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放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弧形最简单的放线方法视频 一种弧形放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弧形放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4-07-10 0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种弧形放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弧形放线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安装工地中,经常遇到圆弧放线,如公路、铁路、水利、电力、楼房建筑、市政园林工程中的圆形结构或装饰等,几乎有建筑建设的地方就有圆弧放线的需要。因此如何做到精准的圆弧定点放线是每个现场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目前圆弧放线多采用直线拉线法、仪器法、直尺法等进行,精度高但是耗时偏高;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那些精度要求不高的临时设施,例如临时布置的圆形或椭圆形花坛、水池等,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放线则效率偏低,且耗用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形放线定位装置,以实现临时设施的快速放线定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弧形放线定位装置,包括卷筒以及两个对置的圆形侧板,且所述卷筒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中部,在任意一个所述侧板中部设有与卷筒同轴的轴承,转柄端部活动贯穿轴承后与卷筒的端部连接,弹性杆的初始端固定在卷筒,弹性杆的末端沿卷筒的轴线方向在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环空内缠绕,还包括同时贯穿两个侧板的调节辊,且在调节辊的两端通过扭簧分别设置有连杆,压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杆连接;初始状态下,弹性杆的末端置于调节辊与压辊之间,且压辊与两个侧板的外圆周壁保持接触。针对现有技术中,特别是在施工现场对临时设施的圆弧放线工序中,使用常规的直线拉线法、仪器法等手段的耗时过多,且操作繁琐,进而导致放线效率偏低;对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放线定位装置,专门用于就精度要求标准相对较低的临时设施进行放线定位工序,以缩短定位放线的耗用工时,提高圆弧放线的工作效率。

具体使用时,首先利用仪器定位弧形的三个点位,其中两个为端点,一个为中点,然后调节转柄,利用弹性杆的弹性回复能力,即弹性杆从初始状态下的卷曲状态开始回复,同时保证弹性杆移动的距离能够将三个点位完全覆盖,此时,弹性杆的形状即为需要放线的轨迹;其中,由于弹性杆在卷筒中始终处于弯曲形变状态,极容易在两个侧板之间的环空内产生挤压,即在环空内呈多圈分布的弹性杆上,相邻的两圈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导致在弹性杆回收时环空内的空间大小无法保证将弹性杆完全收纳,针对该种情况,申请人设置一个同时贯穿两个侧板的调节辊,而在调节辊的两端通过扭簧分别设置连杆,而在两个连杆之间固定有压辊,即在初始状态下时,压辊保持与两个侧板的外圆周壁接触,并且弹性杆的末端置于压辊与调节辊之间,由于此时压辊与调节辊错位,即分别与侧板上不同的直径保持垂直,压辊与调节辊分别在弹性杆末端上形成两个方向不同的夹持点位,使得弹性杆末端两侧分别受到不同方向的压力,弹性杆末端则被固定住,进而避免弹性杆在环空内出现局部隆起的情况发生;而在使用时,施工人员只需将压辊拨动至远离侧板外圆周壁的点位上,使得压辊与调节辊与侧板上同一个直径保持垂直,压辊与调节筒之间的间隙即为弹性杆末端移动的截面,弹性杆不会受到挤压,能够自由向外移出,并且在弹性杆的移动轨迹将设定的两个端点以及一个中点完全覆盖后,施工人员撤销对压辊的拨动,在扭簧的形变回复作用下,压辊与调节辊重新保持对弹性杆外壁两侧的夹持,使得弹性杆重新保持固定状态,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放线操作。

所述弹性杆由钢筋骨架以及包裹在钢筋骨架上的弹性橡胶构成。作为优选,弹性杆会在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环空内卷曲,即盘卷在卷筒上,并且为降低弹性杆卷曲时的占用空间,并且控制环空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必须保证弹性杆卷曲时圈与圈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对此,申请人采用钢筋骨架与弹性橡胶复合而成的弹性体结构,在保证弹性杆在卷曲时不发生因形变过度而折断的现象,同时确保弹性杆自身具备一定的强度,以方便在定位时形成一个稳定的圆弧轨迹。

沿所述压辊的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开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弹性杆的外圆周壁相匹配。初始状态或是定位时,压辊对弹性杆进行挤压时两者之间为点接触,而申请人在压辊上设置弧形槽,使得压辊与弹性杆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弧形槽对弹性杆会进行一定的限位作用,进而保证弹性杆的固定始终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

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弹性杆的直径相同。作为优选,两个侧板之间间距与弹性杆的直径相同,使得弹性杆卷曲后形成一个标准的圆形,在弹性杆放出以及收回时,可沿固定的轨迹移动,避免弹性杆在环空内的卷曲发生错位,提高弹性杆出线或是收线的流畅性。

在两个所述侧板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弹性杆外壁相匹配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截面呈弧形,且所述螺旋槽的最大槽深为所述弹性杆半径的五分之一。进一步地,在每一个侧板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与弹性杆卷曲后的形状相匹配的螺旋槽,并且螺旋槽的最大槽深为弹性杆半径的五分之一,即弹性杆在收纳时局部置于螺旋槽内,在保证弹性杆顺利移出或是回收的前提下,防止弹性杆因形变而在环空出现过大的间隙,保证弹性杆能够完整地收纳至环空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弧形放线定位装置,施工人员只需将压辊拨动至远离侧板外圆周壁的点位上,使得压辊与调节辊与侧板上同一个直径保持垂直,压辊与调节筒之间的间隙即为弹性杆末端移动的截面,弹性杆不会受到挤压,能够自由向外移出,并且在弹性杆的移动轨迹将设定的两个端点以及一个中点完全覆盖后,施工人员撤销对压辊的拨动,在扭簧的形变回复作用下,压辊与调节辊重新保持对弹性杆外壁两侧的夹持,使得弹性杆重新保持固定状态,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放线操作;

