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为什么没有导致中国领土分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弥林为什么叛乱那么多 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为什么没有导致中国领土分裂?

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为什么没有导致中国领土分裂?

2023-12-09 02: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在看民国史和战史,邀请我回答算是找对人了,哈哈。

中华民国时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洋军阀主导阶段即1911年清王朝覆没到1928年张作霖在国民革命军(国军)北伐下取消北京安国军政府,奉军退回东北,张作霖将“中央政府”降级为地方政权,接着张作霖被关东军炸死,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第二阶段为1928年东北易帜到1949年共和国成立,国民党主导。

民国军阀时期,其本质和东汉的州牧、唐朝的藩镇差不多,即中央集权模式被破坏导致地方军政集团尾大不掉,威胁大一统。不同点是州牧、藩镇越来越强导致东汉、唐朝分裂覆没,而中原大战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强势起来,军阀名义上归服,南京国民政府从政治(不断强化南京国民政府对地方军政机构的人事任命干预)、经济(收回地方税收和货币权等)、军事(不断借用编遣拆军将军阀部队中央化,控制地方警察、宪兵)各方面在缓步剪除军阀的独立空间,虽然期间军阀各种反抗,但总的来说是走向一统的过程,这是东汉、唐朝末期的逆向过程。

东汉为镇压农民起义,不得不加强地方军政一体化(实际上战争时期,古今都这样,比如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局书记和东北民主联军司令、政委都是林彪,国民政府的绥靖公署,都是军政一体化),东汉朝廷放权给地方,将刺史改为州牧,总管地方军政,而中央政府财政一团糟,靠卖官维持,已经不可能供养庞大的中央军以震慑地方,实际上东汉后来的混战就是这些州牧争夺地盘,三国鼎立时算是秩序比较好的时候了;唐朝先是为防御外族,在边境设立了十个军事重镇,藩镇、节度使就是这样来的,随着边境越来越不稳定,战事此起彼伏,唐玄宗为提高地方军事效率,将边防重镇军政一体化,河北三镇统归安禄山,并任命安禄山为河北采访处置使,这个采访处置使相当于皇帝派往地方的督察专员,采访处置使可以提升、罢免地方官吏,等于说河北三镇军政集于安禄山。一个中央政府,没有人事任免权,那么政权、经济权、军权都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河北三镇在安禄山的经营下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唐玄宗意识到安禄山的不安份后亦顾虑重重,已经尾大不掉了。河北三镇有十五万兵力,唐中央军不过十二万,加上当时正是唐朝均田制和府兵制崩溃的时候,平民没有人愿意当府兵,唐中央政府税收崩溃,又不得不牺牲中央军以应对边患,中央军都是那些社会地位地下的艺人、商贩等不入流的人花钱买的一个军人身份,以拔高自己身份,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训练过,平时该卖艺的卖艺、经营生意的做生意,中央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不如河北三镇。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为激励地方平乱,将权力继续下放到内地,节度使不再只存在于边防重镇,遍及全国。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归顺,但亦是个独立的系统,不接受中央政府的人事任命,自己内部推举,所以,河北三镇始终冲在对抗中央的最前沿。唐朝末年藩镇打来打去,极其残酷混乱,经济破产,抢不到粮食了,史书记载有的藩镇军队靠腌制人肉作军粮。后来割据分裂成五代十国,宋朝统一,唐末藩镇极其黑暗的一幕为宋代统治者所铭记,用文人士大夫治国,将武人贬低,严防武人涉政,所以我们看到金兵南下时,宋钦宗都是在遥控前线军队,不愿给前线将领统兵权,可以说岳飞的冤死也跟此有关。宋代对武将的顾忌是深入骨髓的,清朝为平定太平天国,下放权力给地方民团,汉人的湘淮军就这样起来了,宋代统治者一直谨守祖宗之法,不愿作出让步,北宋覆没的很窝囊。

民国军阀可以追溯到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民团兴起,以湘军、淮军为代表。这两者没有直接的承袭,但是作为地方軍税源的商业税厘金却是一直沿袭的,清王朝一直想拆除厘金,一直拆不掉,据说清政府主导的一些案件牵扯到湘军就查不下去了,不了了之,这里不谈清王朝的落后性,仅从中央集权模式看,清王朝已经在衰落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才拆掉厘金。反观慈禧向八国宣战,征召天下军队,东南各大员却与洋人达成东南互保,根本就不理慈禧的宣战诏书,慈禧强行修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并不是她穷奢极欲,海军本来就不是清王朝能完全控制的,明为修颐和园,实则限制汉人控制的海军,清王朝主导的编练新军,就很卖力,舍得花钱。当日本占据朝鲜半岛,威胁龙兴之地,北有倭寇,南有汉人军事集团,清王朝处于南北掣肘之中,衰败已不可避免。

新军最先起于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这成为袁世凯后来的政治资本,这就是北洋新军;南方各省也开始编练新军,新军自此构成南北二派。清王朝收回路权,触犯民间投资铁路的利益,四川掀起保路运动,清军入川镇压,武昌空虚,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南方各省新军也蠢蠢欲动,清王朝派北洋新军镇压,北洋新军早已不满清王朝多用日本留学生排挤北洋旧人(其实就是袁世凯的人,史书说袁世凯用家仆掌握新军),清廷调不动,重新启用袁世凯,给予其军政大权,北洋新军才南下,这样袁世凯重掌北洋新军。袁世凯打到长江流域,与南方妥协,逼迫清王朝皇帝退位,这就是民国开始了。民国初始,全国都不是一个统一体,像个大联盟,袁世凯称帝死后,各省的督军就完全脱缰了,各自主管一省军政,藩镇再现,这些督军当然也承认自己属于中华民国,还够不成分裂。究其原因,主因应该是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袁世凯称帝都身败名裂,何况分裂疆土,所以说国民爱国主义教育很重要。

