吧。

一、构成心流的四要素

1、产生心流需要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以读书为例:一个大学生,你让他去阅读绘本、或者浅显易懂的书籍,他肯定会感到非常无趣。这样完全不具备挑战性的事,自然无需集中精力,也就不可能进入心流状态了。相反,如果你给他一本逻辑性很强的侦探类书籍,或许他很快就会沉浸其中,浑然忘我。

可见,要想进入心流状态,必须是能力所及,且略高于能力、稍有挑战性的事情。

2、需要全神贯注于某事

这点不难理解,从小我们就知道,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将事情做好。只是这里讲的全神贯注是主动行为,无人逼迫、要求,是身心自发地、集中精力于一点,是全神贯注的更高境界。

3、心流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及时的反馈

我们都知道,在学习语文、英语这类语言类学科时,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厚积薄发。但这样的学习很难制定短期目标,即使制定了,比如这周看完一本阅读理解的书,难道阅读理解的分数就会立刻提高吗?这就导致很少有人能坚持做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无法从这件事得到及时的反馈。虽然,我们都知道量变必然产生质变,只是时间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已经无法坚持,并且放弃了。

同样以做数学题为例,只要你将理论、题型弄懂了,就可以解开同类型的题,让你很有成就感。哦,原来我是可以把它做出来的,我也是很厉害的。这就是得到了及时的反馈。这也让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只要我将另一类题型弄懂,那类题肯定也能做出来。此时,在学习就更容易达到心流状态了。

4、心流所要做的事情是要能够自由掌控的。

比如,练习跑步就比练习游泳容易。为什么?因为跑步时你可以自由掌控自己的身体,只需根据体能状况,加强锻炼即可。游泳则不然,如果你不请游泳教练自己到水里去学的话,根本无法管控自己的四肢,很快就会沉下去。在这种无法掌控的情况下,很多人自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继续学习了。即使继续,也是被动的,会从心里产生疏离感,从而影响效果。

二、心流的三个特征

1、心流是一种极度投入、忘记自我、忘记时间的舒畅的状态

2、在心流状态下,对时间会有异常感

其实这一点,很多人平时都经历过,只是未曾注意到。例如,当你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时,你会发现时间过得特别快,一转眼就过去了。或是时间过得特别慢,原本要100分钟的考卷,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完了。基本没有不会的题目,效率非常高。这就是心流状态下对时间的异常感。

3,心流有成瘾性

某些人在感受到心流的好处后,就希望能够经常性进入心流状态去学习、工作。尤其是一些行业内的杰出人士,他们更能专注于某事,更易进入心流状态,而在收益后,也更愿进入心流状态。这就是一个循环,所以说,心流会“上瘾”。

但万事皆不可过,虽然心流状态大多数时候都是有益的,但过度投入,也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社会交际。所以说,凡是都要有个度。

三、心流的影响因素

那么,什么会影响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呢?

1、要有合适的技能水平和挑战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送小孩去学跳舞,学跳舞自然是从基本动作学起。没学会基本动作前,是无法学习跳整只舞蹈的,因为那个对孩子来说难度太高了,会产生挫败感,导致焦虑。但如果孩子已经学会了基本动作,还让他反复地练习而不教新的,孩子就会觉得很无聊,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此时教她跳一支完整的舞蹈,即使有难度,她也会很愉悦地沉浸其中,努力学习。

由此可见,心流需要在低技巧、低挑战向高技巧、高挑战递增的过程,逐步进入新的心流状态,以便不断进阶。过于低技巧,高挑战会导致焦虑,而高技巧、低挑战则会导致厌烦,都不利于进入心流状态。

2、自身对心流的影响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开播了,在30位姐姐初次碰面时,每个人不同性格显露无疑。那英作为大姐大,每个人进来都是先和她打招呼,而她事后谈起时说自己当时特别紧张,担心说错话,希望大家都不要过来。事实上,因为那英坐在边上,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聚在她身边交流,讨论得很是热烈,让原本的C位形同虚设。容祖儿由于和大家不熟,一开始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另一边,因为那英叫她过去,才迅速地和各位姐姐熟悉起来。所以说有时过于关注自身的感受,反而会让你忽略了周围,从而导致无法体会身边的乐趣,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3、家庭环境对心流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毋庸置疑。如果一个孩子始终处在被否定的状态。他会失去对事物的信心,而不愿意再去学习、成长,自然无法感受到快乐,更无法沉浸其中进入心流状态。