2、本实用新型一种弧形放线定位装置,在压辊上设置弧形槽,使得压辊与弹性杆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弧形槽对弹性杆会进行一定的限位作用,进而保证弹性杆的固定始终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

3、本实用新型一种弧形放线定位装置,两个侧板之间间距与弹性杆的直径相同,使得弹性杆卷曲后形成一个标准的圆形,在弹性杆放出以及收回时,可沿固定的轨迹移动,避免弹性杆在环空内的卷曲发生错位,提高弹性杆出线或是收线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侧板、2-轴承、3-转柄、4-调节辊、5-弹性杆、6-压辊、7-卷筒、8-连杆、9-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卷筒7以及两个对置的圆形侧板1,且所述卷筒7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1中部,在任意一个所述侧板1中部设有与卷筒7同轴的轴承2,转柄3端部活动贯穿轴承2后与卷筒7的端部连接,弹性杆5的初始端固定在卷筒7,弹性杆5的末端沿卷筒7的轴线方向在两个侧板1之间形成的环空内缠绕,还包括同时贯穿两个侧板1的调节辊4,且在调节辊4的两端通过扭簧分别设置有连杆8,压辊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杆8连接;初始状态下,弹性杆5的末端置于调节辊4与压辊6之间,且压辊6与两个侧板1的外圆周壁保持接触。针对现有技术中,特别是在施工现场对临时设施的圆弧放线工序中,使用常规的直线拉线法、仪器法等手段的耗时过多,且操作繁琐,进而导致放线效率偏低;对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放线定位装置,专门用于就精度要求标准相对较低的临时设施进行放线定位工序,以缩短定位放线的耗用工时,提高圆弧放线的工作效率。

具体使用时,首先利用仪器定位弧形的三个点位,其中两个为端点,一个为中点,然后调节转柄3,利用弹性杆5的弹性回复能力,即弹性杆5从初始状态下的卷曲状态开始回复,同时保证弹性杆5移动的距离能够将三个点位完全覆盖,此时,弹性杆5的形状即为需要放线的轨迹;其中,由于弹性杆5在卷筒7中始终处于弯曲形变状态,极容易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环空内产生挤压,即在环空内呈多圈分布的弹性杆5上,相邻的两圈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导致在弹性杆5回收时环空内的空间大小无法保证将弹性杆5完全收纳,针对该种情况,申请人设置一个同时贯穿两个侧板1的调节辊4,而在调节辊4的两端通过扭簧分别设置连杆8,而在两个连杆8之间固定有压辊6,即在初始状态下时,压辊6保持与两个侧板1的外圆周壁接触,并且弹性杆5的末端置于压辊6与调节辊4之间,由于此时压辊6与调节辊4错位,即分别与侧板1上不同的直径保持垂直,压辊6与调节辊4分别在弹性杆5末端上形成两个方向不同的夹持点位,使得弹性杆5末端两侧分别受到不同方向的压力,弹性杆5末端则被固定住,进而避免弹性杆5在环空内出现局部隆起的情况发生;而在使用时,施工人员只需将压辊6拨动至远离侧板1外圆周壁的点位上,使得压辊6与调节辊4与侧板1上同一个直径保持垂直,压辊6与调节筒之间的间隙即为弹性杆5末端移动的截面,弹性杆5不会受到挤压,能够自由向外移出,并且在弹性杆5的移动轨迹将设定的两个端点以及一个中点完全覆盖后,施工人员撤销对压辊6的拨动,在扭簧的形变回复作用下,压辊6与调节辊4重新保持对弹性杆5外壁两侧的夹持,使得弹性杆5重新保持固定状态,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放线操作。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压辊6的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开有弧形槽9,所述弧形槽9与所述弹性杆5的外圆周壁相匹配。初始状态或是定位时,压辊6对弹性杆5进行挤压时两者之间为点接触,而申请人在压辊6上设置弧形槽9,使得压辊6与弹性杆5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弧形槽9对弹性杆5会进行一定的限位作用,进而保证弹性杆5的固定始终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

作为优选,弹性杆5会在两个侧板1之间形成的环空内卷曲,即盘卷在卷筒7上,并且为降低弹性杆5卷曲时的占用空间,并且控制环空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必须保证弹性杆5卷曲时圈与圈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对此,申请人采用钢筋骨架与弹性橡胶复合而成的弹性体结构,在保证弹性杆5在卷曲时不发生因形变过度而折断的现象,同时确保弹性杆5自身具备一定的强度,以方便在定位时形成一个稳定的圆弧轨迹。

作为优选,两个侧板1之间间距与弹性杆5的直径相同,使得弹性杆5卷曲后形成一个标准的圆形,在弹性杆5放出以及收回时,可沿固定的轨迹移动,避免弹性杆5在环空内的卷曲发生错位,提高弹性杆5出线或是收线的流畅性。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两个所述侧板1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弹性杆5外壁相匹配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截面呈弧形,且所述螺旋槽的最大槽深为所述弹性杆5半径的五分之一。进一步地,在每一个侧板1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与弹性杆5卷曲后的形状相匹配的螺旋槽,并且螺旋槽的最大槽深为弹性杆5半径的五分之一,即弹性杆5在收纳时局部置于螺旋槽内,在保证弹性杆5顺利移出或是回收的前提下,防止弹性杆5因形变而在环空出现过大的间隙,保证弹性杆5能够完整地收纳至环空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