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手把手教各年级老师“育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育的教育规律有哪些内容 详解《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手把手教各年级老师“育德”

详解《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手把手教各年级老师“育德”

2024-07-11 19: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2

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

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

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

各学段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初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德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5

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1.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强调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2.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的场所,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

3.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

4.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贯穿落实到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6.协同育人。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

发布会上,来自江苏、湖北、浙江、北京等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代表分别就学习体会和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发言。一起看看。

朱卫国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江苏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育人模式,2017年启动实施了“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为目标,以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基础教育生态为取向,在聚焦现实、问题导向、价值引领的基础上,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系统培育;着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着力于学生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整体提升,探索学生内心喜欢、知行合一、坚守不变的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范式。

奚爱国

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局长

《指南》的颁布,必将成为推动区域教育工作的核心抓手,成为所有中小学校一切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今后,我们将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区域德育工作。一是推动德育工作的体系化。二是推动育人方式的制度化。三是推动文化育人的标准化。四是推动德育师资的优质化。五是推动组织实施的精细化。

张喜坤

湖北省红安县教育局局长

《指南》指出,德育实践是实施德育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之一。学校是德育主阵地,我们要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利用红安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整合遗迹遗址、纪念园、烈士陵园等社会资源,优化社区教育组织,通过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做到连通校园内外;充分利用校讯通、班级qq、微信等新媒体,搭建德育交流平台,促进新媒体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校内、校外、新媒体立体育人网络,实现全方位文化育人。

厉佳旭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校长

学生美好德性的培养、健康品质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就在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就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工作之中。课堂中的合作,交往中的诚信,值日中的负责,旅行中的自律,合作中的友善,失败时的坚韧,乃至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尊重等等,构成了影响学生终身发展并促进社会进步、乃至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核心素养。要始终坚持一颗宁静、淡泊、真诚乃至虔诚的教育之心,守住教育良知和使命,按照教育本质和规律办学。

刘可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

学校、家庭、社区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社区以及其他关联方的良性互动,是形成一个学校德育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开展好“家校共同体发展委员会”,“好老师进社区”,“邻家孩子”,“周末公益课”,“家长志工”等工作,构建紧密联系的家校良性互动平台,让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孩子、服务社区、连接社会的共同学习中心。

转自北京教育播报微信公众号,内容来源综合自微言教育微信公号、教育部官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