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声音跌宕起伏的成语,形容声音跌宕起伏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形容起起伏伏的词语 形容声音跌宕起伏的成语,形容声音跌宕起伏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声音跌宕起伏的成语,形容声音跌宕起伏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2024-07-17 16: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形容声音跌宕起伏的成语

1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解释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出处 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2连绵起伏 [ lián mián qǐ fú ]

解释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出处 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3思潮起伏 [ sī cháo qǐ fú ]

解释 思想活动极频繁。

出处 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着,走出帐篷,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

4绵延起伏 [ mián yán qǐ fú ]

解释 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指高低起伏延续不断。

出处 朱自清《序》:“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错落隐现的胜迹,足够教你流连忘反。”

5响彻云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释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6惊天动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释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7曲高和寡 [ qǔ gāo hè guǎ ]

解释 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8不绝如缕 [ bù jué rú lǚ ]

解释 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9余音绕梁 [ yú yīn rào liáng ]

解释 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10响遏行云 [ xiǎng è xíng yún ]

解释 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1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解释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12如雷贯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释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13此起彼伏 [ cǐ qǐ bǐ fú ]

解释 此:这;这个;彼:那;那个;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也作“此伏彼此”、“此起彼落”。

出处 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14靡靡之音 [ mí mí zhī yīn ]

解释 靡靡:颓废萎靡。使人萎靡、颓唐的声音。形容颓废、萎靡或淫荡的音乐。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十过》:“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15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16轻重缓急 [ qīng zhòng huǎn jí ]

解释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17若即若离 [ ruò jí ruò lí ]

解释 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18窃窃私语 [ qiè qiè sī yǔ ]

解释 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出处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19慷慨陈词 [ kāng kǎi chén cí ]

解释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陈:述说。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也作“慷慨陈义”。

出处 宋 陆九渊《荆国文公祠堂记》:“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20绕梁三日 [ rào liáng sān rì ]

解释 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21荡气回肠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解释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22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3一唱三叹 [ yī chàng sān tàn ]

解释 原指宗庙的乐曲;一个人唱;三个人赞叹应和。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24振聋发聩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释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25低声细语 [ dī shēng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26声如洪钟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

解释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27喃喃细语 [ nán n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北史 隋 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

28呢喃细语 [ ní n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北史 隋 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

29虚无飘渺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释 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30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释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31穿云裂石 [ chuān yún liè shí ]

解释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

32繁弦急管 [ fán xián jí guǎn ]

解释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出处 唐 钱起《玛瑙杯歌》:“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