而有些时候家庭家里人员过多,父母经常争吵,这种嘈杂的环境也是无法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的,更不要说全神贯注进入心流状态了。

4,社会的“失范”和“疏离”

什么是社会的“失范”呢?我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是在马路上你经常会看到有些人闯红灯,尤其是一些老人。可能在他们年少时,社会对交通规则并不严苛,所以他们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就经常会拉着孩子闯红灯。这种错误的示范,与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产生误差,会导致孩子在遇到类似事情时不知所措,感觉自己与别人不同,会招来异样眼光等。这种焦虑感就是社会的“失范”造成的。

“疏离”就比较好理解了。如果你在工作中,对某些人有看法,你自然而然会避免与他的过多接触,减少交流。在孩子的学习中,如果对某个老师,感到害怕或不喜,就会对那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这就是对不喜欢的人、事、物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疏离感。当然,这种疏离感会直接影响我们进入心流状态。

四、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心流的体验

讲了那么多,很多人或许会认为,心流状态是我们难以进入的,更无法体验到心流的快乐。其实不然,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情况我们都是可以体验到心流的,只是你自己并没有发现。下面让我们来仔细地发掘一下吧。

1、工作的乐趣

常听人说“做一行,怨一行”,可偏偏又有一些人在工作中自得其乐,干得不亦乐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那是因为大部分人把工作当成挣钱的途径,不得不为。每天不得不按时起床上班,至晚方归。为了挣那一份钱,甚是辛苦。这样的想法当然无法让你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而有些人则把工作当成学习、进阶的机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努力学习各项技能,与人交往的能力。并不断提升。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人给他付薪水,当然乐在其中。

所以想法不同,感受就不同。换一种态度面对工作,或许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更容易在工作中进入心流状态,在高效下获得更多收获,良性循环。

2、感官之乐

打个比方,每天下班后,我们都要回家烧饭。若你觉得烧饭是一种负担,既浪费时间又麻烦,那你肯定也无法享受吃饭的乐趣,草草了事。但如果换种思路,你计划制作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发到朋友圈,让大家都感受到你是一个有品味、懂得生活的人。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你就会想我要烧什么菜,怎么搭配,专注于饭菜本身。烧好后,你可以用一个漂亮的盘子装菜,注意摆盘,将桌面收拾干净,然后再坐下边听音乐、边刷手机,慢慢享用。吃得久一点也没有关系,重点是享受饭菜本身带来的乐趣。工作一天已经很辛苦了,晚饭是犒劳自己的一种行为,不应将它变成一种负担。这样,才会体会到身心的愉悦,这就是心流。

3、思维之乐

还是以小孩子的学习为例。平时的作业中经常会有思考题,有些孩子看到思考题会直接放弃,觉得太难了。而有的孩子则对思考题非常感兴趣,每做出一道都很高兴。哪种孩子在学习上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结果显而易见。对于能力相当,学习态度不同的孩子,我们不妨引导孩子以比赛的形式来做题,看谁先做出来。如此,先做出来的就会很有成就感,而后做出来孩子可能会不服气,叫着劲儿下次再比过,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儿。而在此过程中,两个孩子沉下心、认真思考,感受到了做题的乐趣。这样的状态下思维特别活跃,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4、人际关系之乐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如果在生活、工作中被周围人所孤立,有苦无人倾诉,有乐无人分享,这样的人生必然很痛苦。而一个拥有朋友,善于结交朋友的人通常更容易融入到生活、工作环境中,从容感受周边一切带来的乐趣。

当然,这里不是要求人人都成为交际高手,有的人天生话不多,无法在人群中成为焦点。但只要你感到局促不安,能够自得其乐就行了。说到这儿,不免又要提到新一季《乘风破浪的姐姐》,那英身处人群中,却感到紧张;杨钰莹静静地坐在化妆桌前,却怡然自乐。

可见,在公共场合,无论与人交流,还是独处,只要能泰然处之,就能体会到乐趣。

5、如何在困顿中体验快乐

当今社会得抑郁症的情况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球74亿人中,有3亿多是抑郁症患者。

那么,如何在心情不佳的情况下感受快乐呢?心理学家一般会采取辅助治疗的手段,对一些轻度患者,引导其专心于喜爱的活动中,比方绘画、跳舞。当他们更多地将精力集中于这些活动中,就会减少想烦恼的事情,从而渐渐从困顿中走出来。

所以说,“心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无论开心,还是痛苦,只要用心感受,全心投入,都可以体会到心流状态,感受“心流”带来的身心舒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