北洋军阀为争夺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打来打去,这为国民党在广州崛起创造了机遇,国民党同苏俄联系,获得外援,统一广东,开始北伐。

北洋军阀依然没有将国民革命军(国军)放在眼里,看当时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兵力部署,主要在互相防御,防御广州方面的兵力很弱。孙中山时期国民党本来就是旧军阀组合而成,内部小山头很多,黄埔军校培养了真正的国民党军队,黄埔军称为“党军”,这是蒋介石发家的资本。在剿灭旧桂系和旧滇系军阀叛乱后获得了暂时的统一,一致北伐,打下的新地盘也使得党军及各山头军阀急剧扩张。

国民党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各军阀的措施,比如孙中山都不知道国军到底有多少人,各个军阀进驻一个地方就赶走官吏,自己派人收税,孙中山的大元帅府非常粗旷,政治机构很不完善,没有税收,靠廖仲恺东拼西凑度日,孙中山逝世后,广东统一,北伐北洋军阀,打下湖北,迁都武汉,汪精卫成为领袖,实际上武汉国民政府只能收武汉三镇的商税,湖北其他地方和湖南被唐生智控制,蒋介石没有获得湖北,极力主张向江浙发展,这又引起了武汉国民政府的顾忌,极力限制蒋介石向长江下游发展,这就引发了北伐战略方向的大争论。国民党的内部矛盾早晚要爆发,即使没有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另立南京国民政府,肯定还会出现其他人出来。没有一个强势力量的崛起,国民党仅靠政治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统一的,两手都要硬才行。

蒋介石就代表了这个强势力量,中原大战后蒋介石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各个军阀暂时臣服。接下来,就是继续推进削藩,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地位,细看几次围剿,名为“剿共”,实则削藩,所以看看几次围剿军阀们对红军的助攻很明白了。老毛看的很透,说TG革命政权能存在的一大基础是国民党内部的间隙,看看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就是在各个军阀地盘接壤处穿插,军阀防中央军甚过防红军,送医药送弹药给红军表示不进入我方地盘就是万事大吉,至于“剿匪”,朝天开枪给蒋介石演一出戏混过去。蒋介石也知道各位都是好演员,比如桂军在湘江正面阻击红军,白崇禧派侦察机观察发现中央军在红军后面追赶,红军停下,中央军也停下,始终保持距离。白崇禧想着桂军全力阻击红军,事关红军存亡,红军肯定要不惜代价打通出路,那必定是一场血战,挡住了红军,后面的中央军来了怎么办?白崇禧借口说某处发现红军,变正面阻击为侧击,让开湘江正面,不想跟红军正面杠。蒋介石发现了,也开始了表演,打电话跟白崇禧说贵军放开红军通向川滇黔的大道,无异于纵虎归山,除了我蒋某人信你是去寻找红军主力作战,还有谁信?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白崇禧不好意思了,也只派了一个师去湘江阻击红军,还有湘军在堵击红军,所以红军此战伤亡很大,如果桂系出全力,后果恐怕很严重。演的最好的我觉得是少帅了,陕北围剿红军,大修碉堡封锁,却互通商旅,一边修碉堡,一边问蒋介石要饷,一边跟TG互通消息,少帅如果真剿,那就是少帅傻,蒋介石如果真给军饷,那就是蒋介石傻。大家都玩的风生水起,好一盘大棋。

军阀与蒋介石的龌蹉事,很多。比如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意指先削平藩镇再抗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蒋介石喜欢打内战;各路军阀当然也明白蒋介石用意,中央军在陕北围剿红军时,各路军阀跟TG联络表示要促成蒋介石抗日,看到民国实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老毛忙着写信,给国民党各派系人员写信表示要一同促进抗日。蒋介石不削平军阀,就不太可能真正消除TG,军阀才是蒋介石的最大敌人。

一般的资料都是宣扬正能量,不会告诉你一些不太光鲜的事,军阀某些时候也是同日本人勾搭的。比如粤军高喊抗日,北方长城防线才有日军,广东哪里有日军,鬼信你抗日,其实就是害怕中央军来粤系地盘;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时,收回地方白银和货币权,法币与美元挂钩,日本人就很不爽,为什么不与日元挂钩?阎锡山、宋哲元等与日本人联络推动华北自治,阻止北方白银流入国民政府,中央军举行军事演习,随时准备北上才压住这帮人,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北方保留一定经济权才平息。看到没有,不武力削弱军阀部队,空谈中央集权没有意义,只要军阀部队还存有余力,你连简单的货币发行权都很难收回。

不管国民党军阀有多少,有多少令人瞠目的表演,但他们都承认自己是国民党,即便是军阀反蒋另立国民政府或者中政会分属地方独立机构政治委员会,也还是在国民党的名义下,不构成分裂。

一句话,民国时期军阀不分裂是民心所向和有一股强势力量约束的双重结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